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见黄瓜
2008年中国大豆进出口情况汇总 2009年02月04日08:07 农博—网络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大豆进口(吨) 大豆出口(吨) 月份 进口总量 累计年比增减%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2008年1月 3441382 41.4 2326369 66620 1044834 60705 2008年2月 2023151 71.8 1628500 389649 53396 2008年3月 2316532 9.8 1868908 124749 318728 65866 2008年4月 2389454 22 1569900 722952 95110 31581 2008年5月 3478321 20.44 1138715 2021770 316709 42243 2008年6月 3578733 24.38 438792 1900904 1126486 42489 2008年7月 3503141 22.82 553133 2074933 831902 47641 2008年8月 3825962 23.99 476976 1964211 1160176 9484 2008年9月 4134673 32.27 373619 1507536 2185761 7262 2008年10月 2126398 25.59 233419 755404 1137079 10090 2008年11月 3315962 22.38 1858411 448338 971415 45094 2008年12月 3297663 21.48 2963464 65282 267774 50503
吃要吃好的
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远远不及市场需求量,国内大豆的产量仅1640万吨,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的自给率更是不断下降,据统计,目前,我国需要进口大豆9651.8万吨,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高达85.5%。
对此,我国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对进口大豆的依赖问题:
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021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2022年要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黑龙江作为我国大豆的主产区,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增强我国大豆自给的保障能力。
二、加快推进饲料原料替代方案的实施。众所周知,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豆粕就来自大豆,随着近两年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饲料的需求量也在急速增加,随之大豆的需缺口也在不断的加大,对此,官方曾多次出台饲料原料中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要求降低饲料中豆粕的占比,并指导猪场提高饲料转化率,避免造成浪费性的需求。
三、调控生猪产能。虽说生猪产能调控与大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国的大豆在生猪行业的销量占比还是比较大的,调控生猪产能间接也可以实现大豆需求量的调整。特别是低蛋白日粮的推行,以低蛋白日粮为核心,在饲料配方和加工上下功夫,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来达到降低饲料用量的目的。
据统计,我国去年共节约豆粕饲用量1080万吨,未来仍有2300万吨以上的减量潜力,而豆粕饲料需求是拉都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饲用方面降低大豆的用量,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程度。
洛洛智久
税收政策调节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探索论文
摘要:近年来,进口大豆不断蚕食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我国大豆种植状况出现结构失衡。本文提出在转基因油加工环节加征转基因产品生产调节税的政策构想,在不引起豆类作物需求端剧烈波动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业平衡发展。
关键词:税收政策;调节;大豆种植
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大豆常用来榨取豆油、酿造酱油以及制作各种豆制品,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被作为禽畜饲料。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豆进口规模逐年增长,对国内大豆种植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受巨量进口的冲击,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降,豆农转而种植玉米,不仅导致国产大豆产量不断降低,也打破了玉米市场的供需平衡。不仅给我国粮食种植结构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一、大豆进口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的影响
1、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危及国家粮食安全自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以来,大豆进口量持续快速攀升。如图1所示,2016年进口量已经达到8391万吨,是2000年的8.05倍,占当年全球大豆产量的四分之一和进口贸易的68.8%。与此同时,2000年至2016年我国大豆平均出口量仅28.2万吨,即使2008年的最高值也才47万吨,仅仅是当年大豆进口量的1.3%。与巨量的大豆进口相比,大豆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国大豆净进口量逐年增长,一方面对国内大豆生产带来重压,另一方面形成大豆外贸依存度高达80%以上的局面,严重地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东北地区种豆收益下降,种植面积持续萎缩2000年以来,进口转基因大豆和东北大豆的价格差保持在300-1000元/吨,榨油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进口转基因大豆,国内大豆市场竞争力下降,国产大豆收益不断降低。2000年我国大豆种植收益率为21.53%,而2016年降低到19.85%。国内种植玉米的收益率却由2000年的-2.08%增加到2016年的34.03%。在进口大豆的不断冲击下,国内豆农因收益低,卖豆难等因素影响不断减少大豆种植面积,转种玉米。如图2所示,2016年我国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为277.59万公顷,相对2000年的370.92万公顷下降了25.16%;玉米播种面积从2000年的542.11万公顷稳步增长至2016年的1176.51万公顷,增长量达到634.4万公顷,是2016年东北大豆播种面积的两倍多。
二、优化东北种植结构的税收政策构想
1、现行的关税政策对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业的影响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大豆种植业经过了很大的变革,东北地区大豆种植结构失衡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根据WTO有关规定,中国入世后豆类产品进口的政策须符合世贸规则要求:大豆进口量无限制且关税不超过3%,并逐步取消豆油进口配额制,豆粕进口关税不超过5%。低关税政策使得大豆进口量连年上升,2016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已经超过8000万吨。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在价格和出油率等方面都不具优势,国产大豆价格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导致大量豆农弃种大豆。特别是国家临储玉米托市政策的实施,使得东北大豆主产区农户大量转种玉米,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种植结构失衡。
2、制定调节东北地区大豆种植结构的税收政策为了保护我国东北的大豆种植产业,平衡区域内大豆和玉米的种植结构,除了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优良豆种等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税收调节政策减少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毛油的进口。在转基因油(包括直接进口的大豆毛油和国内企业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压榨的大豆毛油)精炼加工为成品食用油环节加征转基因产品生产调节税。计税依据为转基因大豆油的产量,税收机关利用金税三期工程的`可视化交互比对界面,掌握企业供产销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计算企业商品增值额、库存存量额,获取与甄别产量数据。另外,转基因大豆油和其他食用油混合生产的调和油,比照转基因大豆油适用转基因产品生产调节税,按最终产品数量征收而非转基因产品所占成品比例。税收比例根据前5年转基因豆油与国产豆油加工成本差的平均比例来确定。大豆油生产中,大豆原料成本占据大豆油生产总成本的46%左右,因此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成本差异主要体现在原料成本方面。根据大豆油生产的现状可知,国产大豆的平均出油率为18%,进口大豆的平均出油率为20%。压榨1单位重量的国产大豆毛油,需要1/18%即5.56个单位重量的国产大豆,需要1/20%即5个单位重量的转基因大豆。所以税率R=(国产大豆油原料成本-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原料成本)/进口转基因大豆油加工原料成本=(5.56*国产大豆价格-5*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5*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根据上表数据可得R=22.43%,即转基因大豆油的生产调节税税率应定为为22.43%。该比例税率适用时间为2017年至2021年,此后根据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比价以及两者的出油率情况每5年调整一次。
3、以税收政策促东北地区大豆、玉米种植结构调整近年来,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而消费者选择转基因大豆油多是考虑其价格较非转基因大豆油低廉,若实施转基因产品生产调节税,提高转基因大豆油的加工成本,则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也将提高。另据食用油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的调查显示,健康因素占影响消费者购买因素的比例为50.9%,且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因此,如若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相差无几,消费者选择没有争议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则是必然。若消费者选择非转基因大豆油,大豆油压榨企业转而选择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也将成为必然。随着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和种植大豆的收益的提升,东北农民的种植意愿也会渐渐从玉米转向大豆,大豆严重供不足需、玉米生产严重过剩的问题也将得到缓解,东北地区大豆、玉米种植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三、制定进口大豆加工环节税收调节政策的影响分析
税收政策对转基因大豆毛油精炼环节的加工量向加工企业征收税款,提高了加工企业加工转基因大豆油的成本,其产品大豆油和豆粕价格也将提高,对我国消费者和养殖业产生一定影响。
1、大豆油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食用油作为最终消费品其价格上涨10%,可引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0.249%,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不大,而大豆油在居民食用油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大豆油价格调整在合理范围内对居民消费影响有限。另一方面,食用油上涨10%,生产价格指数仅上涨0.123%,基本可以忽略对正常生产的干扰。因此,本文认为,大豆油价格调整在合理范围内对城乡居民消费和生产价格影响有限,不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2]。
2、豆粕价格上涨对养殖业成本的影响目前,我国牲畜养殖大多使用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单一饲料配方,这会造成牲畜粪便富营养化,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重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可以施行精准营养配方,建立饲料原料中非营养成分和抗营养成分的分析解决方案,这样会促进大量非常规饲料原料应用于养殖生产,非常规饲料原料的逐步推广应用可以减轻对豆粕等常规原料的需求[3]。另外,近几年有不少豆粕替代品通过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试验,检验替代豆粕饲喂牲畜的效果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索出一系列通过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达到科学养殖和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新途径,故牲畜养殖业对豆粕的依赖性需求会进一步被减轻。本文认为,随着牲畜精准营养养殖手段的不断成熟以及非蛋白质饲料的推广应用,豆粕价格上涨对养殖业的影响是逐步减轻的。
四、结论
利用税收政策,在转基因油精炼加工为成品食用油环节对加工企业征收转基因产品生产调节税,提高转基因大豆油的加工成本。在不干扰国家经济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转基因大豆油的市场价格,平衡转基因大豆油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产业健康发展,弥补国内供需缺口,调节大豆、玉米种植结构与比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新华:食用油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对青岛市居民的问卷调查[J].江苏商论,2010,(10):18-19.
[2]郭利京、胡浩、杨丽:中国食用油涨价对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1):78-81.
[3]詹志春:饲料原料的全数据分析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J].养殖与饲料,2016(05):7-8.
2]凌文豪.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及对策[J].求索.2009(10)[3]李衡,周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中国商界(下半月).2
,,,,,,,,,,,
有人认为国际贸易风险是国际贸易流程中存在的风险,也有人认为国际贸易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始料未及的变化,导致国际贸易主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劳务与商品的交换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贸易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国际贸易惯例 一、引言
一、介绍 近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存在,但它们只能被视为“贸易摩擦”。直到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并宣布3月23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