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2

美利达达道路
首页 > 期刊论文 > 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ragonyanyan

已采纳

一个拟南芥矮化突变体wox1-D的鉴定及相关基因WUSCHEL HOMEOBOX1(WOX1)的功能分析 加入收藏夹 点击:13 下载:0植物茎端分生组织的两大功能即是其自身的维持与新器官的发生。位于分生组织中心的一群分裂缓慢的细胞是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分生组织边缘的干细胞不断分化.产生新的器官。我在对拟南芥插入激活突变体库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一株植株矮化的突变体,通过对T—DNA插入位点的鉴定和分析,我发现在该突变体中T—DNA插在一个含有WUSCHEL相关同源异形结构域的转录因子WOX1(WUSCHEL HOMEOBOX1)基因的上游。该突变体的分生组织发育异常,茎尖显著小于野生型,并表现出矮化及多枝表型。突变体的叶片较小,呈深绿色,花药发育迟缓导致不育。我用35S增强子构建WOX1的过表达载体转入植物,转基因植物表现出与突变体类似的表型;而用WOX1的RNAi载体去转化突变体,可以使突变体回复到野生型表型。这说明突变体的表型确实是由于WOX1基因的过量表达引起,因此我把该突变体命名为wox1—D。 在wox1—D突变体中,干细胞标志基因CLV3在分生组织中的表达发生下调,并在根与下胚轴的连接处和侧根发生处发生异位表达,这表明WOX1的过量表达影响了CLV3的表达模式,从而导致矮化及多枝表型.此外,wox1—D突变体叶片的细胞明显小于野生型,检测发现在woxl—D中cyclinB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野生型,这暗示WOX1在分生组织中表达模式的变化部分影响了细胞周期的顺利进行,阻滞了侧生器官的发育。 我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寻找WOX1可能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对拟南芥cDNA文库的筛选我找到了一个可能的靶蛋白SAMDC1,SAMDC1是多胺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我通过MBP pull—down的方法在体外确认了WOX1与SAMDC1的相互作用。我的结果表明,WOX1参与分生组织的发育调控,这种调控可能是通过调节SAMDC的活性,进而影响多胺代谢,从而调节细胞的分裂活动实现;同时,多胺也有可能反过来调节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我通过逐步删除WOX1上各结构域的办法检测了WOX1与SAMDC1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WOX1是通过其N端的同源结构域与SAMDC1结合并行使功能的。作者 张艳霞学科专业 生物学(生物技术)授予学位 博士授予单位 北京大学导师姓名 瞿礼嘉学位年度 2007关键词 拟南芥 植株矮化 突变体 转录因子 WOX1基因 基因表达MeSH主题词 突变(Mutation) 拟南芥属(Arabidopsis) 基因(Genes) 植物, 基因修饰(Plants, Genetically Modified) 分生组织(Meristem) 表型(Phenotype) 干细胞(Stem Cells) 代谢(Metabolism)分类号 Q949.748.3

310 评论

夕阳下看晚霞

拟南芥(又名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草)通常将拟南芥作为遗传研究对象是因为

1、有利于突变体筛选 突变体筛选是遗传和分子研究中十分重 要的手段,用无菌培养来筛选突变体有许多有利之处。首先,对大量拟南芥诱变处理的种子很容易进行生活力记录。其次,生长在培养皿中的植物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稳定生长,以致使实验设计得以实现。

这种突变体筛选方法十分类似于微生物突变体筛选的操作。例如对一些特殊化合物、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敏感性可在同一野生型生长阻遏的背景下进行筛选,而如果在土壤条件下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测试,则很难达到一致的生长条件,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2、在分子水平分析时,常需经基因工程的方法取得转基因植物,而转基因植物获得过程中,常采用抗生素筛选等手段,这就必须将抗生素置于培养基中,在无菌条件下,使转化有外源基因的个体存活,而淘汰未转化的组织。

扩展资料:

拟南芥(鼠耳芥,阿拉伯芥,阿拉伯)被广泛作为花的发育模型之研究。有几个优点使其成为研究有花植物的遗传、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典型。

丹麦研究学者培育出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鼠耳芥,这种植物能对埋藏在地面下地雷释放出的气味做出明显的反应,因此有望成为未来军事上的一种新型扫雷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南芥

百度百科-鼠耳芥

225 评论

赵13先生

2020年12月9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 Ruben Garrido-Oter 和 Paul Schulze-Lefert 团队在 Cell Host & Microbe 上发表了题为 Root-secreted coumarins and the microbiota interact to improve iron nutrition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拟南芥根系分泌的香豆素和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互作可以显著改善铁胁迫条件下拟南芥对铁的利用。 1.  前言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物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土壤中铁元素的含量很高,但是其生物活性通常较低。铁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叶片黄化甚至产量降低。为了适应铁生物活性较低的环境,一些非禾本科植物(比如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会通过酸化根际环境(H+-ATPase AHA2)将Fe3+还原为Fe2+(FERRIC REDUCTION OXIDASE2,FRO2)来提高铁的利用率。上述过程会受到FIT转录因子(FER-LIKE IRON DEFICIENCY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和一系列相关的bHLH转录因子调节。Fe2+则会被IRT1转运蛋白(IRON-REGULATED TRANSPORTER1)转运到根表皮内。 有研究发现,植物铁胁迫会诱导根系分泌香豆素,并且认为香豆素有助于活化难以活化的铁库。也有研究表明,在钙质土壤和培养基条件下,香豆素会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拟南芥中,三种香豆素的合成是一个线性的生物合成进程(图1)。莨菪亭素(scopoletin)由FERULOYL-COA6-HYDROXYLASE1(F6’H1)催化合成,随后会被SCOPOLETIN 8-HYDROXYLASE(S8H)转化为秦皮素(fraxetin),进一步被CYTOCHROME P450 FAMILY82C4(CYP82C4)催化形成sideretin。这三种香豆素均可被ABC转运蛋白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9(PDR9)运出体外。当然也有一些其它途径转运香豆素被发现。然而,在不同养分活性条件下(主要是可利用铁),香豆素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植物生产力的影响仍不明确。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土壤:试验所用土壤主要来自两个地方。科隆农业土壤(CAS)是从德国科隆(GPS code: 50.958 N, 6.856 E)收集的,该地区已经有15年以上未进行农业活动。意大利土壤(IS)是从意大利有机葡萄园(GPS code: 44.292 N, 11.784 E)收集的,该葡萄园从2007年起未进行过施肥和灌溉。收集的土壤混匀过筛后储存在4℃。二者主要理化性质的差异见图2。 植物材料:试验所用拟南芥突变体材料均以哥伦比亚野生型为背景。具体材料及突变位点见表1。 菌株:试验所用115株菌株均为Bai  et al .(2015)从拟南芥CAS根际土壤中分离,保存在20%甘油中。活化和培养使用TSA和TSB培养基。表 1  试验所用植物材料 2.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土壤试验和平板试验。 土壤试验是以CAS和IS土壤为基质,主要探究土壤中不同可利用铁对拟南芥香豆素合成运输突变体生长的影响。灭菌的拟南芥种子发芽后播种在7 × 7 cm的方盆内,盆栽放置于温室内,播种后37天取样。测定拟南芥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细菌群落。 伯克氏菌科菌株对香豆素敏感性试验是在96孔培养板完成,测定香豆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平板试验中种子表面消毒后置于无菌的水琼脂平板上催芽。改良的1/2 MS培养基用于拟南芥幼苗生长,培养基分别添加Fe3+-EDTA和FeCl3来模拟土壤中铁的活性,最终平板pH为7.4以减少酸性环境对铁的溶解。人工菌群是将115株菌株培养12-18 h后(代谢旺盛时期),分别用300μl MgCl2重悬,随后混合接种于平板中(OD600 = 0.1),对照则加入等量的灭活的混合菌液。6天苗龄的拟南芥用于平板试验,生长8天后取样。测定拟南芥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铁含量和根系转录组。筛选的53株单独接种的菌株则在OD600 = 0.1时用于试验,取样后仅测定地上部鲜重。 外源香豆素对拟南芥野生型和突变体生长的影响试验则是在改良的1/2 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莨菪亭素和秦皮素,取样后测定地上部鲜重来评价其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3.  指标测定 拟南芥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地上部铁含量、16S rRNA基因测序(V5-V7)和根系转录组。   3.  结果 3.1.  在缺铁土壤中,香豆素对植株生长和根系微生物组成是重要的 在CAS和IS土壤中分别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和4种香豆素合成运输突变体材料,结果发现在铁胁迫条件下(IS), f6’h1 和 s8h 突变体植株地上部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显著降低。在CAS土壤中则未观察到该现象,说明香豆素对植株铁营养有重要作用(图3)。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在IS土壤中, f6’h1 和 s8h 突变体与其它基因型细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相反地,在CAS土壤中,各个基因型拟南芥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则十分相似(图4)。以上这些结果都表明,在低活性铁土壤中,香豆素(尤其是莨菪亭素和秦皮素)对植物生长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具有重要作用。 3.2.  香豆素可以重塑根系微生物 与野生型相比,在不同土壤中,各香豆素合成运输突变体的差异富集的扩增子序列变异(differently enriched 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deASVs)存在差异,尤其是 f6’h1 突变体(图5A)。对IS土壤中 f6’h1 突变体deASV序列分析发现,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伯克氏菌科、根瘤菌科和链霉菌科,且伯克氏菌科的deASV数量最多(图5B)。这些现象表明香豆素可以通过改变细菌群落组成(ASV水平上)来重塑根系微生物群落。比较两种土壤中 f6’h1 突变体和野生型的上述三个科的相对丰度发现,伯克氏菌科虽然占比最高,但是在野生型与突变体间无显著差异,而根瘤菌科和链霉菌科则在IS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图5C)。伯克氏菌科在野生型和突变体间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分类水平较高导致的。 此外,部分香豆素复合物被认为具有拮抗微生物活性的功能,本试验也检测了一些共生的拟南芥根际微生物对香豆素的敏感性。结果发现秦皮素对大部分伯克氏菌的生长有显著抑制,而莨菪亭素对较少的菌株存在显著抑制(图5D)。注:图5D中S*与F*分别代表添加50 μM莨菪亭素或者秦皮素后,该株系生长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 3.3.  人工菌群和铁的活性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 Bai  et al .(2015)筛选的115株拟南芥根际细菌主要属于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图6A)。这些菌株用于构建人工菌群来模拟自然环境中拟南芥根际微生物群落,从而检测在铁胁迫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可利用铁充足的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对拟南芥生长(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相反地,在铁胁迫条件下,添加人工菌群则对拟南芥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图6B和6C)。这种现象可能是香豆素抑制了部分共生菌的活性引起的。 为了鉴定不同菌株对植株缺铁的影响,本试验挑选了53株菌株进行单独接种。结果发现,在相同分类水平下,不同菌株对能否改善植株铁养分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图6D)。这说明微生物改善植株生长的功能存在冗余,并且具有菌株特异性。 注:(A)人工菌群的系统发育树。图中红色箭头表示用于图D的菌株。(B)不同形式铁养分下,接种人工菌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C)不同形式铁养分对拟南芥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D)单独接种时,各菌株对拟南芥地上部生长的影响。*,**,***表示在 P  < 0.05,0.01,0.001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3.4.  微生物调控拟南芥生长需要根系转运铁和分泌香豆素 为了确定微生物改善拟南芥的生长是通过改善其对铁养分的利用实现的,本试验选取了4种与铁调节相关的拟南芥突变体,其中 fro2 与 irt1 负责转运Fe2+, aha2 可以酸化根际环境, bts 是铁胁迫响应的负反馈调节基因。试验中发现,在铁胁迫环境中接种人工菌群时,野生型拟南芥地上部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提升; fro2 与 irt1 突变体植株长势更差并且叶片黄化; aha2 突变体生长有一定改善,但是与相应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 bts 突变体对缺铁耐受力更强,接种对其生长有一定促进(图7)。此外,在可利用铁充足时,接种对各突变体的生长均无显著影响(图8)。这些结果再次证实了缺铁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且微生物改善植株生长需要依赖植株自身的铁吸收系统。 在前期试验发现缺铁土壤中,仅 f6’h1 和 s8h 突变体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表明香豆素(尤其是莨菪亭素和秦皮素)对细菌调节植株对铁吸收是必须的(图3)。为了进一步验证该结果,本试验外源添加了莨菪亭素和秦皮素来观测其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秦皮素对可以显著增加 f6’h1 地上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而单独添加莨菪亭素则对 f6’h1 生长无显著影响(图9A和9B)。这说明拟南芥可能无法吸收外源莨菪亭素。 F6’h1 和 s8h 突变体在同时添加莨菪亭素和秦皮素均可提高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图9C)。这些结果表明秦皮素对调控缺铁环境中拟南芥与微生物间的互作从而改善植株生长是必须的。 3.5.  香豆素和微生物互作可以减轻植株铁胁迫 试验中发现在铁胁迫条件下,添加人工菌群可以显著提高野生型拟南芥的铁含量,而对 f6’h1 突变体则无改善;当可利用铁充足时,野生型和突变体间无显著差异(图10A)。这些结果说明微生物促进缺铁环境中植株生长是通过改善植株铁营养。 为了验证在缺铁环境中微生物改善植株生长是增强植株铁胁迫响应机制还是提高可利用铁含量,本试验分析了野生型和 f6’h1 突变体拟南芥根系转录组的差异。PCA分析发现铁的可利用性和人工菌群是影响植株基因表达的最主要因素,分别可以解释18%和9%的变异。在可利用铁条件下,是否接种人工菌群可以将植株转录组样本完全区分开来;在铁胁迫条件下,各转录组样本间的差异则由人工菌群和植株基因型共同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在铁胁迫条件下, f6’h1 突变体接种人工菌群的转录组样本与野生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野生型样本与可利用铁条件下接种人工菌群样本更为相似(图10B)。铁胁迫条件下, f6’h1 突变体比野生型鉴定出更多与铁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类群4中大量基因在铁胁迫条件下表达上调,而类群8中则存在大量铁胁迫表达下调的基因(图10C)。将本试验GO注释结果与之前报道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之前鉴定的12个铁胁迫表达上调基因中11个均属于类群4;13个铁胁迫表达下调基因中7个属于类群8(表2)。此外,铁胁迫也会激活部分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对部分铁胁迫响应基因的分析发现,基因的表达不仅与铁胁迫相关,也与是否添加人工菌群相关(图10D)。这些结果表明植株响应铁胁迫会受到香豆素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表 2  本试验转录组 GO 注释结果与之前报道的缺铁响应关键基因的对比 4.  结论 植物受益于多样化的根际微生物群落。了解这些有益微生物的机制对提高植物生产力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探究了在铁胁迫条件下,拟南芥和根际微生物之间依赖植物分泌的香豆素的有益的相互作用。破坏这一途径会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并抑制铁胁迫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此外,根际微生物群落改善植株生长取决于植物铁的转运和植株分泌的香豆素(主要是秦皮素)。植物和微生物间的有益互作是具有菌株特异性的,但在微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中是功能冗余的。根系转录组和元素分析表明,共生体和香豆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善植物铁营养来促进其生长。这些结果表明,香豆素通过激发微生物辅助的铁营养途径改善了植物的生长。我们认为,在香豆素的刺激下,植株根际微生物群落是植物适应铁胁迫土壤的重要媒介。 编辑∣冯曾威 审核∣姚青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土壤微生物组联合团队

128 评论

我是基里连科

除了楼上所说的相应优点以外,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它不是经济作物,对于模式生物拟南芥,一旦有文章发表,其他研究者向作者寻求种子、突变体信息等内容是,作者有义务提供。如果是小麦等经济作物的话,你不太可能获得详细的信息。这对于一般的研究室来说有利于获得相应的研究材料。

262 评论

容嬷嬷201

行咯,吃着泡面给你整理

111 评论

mujiontheway

拟南芥广泛用于植物遗传学其原因主要基于该植物具有以下特点:(1)植株形态个体小,高度只有30cm左右,1个茶杯可种植好几棵; (2)生长周期快,每代时间短,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一般只需6周左右; (3)种子多,每株每代可产生数千粒种子; (4)形态特征简单,生命力强,用普通培养基就可作人工培养; (5)基因组小,只有5对染色体。 以上来自百科:拟南芥

29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丹参的功能研究论文

    丹参的功效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扩张血管。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

    赵西法11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越南基因图谱和汉族对比研究论文

    可以算是汉人,因为越南很多人的祖辈以前是汉人,所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他们也算是汉人。

    karenchao198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昆虫嗅觉基因功能研究论文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为成功的类群,已经成功地进化了精细的化学感受系统,通过化学感受系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保持种群的繁荣。自1991年在动物中发现嗅觉受体基因以来,

    狂想妄想不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论文基因名斜体

    需要。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第二、三个字母小写斜体,第四个字母正体,后接正体的字母就可以了。如果直接写中文不需要斜体。基因名字、细菌种名等需要斜体。比如test,

    Lolita101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转基因研究论文

    问题一: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论文3000字 可以去知网 或者 谷歌学术 搜索 问题二: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

    艳的笑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