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3

呼啦啦达人
首页 > 期刊论文 > 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lodyhanhan

已采纳

转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一、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欧洲哲学史》,冒从虎主编,上下册。这套教材是年代编写的,我觉得明显地显得陈旧,带有很重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这套书的好处在于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说得比较清楚。我第一次读哲学史就是读的这套,我觉得这套书作为入门还是相当不错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觉得这套书有很多不足。书中的康德哲学部分,显得较为薄弱,可能受当时学术研究条件限制,其康德哲学主要根据《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来讲的,很多问题都没有讲到,而且我认为有些地方有误解。(这本书有修订本,没读过) 第二,是苗力田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新编》。这套书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编成。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编得比较仓促,因为感觉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于会让我觉得有些地方不通顺。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内容广而深。尤其德国古典哲学部分,我觉得写得很好。 第三,是张志伟主编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这是近几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处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学讲哲学,哲学之外的东西讲的相对比较少一些。这本书的内容也是广而深,基本上各个部分都写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编的《西方哲学史》,我为了考上海的学校才买的,只买到了上册,下册只有朋友复印给我的康德、黑格尔部分。这套书看起来巨厚,很吓人,但其实每页字比较大,内容其实和其他几本书差不太多。这套书还有一个特点是从下册还包括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不过看到德国古典哲学就可以了。现代西方哲学部分看刘放桐的那本。全的这套书也是80年代编的,可是现在仍然在用,说明这套书是编写得相当不错的。读过之后,确实如此,文从字顺,对各种理论、概念的解说都相当清楚。 读过四套之后,我的体会是多读几套哲学史教材还是有好处的。一方面,每读一次,都会加深哲学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学家的思想相当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尔,看了A书不懂,也许再看了B书,结合A书,也许原来A书中看不懂的现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尔,不同的书讲法很不一样。二、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比较 现代西方哲学的三套教材承接上次的话题:几套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上次谈过我读过的西方哲学史教材,现在讲《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读过三套,一是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大部分学校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二是南开大学出版的《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主编。三是赵敦华的《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1,刘放桐这本。这本书重版多次,好象所有考现代西方哲学的,都以这本书为参考书,这本书的质量是无可厚非的。这本书很厚实,讲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范围极广。它集合了多人之力,因此有很多章节都是很扎实的。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认真读,仔细读,争取将书中的都读懂。但是,由于集合多人之力,我觉得有些章节显得较为薄弱,有些章节有的讲得不太清楚,让人读不明白,有时你会觉得讲得不到位。好比两大重镇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这两个章节都写得不好,也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哲学不那么好把握,所以我觉得只是看这本书是看不明白的,还得找别的书看看。 2,南开的,李国山、常建这本。这本书好象是写给哲学专业的学生的,内容有点艰深,许多章节都是要很认真才能读懂的。编者试图从哲学家的原著出发,并将原著中的思路表达出来。所以,我想他们这本书写得相当不容易。这本书的好处是,对各位哲学家的介绍都比较到位,详略得当,而且比较有条理,读起来是一定要比刘放桐那本吃力的。例如,维特根斯坦,南开本就比刘本要好,介绍得很清晰,让人比较好理解。还有伽达默尔,南开本介绍得非常详细、清楚。 3,赵敦华本。这本我看得不够仔细。赵上国内是很优秀的学者,他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是非常深的。这本书好象是在讲课稿的基础上改写的,带有他个人的印迹,有些地方表达了他个人的见解。好处在于,他将某些哲学家很艰深的思想作了比较明白的解释,让人比较容易明白。好比现象学,海德格尔,他都讲得挺清楚的。 比较起来,我觉得刘放桐这本是必备的。此外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南开本或赵敦华本,当然也可以都买。最近市面上好象还有新出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教材,我不知情况如何。张祥龙出了两种哲学笔记,西方哲学史的笔记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笔记,张祥龙的水平很高,估计这两种笔记的参考价值可能很大。建议有兴趣的人去看看。最后,谈一谈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体会。我觉得,相对于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现代西方哲学仍然是显得不太成熟的学科。所以,不同的教材可能相差很大。这表现在:1,教材中入选的哲学家可能大不相同;2,对同一哲学家思想的解说可能大不相同。而古希腊到黑格尔这一段,有哪些哲学家,某个哲学家的主要思想是哪些,学术界都比较有共识了。所以,为了更好地把握诸位大哲的思想,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多看书。然后,我觉得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太多,一定要把握重点。好比分析哲学、现象学、海德格尔。最后总结一句话:要多多看书。(发此贴后,网友们反映,南开本不行,很多是抄的。我觉得,不论如何,南开本有些章节是写得不错的,写得似乎更接近哲学家本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很多是抄书,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三、我所见到的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及简评 很久没来了,路过后看到觉得不同意一些说法,所以写一些东西,以便大家讨论.先就现代西方哲学课本做一些简评,希望有助于大家学习. 1)<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此书功力是很深厚的,尤其是现象学部分,得宜于赵先生和鲁汶大学的关系,他能得到一些最新的胡塞尔档案馆资料.由于是很少见的单独写成的课本,有些观点略显单薄,但不能掩饰的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功力.此书不很适合考试,但可以作为主要参考书的再参考. 2)<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这是现在考研中用的最多的参考书,体例详尽,解说细密,各章节都有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执笔,确实是学习现代西方哲学的首选.尤其其前言部分,是我所见的最好的总结,希望大家重视.由于刘先生的马克思哲学功底,对现代西哲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非常出色.但这本书缺点也在于琐屑,各章节之间联系较为松散.需要仔细联系起前言精读. 3)<欧美哲学通史:现代哲学卷>,李国山、常建.这本书一些章节还是不错的,但整体水平一般,所引用的原著太多,有刘小枫的风格,不适合短时期内学习. 4)<现代西方哲学教程新编>,夏基松.夏先生是国内开展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教学的最早的学者,这个是最新的版本(1998版),以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再修订了.该书是最正统的教科书之一,章节清楚,观点传统,很适合初学.但其观点可能会引起年轻人的反感.不过,我还是以为,只要书中有可以看的地方,看看也无妨,而且这本书确实脉络清晰,简单易懂. 5)<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江怡.这是社科院集体编著的一本现代西哲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本书以最新的资料,加上最详尽的疏解,学术性非常强.缺点在于章节缺乏联系,而且专业性太强掩盖了其可读性,如果作为研究生教材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大家学有余力的话,读读此书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学养的. 这几本现代西方哲学史是我读过的,以上拙见仅供讨论.另外,有其他的现代西哲史也听师友谈过,但因为我没有亲读,所以容以后读完再评.四、介绍一本哲学史。 书名:〈西方哲学史〉。作者:[美]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著,丁三东,张传友,邓晓芒等译,邓晓芒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邓晓芒作的序。他说,这本书的特点:一是时间跨度上,从古希腊一直讲到当代的哲学,如罗蒂等;二是表述上的清楚明白,善于抓住每个哲学家的总体特点进行描述。我读了读古希腊哲学的部分,的确写得不错,就象一位朋友坐在你身边与你娓娓道来,有条有理,从容不迫。诸位学友,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看看这本美国人新写出来的哲学史,应该是优胜于梯利的那本的。这本书的不足,是对德国观念论(即德国古典哲学)的介绍不够,只重点介绍了康德,黑格尔,费希物和谢林则被略过了。对20世纪哲学的介绍也相对薄弱一点。 中华书局本的西方哲学史据说是北大学生的英文教材,但该书个性十足,对许多哲学家的地位和评价与传统大不相同,不推荐作为教材来读.其中的一些翻译我觉得略有问题.最近需要做推荐的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和赵林教授的<西方哲学史>,这是对陈修斋先生和杨祖淘先生的<欧洲哲学史稿>的更新,其中的欧洲唯理论经验论部分,德国古典哲学部分功力非常,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力作.五、其他论述见解 1、全增瑕主编的这套《西方哲学史》,当我第一次翻,感觉也不怎么样。后来,当为了考试而认真去看,才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好,当你不去关心那些意识形态话语,而去关心书中介绍的各个思想家的思想本身,我就发现这本书在介绍思想这方面的表现不输于其他几本教材。介绍详尽,文笔流畅,表述也非常清楚。全增瑕是负荆海外归国的学子,外语非常好,据说英语系的老师有时遇到英语方面的问题都会向全增瑕请教。而为了写这本书,全先生也是写了很多年,写得很辛苦也很认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各方面的资料都不足的情况下,能写出这样的著作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不足是当代哲学部分,也就是说黑格尔哲学之后的各部分。这一部分,由于划归为《现代西方哲学》,我们有更新的刘放桐主编的书作参考书。不要因为是83年的而轻视这本书,也不要因为意识形态而轻视这本书。而且我们要知道,即使这本书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是对于我们考研者来说,作者的学识还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所以,还是诚心而谦虚地去学习吧。 2、LZ说的四本偶都没有看过哈,真的是每个学校的风格差别很大哈。 我们上西哲的时候是用韩震编的《西方哲学新编》,当时还用赵敦华老师的白皮书作为参考。两者给我的感觉十分类似,一方面,长篇大论把什么都讲透了,没有了思考的余地;另一方面,虽然写得多,但好像都是停留在表面,理解总是深刻不起来。另外,自己认真看过的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以及北大影印本《西方哲学史——及其以后》。前者是我力荐给非专业人士看的首选书,后者是自己有了问题就去求教的书。以前不知道这本有中译本,没有看过。不过最近邓晓芒老师又重新翻译了此书,并加入了一些现当代内容,同学在出版社实习,正在校对这本书。因为中国教材往往会忽视或忽略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但西方教材是无法绕开的,因此,这本书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视角,那毕竟是人家的根,这让我想起赵敦华老师的《基督教哲学1500年》,也是本不错的书。但让我不爽的是,此本书名字为《A History of Philosophy》,但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却只字未提。总之,多看几本然后对比学习,不是坏事。 3、梯利版的《西方哲学史》,枯燥,这是它的最主要特点,我看的第一本就是这个。体例方面有些不当,重点人物的思想往往难分伦理学、生理学、逻辑学、形而上学等等,这一点梯利自己也提到了。我怀疑梯利这书就是从原著里一点一点抠 出来的,不好,非常“客观”。好处也有,论及思想人物之间的过渡很见功力。文德尔班版很好,哲学史大家风范。对考研的帮助是潜在的。 斯通普夫版的《西方哲学史》我见过的最合适的考研用书,写得有哲学味,又紧扣了考试的重点。但是现代部分讲得太简略。 人大译牛津版的《西方哲学史》也看过,没什么意思,还是不看的好,外国人的哲学史挫的估计也不少,不过中世纪哲学部分倒挺详实。 国内的看过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十五讲,于考研大有裨益,因为会考的题目它都提到了,只是没什么大的意思,还好了。 现代西方哲学,我看过刘放桐的,赵敦华的。刘的胜在内容详实,失在宗马列(不能全怪他),但因为是合著有的章节实在不怎么样;赵的胜在简略得体,不过也就那样了。另外看过当代哲学主流,挺好。 老实讲,国内的这几本,若不是考研,我是一本都不会去看。国外的大概也就会随便翻翻其中的一两本。看了这么多哲学史,有收获,却如鸡肋。 4、张祥龙教授的两本哲学史笔记我已经看完了西方哲学史的那本,确实很见功力,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张先生惯于中西比较,一些问题的观点显得缺乏论证,但确实十分新鲜精彩。看他的书时一定要注意吸收,不用统统记下。赵敦华的简史中有些部分当时看得不是很明白,而这本书由于著者的笔记性质,涉及的都是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对考研很大的帮助。书中一方面有写作,另一方面还有侧批性的注解,拓展思路,展开中西比较,也不拘于哲学,甚至还有调侃。现代那本没有看,不做评价。

179 评论

阿迪思念

哲学史是思想史,并非历史事件的简单堆砌,也不只有逻辑衔接如果楼主想要收藏,推荐你收藏著名哲学家的代表著作,再搭配哲学史就行了,哲学史没有太宏大的,最铺陈开的就算是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了,商务印书馆出的,分为四卷这里给楼主推荐如下这些,基本可以涵盖西方哲学史重要的思想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奥古斯丁:《忏悔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斯宾诺莎:《伦理学》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小逻辑》《哲学史讲演录》八位哲学家,其中含有一部哲学史,以上那些商务印书馆“汉译学术名著”丛书都有出版,便于收藏。或者哲学史要罗素或者梯利的也可以,全凭楼主喜好现代哲学不是很了解,不妄作推荐

136 评论

阿尔卑斯1013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个小马驹,会踢人。柏拉图。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核心理论。意思是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根据,真相。相反,具体的事物是对理念的模仿和分有,是没有确定性的。亚里士多德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里面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对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理念idea是第二实体。因为正如柏拉图在他的晚期著作中的自我批判一样。如果沟通理念和具体事物是一个问题,模仿和分有的解释都是有困难的。比如第三者问题。本来是用少的东西解释多的,结果自己到不断的添加新的东西,问题复杂化,不利于解释。第二阶段,亚里士多德开始认为就具体的事情来说,分为质料和形式,而只有形式idea,差不多就是柏拉图的理念才是事物的根本。

220 评论

Greta:)杨婷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2021届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初试成绩400+,今年四月中旬除了拟录取名单之后才尘埃落定后。这篇经验贴不一定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情况和境遇、目标和任务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以下内容仅作为一个参考,不要全盘仿照。

一、考研与择校选择

因为专业的问题,我从上大学起就决定要读研究生的,所以不存在“要不要读研究生”的问题,不读研究生很难有好的出路啊!我决心要走学术道路,因此读研对我来说是必要的,我从未想过其他的可能性,这里的决心是有的。而且,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会建议一个人至少要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去一个高等学府就读,感受一下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的无情残酷反衬着大学校园的闲暇淳朴。读书至少是干净的、简单的。

因为我是本专业考生,所以我也并不了解“跨专业考研”的问题,毕竟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就无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据我了解到,哲学专业的跨考生有很多,或者是在本科期间就入了哲学门、学过哲学史,或者是在工作之后想要跨考哲学、提高学历,不过我身边的跨考生,大多是抱着兴趣来的。

但是我仍旧要泼冷水,跨专业是很难的,首先是对哲学史知识的掌握需要达到一般哲学本科生的水平,另一个需要了解目前的考研评分是如何的,如何才能拿到一个较好的分数。就人大来说,它要求考生在对经典问题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还要对哲学原著有足够的熟悉程度,因为往年的考题中经常出现原著中某个段落、某个章节的某种说法,要求考生从某个角度针对某个问题作答。难度是有的。

通常,我对考哲学的同学都是劝退不劝进的,因为就业市场目前十分惨淡,博士生的就业市场已经过度饱和了,大部分的哲学毕业生都面临着失业,所以要慎重考虑。不过,如果确实有兴趣并且决心去做的话,我会预祝你成功。

关于择校,可以参考一些数据,比如是否是自划线院校、它的复试分数如何,以及它的招生数量和报录比,同时需要了解它的考题类型和复习范围。因为很多院校现在是大类招生,考外国哲学需要复习中哲、西哲以及马哲,这样的话复习难度就非常大了。而且有的学校外哲专业还会涉及到现代哲学内容,有的却只到黑格尔之前,范围不一样、复习难度也相应有差异,可以根据以上数据进行自主择校。

二、时间计划安排

对于考研来说,我觉得好好复习的话,一年的时间满够了,哲学史的知识就那么多、经典的考题就那么几个,政治和英语只要好好跟着复习差距都不会很大。现在是4月,即便从现在开始,心无旁骛地去做这件事,足够努力的话考研上岸也是可能性很高的。

我的本科成绩一直很好,在本科期间的学习中我读过部分的哲学原著,并且做了大量的专业课复习笔记,这使得我的复习难度减小了很多。我大概是从2月份正式开始复习的,那个时候是有保研和考研两手准备的,一方面要准备暑假的推免夏令营,另一方面也在准备如果保研失败的应对策略。因此我把时间大致分为了三段,并对每一段进行了任务限定,明确了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的计划分为了季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季度计划】

【月计划】

【周计划】

因为前期的复习使我对哲学史有了充分的了解,然后我的笔记也较为全面,因此这个时候我就把复杂的周计划改成了简单的日计划,并制定了自己的考研目标:各科的分数。

【日计划】

在我看来,如果要拿到一个好的分数,公共课总分必须要拿到150分的,这是准入门槛;两门专业课每科至少要拿到125+的分数,这是专业能力。因此,后期我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准备专业课复习。

三、参考书籍与复习笔记

公共课的复习我自以为是没有资格讲得,因为我对两门公共课的复习开始的比较晚,大概从九月份才正式开始,所以建议大家自行参考知乎、B站以及其他个大公众号的大佬们的高分复习指南,我是小菜鸡,我就略过公共课部分。

好了,接下来讲外国哲学的参考书籍推介。我要对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史进行复习,一开始的计划里我就针对这三项进行复习,各自找了相应的参考书;因为之前本科学习的时候有着比较多的笔记,所以很多问题我也参考了原有的笔记。

笔记参考书籍:

《中国哲学史》冯达文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北大白皮书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版本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郭齐勇

【中国哲学史参考书】

我主要是看的郭齐勇和冯达文老师的《中国哲学史》,因为本科学习中老师让我们背诵过《四书章句集注》《老子》《周易》《不真空论》还有大程子和小程子的部分著作,所以是有一定的原著基础的。不过我后来发现,郭齐勇老师自己写的哲学史要更适合考研复习,至少在一些问题的阐述上要更清楚的。同时,我应该参考张立文老师的哲学史教材,但因为我当时手头已经有很多本了,所以就没有参考,这其实是不太对的,希望大家首先以报考学校的老师出的教材为主吧,保险一些。

笔记参考;

《西方哲学史》张志伟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西方哲学史》赵林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马工程

《古希腊哲学》苗力田

《西方思想的起源》聂敏里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希尔贝克《西方哲学史》斯通普夫

《德国唯心主义时代》劳特利奇哲学史第六卷《德国哲学史讲演录》邓晓芒

《西方哲学史十五讲》张志伟

《近代哲学史》谢林

《understanding rationalism》Huenemann

《understanding empiricism》Meyers《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教研室

【西方哲学史参考书(部分)】

西哲史的复习是大头,我参考了较多的哲学史教材,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总之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我当时是以张志伟老师的哲学史为主本的,张老师的书是很经典的;当然,赵敦华老师的书也不错,我也参考了很多。

至于每一本书的好处我简单一提吧,扯起来又很麻烦。张志伟和赵敦华老师的哲学史主要是全面,大部分的哲学问题都有涉及;赵林老师的书贵在精要,他对读者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要有一定的哲学史基础。斯通普夫的教材对古希腊和中世纪部分阐述较好,西尔贝克哲学史对哲学问题的推演性较好。至于每一个重点部分我补充了相应的教材,古希腊部分我补充了《西洋哲学史》和《西方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部分补充了两本英文教材,德国哲学部分补充了《德国哲学史演讲录》(邓晓芒)《劳特利奇哲学史》。

参考书挺多的,压力挺大的,但千万不可以平均用力,每一本教材都有各自的好处,主要是看编写者精通哪一个领域,然后这个领域重点看。

参考书籍:

《现代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

《语言哲学》陈嘉映

《胡塞尔现象学》扎哈维

《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解》倪梁康

《存在与时间读本》陈嘉映

《时间与存在》方向红

《现象学的观念》胡塞尔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现代西方哲学参考书】

现西复习漫漫无边际,我主要是先以一本书为通识教材,然后再对每一个重点的部分进行要点补充。这一部分我不打算展开,大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参考书吧。虽然我不提及,但是这一部分却尤为重要,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都十分看重现西的复习;不过有的学校在初试中对现西要求不是很高,甚至都不考。

然后就是复习笔记!

我在复习哲学史的时候是一定要做笔记的,手写的笔记因为不好保存、笔记不好辨认,因此我很早就开始做电子版的笔记了。从开始复习到考试之前,我大概做了几种类型的笔记,包括原著阅读笔记、哲学史教材复习笔记、真题整理笔记等,光复习笔记最后整理出来就已经到了70万字,因此在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拿着厚厚的笔记,真的感觉压力山大!

考研最后一天考完专业课出来,我拍拍我的笔记跟鑫哥说“没超纲”,顿时就万籁俱寂心旷神怡。当然最后从专业课得分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两门专业课都是最高分,开心了开心了!

四、记忆方法篇

这一篇就是狗屁,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背知识点。我自认为我的记忆力是蛮差的,同样的原著选段我舍友一中午就可以搞定,我就得花上两个下午,蠢人是我了。所以最后我拿到整理好的70万字笔记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么多怎么背得完?!

因此后来我的哲学史复习是这样的:要点化记忆,关系网络联记。

对于一个知识点,我会首先想一下它回答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它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遇到了哪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后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扯扯扯,这都是在吃饭或者发呆的时候想的事,或者晚上睡不着觉跟舍友讨论问题或者自己“放电影”(梳理一天知识点的习惯叫法)的时候思考的问题。

白天的学习主要还是疯狂输入,该背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丢,死记硬背说的就是我了!然后晚上的时候主要是输出为主,拿到一个问题、准备一分钟,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作答思路。一开始还只是要点化梳理,后来就是实打实地写,一个问题30min,大概能写到1200字左右。

多写多画多输出,毕竟“自己以为自己会了”和“呈现在纸面上”是两码事,很多时候知识点就在脑子里就是写不出来、不知道怎么表述,所以适度的手写练习对于记忆知识点是有帮助的。

至于那些知乎上各位大神写的各种各样的记忆方法,我不曾采用过,所以不能说他们的方法的好坏;只是我觉得那样记忆好像太复杂了,多了很多冗杂的工作。

越简单、越有效、越可行。这称为简单性原则。

五、其他可能被问及的问题

之前有同学问过我考研的相关问题,在这里我也整理一下我的回答。同时我预想到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也自问自答吧。可能不全,仅表达个人想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会怎么背单词?

接下来讲我背单词的方法了。我背单词的方法是学的B站一个博主的,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叫“A4纸背单词法”,我觉得挺好用的,我用这个方法背完了俞敏洪的大绿皮。反正就是,单词不是说背完一遍就可以了,就得每天花时间背一点儿,因为越背越熟、意思也都掌握的差不多了,所以后期可以快速翻阅增加印象。单词是英语的关键。

(二)考完研要不要对答案

我没对,因为考完之后对自己的专业课还算有把握,所以大概能过预估到自己的情况,对答案是无意义的,所以就没对答案。后来我想对一下公共课答案看一下自己什么情况的时候,嘿嘿,忘了。

(三)推荐报辅导机构吗?

我不知道,全程都是自己学,没报过辅导机构。唯独买过一本专业课复习笔记,不过不适合我的报考学校,所以就没怎么看、送给同学了。因为我是本专业,所以如果有不会的问题直接问老师或者跟同学讨论就可以获得解答,也没有必要找机构。不过如果你是跨考生的话......也很难说,自己抉择吧。

作为收尾,我简单一总结吧!哲学学习记住一句话:慢就是快!不要一门心思赶进度,把一个问题拿住了、吃透了才是最重要的,过分看重自己看了几遍、看了几本,不太好,浮皮潦草看完一遍,其实意义不大,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地踩下去: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地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草。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论文参考文献

    转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几套西方哲学史教材之比较一、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教材(原发于你来我往论坛) 西方哲学史我读过四种教材。 第一是南开大学出的

    呼啦啦达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金色笔记论文参考文献

    很疑惑,你是对这本书进行写法上的分析呢还是对内容进行解析?我答辩过了,说说我的感觉吧。你现在看下你的论文盲审老师给你的论文提出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学校是

    冷火秋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西方哲学论文1500字

    西方哲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

    紫霞大官人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优秀西方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西方哲学史论文 西方哲学中国化不仅仅是近些年我国人民所追求和向往的,也是一种文化和习俗的自然形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史论

    大宝儿061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西方哲学论文5000字

    法哲学是应用哲学部门哲学和理论法学的一个门类,是运用哲学思维对法律现象进行抽象而形成的最一般、最基础的法学理论,是法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

    陈英杰哥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