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6

无锡捞王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城市新贫困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玫瑰人生

已采纳

城市新贫困贫困的新特征是与新背景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贫困总体上经历了从社会成员普遍贫困到贫富差距扩大,从农村贫困突出到城市贫困突显,从绝对贫困为主到相对贫困为主,从分割性贫困到转型性贫困,从暂时性贫困到持续性贫困的转变。也可以说当前中国的城市贫困经历了由个体归因性贫困到社会归因性贫困的这样一个过程转变。 1. 体制转轨20世纪中国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是建国和改革开放。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为后面中国一系列大刀扩斧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也为中国的体制变迁埋下了伏笔。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计划经济到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上的变革,而是牵涉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最根本的。它意味着从所有制到产业结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价值观念到法律制度的深刻变化。意味着把国有企业推向竞争,把生产和市场对接。但是对于企业和职工来说,从传统的国家荫护到完全的市场竞争,必然会有一个阵痛的转变过程和结果。那就是企业的破产,兼并,职工的下岗,分流。而九十年代以前我们施行的是对企业高补贴的政策保护,对职工统包统配的就业安排,以及对城市居民高福利的社会补助。在90年代后期,遍及中国城镇的突发性、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伴随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是城市下岗职工构成了城市贫困的“主力军”。2. 经济转型90年代以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逐步确立,我国逐渐确立了与市场为取向的价格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干预政策。于是整个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新的转型期。这可以明显体现在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和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又导致大量的市民因为下岗失业而失去了生活来源,而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人们生活水平的下降。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城市的贫困是一种体制性贫困。经济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极为严重。如产业结构上,第一、第二产业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产品结构看,低质量、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产品严重过剩,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产品却严重短缺。于是90年代中期以来至今,我国的经济结构处于较大的调整时期。在市场竞争的大背景下,一些夕阳产业开始走向没落,一些属于买方市场的产品日益黯然失色,同时一些企业开始在竞争中走向停产倒闭,一些劳动力资源也由于跟不上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就业竞争中日益丧失竞争力。这样90年代以前的隐性失业完全暴露无遗。从这个角度来讲,城市的失业又是一种结构性失业。城市的贫困也属于一种结构性贫困。3.制度变迁这个变迁是历史遗留弊端堆积必然导致的变革,也是体制转换必然触及的变革。建国后我们实行的是“低工资,广就业,高福利”的制度安排。只要是城市的居民就等于没有了就业的忧虑和粮油供应的担心,进了国有企业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和与之相捆绑的一系列福利补贴。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制度的形式对职工的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各方面的待遇作了详细的规定,是一种典型的国家保障形式。但是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就业、福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终身雇佣式的就业被合同就业所取代,国家和单位统包式的福利保障被社会化的保障所替代。于是当90年代出现大量的下岗和失业,并出现这部分数量不小的失业型群体因保障制度的变迁而普遍处于保障缺乏和贫困的状态,也就在所必然。这一方面是由于90年代后的职工不再能像80年代中期之前的职工那样期待从国家那里得到太多的照顾,因为国家也困难,而且国家关注的就是改变原先不合理的体制安排。另一方面,是由于变迁后的制度本身还不完善,使很多下岗职工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和重新获得就业的机会。如失业保险制度,存着在失业保险基金短缺而难以真正发挥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功能,在促进就业的功用上也极为弱化;养老保险制度因空账运行而出现养老金拖欠和给付偏低的现象;医疗保险制度因为设计的不合理及缺乏相配套的医疗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而使很多老百姓“看病难,住院难,买药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1.家庭状况欠佳。家庭的规模、人口素质对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家庭人口多,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低下时,往往意味着家庭负担的加重。另外有些家庭子女多,在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个人的消费品的情况下,这些家庭教育支出(包括大学教育)负担沉重,出现因“教致贫的现象。还有家庭的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工种对家庭经济影响也很大。2.特殊群体易陷入贫困。一些残疾人家庭、下岗女工、单亲家庭特别是女性单身家庭、老人等,往往经济条件和状况较差。由于社会救助尚不健全,针对残疾人的救助和护理缺乏往往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失业保险尚不完善,导致下岗女工的再就业还有很多困难;劳动力市场也还不完善,使女性遭遇就业歧视的现象还存;而养老保障的不完善,又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佳。这些都会使特殊家庭和群体容易陷入贫困。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现在的青年失业人群也构成了贫困群的一个重要来源。3.个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体制转型时期,相伴随的是社会的分层,即个体归属于各个与其自身的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等相一致的社会阶层。现在的社会分层更多是基于个人的自获性成就而形成的,传统的先赋性因素对社会分层的作用趋于弱化,而个体的文化素养、后天努力等形成性因素对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影响很大。反观当前的下岗失业人群及其他一些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其就业竞争力下降,就业潜力较小。当然提到素质时,不能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健全与否。因为在就业受挫和经济困顿的情况下,个人可能会因此而变得消沉和悲观,从而陷于持续的贫困。另外,根据西方社会学的理论,那些贫困人群比较集聚(事实上常常是这样,因为他们倾向于与同质的人群交往)的地方,贫困人群里可能会形成一种潜在的贫困文化,影响着贫困人群的积极改变。

247 评论

仙呢榕儿

写作思路:把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写下来,重点阐述帮扶力量,产业帮扶。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

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会。

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直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面小康。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贫情况。

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况。

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28 评论

en20120705

写作点拨:可以写一些关于脱贫方面自己的想法,关于脱贫对于我国的意义,例文如下:

全面脱贫攻坚是2020年的“重头戏”,基层干部还需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紧绷全脱贫“这根弦”,做到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紧绷“持续帮扶”这根弦,开展扶贫措施不能停顿。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开展扶贫措施要有“要定青山不放”的毅力。扶贫措施是脱贫攻坚直接动力来源,如果我们机械化搞“一刀切”,对已脱贫人员立刻停止帮扶,可能会使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在帮扶措施上持续发力是过渡期的必由之路。

一是要留住帮扶力量,驻村服务队作为贫困村贫摘帽的急先锋,为贫困户脱贫、产业项目创收指明了道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还需坚持留住服务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二是要开展动态帮扶,及时帮扶因疫致贫返贫人口,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

三是要注重产业帮扶,巩固脱贫成效。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提升带贫能力,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更多机。紧绷“稳定脱贫”这根弦,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情况和扶贫成效接挂钩,如果在脱贫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大量致贫、返贫,就会“为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我们扶贫的初衷是为了全小康。

所以,返贫预警监测不能大意,一是要杜绝各类数字脱贫,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工作情况,及时关注辖区脱情况。二是要重点关注贫困边缘户,及时保障边缘户的住房饮水安全,防止贫困边缘户出现因病、因学而致贫返贫等情。紧绷“共同富裕”这根弦,推动乡村振兴不能放松。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全力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面完成脱贫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要以扶贫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壮大乡村产业,逐步扩大受益人群,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二是要充实乡村振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乡村沃土,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伟大时代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还需紧绷全面脱贫“这根弦”,做好持续稳定脱贫的文章,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也可摘选以下内容:

老有所养、幼有所依,脱贫致富指日可待。绷紧“精准弦”不放松,脱贫致富种好“幸福花”。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是行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脱贫攻坚若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精准。只坚决摒弃“大水漫灌”“走马观花”“空喊口号”等行为,真正下足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才能切实提高脱贫成效,防返贫。精准须找准“穷根”。

要不怕山高路远,原汁原味地“看穷”,把情况掌握清,找准“穷根”,尤其是盯准“硬头”,完成当前剩余的脱贫攻坚任务。精准须因地、户、人施策。要把好脉、开好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

未脱贫,制定详实“怎么扶”方略,逐项落实力求高效;已脱贫的,防返贫举措必须精准对焦,重点关注因“疫”返贫群体,找并堵上可能导致返贫的风险点,让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唯有绷紧思想、政策、精准三根弦不放松,才能啃脱贫攻坚“硬骨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17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绿化城市研究论文

    小城镇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思考论文 城镇园林绿化既是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因此,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同时

    馋死宝宝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语言与贫困关系研究论文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儿童语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学前语言教育对儿

    xiaomao7taota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城市更新研究系列论文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是响彻世博历史的一句名言,也是引导我们走进世博、观察世博、评价世博的一条准线。世博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首开,已经过去了158年。回头细数

    大锅饭饭饭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城市贫困研究论文

    论文提纲就是整篇文章的总体思路、逻辑图表和结构框架。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提纲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题目:试论珠海市行政决策的科

    冷扇画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论文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随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毛概

    蓝梦蝶朵丽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