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0

细细粒的宝贝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美的论文2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个芝麻糕

已采纳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便有无限温暖激荡在心中。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关于美的 议论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1

听着窗外风吹着树叶的声音,一片片枯叶盘旋着落了下来。如一只只蝴蝶,盘旋飞舞;如一个个气泡,在空中飘扬;如一颗颗黄宝石,滴撒而下。

正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说它纷纷扬扬落下,它随风飘舞,展示它优美的舞步。它自信,它满足,它兴奋。因为,在它落下的地方,将会长出带着它的影子的小草,它无怨无悔,任由风儿带着它飞向何处,它知道它带着一身使命,这使命,出现在它的一生当中,那就是——为自然出分力。

落叶飘飘扬扬,我的心也随它而去。它的生命即将完结。它的生命固然很短,但却充实有趣。它年轻过,光辉过,或许当年它那旺盛的生命力与华丽的外表是那些骄花贵草所不能比拟,但它所想的绝不是对生命的留恋,而是对生命意义的领悟。

或许它认为即使在生命的末端被人烧毁也是值得的,至少把它最后一丝温暖留在了人世间的某个角落。落叶纷纷扬扬得下,时间已扒下了它那美丽的外衣,为它穿上了又黄又丑的旧大衣,并夺去了它的工作证。望着它们孤独的身影,我看见了那些年老 离职 的人,它们不正像那样的人吗?虽已离职,但心却永远停在了工作上,希望在有生之年,把爱献给社会。

风越加猛了,落叶依然络绎不绝,看着一地的落叶,拾起了几片,不由地说了声:“落叶,真美!”

我将落叶做成标本,贴在家中墙壁上,看着它,我也想到落叶对生活的感悟,让我越发努力生活,为社会出力。起风了,风儿带着落叶来到大地,它们欢笑,它们满足,它们骄傲……我带着微笑与它们道别:“落叶,真美!”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2

千百年来,人们写了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来赞颂黄河的汹涌澎湃,长江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深沉浩瀚,湖泊的美丽温柔……更是将它们描绘到了极点,特别是湖泊。湖泊永远都只给人们留下一种温柔美丽的印象。

我的故乡——安溪,有一个而美丽的湖泊——大龙湖。漫步在湖畔,只见那伴随着习习微风而翩翩起舞的柳枝,就像一个个身材苗条的少女正在跳着悠闲的舞蹈,那优美的舞姿,另人陶醉。柳树的旁边是一株株美丽的鲜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蓓蕾初绽;有的迎风怒放,有的……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令人百看不厌。还有那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奋发着小草的芳香。湖畔上还有一些健身器材,可以供人们使用。晚上,来到湖畔,习习微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格外凉爽,心情格外开放,格外舒畅。在这个“人间仙境”里,不管你有多少烦恼,都会忘得烟消云散。人们三五成群的在湖畔上聊天,玩耍……别提有多开心。那阵阵花草的芳香也随着微风飘过来,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位神仙,生活在仙境里。

清晨,平静的湖面上升腾起了一层乳白色的烟雾,给周围的高楼大厦披上了一乘薄薄的轻纱。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渐渐地,把湖面上的烟雾冲散了。那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只只小鸟在湖面上自由自在的翱翔,来回盘旋,互相追逐。大龙湖上有着四座人所皆知的大桥,分别是南门大桥,铁索桥……其中最漂亮的是铁索桥,桥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特别热闹。尤其是晚上,桥上灯火通明,五光十色的。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龙湖上,整座桥倒迎在大龙湖里,可漂亮了。走在桥上,凉爽极了。

站在了望塔上,望着那雄伟壮观的笔架山,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茶树,温柔美丽的大龙湖……心中不禁感慨沧海桑田,我要用三分李白的诗情,三分齐白石的画意,来描绘大龙湖的美景。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3

深邃的太空,是一种宽广的美;湛蓝的大海,是一种释怀的美;雄壮的瀑布,是一种震撼的美;辽阔的草原,是一种灵性的美;茂密的丛林,是一种生机的美。开心最美,自信最美,坚持最美,勇敢最美。一句鼓励的话最美,一首励志的歌最美,一抹友好的微笑最美,一个相信的眼神最美。其实,美,很简单,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你就能欣赏到世界千姿百态的美。这种美,难以言喻,却深深打动着你。

刘洋的美在于她艰苦的训练后成功登天的喜悦;叶诗文的美在于她站在体育领奖台上宣布着我是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刘翔的美在于他或成功或失败时的从容淡定;托尔斯泰的美在于他决定实现“平民化”的夙愿。每个名人之所以能轰动世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发现美、创造美的灵魂。也许我们很普通、很平凡、很渺小,但我们依然有资格去探索美的真谛。因为美,就在你身边,在每个人身边。

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等,他们也曾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只是因为他们心灵美、行动美,所以他们变成了最美。自然美,是小美,道德美,才是大美。若是每一个人都拥有这种大美,生活处处皆风景。公交车上让座,拾起一张纸片,扶老人过马路,义务捐款捐血,当志愿者等,这些不都是美的诠释吗?无论你是学生还是白领,是明星还是清洁工,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只要有一颗美丽的心,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的辉煌。

和平鸽的飞翔象征着和平之美,雏鹰的展翅意味着勇敢之美,石缝里的小草挺胸包含着坚强之美,凌寒中的傲梅体现着贞洁之美。文质彬彬的美在于优雅,其乐融融的美在于热闹,书声琅琅的美在于勤奋,流水潺潺的美在于动听。亭台楼阁、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这就是美。然而,青少年的美,在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最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把美体现在好好学习上。祖国需要我们去建设。也许,前方是一片荆棘,是看不到未来的高山巨岭;也许,在努力学习的路上,我们会受伤、会摔倒,会哭会痛,但只要我们坚持自身的梦想,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总有一天,我们会破茧成蝶。这时你会发现,曾经的汗水铸造了梦想之剑,而那些辛酸则变成了美的化身,不仅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也使祖国更强大,生活更美好。

记住,美,在于拼搏,在于奉献,美,就在你身边,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美的栖息地,只要你愿意观察,愿意创造!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4

在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半残疾的仙人掌和一个空空的花盆,盆里还有少许的、小小的、暗色花瓣……

那一年夏日,科学老师让我们观察一 种植 物并做观察笔记,我和妈妈就来到了花鸟市场。

在那儿的大门口,有几个小商贩在那儿叫:“红玫瑰!红玫瑰!10元一盆!”我把目光投向那儿,不自觉地惊叫起来。那一盆盆红玫瑰,花瓣上都还滴着水珠,那刺目的红啊,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我选了一盆最美的,并在心中想:这红玫瑰这么美,我的植物和笔记一定是最出众的!

可母亲却要为我买了一盆仙人掌,还说,要让玫瑰和仙人掌比比赛,看谁活的时间久。

我看了看母亲手里的仙人掌,灰绿灰绿的,上面还有青白色的小毛刺,钝顿的,看起来丑极了。

哼,这分明就是挑衅我嘛!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精心照顾红玫瑰,希望它长得更茁壮;对仙人掌我不予理睬,希望它“自生自灭”……

就这样,我也体会到了玫瑰的烦恼了:美则美矣,可每天都没有什么变化,观察笔记也都大同小异。这样下去,我怎么能成为“观察小能手”呢?

慢慢的,我对玫瑰得热情也消退了。

不久,我的玫瑰花死掉了,它只活了几个星期。现在只有一个空空的花盆,盆里还有少许的、小小的、暗色花瓣……

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观察仙人掌了。

仙人掌有不规则的身子,上面有黄白色的小刺,好似一个丑陋的刺猬;再看,好似有一种黄瓜绿在里面;再一看,好似一座座巍峨的大山,给人敬佩感。观察笔记也勉强进行着。

今天,我洗脸时,发现自己的右脸肿起一大块,妈妈带我去医院看,医生说:“这是腮腺炎,得用仙人掌治。”妈妈的眼睛里闪出了“光”。

回到家,母亲赶紧切下一半的仙人掌,捣成绿色的浆糊,挑起汁水,敷在脸上。冰凉凉的,不过几天,我的脸果然恢复如初。

我这才明白仙人掌的内心,不娇柔,不造作,不管他人的眼光,过好自己的生活,静待自己的绽放。其实我们做人也是这样的啊,有人是玫瑰,美丽娇艳,依附别人而活着;也有人是仙人掌,独立,坚强……你们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更美呢?我想,你们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5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夕阳拉长了那个佝偻的身影,与山间景色融为一体,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夏季的余热依旧肆虐,为了躲避这来势汹汹的秋老虎,我们决定去山间寻找一丝凉意。

我们所爬的山四周都被各色树木包围着,山脚下有一汪清澈见底的湖泊,在阳光的照射下如钻石般闪耀着光芒,周围被山石勾勒出一圈若隐若现的边界仿佛是面巨大的镜子。

刚到山脚便觉得十分清凉,我们走在石阶上,四周葱茏俊秀的树木为我们投下绿荫,各种奇怪的山石蹲踞在石阶两侧,石间的裂缝中开着不知名的小花,或露或藏,仿佛是顽皮的孩童,脚下行走的任何一处,都少不了它的存在。

走走停停,慢慢游荡,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顶。在山顶俯瞰,大好景色尽收眼底。与我们同时到达的还另有一人约莫五十出头的老妇人,汗珠从她额头上不断滚落,有些花白的头发被汗水凌乱地粘在通红的两颊,瘦削的身体背着一个竹筐,双手紧紧拉住背带以减少竹筐对肩膀的压力,手臂上的青筋像蚯蚓般条条尽现。虽然她走得很慢,但一刻也不放松。到了山顶,她褪下竹筐坐在石阶突出的一块岩石上。

休息片刻后,她用粗糙的双手打开竹筐,先是一层棉布,再是两层塑料袋,接着便是一阵阵诱人的玉米香味。这竹筐里竟放着一整筐煮熟的玉米,又饥又渴的我们不禁被吸引过去,一人买了一根坐在石阶上啃起来,顿时玉米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山间。当我正陶醉地享受着美味时,那个瘦弱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拖着一只长长的黑色垃圾袋,走到我们面前,将我们吃剩下的玉米棒收集起来。我不解地问她:“几米远的地方就有垃圾桶,为什么要亲自来收呢?”她说:“虽然这里有垃圾桶,可是你们不一定会往垃圾桶里扔。”她笑着弯下腰,一边捡起垃圾一边说:“这么好看的地方,垃圾扔得到处都是,那就可惜喽。”随即她背上了竹筐走向更远处。

夕阳西下,我们走下山,发现那位老妇人就在我们前面,拖着长长的垃圾袋,里面装满了“战利品”,肩上的筐子似乎已经空了,背不再那么弯了。她瘦弱的身影融进山色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淳朴的心如山风般飘荡,吹美了山景,吹进了你我的心中。

高中关于美的议论文8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美的话题作文800字5篇

★ 关于美话题的作文800字5篇

★ 高考关于美的议论文作文题目范文

★ 高中关于美的叙事作文800字

★ 高中议论文800字

★ 议论文范文800字

★ 发现身边的美优秀作文高中5篇精选

★ 成功的高中议论文800字5篇

★ 幸福高中议论文800字5篇精选

★ 常考高中议论文800字优秀范文

272 评论

尛小尛111

[论文摘要]历代关于美的主、客观之争,众说纷纭。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际上是有关话语权的问题。坚守客观说,认为美是有着客观标准存在的,有种话语霸权在里面。以一己之见否定他者,这往往是精英[1]的行为,总是想要垄断文化,力图干涉控制大众[1]文化。其实,美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审美判断本身是多元性的。 美是什么?因不同的理解,定义得不确定,究竟怎么界定美,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的,千百年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主观说认为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它和审美主体有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即“我认为这幅画是美的”;客观说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呈现,它由审美对象本身决定,可以表述为“这幅画是美的”,这里美是一个表语,美是事物的一种属性。当然还有坚持折中说,既承认个人的主体性与价值的多元性,又相信人的审美价值判断又有着共通性。即美关于理论上的主观性(相对主义)和体验上的客观性(客观价值的美丑标准),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折中说法,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下面主要谈谈关于美的主、客观性性与话语权的问题。 从某种角度说,关于美的主、客观之争,实际上是有关话语权的问题。认为美是主观的,即承认美的多元性与承认审美判断的非唯一性。坚持美是客观的,大都是站在某一立场,从自己角度出发,否定其它价值判断,这是种话语霸权。其认为美有标准,那么这个标准是由谁定呢?很显然,谁制定这个标准谁就等于掌握了美的评判权力。而很明显,通常这个关于审美判断的话语权是由所谓精英阶层来掌控和垄断的。 就实际历史来看,也确是如此。古今中外历来关于美的争论与艺术的功用说问题大抵都是这方面的印证。美的主客观与话语权的关系这个问题,具体地反映在美的标准上来说,可以看出,通常所称的艺术美只是精英们的一厢情愿的判断,但是因为精英阶层的社会地位与各种资源优势,其标准往往会成为社会的标准和正统美学的范本。而承认自然美与承认审美判断多元的人基本上可以说站在大众的角度的。而且,在我看来,“美学”一词本身就是一个精英式的判断概念。“艺术”亦是精英阶层的特有资源。在历来的美学争论中,对主客观不同观点是可以分作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的不同的。坚持客观说者即把文艺与美学等看作一个工具,承担着社会教化和道德规范等多重教育意义。统治阶层规定一个他们制定出来的标准,让大众接受并遵守,为的是便于管理。而坚持主观说者,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没有功利目的的,他们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承认人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与关于美的价值的多元性,这才是真正站在一个客观纯粹而非阶层的立场上去纯粹的看待美学的,这样才能真正的享受各种各样的真正的美,而不是概念和定义上的被规定的所谓美。 先从西方说起,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是一个最早和最典型的“文艺的社会功用说”的持有者,他认为“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的标准来衡量”。[2]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都是在雅典民主势力上升时代从维护贵族统治的基本政治立场出发的。他认为,世界分为理式世界、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而理式是最高的层次。“只有贵族阶层中文化修养最高的人(‘爱智慧者’)”才有福分接近这种高不可攀的“理式”,只有根据这种理式,在人身上才能保证理智的绝对控制,意志和情欲的绝对服从。从其统治阶层立场出发,“柏拉图鄙视理式世界以下的感性世界,鄙视与肉体有关的本能、情感和欲望。鄙视哲学家和‘保卫者们’以外的劳苦大众,鄙视哲学家的观照以外的实践活动以及和实践活动有关的技艺。”[3] “柏拉图在西方是第一个明确地把政治教育效果定做文艺的评价标准,对卢梭和托尔斯泰的艺术观点都起了一些影响。近代许多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往往特别攻击柏拉图的这个政治第一的观点,其实一切统治阶级都是运用这个标准,不过不常明说而已。”[2]是的,柏拉图只不过是直率而明确地坚持着“文艺的功用说”,其关于美的标准化与对民众的控制意明显而直露。其实,坚持美是客观的这一观点的许多人又何尝不是和柏拉图一样实行着“话语霸权”,以自己的精英立场去规定美的标准呢!历代精英阶层几乎无不规定着各自的美学定义,然后去品评其它和否定着大众美学与文化,甚至是因其掌握着话语权而替其他群体“代言”,不许其他话语与不同声音的张扬。对于历来的统治阶层来说,更是要制定自己的美学规范,以正统思想与美学观念来取代大众的标准,从而达到控制大众的思想行为的目的。 生在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的贺拉斯承认“诗有教益和娱乐的两重功能”,但其仍旧很强调美的标准化和文艺的“合式”。贺拉斯认为“合式”(decorum)或“妥帖得体”是诗所必不可少的品质。“合式”这个概念是贯串在《论诗艺》里的一条红线。“‘合式’牵涉到文艺标准问题,合什么‘式’呢?这‘式’是由谁设定的呢?它是否一成不变呢?……贺拉斯的“合式”概念毕竟还是奴隶主阶级意识的表现,合式其实主要是合有教养的奴隶主的“式”。当时文化日渐发达,下层阶级已开始参与文艺活动,他们的趣味和要求(他们的“式”)已开始发生影响;在贺拉斯看来,这不免破坏“合式”的准则。”[4]他一再感叹,“试想一些没有教养的乡下人出来度节日,和城里贵族们混在一起,你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文艺趣味呢?”[4]其“合式”的理想是和罗马贵族的生活理想分不开的。 在中国也同样,作为正统文化的儒家文化,对美的看法,即属于客观说。正统文艺一向是站在贵族和统治者的立场上去阐发文化、美学等的。因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主流文艺、美学天生被赋予历史的使命,命定得做政治的附庸,社会的投影。从来的是“文以载道”、“主题先行”、“伦理纲常”……“《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反复演绎与抒写中,不停给文艺加上各种枷锁,而不能使文学真正面对真实的世界、本真的人性,去对人生作“无价值、无功利”的判断。 儒家思想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论语》中有“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等语,均是所谓周礼贵族中关于美的好的标准。 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精英阶层一直站在文艺、美学缔造者的高度,试图以自己的价值判断控制大众的审美情趣,自以为是地承担着引导与教化民众的“重任”。 但精英阶层真的如愿垄断了关于文艺等的审美判断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民间文艺的伟力是深厚的,民俗、民间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美的生命力是顽强而倔强的,无法忽视和压制的。大众文艺、民间美学、风俗文化,美顽固的保存着自己的生命形式,代代延续。 而西方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同样坚持美是主观的这一看法。他认为判断一个对象是否美,不在于对象本身特点,而在于我们动用什么样的心意,即审美的魅力在你心里,它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从质的角度来看,鉴赏判断是无利害的愉悦;从量上来看,鉴赏判断是不凭借概念而令人愉快的。即凡那没有概念而普遍令人喜欢的东西就是美的。很显然,其在承认审美的普遍性是主观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就承认了个体判断和大众的审美判断。 中国的道家思想也认为一切秩序都是从“我”出发的,而各个“我”不同,因此没有什么绝对的秩序,也没有什么标准的审美模式。 在现代,大众文化更是打破了精英文化长期以来一统天下的主体地位,成为时代的主流和主导。面对这一趋势,精英们自是不甘,以文化拯救者身份自居,对当今涌现的各种大众文化现象横加指责。不过,事实已证明,一切挣扎不过徒劳。 其实,美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审美判断本身是多元性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自有各自的价值判断,精英阶层不必总是自以为是地为大众作审美判断,而实际来看,无论从历史和现实当中都已证明大众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与丰富性。 美无统一定义,美无确定标准,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有自身的审美判断,还是不要横加干涉别人,互相容让,共同发展为好。 参考文献: [1]注:我这里“精英”、“大众”两词的具体含义和现代社会平常研究讨论时所使用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这里的“精英”、“大众”是笼统地对所谓上层的知识分子和所谓下层的民众的分别指称,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不特指现代社会阶层,也包括古代的上、下阶层。这里的“大众文化”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不是特指现代社会被操纵出来的“大众文化”,而是产生于大众,为大众推动,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自古有之,相对于上层社会的民众自己的文化。可以说,民间文化、通俗文化等也包含其中。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1 16.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1 19.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6.1 44.

353 评论

正能量装饰

美,是一个十分诱人的字眼儿,也是一个迷人的迷.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地连在了一起.大概所有的人都会同意生活中不能没有美,所以,人们说话,写文章也就经常要谈到美.于是,诸如“山河美”、“青春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等,经常为人所道.但,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对美已经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呢?不是的! 古希腊圣哲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辩论“什么是美?”,最终未能给出一个终极而本质的定义,不得不慨叹:“美是难的”.直到科学昌明,哲学繁荣的现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仍在无休止的争论中.虽然无数的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为了揭开美的奥秘,曾经从不同的途径进行过艰苦的探索,并提出了种种当时在他们看来最为理想的答案.但他们都未能最终摘下这颗美学皇冠上的明珠. 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正是美的概念内涵的宽泛性、复杂性甚至变易性给美的本质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难以揭去的面纱.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的,他们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按他们的说法就是“椅子不为人坐就不成为椅子”.但这个观点遭到“客观论”者的反对,他们认为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于是他们反驳说:“为什么我们要坐在椅子上,不坐在一堆泥土上,因为泥土不具有椅子的可坐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所谓的“审美性质”或“素质”呢?为什么各种对称、均衡、节奏、秩序……能给我们美感,而丑陋、荒谬、芜杂却不能呢?把它归结为“无意”、“理性”、“鬼斧神工”吗?显然不行.传统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用主客体“同形同构”“异质同构”的学说来解释审美本质的根源和由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它却对人与对象在形式上的相互对应以及对象上的审美素质作纯生理上的解答,这显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所以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在于劳动,或者说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美是人的主体性,事物的客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这其实也并不难理一块石头,一堆泥土本身并不美,但经过艺术家们的加工制作,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塑像,就很美了. 但是,我国的美学老人朱光潜先生,在八十岁以后总结其一生对美学研究的心得时说:“‘美是什么’的问题,不可能有公式化的一成不变的结论.各时代和各流派各有不同的出发点和不同的结论.”这一点从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观念的变迁上,便可见一斑.20世纪的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达的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年.这是古典美学受到普遍怀疑、深入批判,趋向瓦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随着数千年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猛烈的批判,古典和谐的美的理想慢慢摘下了它往日金光闪闪的王冠,并由中国人逐步趋同的审美取向轰轰烈烈地加冕在崇高美学理想的头上. 第二阶段:1920—1949年.这是20世纪中国崇高美学的前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审美中的悲与苦、血与火、牺牲与追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悲剧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人沉浸在一种悲伤、悲怆、悲壮的情感巨澜中.它的情感认同,审美取向和新的理论思考都离不开这个“悲”字. 第三阶段:1950—1979年.这是崇高美学思想的后期.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艰苦斗争后的胜利,英勇献身中的伟大,这是审美追求凝结为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期.在这个时期中,美和审美都洋溢着一种骄傲、乐观的基调 第四阶段:1979—世纪末.这是崇高美学思想回落或螺旋上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更高层次的“和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审美意识.这种远远不同于古典和谐的新的和谐观所蕴含的历史丰富性和民族互补性,使得审美追求多源化,多层次化了.它强调的不是局部的、外在形式的和谐,而主要强调的是整体的,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和谐.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凝固的概念定义,我们所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它,完善它.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3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船舶的论文2000字

    浅谈船舶舵机的安全检查 摘 要:由于船舶舵机对于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对船舶舵机的安全检查是船舶安检人员的经常性工作,本文希望通过对船舶舵机技术规范的介绍以

    坏坏的小幸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新闻的论文2000字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

    肥肥肥肥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中美关系的论文2000字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众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国家纷纷独立之际,而奉行“民族国家至上”原则的外交则始于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对近代外交有着深远

    可琪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国防的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可以从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根本利益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说明自己总结出来的方针以及措施等等。 正文: 国防建设就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

    kellycai414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民俗的论文2000字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文化和风水建筑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也将其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

    贪嘴森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