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举A酱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 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 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 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 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 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 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 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 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 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雾夜狂奔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件重要的事情,不仅可以饱腹,也是蕴含着一些思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吃饭的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吃饭的作文1
真想吃饭?大家应该很少有这么强烈的愿望吧?在我们这个生活富足的年代,难道还能让你过着缺衣少食,食不果腹的生活不成?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生活因而也变得越来越精致,而“白米饭”的地位也渐渐被各种精致美食削弱,不再是人们终日劳作所求了。
但是,在这里——大山的深处,它却有着不凡的意义。
顺着这还不大平整的山路,一路颠簸,绕过一座座山,向着那不知何方的终点奔去。关掉手机,倚上靠背,摘下耳机,望向窗外,飞驰的汽车带着我闯入山野深处,而我,则静静地欣赏着这次云南体验之旅美妙的前奏。
“聒——聒——”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和着月色,扛起锄头,就跟着主人家进山了。我想,远在家里的爸妈,此刻一定想不到,他们那太阳没把屁股烤焦之前绝不起床的女儿,竟会在天还未亮的时候进山挖土豆。
山路不好走,主人家的地头也比较远,到达时,太阳也开始升起来了。我们学着主人的样子,将土豆刨出,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小胖子,一时也来了兴趣,干劲儿十足。可不一会儿,就不愿刨了。云南虽说是四季如春,温度适宜,但高原的紫外线可不是盖的,皮肤早已被晒得通红而灼痛。而主人家的孩子,与我们年纪相仿,带着可爱的高原红,虽晒得紫红,却不知疲倦地刨着。
劳动了一个上午,挖出一大堆土豆,自然就成了我们的午餐。直接用盐水煮的土豆,虽然没什么味道,但就着自己的汗水,味道也是美滋滋的。
可是,令我们没有想到的,便是接下来的两天,竟顿顿都是土豆!此时的土豆就早已不是那圆滚滚的“萌物”了,而是乏味难噎的食物。突然好想吃白米饭!当我们把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并开始抱怨时,主人家对我们无奈地笑笑,解释说,我们这气候不好,要么干得旱死,要么洪涝淹死。水稻金贵!种得少,顶多年节吃上几顿,平时就种些好种的,土豆不挑,好养!我们这里,能吃饱就好了,有些年份,旱得厉害,不知道饿着多少人哩!我一惊,原来,在我们铺张浪费,追求所谓精致生活的同时,同一片蓝天下,竟然还有饭都没有着落的人家!
此刻,待在安稳的家中,面对着热腾腾的饭,深吸一口气,醇厚的米香沁入心脾。这种香气是多么熟悉却又陌生!曾经多少次,它充斥着我们鼻腔,热情地感染我,我却无动于衷!第一次,我感受到了米饭独特的香气,感受到能吃饭的幸福。我们真是都置身幸福太久,对幸福的感知太麻木。
珍惜吧!我真该好好吃饭,沉浸在饭的香气里——
关于吃饭的作文2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所以我们要和一些亲戚朋友一起出去吃大餐。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向着餐厅出发。
到了餐厅,我的爸爸打开房门,许多亲戚朋友一见到爸爸,就异口同声地喊道:“寿星来了!寿星来了!”说完,我们就入座到亲戚朋友的中间。
不出五分钟,菜都上桌了,有香喷喷的桂花鱼,热腾腾的清蒸大白菜,美味可口的红烧肉……我往桌上看了一遍,一眼就看中了我最爱吃的可乐鸡翅,我夹了一个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又夹了两三个放在碗里,吃完一个又一个,简直是爱不释手。
爸爸用手轻轻拍了一下我,我没有注意到,接着吃,我看到盘子里只剩下两三块了,心想:还是给别人留几个吧,要不然别人一个也没有吃。
突然,一双大手用力地抓着我走出了房门,我一看,原来是爸爸,只见他皱着眉头,严肃地对我说:“你怎么一点淑女风范都没有啊,你刚刚虽然看到你喜欢吃的,可是也不能吃太多,你知道你自己喜欢吃,可是你想过别人别人也喜欢吃这个菜吗?”我意识到了原来是我刚刚失态了。
通过这次吃饭,我知道了:看到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吃,但不能吃太多,不能只顾自己,忽略他人,因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要尊重他人。
关于吃饭的作文3
今天家里吃饭时,母亲一边端菜一边问父亲:“我午餐铃都摇三次了,怎么还不见平时吃饭时总第一个冲过来的儿子?你去找他,叫他来吃饭!”
父亲连忙离开位置去找儿子,谁叫女人说的话不能不听啊。他从卧室找到客厅,从卫生间找到阳台,终于在书房里找到了儿子。父亲说:“儿子,快去吃饭,饭菜都快凉了。”儿子漫不经心地说:“过会儿,没看见我正在看书吗?”说着对父亲摆了摆手。父亲见儿子不理他,便大吼一声:“快去吃饭,否则我拿鸡毛掸子打你!”儿子这才慢吞吞地走去吃饭。父亲有点纳闷,平时这儿子可都是第一个去吃饭的,怎么今天他看起书来连饭都不要吃了?他顺便看了一眼书,发现写得很好,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母亲和儿子等父亲来吃饭。可等母亲把饭菜热了两遍,父亲还是没来。于是母亲让儿子去叫父亲来吃饭。儿子像一个急速小马达一样冲向书房,到了书房,儿子停了下来,把自己的衣服整了整,像个海军上将一样昂首挺胸地走进去,冲父亲大叫一声:“吃饭啦!”父亲被吓死了,差点头撞到地上。他一看儿子生气了,连忙一骨碌爬起来,抱起书溜去吃饭了。
就因为这件事,吃饭不知拖延了多久,因此那本书被母亲当成手榴弹一样扔出了家门,真是可悲啊!
关于吃饭的作文4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月亮渐渐地爬上山坡,开始上班了;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一只只一眨一眨的眼睛。
“吃饭了!吃饭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笑眯眯地端来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爸爸看了,馋得口水直嘀嗒,正想拿筷子吃肉,妈妈生气地对爸爸说:“你看,儿子还没来,快叫他来一起吃饭吧!”爸爸只好去找儿子吃饭了。
爸爸打开儿子房间的门,只见儿子趴在地上,双手托着腮帮子,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本书。爸爸就对儿子说:“儿子,快来吃饭了!”儿子像没听见似的,还继续趴在地上看书。
爸爸见儿子不理他,就继续说:“儿子,今天你妈妈烧了你最喜欢的红烧肉,快去吃饭吧!”
结果还是一样,儿子还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看书。
爸爸见儿子还不理他,就走过去,揪了揪他的小耳朵,说:“儿子,我们吃完饭再看书吧!”没办法,儿子只好闷闷不乐地出去吃饭了。
爸爸看看那本书,嘿!他也迷上了那本书,便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妈妈看儿子来了,爸爸却没有来,想:怎么来一个走一个?哎,真是的!
于是,她又对儿子说:”快点!快点!快叫你爸来吃饭!“儿子便又去他房间叫爸爸吃饭了。
儿子推开他房间的门,只见爸爸也趴在地上看书呢!儿子就对爸爸说:”老爸,快点去吃晚饭了!“
老爸也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看个没完没了。
儿子想:老爸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有你好看的……
你看,这一家人是不是很有意思啊?
关于吃饭的作文5
今天中午,我在家里吃饭。
过了十几分钟菜都准备好了,我连忙跑到洗手间去洗手,又跑到桌子边坐下来就想吃饭,一看,今天有我喜欢的红烧排骨,还有红烧肉在桌子上,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问妈妈:“可以吃饭了吗?”
妈妈说:“你不横会看电饭煲上的时间啊。”
我看了看电饭煲上的时间,“时间还有那么长,整整十分钟,我的妈妈呀,我快饿死了,肚子咕噜咕噜地叫!”我说。
我又问妈妈:“还有十分钟,我可以先吃菜吗?”
妈妈生气地说:“吃什么菜,等一下把菜吃完了,你还饿,那野不是要重新烧。”
我听了和无奈,只好等个那个讨厌的十分钟。
终于等到了十分钟,我问妈妈:“可以吃了吗?”
“你手洗过了吗?”妈妈说。
我只好乖乖地又去洗了一次手,这时妈妈也已经把饭盛好了。
我用一双筷子很快把很多红烧排骨和红烧肉夹来。
妈妈生气地说:“你上科学课的时候有没有学过吃东西要平衡,不能只吃肉,还要吃蔬菜,这样才能达到饮食的平衡,还有你吃饭的时候,把饭都弄出去了,粒粒皆辛苦呀!这些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你知道吗?他们用了那么多的汗水,才种出了我们现在吃的饭。”
我听了觉得自己错了,我下定了决心以后都不挑食了。
我对妈妈说:“我以后都不挑食,我保证。”
妈妈说:“知道就好,下次不能挑食了,好了,我们吃饭吧。”
我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挑食是不好的,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挑食了,不能只吃肉,不吃蔬菜。
关于吃饭的作文精选5篇相关 文章 :
★ 有关吃饭的日记500字5篇
★ 关于记忆中的美食作文5篇
★ 关于吃火锅作文优秀作文600字精选作文5篇
★ 2020关于食趣中考话题作文范文5篇
★ 有关聚会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 食趣作文作文范文5篇2020最新
★ 食趣作文600字范文5篇
★ 有关春节吃团圆饭的作文范文大全5篇
★ 2020春节吃团圆饭的优秀作文例文大全5篇
★ 有关家务的优秀作文精选5篇
晰晰沥沥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吾存于世,吃喝二十余年,有所心得有所感悟,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用“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食生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二字在中国几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一切领域是非的一把尺子,而它本身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食生活难道仅仅是“科学”二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一下“文化”,那么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目前,饮食文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方面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文艺学、食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食美学、饮食商业学、饮食用具学等等。本人才疏学浅,对于这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中虽然也讨论食物、肴馔、食品加工、烹饪、饮食习俗乃至进餐环境、食具、餐具等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介,至于与人关系不大的纯工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大多略去,意在突出饮食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以及中国饮食文化在这两方面的刻意追求。
作文 (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 方法 。作文分为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营养健康与饮食的关系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
服装的有吗?或者是交通,通讯,等等都可以,希望是历史论文,三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