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l19880211
你好:这个问题是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的,且是困扰很多人的基本问题,有的不确定怎么问。由于不管本科毕业论文,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甚至科学研究,针对这点,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为此,常见的有比较方法、历史资料借鉴方法、实验或者实例方法、理论或者数值模拟分析法、引用借鉴方法,等等。
牛奶泡泡韵
用抽样所得体系的各个状态计算当时体系的势能,进而计算构型积分。作用势与动力学计算作用势的选择与动力学计算的关系极为密切,选择不同的作用势,体系的势能面会有不同的形状,动力学计算所得的分子运动 和 分子内部运动的轨迹也会不同,进而影响到抽样的结果和抽样结果的势能计算,在计算宏观体积和微观成分关系的时候主要采用刚球模型的二体势,计算系统能量,熵等关系时早期多采用Lennard-Jones、morse势等双体势模型,对于金属计算,主要采用morse势,但是由于通过实验拟合的对势容易导致柯西关系,与实验不符,因此在后来的模拟中有人提出采用EAM等多体势模型,或者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拟合二体势函数。但是相对于二体势模型,多体势往往缺乏明确的表达式,参量很多,模拟收敛速度很慢,给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一般应用中,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拟合势函数的L-J,morse等势模型的应用仍然非常广泛。 以下是做模拟的一般性步骤,具体的步骤和过程依赖于确定的系统或者是软件,但这不影响我们把它当成一个入门指南:1)首先我们需要对我们所要模拟的系统做一个简单的评估, 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做什么(what to do)为什么做(why to do)怎么做(how to do)2)选择合适的模拟工具,大前提是它能够实现你所感兴趣的目标,这需要你非常谨慎的查阅文献,看看别人用这个工具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和你相关的,千万不要做到一半才发现原来这个工具根本就不能实现你所感兴趣的idea,切记!考虑1:软件的选择,这通常和软件主流使用的力场有关,而软件本身就具体一定的偏向性,比如说,做蛋白体系,Gromacs,Amber,Namd均可;做DNA, RNA体系,首选肯定是Amber;做界面体系,Dl_POLY比较强大,另外做材料体系,Lammps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考虑2:力场的选择。力场是来描述体系中最小单元间的相互作用的,是用量化等方法计算拟合后生成的经验式,有人会嫌它粗糙,但是它确确实实给我们模拟大系统提供了可能,只能说关注的切入点不同罢了。常见的有三类力场:全原子力场,联合力场,粗粒化力场;当然还有所谓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力场的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再次提醒注意:必须选择适合于我们所关注体系和我们所感兴趣的性质及现象的力场。3)通过实验数据或者是某些工具得到体系内的每一个分子的初始结构坐标文件,之后,我们需要按我们的想法把这些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是随机的排列在一起,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初始结构,这也是我们模拟的输入文件。4)结构输入文件得到了,我们还需要力场参数输入文件,也就是针对我们系统的力场文件,这通常由所选用的力场决定,比如键参数和非键参数等势能函数的输入参数。5)体系的大小通常由你所选用的box大小决定,我们必须对可行性与合理性做出评估,从而确定体系的大小,这依赖于具体的体系,这里不细说了。6)由于初始构象可能会存在两个原子挨的太近的情况(称之为bad contact),所以需要在正式模拟开始的第一步进行体系能量最小化,比较常用的能量最小化有两种,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最速下降法是快速移除体系内应力的好方法,但是接近能量极小点时收敛比较慢,而共轭梯度法在能量极小点附近收敛相对效率高一些,所有我们一般做能量最小化都是在最速下降法优化完之后再用共轭梯度法优化,这样做能有效的保证后续模拟的进行。7)以平衡态模拟为例,你需要设置适当的模拟参数,并且保证这些参数设置和力场的产生相一致,举个简单的例子,gromos力场是用的范德华势双截断来定范德华参数的,若你也用gromos力场的话也应该用双截断来处理范德华相互作用。常见的模拟思路是,先在NVT下约束住你的溶质(剂)做限制性模拟,这是一个升温的过程,当温度达到你的设定后, 接着做NPT模拟,此过程将调整体系的压强进而使体系密度收敛。经过一段时间的平衡模拟,在确定系统弛豫已经完全消除之后,就可以开始取数据了。如何判断体系达到平衡,这个问题是比较技术性的问题,简单的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看能量(势能,动能和总能)是否收敛;二,看系统的压强,密度等等是否收敛;三看系统的RMSD是否达到你能接受的范围,等等。8)运行足够长时间的模拟以确定我们所感兴趣的现象或是性质能够被观测到,并且务必确保此现象出现的可重复性。9)数据拿到手后,很容易通过一些可视化软件得到轨迹动画,但这并不能拿来发文章。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分析数据,你所感兴趣的现象或性质只是表面,隐含在它们之中的机理才是文章中的主题。
日月草112
1、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门捷列夫使用归纳法,在人们认识大量个别元素的基础上,概括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后来他又从元素周期律预言当时尚未发现的若干个元素的化学性质,使用的就是演绎法。
2、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达到对事物本质认识的一个必经步骤和必要手段。分析的任务不仅仅是把整体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通过偶然性把握必然性。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到真正的内因与结果,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
要注意结果与原因的逆关系,一方面包括“用原因来证明结果”,同时也包括“用结果来推论原因”。不同的事物,一般都一身二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而且一个结果往往有不同层次的几个原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对所分析的问题必须寻根究底。
4、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称类推或类比法。它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方法。在资料不多,还不足以进行归纳和演绎推理时,比较分析法更具有价值。康德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
5、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量。表现为一定的量,又表现为一定的质。
因此,在研究中,只有弄清质的方面,又弄清量的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问题。在研究中,定性分析就是据事论理,划清事物质的界限。定量分析就是对问题的规模、范围、数目等数量关系的情况及变化,进行精确的统计,计算、分析、对比,就是弄清事物发展中量的变化关系。
6、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7、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扩展资料:
任何一项研究都离不开方法的支撑。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没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1、培根用实验法最早发现了热的运动本质;
2、笛卡儿用他提出的直觉——演绎创立了解析几何学;
3、伽利略用实验——数学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运用理想实验出现了惯性定律,开创了动力学研究的先河;
4、牛顿用公理化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
5、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开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结构,建立了各种原子结构模型;
6、爱因斯坦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演绎方法和各种非理性的直觉、顿悟方法创立了相对论;
7、康德和拉普拉斯运用思辨的方法与假说方法提出了天体演化学说;
8、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理论思维方法创立了氧化学说;
9、凯库勒以基本灵感与想象发现了苯的环状结构式;
10、门捷列夫用分类、比较法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11、海特勒与伦敦等把量子力学的理论引入了化学研究,创立了量子化学。
达尔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出了进化论。从中不难发现,这些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实现的。吴文俊的数学、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是采用新的方法取得的,因此,要想做好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研究成果,必须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究方法
你好:这个问题是经过深入思考提出的,且是困扰很多人的基本问题,有的不确定怎么问。由于不管本科毕业论文,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甚至科学研究,针对这点,基本方法都是一
ansys刚度如何增加?答: ansys刚度增加,点击右上角出现弹幕,点击刚度增加即可,希望可以帮到你!
回归分析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下面是一般回归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问题:需要确认要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去参考下(心理学进展)期刊呗~
哥哥,您这是逮着数据就往里面塞啊!而且你怎么没有给出因变量?我猜测是销售量?还是点击量?暂且不论你自变量的选择不正确,你的R Square值太小,最起码应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