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7

素手宛花
首页 > 期刊论文 > 姓氏研究的论文模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茎泽蓝2011

已采纳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中国姓氏文化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173 评论

若曦0518

姓氏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撰写姓氏研究报告之前,需要先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探究姓氏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

2、确定研究范围和资料来源: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姓氏研究的范围和相关的资料来源。可从历史文献、民俗文化、人口统计数据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将其整理并分类归纳。

3、选择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例如,采用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分析姓氏的起源与变化。

4、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姓氏的本质和特点。

5、结论和启示:在撰写姓氏研究报告时,需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6、编写报告: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姓氏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等,注意文字简明、逻辑清晰。

总之,编写姓氏研究报告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来源,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采取适当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结论和启示,最后按照规范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姓氏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

姓氏研究报告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内容的明确:在撰写姓氏研究报告时,需要明确定义研究内容和范围,例如探究某个地区或文化背景中的姓氏起源、发展和演变等。

2、资料收集和整理:对于姓氏研究而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可以从历史文献、民俗文化、人口统计数据、亲属关系学等多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并将其整理并分类归纳。

3、研究方法和分析:在研究姓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例如采用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分析姓氏的起源与变化。

4、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在撰写姓氏研究报告时,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讨姓氏的本质和特点。

5、结论和启示:姓氏研究报告需要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在编写姓氏研究报告时,需要注意文字简洁明了,逻辑严密有条理,避免过多的流水账式描述,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研究成果。

106 评论

吃是王道呼

1、姓氏的历史: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所谓“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规则。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姓氏的现状: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中国姓氏文化研究的重大意义:

1、中国姓氏文化是解读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把钥匙。

2、中国姓氏文化是标记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一座史碑。

3、中国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

4、中国姓氏文化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纽带。

5、中国姓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资源。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中国姓氏来源的研究现状论文

    这篇的论文真的不是特别的好写,如果你不懂中国百家姓的历史,那么这篇论文还是很难写的,还是上网上查询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吧。

    小M回归中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可以研究姓氏吗

    这篇的论文真的不是特别的好写,如果你不懂中国百家姓的历史,那么这篇论文还是很难写的,还是上网上查询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吧。

    胖哥high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姓氏文明研究小论文

    1、提出问题2、研究方法3、资料整理4、结论

    卡卡7031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古人姓氏文化研究的论文

    哇晒,这个题目太大了

    谁可知心029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姓氏研究的论文模板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

    素手宛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