•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6

贝贝781213
首页 > 期刊论文 > 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综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再遇见67

已采纳

世界针联成立以后,在促进针灸学术交流,开展针灸学术活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迄今为止,共召开学术大会六次:1987年11月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交流论文300余篇;1990年12月在法国召开第二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交流论文400多篇;1993年11月在日本召开第三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出席大会, 会议交流论文407余篇;1996年9月在美国召开第四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24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交流论文350余篇;1997年11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世界针联成立十周年学术大会,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会议交流论文863篇;2000年11月在韩国召开第五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50人参加,大会交流学术论文350篇。 共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八次:1988年9月在加拿大召开了“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机理讨论会”;1989年9月在中国召开了国际针灸教育研讨会;1991年10月在中国召开了国际针法灸法研讨会;1992年10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针灸研究趋势研讨会;1994年11月在韩国召开了 “针灸临床适应症及其治疗”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1995年11月在土耳其召开了 “针灸与气”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在西班牙召开了 “针灸临床的安全与疗效”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 1999年11月在越南召开了 “跨入21世纪,服务于公共保健事业的针灸” 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1988年创办了《世界针联通讯》,发往各国会员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部门;1991年创办了世界针联会刊《世界针灸》杂志,在世界范围发行;1992年7月成立了世界针联立法、教育、学术、资格审查、财务监督等五个专业工作委员会,开展各种专项工作。 世界针联于1997年11月成立了由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名专家组成的世界针联国际针灸水平考试委员会,逐步在国际上开展针灸水平考试工作,以达到促进国际针灸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医疗质量,安全有效使用针灸的目的。同时,成立了道德标准工作委员会。2000年11月世界针联第五届会员大会决定组建世界针联义诊工作委员会。十三年来,世界针联在促进世界针灸界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发展针灸科学,维护针灸工作者的权宣,确立针灸医学在世界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针灸为人类健康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世界针联在世界针灸活动中的地位和促进针灸走向世界的作用。

330 评论

聪聪老头

汉语拼音:zhēn jiǔ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干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现在,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编辑本段【针灸的起源】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千年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后来成为了最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编辑本段【针灸的历史】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就在石器时代。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

184 评论

贪玩欢子

[1]韩景献. 老年期痴呆与三焦气化[A]. 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2012年阿尔茨海默病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北京老年痴呆防治协会:,2012:12.[2]韩景献,刘庆忠. “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实验研究[A].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2000:4.[3]韩景献. 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的老化诸特征[A].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国实验动物学会:,2002:8.[4]韩景献. 腧穴与针刺[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04:3.[5]韩景献. 认知障碍的中西医诊疗进展(摘要)[A].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2011:3.[6]韩景献. 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分析及针刺效应规律研究[A]. 中国针灸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中国针灸学会(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1:1.[7]韩景献. “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A].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管理局:,2007:2.

272 评论

爱米利的米粒

可参考文献如下:1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金璐 成功(教育) 2008-07-15 期刊 0 02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申源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7-01 期刊 0 53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电影《喜宴》中的反映 陈京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30 期刊 0 74 《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 刘菊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25 期刊 0 105 商务英语翻译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张素英; 刘敏; 刘长青 商场现代化 2008-05-05 期刊 0 726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 吴凤琴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25 期刊 0 347 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段学莲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3-15 期刊 0 918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隐私 赵雷; 谭亲毅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2-25 期刊 0 859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施国华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 10110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 刘婷 商场现代化 2008-02-15 期刊 0 30411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私营企业制度创新 李跃歌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7-12-28 期刊 0 5212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蔡立颖 今日科苑 2007-12-23 期刊 0 20813 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 聂雪琴 双语学习 2007-11-20 期刊 0 3714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倪雪华 科技资讯 2007-11-03 期刊 0 6615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林莉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0-15 期刊 0 34516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对外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李恒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 2007-10-01 会议 0 117 中西文化差异在汉英语言中的反映 李慧兰 开封大学学报 2007-09-25 期刊 0 7518 小议英语教学离不开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朱小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20 期刊 0 3519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路荣芬; 郭卫玲 商场现代化 2007-09-01 期刊 0 47920 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黄晓萍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08-10 期刊 0 257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92条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术性论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法西斯轴心国( 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

    莹火虫妹妹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第二届石油经济学术年会获奖论文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学术论文文

    蹦蹦跳跳32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世界博览杂志2022第二期

    41届。2022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22)于202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办,这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

    多彩装修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世界针灸杂志见刊时间

    1987年11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卫生部、中国科协、外交部和国家科委牵头协调,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导下,经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针灸学会筹备,世界针联在北京宣告

    雪後Sunn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

    1. 《春秋时期楚的灭国为县制》独著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5集)[D].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2.《春秋以前的楚族与楚国》独著

    官官880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