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工科男
“知识即美德”出自苏格拉底,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和神圣的思想。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苏格拉底说“世上只有一种善,即知识;也只有一种恶,即,无知”。他认为知识即美德,学知识即成就美德,知识与美德是相等的,有知识的人即是有美德的人。也许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熊与隐士》中的一个小片断更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即美德”这一命题: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高高兴起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苏格拉底指出,人的一切品德,包括勇敢、公正、正义、慎私、友谊等,如果没有真知识,都可能是恶的,通俗的说,一切能力都可能用来做坏事。苏格拉底认为,如果没有智慧作指导,本来对人有益的东西,也会变成对人有害。勇敢而不谨慎,就成为莽撞。同样,本来就非正义的行为,在智慧的指导下,也会变成正义的行为。如说谎本来是不好的,可是一个将军在战役的关键时刻,看到他的军队即将分崩离析,就欺他的士兵,说援军快要到了,使他们坚持下去,并去取得胜利。这应该说是正义的。还有,抢劫财物是非正义的。可是,当一个人从要自杀的朋友那里抢走凶器,只能说是正义的,如此等等。苏格拉底的结论是:“一般地说,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智慧的指导下,结局就会幸福;但是如果在愚蠢的指导之下,结局就相反。”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和“德性”相当于中国哲学里的“知”和“行”的关系。与苏格拉底把两者等同起来的观点不同,孔子明确区分了“知善”和“行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这里的“之”应该代表“善”或“德”的意思。孔子区别了“善”的三个不同层次:知善、好善和乐善。知善处在较低的层次,因为有的人知善而不行善;好善和乐善都是行善,好善是对善的追求,而乐善则因为追求善而感到愉悦,这是最高层次的善。现在中文有“好善乐施”这样的成语,但却没有“知善”这样的词语,这反映了孔子对中国人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中国人看来,“善”不是“知”的目标,而是“行”的目标,心甘情愿、满心欢悦地行善才是善的最高境界。 从“知识即美德”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苏格拉底的观点给我们以启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学会做人,离不开现实社会。就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而言,就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青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yechenchao77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要追求知识和美德。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拥有不间断文明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太多的精华。当代人往往汲汲于名利,却易忘了最为本真的传统,忘了要去追求知识和美德。 美德常在,即使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一对老夫妇多次求医被拒,进行了三次手术之后仍被病痛所折磨。他们敲开了又一家医院的大门,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好的治疗,他们拿出了厚厚的红包送给主治医生。可主治医生万希油自始至终只有坚定的拒绝。万希油为老人家施一场难度颇大的手术。手术很成功。老夫妇在出院后无视家人的阻挠,双双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作为回报。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礼物啊!万希油医生拒不受贿,体现的是的正直;老夫妇捐赠遗体,弘扬的是感恩。我们每次为这个社会的冷漠感到痛心时,总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美德,告诉我们这个社会还有许许多多的“正能量”。 曾子为信杀猪,范仲淹忧国忧民;孔子宣扬仁政,关云长薄云天……透过这些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美德,更是一个优秀的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即使有诸如秦始、魏忠贤等渣滓,却也最终在为了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垫脚石。一个人令另一个人记住他会有许多途径,或许是他俊美的外表,或许是他充实的内在。可是迟早有一天容颜会衰老,永远保持不变的只有他的美德和知识。 正如本书中所提及,作为新时代学生的我们,想要为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话,我们不仅要“树美德”,还要“获新知”。 中国梦,它不仅仅是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更是意味着责任付出。目前尚显稚嫩和年轻的我们,对于偌大的中国似乎只是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是积土成山,积沙成塔,只要我们这些沙砾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磨砺,不断润色自己,我们终有一天会变成炫丽珍珠。 青年人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终有一天我们会升到大地中间,会站到全世界人民的眼前,因为国家的未来必定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少年郎十四五岁便披戎装上战场,只为捍卫国家的荣耀;五四新风潮是从学生中首先发现的,只为保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似乎做不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我们可以努力汲取知识,正如海绵疯狂地汲取水分一样,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以后才能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德和知识正如一对密不可分的双生儿,离了任何一个都显得不甚完整。现在常提及的一个词是“德智教育”,这也正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树美德”和“获新知”这两样我们都应力做到。一手美德,一手新知,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中国梦指的不仅仅是个人所为之奋斗的目标,更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想!或许每个人对中国梦的定义不甚相同,但至少有一点是一样的,那便是希望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希望中华民族能够永远地屹立于强者之林。而只有做到了“扬传统,树美德,获新知”,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贡献一篇;山寨产品与职业道德思考 2008年是中国的“山寨文化年”。从年初的山寨手机,到年终的山寨春节晚会,山寨现象铺天盖地,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出现了山寨现象。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苏辙就曾写道:"辙生好为文,思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议论文作文素
新的世纪,新的主张,新的要求,新的模范......这些所谓的新都是好的吗? 新的世纪,我们的科技发达了,进的主张,我们的个性张扬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思想灵活了,
以积累知识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海边屹立着一块高大坚固的礁石,海浪每天不停地向它发起冲击。自傲的礁石对海浪不屑一顾,它笑道:“你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