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mother
Rule No.1,不要找中介,中介能告诉你的,绝大部分学校官网上都列的清清楚楚,其他一些网上也都能搜到。另外,NUS官网上是有明文规定的,一旦发现申请者是通过中介申请的,可以无条件拒绝。NTU虽没明文规定,但情况也类似。不能直接说硕士就是不认,但主要还是看本科,对于申请来说,硕士只能算是在本科基础上帮你再多增加点优势。授课型硕士不要求论文发表,当然,如果能有,也算可以增加点优势。多一个硕士,总是比没有好,但其实是不划算的。你与其纠结,不如现在先去申请一下试试看,成功了就去,不成功就继续先在国内读硕士。自己官网上看看,准备资料,都不难的。根本不需要中介。
TINA敏敏敏
新加坡公立学校,国家可认证的只有3所,学费不高,需要雅思成绩,好像还很高,中介说的不错,出国需要你本科的成绩单公证,因为你是个人申请,即使读了硕 ,这对你申请硕士没什么帮助。那边全英文授课。你懂得?而且那边的毕业证没那么容易拿,很多本科过去留学的 学不下来 拿个私立的专科回国。希望你考虑清楚,考研为就业,只要你个人能力强,有没有海归背景一样的
红桃小K子
你好新加坡国立作为新加坡顶尖的大学,也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名校,硕士申请的要求自然是不低的,我之前有专门了解过这方面,一般就是要求本科985或是211,然后均分要85+,雅思6.5申请,新加坡国立的商科一般要求有gmat.不过这个就是一个参考的标准,具体的申请还是得看个人的实际情况,我大学学长和我一样都是双非,去年也顺利申请到了新国立的offer,他是在薄荷树留学申请的,主要是他的工作经历很不错,机构提供的文书又特别好,所以我今年也打算申请下试试了,也是找的薄荷树留学,已经做好打算了,就算拿不到国立能申请到NTU也不错呀
燕yan燕yan
论文写作通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定义主题
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定义主题。了解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育、宣传、推广)以及针对谁。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篇论文奠定了基础。
2、创建大纲
大纲在撰写论文时至关重要。要想论文讲得通,唯一的途径就是整合逻辑。首先创建一个简单的草图,描述论文整体的框架,包括各个部分应该写什么内容。这会防止同学在实际写作时偏离要点。
3、广泛研究
这是撰写论文时收集所有必要信息的部分。遵循之前创建的大纲,以避免浪费时间。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例如:书籍、网络、采访等,只收集相关和必要的信息即可。这部分将构成论文的主体,所以同学需要获得充分的信息。
4、撰写初稿
有了详细的大纲和相关的材料支撑,这一步应该很容易。初稿很少是完美的,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有几个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同学留意:
5、校对修改
千万不要直接提交初稿,因为很有可能里面全是错误。同学要消除所有的语法和结构错误。尽可能地浓缩观点,并通过修改论点来突出要点。
腾瑞水暖卫浴
1994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5年参与撰写的两部丛书均获中国图书奖、一篇论文获云南省“五个一”论文提名奖;省级奖有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0~1992年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1993~1995年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奖、2001年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作品奖以及云南省1997年广播电视优秀节目二等奖。1995年当选第八届全国青联委员,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材,1998年入选中国百千万人材工程。《人民日报》及其海外版、香港《大公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昆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加坡、泰国、缅甸的有关报刊都曾对其研究成果作过评论和报道。曾赴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老挝作学术访问和考察。一、著作1、专著:(1)《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个人专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2)《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个人专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3)《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发展》,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7月版,第一作者。(4)《当代越南经济》,第一作者,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5)《当代越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本人为副主编。(6)《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纵览两岸今昔》,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个人独立完成。(7)《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柬埔寨》,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个人独立完成。(8)《歌海中的女性》,该书系《云南女性文化丛书》之一,个人独立完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9)《宗教与民俗》,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10)《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与申旭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副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12)《发展开放的空间——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理论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参与编著:(1)《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系列丛书》中的《走进越南》,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2月版,副主编。(2)《云南跨境民族研究》,赵廷光主编,本人为主要作者之一,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3)《云南境外毒源研究》,马树洪主编,多人合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4)《中国周边国家民族状况与政策》,李红杰主编,多人合著,民族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5)《跨境民族与禁毒替代发展研究》,孙渭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论文和研究报告3篇,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6)《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何耀华、苗启明主编,多人合著,本人承担《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对外开放》中的第二、第三章。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7)《滇桂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二、论文1、本学科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1)《越南泰族历史与文化述略》,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2年第4期。(2)《中国-东盟禁毒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5年第3期。(3)《泛亚铁路建设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2年第11期。(4)《金三角毒品形势的变化与国际禁毒合作》,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9期。(5)《越南毒品问题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1年第1期。(6)《缅甸民族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7年第2期。(7)《东南亚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1996年第4期。(8)《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200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9)《世界地区文化史研究的新突破》,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1996年第5期。(10)《儒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与整合》,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历史》转载。(11)《香港回归对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7年第6期。(12)《新加坡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中国社科院《世界民族》2000年第4期。(13)《90年代的中越经贸关系》,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8年第9期。(14)《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1994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经济》转载。(15)《制约大东盟形成的因素》,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6年第6期。(16)《90年代东盟国家防备战略的调整变化》,中国社科院《当代亚太》1995年第2期。(17)《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1992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2、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1)《跨界民族的类型、属性及其发展趋势》,《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2)《傣泰民族多元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与民族形成》,《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3)《滇越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4)《昆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定位与功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5)《云南国际大通道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探索》2003年第9期。(6)《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经济结构调整》,《学术探索》2004年第12期。(7)《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民族文化区位优势》,《思想战线》1998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转载。(8)《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9)《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云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10)《滇越边境贸易的现状与前景》,《云南学术探索》1994年第5期。(11)《大东盟的形成与云南对东南亚开放》,《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4期。(12)《论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第一作者,《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转载。(13)《中南半岛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东南亚纵横》1998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6月转载。(14)《云南与周边国家民族与民族问题的相互关系》,《民族工作》1997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民族研究》1998年2月转载。(15)《缅甸的边境民族地区开发计划》,《民族工作》1997年第6期。(16)《云南周边国家的山地民族问题及政府对策论略》,《民族工作》1996年12期。(17)《东南亚文化圈与云南民族文化》,《民族工作》1999年第5期。3、在国外发表的论文:(1)《80年代至90年代越南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4年访问学者论文集。(2)《中越两国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4年11月号。(3)《中越边境贸易的回顾与展望》(英文),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TRENDS》1995年2月号。(4)《中越边境贸易日趋活跃》(英文),新加坡《COMMENT/ANALYSIS》1995年2月。(5)《东南亚泰佬族系民族源流初探》,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2--4月连载。(6)《泰国考古材料所见百越文化考》,泰国《星暹日报》文化学术栏《泰土文物》1993年4月。4、在省级以上重要内参、要报上刊登的研究报告:(1)《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开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3年第25期。(2)《以中泰实施早期收获为契机,促进滇泰经贸合作》,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3年第49期。(3)《参与周边国家油气开发,推进能源来源多元化》,《云南社科要报》2003年第3期。(4)《新形势下加快河口口岸建设的建议与思考》,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2年第63期。(5)《跨境替代罂粟种植的成效和问题》,《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1期。(6)《中越边境毒情新动向》,《人民日报》总编室《内部参阅》2000年第2期。(7)《云南省跨境替代种植、替代产业急需国家支持》,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当代中国边疆问题调研》2000年第23期。(8)《缅老北部民族武装组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5期。(9)《缅老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边境地区稳定形势的影响》,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边疆调研》2000年第16期。(10)《缅甸老挝北部民族武装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中共云南省委政研室《领导参阅》2001年第12期。(11)《关于根除境外毒源的对策建议》,云南社科要报》2000年第18期。(12)《云南省开展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前景》,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8期。(13)《关于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的政策与措施》,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69期。(14)《建立替代种植、替代产业国际合作机制》,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2001年第76期。(15)《90年代缅北毒情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云南省禁毒委《禁毒简报》1999年第77期。(16)《越南经济近况和中越边境贸易》,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71期,1992年。(17)《越南加速利用外资》,国务院特区办《国际经济调研》第149期,1991年。5、其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种植的前景》,《东南亚》2001年第1期。(2)《经济全球化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1999年第1期。(3)《越南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8年第4期。(4)《缅甸的民族情况与民族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9年第1期,第2期连载。(5)《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云南外经贸的影响与对策思考》,《东南亚》1998年第3期。(6)《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开发的国际背景与国际关系》,《东南亚》199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世界地理》转载。(7)《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及台海形势走向》,《亚洲探索》2001年复刊。(8)《越南毒品问题及发展趋势》,《亚洲探索》1998年合刊。(9)《关于进一步扩大云南沿边开放的思考与建议》,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2000年第4期。(10)《论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地区的经济合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论文集》,1999年。(11)《发展替代产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南亚研究》1999年第4期。(12)《越南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与法制建设》,《国际问题》1997年1-2期。(13)《滇沪合作促进次区域毒源地替代发展》,《滇沪联合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李义敢主编,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14)《东南亚十国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5年第4期。(15)《云南沿边开放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国际问题》1995年第2期。(16)《越南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际问题》1995年第4期。(17)《泰国的山民问题与山民政策》,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研究》1997年第2期。(18)《云南周边国家的民族问题》,国家民委《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1995年第4期。(19)《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国跨境民族问题研究》(论文集),1999年7月。(20)《转折期的印支三国》,《亚洲探索》1994年第1期。(21)《试论越南封建村社制度》,《东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22)《试论改革以来的越南经济》,《东南亚》1990年第4期。(23)《苏联东欧局势对印度支那的影响》,《国际问题资料》1991年第12期。(24)《东南亚地区局势的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国际友联《学术交流》1992年第29期。(25)《越南引进外资的几个问题》,《东南亚》1991年第4期。(26)《试论东南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亚洲探索》1992年第3期。(27)《越南对外开放情况概述》,《亚洲探索》1990年1-2期。(28)《老挝的民族及民族问题》,《国际问题》1993年第4期。(29)《东南亚共同体的形成与中国西南沿边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东南亚》1995年第4期。(30)《越南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东南亚》1993年第1期。(31)《越南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论略》,《亚洲探索》1994年第2期。(32)《越南与东盟关系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亚洲探索》1993年第3期。(33)《缅甸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亚洲探索》1993年第4期。(34)《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与思路》,《东南亚》2004年第1期。(35)《妖冶的罂粟花——“金三角”毒品扩散现状》,《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6)《我眼中的“金三角”》,《世界知识》2004年第22期。(37)《半岛屋脊的太阳—老挝纪行》,《今日民族》2004年第2期。(38)《沿滇越铁路漫游越南》《今日民族》2004年第7期。(39)《云南省东南亚研究述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40)《云南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载《东南亚》2003年第3期。(41)《追寻泰族——泰国古都考察记》,《今日民族》2005年第3-4期。6、参与主创大型电视系列片一部:16集系列片《红河》系省社科院与云南影视新闻中心合作项目,本人为越南部分(共6集)的撰稿。该剧1997年在云南电视台播出,1998年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引起较大反响,并获1997年云南省广播电视社教优秀节目二等奖。三、主持和参与课题:1、主持完成课题:(1)1991年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云南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政策研究”。(2)1994年福特基金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越南市场经济模式研究》。(3)1997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个人独立完成,2002年结项。(4)《金三角毒品形势走向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禁毒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2000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6)《中国(云南)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油气开发合作研究》,2003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2001年云南省社科院院级项目《云南与东南亚禁毒合作研究》。(8)2003年中石化集团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委托项目《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五国能源开发情况研究》。2、参与完成课题:(1)《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21世纪初云南与东南亚和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3)云南省“九·五”社科重点项目(滚动课题)《云南跨境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对比研究》。(4)《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云南省200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5)《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研究》,2001年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6)《云南与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经济技术合作研究》,2002年云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四、获奖情况1、获国家级奖情况:(1)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994年1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颁奖。(2)参与撰写的《当代东南亚系列》(本人为其中《当代越南》一书副主编)1996年12月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3)参与撰写的《云南民族女性文化丛书》(全套26本,本人为其中《歌海中的女性》一书作者)1996年12月获中国图书奖,颁奖部门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省部级奖情况:(1)《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论文,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专著,获云南省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人合著,本人为副主编。(3)《云南省发展境外替代产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获2002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人合作,本人为项目主持人。(4)《云南境外地区铲除毒品实施替代发展国际合作研究》获2003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人合作。(5)《滇越铁路云南境内段改造方案研究》获200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多人合作。(6)个人专著《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7年8月获云南省1993-1995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7)专著《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两人合著,总字数37万字,本人承担19万字)1991年2月获云南省1979-1989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人民政府。(8)论文《论跨境民族与云南的对外开放》1994年获1990-1992年度云南省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 。(9)论文《走向跨世纪跨国界的共同繁荣--中国云南与缅老越泰毗邻地区合作开发研究》1995年获云南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提名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10)参与主创的大型电视系列片《红河》1998年6月社授予1997云南广播电视奖二等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广播电视厅、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11)参与撰写的《邓小平理论与云南发展》2001年1月获第一届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授奖部门为云南省委宣传部。。3、其它奖情况:(1)文章《建立出口加工区,促进云南对外经贸的发展》1992年获《云南日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理论研讨”三等奖,颁奖部门云南日报理论部、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2)论文《越南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1994年4月获云南省社科院1989-1993年科研成果三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3)著作《启示与抉择—周边国家民族问题与云南对外开放研究》,1996年获云南省社科院1994-1995年科研成果二等奖,颁奖部门省社科院。(4)《我国应积极参与越南、缅甸、泰国油气资源合作开发》(载2003年《人民日报内参》第20期)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03年度“云电”一等奖。
大馋猫皮皮
A*STAR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是新加坡最大的研究所。类似中国的中科院、德国的马普所,致力于发展领先的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A*STAR象征着新加坡的高新科技发展,也是新加坡国家及政府大力扶持的科研机构。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Research,A*STAR)是新加坡贸易和工业部下属法定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促进新加坡科学研究和培养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才。它于1991年作为原新加坡国家科技委员会(国家科技局)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提高新加坡科技水平。
扩展资料:
研究所是国家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从单一的编制研究机构发展成能够开展完整标准化活动的研究机构。
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部门。研究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照顾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类的研究所,比如航天两大集团,中电集团,航空,中船等重点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研究所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研性质比较强的,这种地方科研水平为王,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可以将科研水平等同于论文水平。类似高校,这里的人一张嘴,大约都是影响因子几点几,谁谁又发了什么杂志,谁谁又在为谁审稿之类。
另外一类做产品,当然,也做科研,很大程度上像是两者的混合体。或者按照我们这个系统的说法,是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其实,就是也写论文,也做产品。如果进入了这种单位,一定要做一个选择,是朝着产品设计师发展或者是纯研究型学者前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star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所
工程治理目的:有效防治上射垛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上射垛村的危害,保护该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任务:通过修建挡墙、截水沟、修坡卸载和
选择合适的期刊。可以根据研究的领域查找适合的期刊,了解征稿需求,看自己的论文是否适合在这些期刊上发表。可以通过权威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等,选定两到三个期刊作
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 内容摘要:本文从物资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问题出发,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推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新加坡旅游服务规划与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一)注重保存历史和发扬自身特色 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它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兼收并蓄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在写之前,同学们要先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