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普诺斯0907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维尼蜜罐
二李词悲剧型美感溯源李杰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基础部, 河南郑州450012) 摘.. 要: .. 南唐后主李煜从地上皇一下子沦为阶下囚,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从仕宦贵妇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身世的巨大浮沉使他们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愤懑、对所处悲剧性时代的无奈以及对无常人生的深刻感悟, 都真实地通过其词作表现出强烈的悲剧型美感, 产生的独特魅力打动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关键词: .. 李煜; 李清照; 宋词; 悲剧型美感作者简介: .. 李杰虎( 1962- ), 男, 河南新野人, 副教授。.. .. 一般来讲, 每当社会发生剧烈动荡, 文学就可能有突破性的发展, 从而造就出旷代的有才华的作家。因为社会的大变动导致人们情感的动荡不安和精神的抑郁苦闷, 而作家比一般人能更敏锐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具有精神上的巨大苦闷之后才会产生不朽的作品。南唐后主李煜和宋代女作家李清照就是经历了这样的社会大变动, 导致了他们身世的巨大浮沉, 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灵和思想情感。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痛苦和苦闷中孕育出来的那些充溢着眼泪、叹息和悲愁的词作, 质朴坦白、不计毁誉, 毫无顾忌地展示了自己复杂而又真实的内心世界, 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和最真挚的情绪, 由此产生了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无数读者, 从而确立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一、弥漫在晚唐至宋时期的忧患意识二李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悲剧性时代。词(主要是文人词) 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正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在人们心理上的特殊! 升华., 是其!时代精神.的折光反映。历代诗歌凡是浓厚地表现出忧患情绪时, 大多是处在一个! 衰世.或!乱世., 所谓! 哀怨起骚人.[ 1 ] 是也。从晚唐到宋的漫长时期中, 其间虽经历过唐末五代十国、靖康之变前后这两个! 衰世.或!乱世., 而除此之外还有很久的太平甚至是! 盛世.时期。然而, 综观这个时期的词坛, 尽多的是忧患情绪。对此, 我们不能不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去寻找其答案。从全局或整体的角度看, 我国封建社会在越过了盛唐这一顶点之后, 已经开始向!中老年.迈开了缓慢行进的步子。! 成熟.本来就孕育着! 老化., !盛世.同时就潜伏着! 危机., 何况宋代的国力与气派事实上也不能与汉、唐相比。所以, 晚唐到宋这一时期的文人, 过早地感受到了将使万物衰败的!秋气., 出现了忧患人生的!迟暮.之感。尽管他们也曾狂欢, 也曾高歌, 也曾有过追求和希望, 但是, 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阴影, 时时笼罩在他们心头。他们所唱出的词中, 固然也有着!高音., 但!高音.之后泛起的往往是不绝如缕的如泣如诉的哀音; 人们从整个词坛!交响乐.中所听到的, 则更是一种低调旋律。所以, 从唐宋词所表现的忧患意识中, 我们能看到封建时代未老先衰的某些征兆。尽管在唐宋以后, 我国的封建社会还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在晚唐到宋的阶段中还没有达到老朽不堪的地步, 那隐伏在!内里.的疲惫的衰疾, 却先已在! 肝肾.和!声息.中透露了出来。二、李煜: 从地上皇沦为阶下囚李煜(公元937- 978年) , 字重光, 初名从嘉, 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世称李后主。他生活的五代十国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动乱的黑暗时代。广大人民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第2期李杰虎: .. 二李词悲剧型美感溯源中, !干戈饥馑, 暴敛横征, 而民不聊生, 武夫悍卒, 逞其武力, 嗜杀为雄.。[2] 盛唐那种昂扬向上的黄金时代已灰飞烟灭, 中晚唐那种!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盛世余辉也一去不复返, 留下的只是痛苦灾难和如漆的漫漫长夜。分裂割据、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 弱肉强食、迅疾变幻的政治环境, 使每一个王国随时都有被更强的对手吞并的危险。封建上层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整个人生世事感到手足无措以致于绝望幻灭。政治上他们鼠目寸光, 不知道黑暗过后还有朦胧的曙光, 生活上他们更加追求及时行乐, 沉缅于声色美酒, 寻求感官的刺激。分崩离析的时代, 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 都使人们缺乏政治上的进取之心, 消极颓废、汲汲顾景便成了人们普遍的心理特征。这个时代, 不仅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数痛苦和灾难, 同时也给上层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带来了悲剧性的命运。李煜出生那一年, 正值其列祖李昪在金陵建立南唐政权。作为在动乱中发迹的乱世霸主, 李昪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家, 更是一位长于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李煜七岁时, 祖父已把南唐建为!十国.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基础都是五代十国中最好的一个国家。繁荣兴旺、国力强大的南唐盛世, 李煜是亲自经历过的。父亲李璟即位之初, 承其父李昪的余威, 将士用命, 扩地很广。后来由于朝中竞争激烈, 中主对外用兵又起用了无能的将帅, 失去了人心, 战事屡屡失利。内外交困的危局, 暴露了南唐外强中干的真相, 江南国势自此一蹶不振, 而此时中原的后周已经强大起来, 南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原王朝势力的挟制和胁迫。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 中主被迫放弃了长江以北的地区, 废除帝号, 改称! 国主.。国家的衰运给李煜这个才华横溢的皇子心上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黯影。待李煜被阴差阳错的历史推上政治舞台时, 南唐已成了宋的附庸, 他的悲剧性的命运从此注定。这一切, 他是看到和感觉到了的, 只是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把这个濒临颠覆的小皇朝重新振作起来。面对强大的敌手, 他一面虚与委蛇, 做些表面上的应付和让步, 另一面又纵情享乐, 暂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忍辱负重, 苟且偷安, 只是尽可能地拖延大限到来之前的日子而已。在那个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悲剧性时代里, 李煜也是一个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悲剧性人物。这是由于他本身所秉赋的艺术气质、才性, 与命运强加给他的严肃的政治责任之间的强烈矛盾冲突造成的。李煜极有艺术天赋, 工书画, 知音律, 善词章, 几乎艺术家的一切才能气质都钟灵于其一身。与此同时, 一般艺术家那种多愁善感、儿女情长而又软弱的性格, 在他身上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湘山野录.云: ! 江南后主, 性宽恕, 威令不素著。. #钓矶立谈.也云: !后主天性喜学问% %好生戒杀。.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 照理是无资格继承皇位的。他自己也从没有如此奢望, 但命运却给他一个契机: 几个哥哥相继早卒, 王冠就这样意外地落在了他的头上。具有艺术家气质而性格软弱的李煜要承接起冷酷的封建政治家的重担, 这是何等的矛盾! 他疏于政治家经邦治国的韬略和魄力, 却富于才子的纯情和缠绵。政治家尤其是封建政治家与艺术家不同, 要的是严酷、冷静而不徇绵绵私情, 要的是处世不惊以及深谋老算、翻云覆雨的机诈权变; 为着权力, 他们甚至可以父子相戮, 兄弟阋墙。一代暴君秦始皇是这样, 成名之竖子刘邦也是这样, 出身贫贱而后登基的朱元璋更是这样, 就连贤达英明的唐太宗也不例外。多少次的宫庭政变, 多少次的刀光剑影, 骨肉相煎, 血肉横飞, 把人类的天伦之乐早已碾得粉碎。对这种血淋淋的皇位角逐, 李煜并不陌生。也许正因如此, 他才更多地培养了自己宽厚仁慈的气质, 而摒弃了那种冷酷残忍的暴君品性。! 生于深宫之中, 长于妇人之手, 是后主为人君之短处。.[ 3] 他过于注重儿女情长, 对自己的任何亲属都很多情。李煜以如此丰富的情感治国, 那种国破人亡的残局也势在必然了。政治危机的加深和个人能力的严重缺陷, 使李煜丧失了政治上的进取之心。所以, 贪图享受, 及时行乐, 的确是他即位以后的实际情况。但是, 李煜面对自己风雨飘摇的小朝廷, 还是做过一些补救工作的。他曾为保卫江南国土巩固其位苦斗挣扎以至武力抵抗, 直至最终失败亡国, 做了北宋的阶下囚。他对亡国的前景早已料就, 被俘的命运也早已明白于心, 只是他没有仓皇就死和束手待毙, 而是努力挣扎。他可以说是演出了一场真正的悲剧。因此, 李煜被俘后的词作为何具有那么强的感人魅力, 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51&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三、李清照: 从贵妇人到流亡者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仕宦家庭。父亲是一位学识深湛的学者, 工于散文, 母亲也颇有文学素养。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里, 自然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碧鸡漫志. 说她!自少便有诗名, 才力华瞻, 逼近前辈., 便是这种影响的结果。后来, 李清照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跟这个家庭的早期教育息息相关。当然, 成就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个独特地位的, 主要是时代的影响。李清照生活于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 一生跨越了两个历史阶段。赵宋王朝是最缺乏英雄气质、奴才气极重的一个朝代, 从屈辱的澶渊之盟、金银绫罗年年输送到称侄服低的卑顺, 活现出了这个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的腐败无能。尽管如此, 欲壑难填的金人的铁蹄仍不断地惊碎宋王朝的迷梦。这个既庞大又腐朽的官僚社会, 只能苟延残喘着等待朝夕之间的覆灭。悲剧性的阴影游荡在一切嗅觉敏感的人们的头顶。另一方面, 为了麻醉人民的意志, 强化封建统治, 统治阶级利用理学对人民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禁锢, 而妇女要遭受比男子更多、更重的思想压抑和情感摧残。作为出自一个知书达理家庭里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和制约, 相反倒是充分显示了她的个性, 表现了她的情怀。十八岁时, 她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二人不仅在诗词创作上互相唱和, 而且共同研究、整理金石书画。共同的爱好, 使他们的伉俪之情更纯洁、更真挚; 同时, 丈夫头脑中没有那么多的封建传统的观念, 能够理解和爱护李清照秉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 未曾约束过她。但看他们那赌茶覆碗之乐, 那比赛填词之趣, 就可以知道她心田里好胜、开朗、自尊、个性的花朵在自由地绽放。然而, 公元1126年的靖康之难使这种相对承平的日子没能持续下去。这场大难使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金人铁骑践踏了她的家乡, 战火中, 他们一生珍爱的金石书画化为灰烬; 转徙流亡之中, 她又遭罹丈夫突然病故的打击。对于李清照来说, 这重重打击之苦是难以言状的。国破人亡导致她身世的巨大变迁和人生道路上的极大转折, 从此, 在兵连祸接的年代里, 她孑然一身颠沛流离, 苦度余生, 从一个位卑名高的仕宦贵妇人, 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难民。这种惨痛的经历, 使她不能不发为无边的哀愁。这时她的词作按捺不住强烈激愤的感情, 声泪俱下地倾吐了积压在心中的许许多多的忧愁和深深的悲哀。四、忧患意识是二李词产生悲剧型美感的! 灵魂. .. .. 如前所述, 李煜和李清照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性时代, 这种时代又铸就了他们共同的悲剧性人生。巨大的人生变故, 使他们一下子从优越安适的地位沦落至社会的最低层, 这对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冲击是难以估量的。作为才华横溢而又敏感多情的艺术家, 这一切反映到他们的作品中, 自然会使他们的词作带上浓重的感伤色调和忧患情绪。若留心一下二李词, 尤其是他们亡国之后的词作, 我们不难发现, 在他们诸多堪称为杰作的词章中, 就时时流露出一些对自身命运的无可奈何、对不可知人生的困惑迷惘, 以及由此触发的那种!无端哀怨.而又令人感伤的!忧患意识.。所以, 要想真正领悟二李词的悲剧型美感, 就得弄清晚唐五代宋时期的深厚的历史背景, 就不能忽视这种令人感伤的!忧患意识.。如果抛开了这种! 忧患意识., 就等于没有抓住唐宋词的!灵魂., 更谈不上对二李词的悲剧型美感的深刻内蕴的真正理解。作为艺术家, 历史并没有埋没二李。在文学史上, 二李也最终赢得了应有的地位。曾有人认为二李词过多地流露出了感伤和悲观的情绪, 因而对其词应有的价值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其实, 作家的主观思想与其作品所呈现出的客观艺术效果之间并不是完全相等的, 这是文艺现象中一个很普通的常识。二李词的伟大之处就在于, 其痛苦在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的同时, 被词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创造性的想象所克服、转化并得以升华。从李煜词博大的意象和开阔的意境中, 人们能感到一种昂扬的生命力。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 浩浩荡荡奔涌东流的!一江春水., 使人们体会到一种不息的生命的运动, 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的爱恋。从李清照深郁哀婉的倾诉里, 人们也同样能感到词人对沦陷金人之手的故国的由衷怀念和对入侵者的无比愤恨: !故乡何处是? 忘了除非醉! .在这短短的怨尤词句中, 蕴含着词人几多思乡情和失国恨! 爱, 从来就不是以一种方式表达的, 对生活的这种恨或失望正是更强烈的爱的继续。当然, 需要说明的是, 人们的审美过程主要是就作品的客观艺术效果而言的, 虽然在审美情绪上, 我们与词人有一些相同之处, 但我们又与他们, 尤其是李煜有着相当大的甚至是本质的不同。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参考文献: [ 1] 李白. 李太白全集&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M ] .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87. [ 2] 邓之诚. 中华二千年史(卷三) [M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417. [ 3] 王国维. 人间词话新注[M ]. 济南: 齐鲁书社, 1982: 94.
方可可同学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也没写过这方面的论文,但平时挺喜欢研究李煜的,提个建议,要不你就写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吧,适当加点他的词中的一些历史故事,题目就为一代词帝话风流。仅为建议哦,不好
负责的导师在写作前一般都会问学生论文要写的问题 他主要是想知道学生对这个选题掌握得如何 他问你的问题 你如果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导师觉得你写这个题目只是敷衍他
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而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关键,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供大家分享。高中议论文素材名人
建议不要用什么主标题,论文不是诗歌,有一个副标题能概括内容中心已经足够,不需要主标题,用不好反而画蛇添足。
什么专业,什么题目?我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