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ychan108
推荐参考:陕北原来很穷,后来有了石油和天然气,再加上煤炭,农村的情况有所改善,各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有所好转,一些人也迅速富了起来。但其代价却是环境的极大破坏。三北防护林正在萎缩,老化。盐碱地,沙漠化范围正在扩大,干旱,缺水的威胁甚于往日,农牧业难以为继。更为严重的是气候的恶化,沙尘天气增多,烈度增加,并且直接影响到中国全境。去年春天强烈的沙尘暴天气就是最好的注解。对于此种情况,陕西的领导,长庆油田的老总心里也明明白白。我猜想,总理可能也知道。然而,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创新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人去研究。我作为一个从陕北出来的,有着很深的陕北情结的关中汉子,总是感觉有一种责任感,一种对陕北人民,陕北这块土地的责任感。在责任感的驱使下,我作了认真的思考,认为可以采取能源绿色组合的方式形成合力,解决问题。从铜川煤都北上进入延安的延长,吴旗,前出至榆林的靖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能源走廊。然后由靖边向西入定边,向东经横山至神府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走廊。这两个走廊形成丁字形,构筑了陕北的能源基地。这一地区同时又是干旱缺水,地表植被稀落的丘陵地带。而且令人惊奇的是,这个丁字形地区又同时是阻止西,北寒流东去,南下,造成沙尘天气的屏障。在这一地区有着除了能源以外的其它丰富的物产。如对糖尿病有抑制作用的荞麦;产量高,易保存,运输,作主食,当蔬菜皆宜的土豆。还有肉质鲜美,不膻腥的牛羊肉和质量上乘的皮毛。这简直是一个天作之合的丁字形。然而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和利益的分割,这一地区的优势不仅没有得到极大的发挥,而且带来了生态破坏的恶果,令人扼腕长叹。我们党向来有打破框框的勇气和举大事的志向。如果采取行政措施将这一地区组合成一个能源,经济,生态建设的行政实体。那么,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实现一加一无穷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构想如下:设立陕北经济特区,组建一个旨在能源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的特区政府。其机制如下:一,打油气井的企业机器设备,技术完全可以打深水井,以解决干旱,缺水。二,煤,油,汽产出的巨额收益可以有力的支撑生态建设,重建防护林,治理沙漠,丰化地表植被,保护水土,遏制沙尘东去南下,改善局部气候条件。三,能源建设,水源建设,地表植被的丰化以及局部气候条件的改善给农,牧业发展提供条件,提高农牧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四,宜人居住的环境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推动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的文明进程。五,产业链,生态链和城市群的形成创造了成倍的就业机会,可以转化大量的农牧业人口,降低农牧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土地的空间资源和生化资源返回来进一步支撑了生态和能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能源是有限的,必有枯竭的一天。但土地的生化能力是无限的,是可持续的。当能源渐渐枯竭的时候,陕北的生态环境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农,林,牧,副,渔必将替代能源成为陕北经济发展的支柱。城市化的实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综上所述,其链条简单清晰可见。那就是:煤田,油气井 + 水井 + 林带 + 农田 + 城市。
优氧V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研究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实质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控制目标,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共同富裕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愿望。本文针对当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财税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提出具体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财税机制的优化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财税机制;
充分利用区域天然优势,改革优化财税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快速发展与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区域优势存在差异是区域长时间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也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调的基础性原因。而财税制度作为外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区域优势不明显地区产生有效的弥补作用,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根据对欧美等发达地区相关资料的调查,发现创新与优化财税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方式。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有关财税机制的问题解析
1.1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缺陷
财税分配机制涉及范围广阔,主要包括财税收入在地方政府、经济圈与中央之间的具体比例关系。财政收入大量税收项目中,主要支柱性税收占比近90%,这些支柱性税收也就是较为常见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三个方面,其余非税收财政收入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的有偿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上述现象进行合理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财税分配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区域产业税成果微弱。对2015年三种产业的税收供给量展开分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为54.81%,第二产业税收贡献了为43.94%,第一产业则为1.22%,产业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合理。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收入的关键内容,具有极为明显的政策导向作用,有些地区过于依赖非税收作为财政收入来源,这将对税收宏观调控作用造成负面影响,征税结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
1.2财税权限机制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财税权限机制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支配、财税政策拟定发布、财税执行管理等权限。将地方和中央财政支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依照固定比例将财政支出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地方主导型、中央主导型以及地方责任型。据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23种财政支出项目当中,用于国防军事、国际外交、燃油物资储备等工程的财政支出占比,中央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用于公共设施、安全、设备运营等17种项目的财政支出占比地方主导型财支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地方财政支出支配权相对更大,但也同时肩负着更多的公共事业责任。这种财税权限机制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主要问题体现在地方财政权限和公共事业责任匹配度不足。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比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7的局面,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比重逐渐上升至55%。2006年以前,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比例同样是3:7,2013年到2016年地方财政支出一度超过80%,大幅高于总财政收入。当今,地方事权与中央事权在法律层面并没有具体界限,通过二者财政支出比例可知,中央将大量支出任务交付于地方,例如上述23种财政支出项目中,就有2种为地方责任型、17种为地方主导型。地方政府肩负大量本应由中央承担的教育、交通、农林、国土等公共事业的建设,引发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公共事权偏移错位现象,使地方经济发展陷入窘境。
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机制策略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的发展,必须对相关财税机制、政策加以优化和完善,放宽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财税管理权利,为其供应接二连三的优惠措施,进而从国家层面对经济发展形成促进作用,提升公共事业和人民生活均衡水准,不断减小东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进而良好完成协调稳定发展的根本目标[2]。
2.1优化财税分配
优化财税分配机制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优化共享税比例。在我国营改增战略事业的驱使下,地方政府能够在短时间保有地方财政实力,但就长远角度来讲,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应在完全取消营业税以后,重新构建增值税具体分享占有比例,使地方政府分配比例达到40%。同时,为加速我国大量欠发达地区经济进步,提高对此类地区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应对偏远山区、产业优势严重欠缺、资源干枯、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欠发达或困难地区进一步增加五到十个百分点的分成。此外,还应逐渐取消城建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项目以企业、行业为基础进行税收分享的现行方式,应给予省级以下立法部门或地方政府自行规定增值税划分规则的权利。
第二,优化或重塑地方税收系统。国家应尽快推出资源税整改措施,例如将石油、天然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归纳为征税体系,以从量定额、从价定率的角度实现从价计税,从根本上提高自然资源负税能力。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资源城市应依照具体情况实施减免赋税的政策;优化个人所得税,根据具体行业和普适性计税方法,拓展综合所得税内容;深化房地产税收项目改革优化,使传统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合二为一,由地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税率。
2.2改革财税权限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应对现行财税实施全方位改革。一方面,将地方和中央之间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具体划分,让其界限清晰。例如,中央应负责九年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事业,负责国家安全、外交、消防、警察等安全类事业支出,而地方政府应负责地方区域内城市中的公共交通、公共环境建设等事业的支出,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大型交通运输事业,水利、电网建设等大型工程建设事业设定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支出,并根据我国目前国情,明确比例;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中央占有、支配财政的权利相对较大,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根据地方具体情况,适度放宽该区域政府的财权。例如,以科学、客观、合理的形式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确定权、解释权、减免权等。
在分税制度背景下,地方和中央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独立税收,应给予地方政府关于固定税收的管理权限,并且该权限必须以独立自主的模式存在,将非全国性征收的税收立法权、减免权交予地方,在中央制定全国性征收的个人房产税、资源税等地方主要税收法律的同时,给予地方适当的减免权和细微调整权,进而为地方财政实力增加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保障[3]。除此之外,我国还应对财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完善。例如,明确协调发展标准,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省级、地方政府相互配合的绩效评价规则。其中,财税评价的主体机构应包括审计部门、立法部门、税务机关以及财政机构等,将责权制度应用于财税评价工作上,实现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制约合理的新局面,扩大评价的内容范围,将财政分配的整体过程全部划分到评价体系当中,加大力度对税收管理、财政收入等工作的绩效评价。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科学、符合我国国情的财税制度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现行财税机制而言,在制度、权限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和改革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中央和地方应立足于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我国财政机制,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奠定基础。
4、参考文献
[1]马万里.中国式财政分权经济增长导向型特征分析-兼论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约束[J].社会科学,2014(09):32-42.
[2]徐丽媛,王胜伟.借鉴“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创新生态补偿财税责任制度及其立法完善[J].兰州学刊,2014(08):136-142.
[3]陈厚义.后发地区财税制度改革的特征问题、动力体系与应对策略[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05):3-9.
我也是这个专业的,去年写的论文,记得当时还是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忙的,很不错,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修改定稿,帮我省了好多事,老师一会让我改任务书,一会让我给他看修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的含义是把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概念在很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体化首先出现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研究
谈地方特色会展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体育旅游管理专业为沈阳体育学院新兴专业,也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专业教学水平与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为了更好
生态环境治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新时期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创新》 摘要:环境政策是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所采取的一切对策和行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