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inda麒儿
华夏民族,有着千年的悠悠历史。所有的辉煌和荣耀,以文字的方式世代流传,演变为后世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凝聚成一本本闻名中外的经典名著。然而,随着历史长河的不断前进,文学的内容和体裁变得多种多样。有经历漫长岁月沉淀的大家名著,也有充满了现代气息的都市小说,还有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人们需求而诞生的玄幻文章。与此同时,大量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产生。当今社会进入了一种快节奏,每天都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人们的休闲时光越来越少,花在阅读上时间也几乎消失。即便是阅读,也仅仅只是读些不知名的小作者编写的杂书。尤其以学生为代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学校要求购买的名著外,很难再看到别的名著。而这些买回来的书,又有多少人能够真的将它们读完,真的把每一本都读透、读精呢?很少很少,相比起来,他们更热衷于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玄幻武侠小说和让人眼花缭乱的都市文章。但是这些杂书读多了对我们真的有好处吗?其实并不然。读太多杂书会扰乱我们的作文心智。读小说容易上瘾,而我们的自制力还不够,总是想着再看一小会,没有关系的,用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一开始是占据休息时间来阅读这些杂书,时间久了,可能会花课堂时间偷偷的阅读,再后来甚至会通宵熬夜就为了读这些杂书。这不仅仅会让我们整天萎靡不振,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完全没有青少年该有的活力,还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业,导致成绩下降。读太多杂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小说里面人物大多性格鲜明,读太多暴力倾向的小说会影响我们的处事方法和平时的行为举止,我们会逐渐变得有些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有学生向往书中的江湖生活,可以的将自己变成江湖人士一样的风格,久而久之,假的也变成了真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读太多杂书会阻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不到重要因素。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承担起继承和传播的责任,而不是让它在我们的手里没落。多读经典名著,共创辉煌中国!
吃遍全宇宙!
经典名著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文学对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候,一个时代的经典名著会影响着、推动着整个社会生活。雨果的《悲惨世界》促进了免囚保护事业,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点燃了奴隶解放运动的火焰而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为欧洲人民反击德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灌注了一股动力。由此可见,经典名著的巨大作用。经典名著能影响读者,教育读者,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来激发读者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事物。作为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学校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的培养,认知视野的拓宽和心灵的净化。一、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学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经典名著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在阅读经典名著时,学生总会对作品的内容如人物的行为、命运和种种生活情景,在感情上产生强度不一的反应,引起或优美,或丑恶,或崇高,或卑劣,或悲痛,或可笑的感觉,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经典名著必然融注了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感,渗透了作家对现实美的发现和思索。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展现的清峻、幽深的境界,很能触动学生的审美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在所描写的雪景中,诗人在政治上遭到打击,他把十分险要的环境化成一片冷峻、孤寂的境界,宁静中透出诗人内心的坚韧和骚动不安,透出诗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给人以一种审美上的享受和发现,陶冶读者的性格。又如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中写的不过是一个寻找昔日恋人的故事,表现了上了大学、当了干部的“我”对自己离弃的情人所产生的自责和悔恨。然而作者在给读者打开了一个草原人民的蕴含丰富的生活世界的同时,又给这一切赋予浓烈的审美情趣,使读者感受到苍茫的草原、笨重的勒勒车、柔美善良的女性、强悍深沉的男性、伟大的母爱和种种古朴的落后的习俗;也看到爱情与丑恶、失望与希望、文明与愚昧的搏斗,让读者在审美中把握整个民族的时代的底蕴。再如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诗歌《致橡树》,诗中描绘了一株木棉树对橡树的苦恋和挚爱,让读者感受到爱的力量,爱的坚贞,从而树立不依附、平等互敬的新时代的爱情观。名著中描写美的事物会引起人们的美的感受,描写丑的事物同样能引起人们美的感受。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中塑造了一个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他为了敛财聚宝,费尽心思,甚至六亲不认,冷酷无情。作家通过对他的讥讽、嘲弄,否定了他的丑恶行为,衬托出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读者从中获取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从而对美丑有更充分的认识。经典名著对人的精神有着重要的补偿功能,即当人们的某种需要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时,可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补偿。没去过泰山的人,可以有《泰山极顶》的满足,没见过巴黎圣母院的人,可以从《巴黎圣母院》中感受,意志薄弱者,却可以有鲁滨逊的冒险、柯察金的坚强;不懂爱情的人却可感受罗密欧朱丽叶的柔情蜜意、贾宝玉林黛玉的缠绵悱恻。经典名著开阔了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二、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知识。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更能从不同时期的经典名著中了解久远的历史,认识当时的社会,弥补因年代久远而无法了解过去的缺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让中学生阅读杜甫的“三吏”“三别”这一组诗篇,就能够了解到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许多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能够增进中学生对封建社会矛盾斗争的理解,仿佛具体而生动地看到新婚夫妇如何被迫离散,老夫老妻如何被迫投军参战;田园的荒废,官吏的无情,生活的困苦,人民的哀怨,一幅幅惨象如在眼前,一声声哭诉犹闻在耳。这就使学生认识到“安史之乱”不仅使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也从中更能体会到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对于过去时代产生的经典名著来说,它总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和历史痕迹,对于当代产生的经典名著来说,也总是反映了现时人们的生活、斗争的情景以及时代精神。读者的生活的范围及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体验和穷尽全部的社会生活,而名著就给读者提供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更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比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为读者塑造了一个“迫害狂”形象,作者通过狂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刻画,揭示出封建的旧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这个历史就是人吃人的历史。让学生认清这就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就是造成民众愚昧麻木的根源。这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阿q的脑子里,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就要杀头,这是他的正统观念。也正如鲁迅笔下《药》中的茶客,在茶客们的脑子里,夏瑜劝牢头造反是发了疯了,因此死有余辜,这正合他们的思维逻辑,如果这个时候,劝阿q向革命者学习,叫茶客去同情夏瑜,这未免有些滑稽。因为他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在这个黑暗、腐朽、充满罪恶的社会里那些受迫害、受愚弄的民众不可能有这些壮举,这正是鲁迅倾毕生精力要“呐喊”,要砸烂“铁屋子”的原因和伟大意义之所在。所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而且对相关的教材阅读及应试的阅读理解也大有裨益。三、引导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净化心灵,完善自身人格。经典名著不仅给读者以知识,而且让读者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甚至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经典名著表现了真善美,对读者具有教育作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欣赏和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受感染和受教益的过程。面对名著中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学生总是与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对照、相比附,从而唤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学生看了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诃德》就会对唐·吉诃德的形象产生滑稽可笑的感觉,而在可笑之余也就会认识到人的思想行为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按自己的胡思乱想鲁莽行事,否则就会到处碰壁。而大量的表现英雄人物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更会使学生受到教育,他们不仅会从心中崇敬保尔·柯察金、林道静等,而且会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他们,仿效他们,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强自己的意志,净化自己的灵魂。荀子认为,艺术“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汉代思想家王充也认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历史上优秀的作家,也往往是优秀的教育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通过对现实的描绘和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探索,揭示真理,歌颂美好,批判邪恶,嘲弄愚蠢,在培养人们崇高的思想感情,坚强性格和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净化思想、灵魂方面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经典名著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说明和评价生活,因而它的作用具有生动、活泼和潜移默化的特点,主要通过形象感染,通过审美来实现。陶渊明的诗文并没有直接进行道德说教,但当学生读到他的诗文,神游于其中的境界,吟诵再三,那种追名逐利、庸俗卑劣的思想、品质自然被冲淡、抑制或得到一定程度的克服。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一方面是有限教材内容的延伸,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为学生了解因时间跨度或空间跨度之大而未知的中国的乃至世界的历史和社会现状搭建了平台,为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阅读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这些经典名著的作家身上或从作品的形象上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身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问题及意义探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
写作思路:可以先写缅怀过去,然后写追溯未来,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期间红军战士经历了血战。直到今日,人们也不应忘怀革命先烈的精
你看下这个吧,虽然不是范文,应该对你写作有点帮助。文章来源:期刊云-论文格式。文献综述的写作及注意事项(供毕业设计参考)1. 基本概念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
传统 文化 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传承文化的 议论
华夏民族,有着千年的悠悠历史。所有的辉煌和荣耀,以文字的方式世代流传,演变为后世一个个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凝聚成一本本闻名中外的经典名著。然而,随着历史长河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