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9

浅夏oo淡忆
首页 > 期刊论文 > 建筑抗震论文综述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ami麻麻

已采纳

土木工程建设是人类最早开展的生产生活活动,他不仅仅是工程建设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类的建筑智慧,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不断的总结出了工程建设的技巧和经验。 为了更加形象地为大家阐释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下面这篇文献综述范例,以供大家参考。 建筑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发展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减少,现代建筑趋向于多高层建筑,而砌体结构存在自重大、砌筑工作相当繁重、抗拉抗弯性能低、粘土砖用量很大,往往占用农田,影响农业生产等缺点,现代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等结构体系。而框架结构是多高层建筑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而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教育建筑中较为常用。随着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与世界混凝土技术进程同步。从干性混凝土到大流动性混凝土,再到混凝土建筑砌块。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各种性能更优混凝土,绿色混凝土发展,混凝土行业前景一片光明。混凝土的各种优越性已充分体现。框架结构内部可用轻型材料分隔,许多轻型、隔热、隔音材料不断出现,绿色建材不断涌现。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在地震区,多采用梁、柱、板全现浇或梁柱现浇、板预制的方案;在非地震区,有时可采用梁、柱、板均预制的方案。 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各构件将产生内力和变形。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限值通常控制梁、柱截面尺寸。框架结构的侧移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由水平力引起的楼层剪力,使梁、柱构件产生弯曲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剪切变形;由水平力引起的倾覆力矩,使框架柱产生轴向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成框架结构的整体弯曲变形。当框架结构房屋的层数不多时,其侧移主要表现为整体剪切变形,整体弯曲变形的影响很小。我的毕业设计是做框架结构,需要对该结构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该办公楼的建筑要求设计4200平米左右,四层。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房间布置适宜,满足各项使用功能要求;结构设计要求结构布置合理,构件设计安全经济合理。 一: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 1、结构自重较轻。 2、建筑立面容易处理。 3、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4、设计时要控制高宽比。 5、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空间空间,也可按需要做成小房间。 6、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较大,有时候影响正常使用。 二、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3、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三:框架结构结构布置原则: 1、结构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单、规则,使各部分均匀对称,减少结构产生扭转的可能性。 2、控制结构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 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 4、厂房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厂房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厂房分成若干温度区段。 四:框架结构的承重方案: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在横向上布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联系梁。楼板支撑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框架横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房屋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主要通过横梁传递,所以纵向联系梁往往截面尺寸较大,对于给定的净空要求使结构层高增加。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上布置联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主要沿纵向传递。由于联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对于大空间房屋,净空较大,房屋布置灵活。不利的一面是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时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小。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梁直接支撑在框架主梁上。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也较好,通常按空间框架体系来进行内力分析。 五:变形缝的设置。在框架结构总体布置中,考虑到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用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框架结构设缝后,给建筑、结构和设备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基础防水也不容易处理.因此,目前的总趋势是避免设缝,并从整体布置或构造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沉降、复杂温度变化或体型复杂造成的不利影响。当必须设缝时,应将框架结构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 该毕业设计是综合应用我们四年来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来解决具体的土木工程问题,使我能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比较独立地完成办公楼的设计,可以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掌握AutoCAD、Office、PKPM等办公软件技术,为我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梁兴文 史庆轩 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科学出版社出版 [2] 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院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年 [3]《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2002年

241 评论

dp73754458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导致我国地震频繁震灾严重。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和2009年发生的玉树地震的震后调查发现,造成人员伤亡的直接原因是地震中建筑物倒塌。因此,做好建筑抗震设计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情,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加强监督检查。混合结构是我国住宅楼的主要结构形式,该类建筑物的主要竖向承重构件以砖砌墙为主体,水平荷载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承重的建筑结构。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2001)中的规定,对抗震设防区的多层混合结构建筑,为了提高抗震能力,增加整体刚度和延性,普遍设置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实践证明:构造柱是混合结构建筑抵抗地震力的最主要构件,它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住宅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近年在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员认为构造柱属非承重构件,质量好坏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不认真对待,致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工程质量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已经形成通病,严重地影响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给面广量大的居住建筑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为此,本文结合当前建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1构造柱质量通病的几种表现1.1构造柱的设置不合理(1)设置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出现漏设和少设现象。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能视为外墙,漏设构造往。(2)埋设深度不符合要求。构造柱伸入室外地面不到500ram或未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3)部分施工图对构造柱仅以涂阴影的示意方式表示位置,但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尺寸和配筋未作具体规定。1.2构造柱的施工不规范1.2.1钢筋(1)纵向钢筋支立不稳定。东偏西斜、位置不正、错位现象明显,纵向钢筋随意搭接。有的搭接松散,有的搭接长度小于规定的35d的要求(d为纵向钢筋直径)。(2)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钢筋骨架支立后,未作固定支撑,施工中不断碰撞,根部反复弯折,留下明显伤痕,强度降低,严重者出现折断。(3)规范规定的箍筋加密部位未加密。箍筋绑扎不牢固,松滑现象严重,造成箍筋间距有大有小,不符合规范要求;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1.2.2马牙槎(1)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凹凸不平,直接影响模板不能与砖墙密合。(2)马牙槎留设位置不准,造成构造柱纵向横向的中心线(轴线)不准。(3)马牙槎留置方法不符合要求,未按规定分别进行退与进,有个别部位甚至不设马牙搓,盲目留直槎。在建筑标高±0.000以下的构造柱部位砖墙,不留马牙槎现象更为常见。1.2.3混凝土(1)夹渣和“烂根”。混凝土浇捣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松动石子、残留砂浆、碎砖等废物彻底清除,形成夹渣和烂根。(2)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未作充分洒水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造成水泥与水的化学反应不能充分进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3)“跑浆”。一方面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整,模板与砖墙之间缝隙大,另~方面模板拼缝不严密,形成“跑浆”。(4)空洞和“断层”。①浇捣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盲目采取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造成严重质量问题;②混凝土普遍不密实,马牙槎内混凝土不到位,砖墙与构造柱组合不紧密,拆模后,空洞和“断层”现象多;③钢筋骨架普遍出珊‘散架”和移位。(5)冻坏。冬季施工条件下未采取任何技术保温措施,盲目浇捣混凝土,结果出现构造柱普遍冻坏,造成混凝土强度最终强度降低。2质量通病的防范措施2.1设计措施2.1.1完善设置部位针对多层混合结构的工程,在平面上,应按照层数多少和抗震烈度,在外墙四角,楼(电)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伸缩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分别设置构造柱,确保不缺不漏,并与每层圈梁有可靠的连接。竖向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形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圈梁与构造柱共同工作,达到增强抗震的效果。2.1.2满足构造要求(1)烈度为Ⅶ度的6层混合结构的建筑工程,构造柱截面最小为240mmx120mm。纵向宜用4根直径12mm的~级钢筋,箍筋直径最小为6ram,间距一般为200mm。(2)烈度为Ⅶ度、层数超过6层;烈度为Ⅷ度、层教超过5层和烈度为Ⅸ度时,纵向宜用4根直径14ram钢筋,箍筋问距不应大于200ram,同时四只墙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3)对于箍筋间距,在上部1/6柱高和下部1/6柱高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箍筋加密为100mm的间距(包括构造柱的柱基础部位)。(4)构造柱应伸入到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粱内。2.2施工措施2.2.1严格控制轴线马牙槎砌筑前,应按照砖墙轴线拉通线定位;拉结筋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使钢筋骨架歪斜移位;混凝土浇捣前,应将砖墙轴线垂直引至圈粱模板和构造柱模板上。核查钢筋骨架中心线,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中心线(轴线)满足施工图要求。2.2.2正确留设马牙槎马牙槎位置确保正确,马牙槎砌筑,先退后进,沿砖墙高度每隔5层砖退或进且槽深不少于60ram。沿马牙槎高度,砖墙两边每隔500ram设置一道2根直径6ram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拉结筋的水平灰缝砂浆应有足够强度并必须饱满,确保拉结牢固,见图1、图2。2.2.3正确绑扎钢筋钢筋骨架支立后要加设临时支撑,确保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达到35d(d为纵向钢筋直径),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的箍筋间距,确保箍筋绑扎牢固,绑扎好控制混凝土内钢筋保护层的垫块。2.2.4牢固支设模板首先检查构造柱马牙槎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局部平整度差,可采取局部砂浆刮糙后,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模板与墙面马牙槎的搭接宽度以50~80mm为宜,宽度过小.直接影响下浆效果;模板立设应牢固,特别要确保模板的刚度,以防模板弯曲;底部一侧模板应预留清扫口,清理结束,混凝土浇捣前,再行封闭。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砂浆、碎砖垃圾等落物和底部松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于净;浇捣混凝土之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的砖墙,自上而下充分浇水,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2.2.5认真浇注混凝土(1)构造柱底部在清理、湿润后,先铺厚度l0~20ram的水泥砂浆,保证上下部构件接合牢固;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计量准确。(2)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5~7cm为宜;房屋层高在2.8m左右,一根构造柱可一次浇捣完毕,同时应做到与圈梁同步浇捣;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振动器的振棒应避免碰撞钢筋,以防墙体松动和钢筋移位变形。(3)应按规定留设混凝土试块,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4)进入冬季施工期,一般不宜浇捣混凝土。如果要施工,必须提出技术措施(包括掺加抗冻剂,采用较高标号普通水泥,增加水泥用量等),与监理单位协商并经其同意后才能施工。3结束语混合结构房屋构造柱的质量问题,最根本是对构造柱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设计不认真,施工时不按规范操作造成的。实践证明,在施工前认真审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依照规范操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是完全可以消除构造柱质量通病,确保住宅楼的抗震性能符合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在突发地震中的生命安全。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144 评论

winonafirst1

一、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选择结构体系,该体系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因此,要想合理的选择结构体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需要具有明确计算的简单图纸。在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应该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以便垂直的重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长度最短的路径传到主要的受力部位。合理布置屋内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竖向构建的内部结构布置方案,该方案需要保证竖向构件压应力的均匀性。第二,结构体系的强度应该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一个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强度决定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物的薄弱部位进行合理的强度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性。同时,在对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时,要保证节点构造不被破坏,尽可能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顶端的塑性,并提高其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二)选择抗震的场地

建筑地点的抗震性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选择抗震性较强或者是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来建造建筑物,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由于地震会引发地裂、地表错动等,对地面的危害较大,所以,在选择抗震场地时,一定不可以选择一些土地液化、软弱、地质元素分布明显不均衡的地点,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这些地点,则应该在施工初期在地面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加强地面的强度,稳定地基建造。同时,对于一些随时可以会发生地裂或者是滑坡的场地,施工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地表进行全面的稳定。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将地基建设在土层分布不均或者是粘性土质较多的地区的建筑物,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桩基等方式来加强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争性,做好抗震措施的处理。

(三)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有规则

在对建筑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应该尽量的`遵循采用抗震设计的原则,使用规则性高的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结构的规则性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建筑物的主体的抗压性必须要够强,其侧面受力结构不能够出现变形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均匀受力。第二,建筑物主体在抗侧力结构方面的平面布置情况,在布置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时,要保证同一侧的建筑物主体其抗侧力的强度是相同的,要保证同一侧各部分都能够均匀受力。第三,保证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在布置上是与其周围结构体系的刚度是相同的,并且,都具备很强的抗扭刚度。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目前,当今社会已有的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理论,是对建筑行业逐年的实例验证进行研究分析,对结果不断的总结归纳得到的。并且,随着当前人们对于住房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建筑物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当前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抗震设计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抗震性较强的建筑物,在实际设计时应该注意:第一,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证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物中每个主要的受力物体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来临时承受住来自地面的压力,减少地震的破坏程度。第二,按照地震等级的不同,对房梁、房柱以及墙体的各个节点部分进行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保证内部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能够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建立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对于缓解和消除地震带来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地震等级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当地震来临时,可以依靠这些防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的保护。

三、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在建筑物抗震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设计也日趋完善,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被及时全面的解决,这也是相关行业在日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相关行业部门应该将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地震破坏的原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取得质的飞跃。

316 评论

相关问答

  • 建筑抗震论文研究内容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

    天龙过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建筑抗震的论文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博士论文,2004; 2.《地域环境与传统民居特征的形成——兼论赣中吉泰地区“天门式”民居》, 潘莹、张敏龙

    我是一只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抗震建筑的设计论文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

    Jasmine200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建筑结构抗震论文2000字

    建筑结构的论文篇4 试谈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根据结构设计面临的挑战,本

    香浓寻觅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地标建筑的抗震技术论文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

    潘潘大小J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