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熨斗
1、《<丧礼撮要>笺释》(20万字,独著),台北:秀威出版社2012年版。2、《明清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2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6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3、《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续编》(20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4、《域外丧礼汉籍经眼录 三编》(15万字,独著),收入《古典文献研究辑刊》第17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待出版。5、《『朱子家礼』한국 进路:정치 문화정체递嬗》——《The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Researches》(《中国史研究》,韩国:中国史学会主办)2013年总第83号。6、《<韩国礼学丛书>所见朝鲜王朝礼学著述》——《书目季刊》(台湾:学生书局主办)2013年第47卷第3期。7、《“诸夏不如夷狄”?——从<燕行录>看李氏朝鲜的华夷情结》——《学术界》(CSSCI)2013年第3期。8、《朝鲜燕行使节中华认同观的递嬗》——《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5期。9、《朝鲜王朝礼书考略——兼论<韩国礼学丛书>在域外汉学中的价值》——《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3年第5期。10、《朝鲜王朝政书考略——从通制与典章看中国礼学的朝鲜化》——《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4年第8期。11、《明代南昌墓地案:一则结构功能主义无法解释的案例——兼评卜正民<明代的社会与国家>》——《中国图书评论》(CSSCI)2012年第6期。12、“清代汉学:在‘兴奋’与‘紧张’之间——读张循先生《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并收入王绪芬:《2011年清史研究索引》,《清史研究》2012年第6期】。13、“在‘尊德性’与‘道问学’之间: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史学汇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主办)2010年6月总第25期【该文为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儒学研究新进展》第29、31期推介,成功大学三位台湾学者做出评价】,简要版《作为思想的历史:清代“汉宋之争”的内在理路》刊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清代汉学内部的‘汉宋之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2年第9期。15、“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办法的盱衡与启示”——《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3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16、“失落的期刊分级与本真的同行评议——再论我国大陆与台湾学术评鉴制度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2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17、“社会科学成果的取舍标准:我国台湾与大陆学术评鉴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CSSCI)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出版业》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该文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使命”成果二等奖,同文并收入该年会论文集】。18、“断裂与联结——儒学整体性格的‘汉宋之争’”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1月10日<历史版>,【《国学新知评论》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为人民网、光明网等近百家网站转载】。19、“家奠吊祭仪制发微”——《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台湾)总第10期【《儒教邮刊》总第15、16、22期分期全文转载】。20、“实质评鉴还是“予取予求”——台湾社会科学成果评鉴的盱衡与启示”——《学术界》(CSSCI)2011年第6期【本文英文版“Substantial Assessmentor Freewheeling Observation and Elightenment on Assessment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Achievement in Taiwan”,同刊《学术界》英文版《Academics》2011年第6期】。21、“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9年第3期】。22、“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一)——婚制、宗法与家族政治摭谈”——《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9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23、“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二)——敬宗收族:家祭、谱法中的宗族政治”——《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6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24、“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三)——铭旌的祭祀符号:身体、秩序与权力”——《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3期全文转载】。25、“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四)——于心有安:《茗洲吴氏家典》所见神主的昭穆涵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4期【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刊《谱牒文化》2014年第4期全文转载】。26、“昭穆制的历史意义与功能(五)——超越时空的礼学对话:《<丧礼撮要>笺释》跋”——《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1期。27、“君子儒与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11期。28、“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中的女权主义”——《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09年第5期。29、“中国古代的家奠吊祭制度”(第一作者)——《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扩)2009年第1期。30、“中国传统民间社会的礼生与民间丧仪”——2013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治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之“第五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第二场“政体与礼法:历史的视野”宣读【本文英文版“ 'Li Sheng' and Folk Rituals: An Analysis of Folk Funeral Ritu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risprudence”,同刊《学术界》(CSSCI)2014年第6期。】31、“失控的革命话语:梁启超革命观的十年嬗变”——《社会科学论坛》(CSSCI扩)2015年第1期。32、“共同富裕:历史省思与中国梦的进路”(合)——《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33、“传统中朝关系研究的三种话语体系”——《人民论坛》(中文核心)2014年6月(下)。34、“坚守学术底线,建立正和博弈”——《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6月18日学术评价版。 【人民网理论学术动态2014年6月18日以“学术生产过程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为题摘编。】35、“同行评议的权威在于公信”——《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4年7月16日学术评价版。36、“著书岂能只为稻粱谋”——《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9月19日学术评价版。37、“把握学术传统与时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5年4月8日学术评价版。 38、“端视当前两种‘学术中心论’导向”——《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7月2日争鸣版。39、“TSSCI的随想:学术生产的永续发展”——《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2年2月16日学术版。40、“边界与自觉:清代汉学家的问学心态”——《社会科学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9月1日学术版。41、“版面费的罪恶在于牟利动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18日评论版。42、“《中国社会科学报》与学林新人”——《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011年10月20日评论版。43、“想象的乌托邦:16世纪朝鲜使节对明帝国的批判”——《中国民族报》(北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2013年12月13日理论版。
喵喵咩咩喔喔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52年,1984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85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起更名为《湖南师范大
《价值工程》属于省级普刊!!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河北省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之前这本杂志属于统计源核心!12年(有点记不住了)后就不在是核
文学人物,可以是作品里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上的作家诗人小说家。如果是后者,没有一定的标准,有一些约定俗成:最重要是这个文学人物的文学成就、作品风格、历史地位。基
爱格现在还在出版。爱格杂志没有停爱格杂志还在出版,网上可以购买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