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5

dp73732849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概况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柴米油盐的爱

已采纳

袁隆乎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135 评论

崎岛莫奈子

前不久在长沙举行的中国稻米高峰论坛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满怀信心地表示,2010年,他主持的超级稻研究项目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而目前,已有个别百亩连片的实验基地,平均亩产创记录地达到980公斤以上。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一直遥遥领先于国际社会。2004年,袁隆平从以色列领取了“沃尔夫”奖后,又从美国捧回“世界粮食奖”。一年之内连获两项国际农业类最高奖项,其辉煌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赞扬他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水稻的杂种优势并加以应用而获得成功。他为促使中国由粮食短缺不足转变为粮食充足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研究的杂交水稻以20%的增产幅度在中国得到迅速推广,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数千万人口。 中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水稻的杂交优势。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奠定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基础。此后他和同事埋头研究,于1973年完成三系杂交水稻研究,1976年大面积推广种植成功。1987年7月,安江农校青年教师邓华凤在袁隆平的理论指导下突破了两系法杂交的制约瓶颈,经过七八年的攻关,1995年中国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 袁隆平根据国内外发现的育种新材料,1987年发表了“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设想”的论文,大胆而科学地把杂交水稻育种划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到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为中国杂交稻研究确定了技术路线。1997年中国启动了“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项目,确立了常规稻和杂交稻并举、三系法和两系法并重、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在着力提高产量潜力的同时,注重改善稻米品质、增强病虫抗性和生态适应性。目前,超级稻研究亩产700公斤的一期目标于2000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二期目标也已于2004年提前实现,目前正在进行三期研究。 我国杂交稻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到2003年已经累计种植了45亿亩,帮助农民增收稻谷4亿吨。袁隆平介绍说,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研究或引种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南亚、南美、非洲等多个国家的试种示范都取得了极其显著的增产效果。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引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幅增加。2003年越南种植60万公顷杂交稻,每公顷单产比常规稻高出40%以上;在中国和一些国际组织帮助下,菲律宾种植3000公顷杂交稻,每公顷单产高达8.5吨,比当地水稻平均单产高出近一倍。 早在十五六年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被世界粮农组织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技术,这项成果还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然而,这项科研成果早期并没有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保护。“过去我们的技术都是敞开的,现在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加强,我们也开始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袁隆平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不重视知识产权,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转让中曾蒙受过巨大损失。1981年当中国向美国转让11项杂交水稻核心技术时,美方只承认1项有效。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逐步加强了杂交水稻知识产权的保护,一些杂交水稻研究机构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加强了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科技人员流动、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中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袁隆平说,对于这个为人类造福的科技产品,中国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绝不是永久的,只能是保护一段时间。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惠,目前中国的三系杂交水稻技术在国际上是完全公开的。

258 评论

枫小High

很伟大啊,人品也很好,在发明一些转基因东西时,自己当然就要先试一下味道,经过检验才敢与大家分享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水稻转基因研究概况论文

    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

    李李路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水稻稻瘟病症状及防治研究论文

    水稻稻瘟病在全国各大水稻种植区发病比较普遍的一种病害,而且是对水稻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会使水稻的品质严重下降。发病较轻的可减产10%~20%

    D2060053101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稻米杂志好投吗

    我是农业科研单位的,我们这算国家二级。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期刊档次不够这个级别。

    微微的辣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水稻分蘖特性研究论文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 种植 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水稻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水稻种植技

    人大菲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论文集英文

    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

    笨鸟肥肥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