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9

茵茵一夏
首页 > 期刊论文 > 形策论文的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懒虫杰

已采纳

妹的,和我们学校论文题目一模一样,一字不差···· 发一份给我撒

336 评论

我就叫小猪

我是一名营销与策划专业的学生,现在需要写一篇毕业论文,但是,又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去选题,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咯。想请明白的人士帮下忙。谢咯

307 评论

奔跑的鱼肝油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需要。两国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都应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致力于稳定、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30多年来,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双方已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贸易额达1678亿美元,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呈三足鼎立之势。同时,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666亿美元,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中日两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保持了协调与合作。作为中日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独特的传统优势。两国年人员往来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435万人次。两国间的友好城市已发展到226对。每周飞行于两国之间的各种航班多达500架次。 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的膨胀,右翼政治势力愈加活跃,日方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大开倒车,不仅一再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当前复杂局面,这样的结果不利于日本,也不利于中国。 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没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历史教育。因此,日本国内一直存在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社会土壤,右翼势力不时跳出来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而日本政府则以种种借口,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随着近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右倾化,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消极倾向更趋突出。最近再次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的这种倒行逆施只能破坏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它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有损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就曾明确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两国都应采取向前看的态度,积极发展中日友好事业,致力于维护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我认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军国主义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而且现在的极右翼势力十分顽固拒不承认战争罪行也令我们非常愤慨。但我们也不应只看到日本的这一方面,虽然在我心中一样地瞧不起或者愤恨这个死不认错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日本人能够从其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的灾害中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四小龙,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贵之处,他们一样有其艰难困苦和勤劳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忍辱负重改革自新的一面。随着其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他们虽说自以为何等地优越或者何等地自负,但从来没有放弃向先进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学习,而且日本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团结注重集体荣誉感。 这些说多了也许让人觉得我如何崇拜日本,其实我认为每一民族都不应自高自大,都应该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以及优秀的素质为我所用。我们一样,日本也一样。日本的科学技术值得我们学习、日本的现代化管理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现在日本与我们的贸易已相当大,我们的文字及礼仪日本人不是多年以前就一样借鉴和吸收吗? 我们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国进步,同样不能否定日本的经济实力比我们现在要强,承认这些也没什么可耻,因为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超过日本,总有一天会让日本人感到惭愧---为他们曾经所做的一切而惭愧。我们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给我们近似侮辱的举动,但我们知道发愤图强,一个能够面对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个能够面向未来不断进取的民族会有更多理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59 评论

豆哥豆爷

中国南海问题之我见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保护主权完整是我们的责任。近年来,在南海等地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南海问题反映出海洋政治社会对海权、海洋资源的关注以及海防、海洋军力和海洋安全等问题。 在本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和最近新闻报道中我了解一些关于南海争端的问题,对南海问题我自己也持有一些观点。下面我就从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南海地理位置和诸岛屿组成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从东海往南穿过狭长的台湾海峡,就进入汹涌澎湃的南海了。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四大岛屿组成。南海北边是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西亚,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浩溯的南海,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它的面积最广,约有356万平方公里。南海也是邻接我国最深的海区,平均水深约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比大陆上西藏高原的高度还要大。天文学上南海是指月海之一,位于月球东半球南部。行政区划上南海又指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 二:中国南海的历史背景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南海是中国古代人的一个地理海域概念,不同历史年代南海这个地理海域概念和范围是不同的。远在古代,中国古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国古代对各海区的名称使用混乱。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代人的地理知识有限,但是,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虽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环抱着陆地。那时的中国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国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随着航海活动增加,对中国周围的海洋有了进一步认识。“南海”这一地理概念覆盖的地理范围更为广阔,除了指中国南方海洋外,也指东南亚和印度洋东部海域。 到了唐代,中国古代航海家在“南海”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个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陆南部海域,还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应该指出的是“南海”、“ 西南海”均是以中国本土为基准,以中国本土为观察中心点,其地理坐标中心是中国,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航海家——舟师命名的。 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兹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三:中国南海的基本现状和南海问题的定界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南沙群岛一共有五百多座岛屿,我国只占有九个。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尤其在今年年初,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没有和中国政府进行谈判的条件下就赤裸裸的宣布要在南海建立开采区开采资源,并肆意在南海区域出入,甚至驻兵。南海问题的形势已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政府早日解决!保卫国家领土完整! 四:中国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海底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数据显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大约有180个,大概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第二个大庆”。仅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将近200亿吨。这个区域里边一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布在中国所主张管辖的海域之内。同样,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水下阶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积物披复,这些沉积物与我国北部湾、海南岛的新生代沉积物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产地。 海底资源还包括有各种金属矿产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海洋开发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岛海底资源有着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利用价值。西南中沙群岛岛礁上绩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海域中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开发海洋旅游的潜在资源。现代科学还发现海洋蕴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压力差能等海洋动力资源,若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2,南海的地理优势 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分布于北部,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由于这些河的含沙量很小,所以海阔水深的南海总是呈现碧绿或深蓝色。南海地处低纬度地域,是我国海区中气候最暖和的热带深海。南海海水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4℃),终年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南海盐度最大(35‰),潮差2米。南海的自然地理位置,适于珊瑚繁殖。在海底高台上,形成很多风光绮丽的珊瑚岛。南海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它的南部是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面是中南半岛,东面是菲律宾群岛。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爪哇海、安达曼海、印度洋相通,东部经巴士海峡通苏禄海。其在交通运输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3,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1951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在当今经济日益发达人类需求不断加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更为突出。一些强国和发展中国家甚至是那些贫困国家为获得更多的资源,不惜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掠夺和违法开采来获取资源。甚至一些资本家为牟取更大利润也加入了这场资源掠夺大战!南海地理和资源上的绝对优势让他们乘虚而入。他们以各种借口为理由割取我国南海领土。保卫自己国家领土的完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也坚决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占有我们的领土,占有我们的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海问题也就逐渐的形成。五:中国解决目前南海问题的决策 维护南海权益是我国突破第一岛链的重要一环。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为了保持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势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让利、释放友善信息,周边国家却不断挑战我们的政策底线,其结果是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善意的回报,反而成为了自己单方面的自我约束;周边国家越发大胆地蚕食南海周边海域,进而趁势将侵占行为事实化、“合法化”。一定意义上说,正是中国避免南海问题升级的战略初衷给周边国家以错误暗示,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持和平发展战略方向的同时更加主动、坚决地维护具体利益。一旦出现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中国必须亮出可信的惩罚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外交抗议。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心理,约束其不断突破红线的“违规行为”。 2,内部政治的协调与平衡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导致了政治过程的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积极发言,影响着决策过程。在南海问题上,中央政府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却希望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要求保护南海领土完整、加快油气资源开采。如何保持内部政治的平衡正在成为中国外交新的挑战。 3,解决南海问题与经营周边地区的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已经建立起难以动摇的利益共同体格局。因此,我们不宜将南海问题的严重性过于放大,从而使其成为自我证实的预言。中国固然可以通过强硬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将造成东南亚国家对华的敌对倾向和仇恨情绪,同时也将使美国军事力量在东南亚的存在永久合法化,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大局。因此,中国需要将南海问题的解决纳入到经营周边的战略格局中加以考量,将其视为进一步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契机。具体而言,中国可以在承认各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建立一个油气资源共享的南海能源共同体,并根据投入多少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转,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威胁,建立起某种形式的多边安全合作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有建立起持续的共同开发格局,让各国都从中受益才能真正做到搁置争议,并将经济层面的合作拓展至政治、安全领域。这也为突破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军事安全的二元对立困境提供启示。 4,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但在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条件下我们绝不妥协,要大胆面对敌视中国侵略中国的那些国家。在国家遭受侵略的时刻我们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当然,目前我国军事力量还有限,我们也要立足于能够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性战争的思路,加快军事斗争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抑制对方。要长远打算、积极准备、以待时机。从军事斗争准备来看,由于解决南海问题必须依靠海空军力量,所以,我军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航空航天、海空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同时通过灵活措施积极进行军事控制尝试。 六:“我”对南海问题的态度 和平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长远生存的基本保障!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中国政府和人民更是希望全人类能和平共处。但现如今一些国家把我们爱好和平的心愿当成是儿戏,一次又一次的触犯着我们的底线,存心挑衅着我们国家。以破坏我们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手段已经开始。面对多国的挑衅,作为一名热爱自己的国家,誓死保卫我们国家安全的热血男儿,我也绝不赞同侵略者的入侵,更不能容忍他们对我们的欺辱。南海是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谁都不能否认!在和平谈判的条件下如果敌国还是嚣张不屑,我们应团结一致共同保卫国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2019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

    网上代写的,多得很

    壮儿象象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南海问题的形势政策论文题目

    《南海军事分析》分析如下:菲海军声称已拆除中国在南沙群岛的牛轮礁、安塘滩的标志。并在美国鼓动下,扬言计划在本月底的时候,开发南海气油区块向国际油气开采企业提供竞

    荷叶圆圆198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2022

    形势与政策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论述深入浅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2022年形式也政策四个专题的

    百合海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国际形势政策论文题目

    已发到你邮箱。

    大毛毛豆豆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2021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思想 2、公平正义与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国家战略

    青烟缭绕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