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1

月光下的芙蓉
首页 > 期刊论文 > 电接触材料期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腊八醋w

已采纳

物理学科现有教授17人(其中博士导师10人),副教授17人。李福利:男,生于1957年1月20日。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原子核多体量子理论、量子光学中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动力学、光场非经典态的产生、量子干涉效应与原子共振荧光光谱及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2001年6月评聘为校“腾飞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1995);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张胜利:男、1962年3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管结构与物理性质、软物质系统斑图的演化与生长控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成果在Physical Review、Physics Letters等国际著名的物理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4篇,EI收录4篇。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一百多篇次。研究成果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丁秉钧:男,1946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接触材料,纳米功能材料。主编“纳米材料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研制的CuCr触头材料已创产值近4亿元。陈光德:男,1957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1. 固体光谱学(半导体和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2. 非线性光学;近些年来在国内外物理类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科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二十篇被SCI收录,截至2003年11月,发表的科研论文已被国内外评论引用430篇次;梁工英:男,1953年8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纳米磁性材料。 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部级基金项目4项,横向课题多项。主要研究课题有激光反应合成纳米复合材料,激光快速晶化纳米双相NdFeB磁体,纳米软磁材料等。近年来共在国际和国内著名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外文26篇,被SCI 收录论文20篇,被Ei收录37篇,被引用30多次。宋晓平:男,博士、教授,博士导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科研上一直从事相变、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工作。1997年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第一获奖人)。科研上一直从事相变、磁性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开发工作。1995年在英国里兹大学高访1年,2000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高访3个月。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863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40篇,发表的论文被他文引用40余次,2002年获教育部提名科技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王永昌:男,1938年1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红外上转换和光存储材料的研究及其应用;纳米金属粒子的光学性质及纳米结构组装体系的研究;原子分子的高激发态结构及碰撞动力学研究;微型激光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1982年,“镧系元素三元络化物化学”获甘肃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名列第四)。1985年,“激光等离子体光谱学”获甘肃省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名列第一)。1994年,“与热核聚变和短波激光有关的原子参数的研究” 获甘肃省高校1992-199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列第二)。2003年,“物理新技术在生物膜液晶态结构及抗癌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名列第四)。张淳民: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成像光谱技术; 空间光学;大气科学; 信息图像处理;光纤通信技术及低维材料的光学性质等。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和市工业攻关项目等,先后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863―308、863―2基金和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近两年在国际重要光学学术期刊Applied Optics,Optic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Optics A上发表论文6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1篇;申请专利五项(已获4项) ;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校级教改项目8项;主编出版《大学物理》、《物理学》、《大学物理》(电子教案)等教材四部。先后获省(部)级、校级奖10余项。作为第一发明人,2002年获国际专利技术成果博览会金奖3项;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2001年-2004年9月(其中2003年由于非典没有外国专家来访),物理学科共有12人次来访,来访期间,与理学院物理学科师生座谈,并作学术报告。具有实质性的合作主要有:与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高级研究员-Huai Wei在固体理论计算方面进行合作,提供实验样品材料,并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参加国际会议:2002年以来学科教师参加国际会议:4人次;2002年以来物理学科发表论文情况:发表论文97篇,其中SCI收录55篇。

85 评论

一点流殇

纯金属材料等。

触头材料(contact material)是用于开关、继电器、电气连接及电气接插元件的电接触材料,又称电触头材料,一般分强电用触头材料和弱电用触头材料两种。

触头是开关电器中最薄弱的环节和容易出故障的部分:一旦触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电力系统发生短路寸,高压断路器触头拒绝断开,将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触头材料应具有合适的硬度,较小的硬度在一定接触压力下可增大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降低静态接触时的触头发热和静熔焊倾向,并且可降低闭合过程中的动触头弹跳。较高的硬度可降低熔焊面积和提高抗机械磨损能力。

触头材料应具有合适的弹性模数。较高的弹性模数则容易达到塑性变形的极限值,因此表面膜容易破坏,有利于降低表面膜电阻,较低的弹性变形则可增大弹性变形的接触面积。

2、电性能:触头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以降低接触电阻,低的二次发射和光发射以降低电弧电流和燃弧时间。

3、热物理性质:高的热传导性,以便电弧或焦耳热源产生的热量尽快输至触头底座。高的比热容、高的熔化、气化和分解潜热。高的燃点和沸点以降低燃弧的趋势。低的蒸气压以限制电弧中的金属蒸气密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触头材料

89 评论

lin12345610

目前白银的货币需求逐渐让位于工业需求,其中以电子电器材料、感光材料为主,传统的工艺饰品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另外医学以及抗菌材料方面也有不少应用。第一,银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在各类电子材料中白银的使用量位居金属用量榜首,大致可分为电接触材料、复合材料、能源工业材料和焊接材料。灵敏度极大的物理仪器元件、各种继电器中重要的接触点的接头、无线电系统中重要的元件在焊接时的焊料、各种自动化装置、火箭、潜水艇、计算机、核装置以及通讯系统中的接触点等均存在白银的身影。目前,全球银和银基电接触材料年产量为2900吨—3000吨。第二,一直以来,卤化银感光材料是用银量最大的领域之一。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几种感光材料为摄影胶卷、相纸、X光胶片、荧光信息记录片、电子显微镜照相软片和印刷胶片等。上世纪90年代,世界照相业用银量大约在6000吨—6500吨,但由于电子数码成像技术的创新以及照相器材产业的发展,卤化银感光材料用量有所减少。尽管如此,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应用在某些方面尚不可被替代,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第三,白银还广泛用于首饰、饰品、银器、餐具、奖章和纪念币等的制作。而在医学上和抗菌材料的制造中,白银也是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外科用银主要是针灸用银针、银线缝合伤骨和结缔组织、银引流管,银金、银汞、银锡合金等则被用作牙齿的修补填充材料。而由于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可以杀死或者抑制细菌、病毒、藻类和真菌,白银也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接触器毕业论文

    优秀的plc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

    小马摩羯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材料粘接的sci好期刊

    我知道有本材料科学,但是不是sci

    微微的辣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环境材料期刊

    《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学报》。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月刊,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主办,是中国

    家装e站邯郸站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材料领域top10期刊

    一般来说,做材料的人心中大概有四个顶刊:nature、Science、ACS Pub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NSAA)。 其

    rainbaobao11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材料工程复合材料期刊

    功能材料在2016年被踢出EI

    南瓜囡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