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哼家的猫猫
1、 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
2、 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如:把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3、 “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
扩展资料
“把”字句的基本构造类型:
“把”字句的构式可以简略表达为“A把B-VP”,这一构式下面又有三个小类:
1、VP表现为VR(verb+result),其中的R(result)主要指向宾语,如:
(1)张三把李四打败了。 张三把李四打胜了。
(2)张三把衣服洗干净了。 张三把衣服洗累了。
V+R是双动词结构,第一个谓语V指向前面的主语,第二个谓词只能指向前面的宾语,我们把这里的R称作次级谓语(secondary predicative)。
如例(1)的“败”是指向前面的宾语“李四”;当R指向前面的施事主语时,不能用“把”字句来表达,如不能说“张三把李四打胜了”,这里的“胜”不能指向主语。
例2)的次级谓词“干净”是指向宾语“衣服”;而“张三把衣服洗累了”则不能说,因为“累”是指向前面的主语“张三”的。
当R指向前面的主语时,不能用“把”字句来表达,只能用重动句来表达,如“张三洗衣服洗得很累”。所以重动句的构式意义和“把”字句的构式意义不一样,它们在构式的表义功能上是有分工的。
2、VP是重叠、动量,或者在动词前面加“一”
(3)把地扫(一)扫。
(4)把地扫一下。
(5)把眼睛一闭/把地一扫。
这类结构跟第一类结构不一样,第一类结构VR有两个谓词,而第二类结构VP 只有一个谓词,VP里面包含一个动量。
3、VP是旁格(终点或结果),
(6)把书放在桌子上。
(7)把这块布做成一条裙子。
第三类结构中的VP有一个旁格,主要表达终点或者结果。
如例(6)结果是“书在桌子上”,“桌子上”也可以理解为“书”放的终点。
例(7)“(张三)把这块布做成一条裙子”中有三个论元,包括施事“张三”(主格)、“这块布”(材料)和“裙子”(结果)。
这类“把”字句跟前两类是不一样的,该类中有三个名词短语,还包括一个旁格;而前两类中只有两个名词短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把字句
小甜甜不赖你
1、谓语动词不能是只是动词。
2、“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1、在互换中,句子中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
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
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 是错误的。)
2、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 。
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
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 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
扩展资料
把被子句转换方法
方法:“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
“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
首先找出句子中人和物的关系,再用把字句或被字句来重新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看几个例子)
例:大水淹没了庄稼。说的是谁和谁的关系:(对了)大水和庄稼的关系;那谁把谁怎么样了:主动者是大水,被动者是庄家。淹没了是动作。
所以改成把字句是大水把庄稼淹没了。那是谁被谁怎么样了:庄稼被大水淹没了。
再说长一点的句子,长一点的句子会碰到很多修饰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把字句
一袋馋师
参考下面的文章“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突出难点,是令许多留学生头疼的一个语法项目,但同时又是汉语中一个很重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语法项目。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把”字句,也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棘手问题,尤其是要给初级阶段的学生讲清楚“把”字句,更是对汉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笔者在此不揣冒昧谈谈自己教“把”字句的一点体会,以求教于各位行家。一、用尽量简明和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列出“把”字句的两种基本结构: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S+把+O+V+Other elements(O/C)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动态助词“了”、“着”等。然后举例如下:(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动词“给”后带宾语“她”)我把行李托运了。(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S+想/要/能/已/没+把+O+V+Other elements说明:格式中的“想”、“要”“能”等代表能愿动词,还有“会”、“可以”“应该”等;“已”还包括“已经”;“没”包括“没有”。也就是说,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举例如下: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你要/应该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他能把这些馒头吃光。我已经把借她的书还回去了。老师,您可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吗?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二、向学生讲清“把”字句在语义上的要求:1.主语一定是谓语动词所示的动作的发出者。例如:我把那个盒子给空姐了。(“盒子”是“我”“给”空姐的)你把空调开开吧。(“空调”是要“你”来“开”的)2.“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vt.),而且必须能使宾语产生位置移动(positional change)、形态变化(morphological change)等。所以,有些动词如“有、是、来、去”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觉得、想、喜欢”等不能作“把”字句的主要动词。比如,不能说:★我把词典有了。★我妈妈把北京来了。★她把京剧喜欢了。★我把爸爸妈妈想了。再举正例如下:他把那张桌子搬到楼上去了。(动词“搬”使宾语“桌子”发生了位置移动)我把那些饺子都吃进肚子里去了。(动词“吃”使“饺子”进了“我”的肚子)但是,我们不能说:“我把饺子吃在食堂里”,因为“吃”这个动作并没有使“饺子”从别的地方移动到食堂。接着看正例:我已经把今天的作业都做完了。(动词“做”使今天的作业由没完成到完成)我把课文读熟了。(动词“读”使“课文”由不熟到熟)3.“把”字句分未然态和已然态,即动作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两种语义形式。前者表示请求、指示、命令、要求、计划、愿望等,句尾没有“了”;后者用来述说和描写动作结果和目的,句尾有“了”。未然态如:请把护照和机票给我。请您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你把房间打扫一下吧。我一定要把汉语学好。已然态如:我把手提包放进行李箱里去了。他把杯子碰倒了。我已经把房间打扫干净了。总之,可以从结构形式和语义要求两个方面简明而扼要地向学生讲清楚“把”字句的基本用法。课文后边及参考书上对“把”字句这个语法项目解释了很多,但对学生来说似乎显得有些复杂,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讲解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这个语法项目呢?这就是教师自己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教学效果如何,也是教师再发挥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把”字句的教学绝非一劳永逸的事情,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把”字句始终是一个难点。之所以难,一方面当然是其结构复杂,“把”字句有其组句规则,这种组句规则对句子的各个成分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各个成分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还有诸如语境因素、语义因素等在句子中的作用。所谓语境因素,就是说,“把”字句中“把”的宾语是已知信息,这就决定了“把”字句可能是超出单句范畴的,宾语在“把”字句中出现,一定是在上文提到或者是语境规定了的,不然不可能出现在“把”字句中。而且对接收信息的一方来说,“把”字的宾语所指的事物是清楚的,不然交际就无法进行。所谓语义因素,就是“把”字句中的主要动词后边连带的其他成分比较复杂,学生对它的语义往往不容易搞清楚。所以,我们必须将“把”字句的教学不断渗透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在学习和平时的谈话中遇到这种句型,随时给学生提醒;同时,在跟学生交流时,有意运用“把”字句,如“请你把那本词典递给我”、“请把黑板擦干净”等,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这种语法项目。尤其是在后来学了“被”字句之后,更可以通过两种句式的互换,让学生领会它们之间的语义差别。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即使在掌握了“把”字句的结构形式之后,仍然不能自觉地运用“把”字句,而总是用他们熟悉的形式来表达本该用“把”字句来表达的意思,如不说“我把作业交给老师了”而说“我给作业老师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了“把”字句之后,自觉运用这一句式,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休普若斯
一、 把字句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即动词后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单独出现,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动词的重叠式。如:把笔给他。把水喝了。
二、 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受事,也可是工具、处所。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施事。如:把大娘乐得合不拢嘴。
三、 “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做两天用。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把”介引的成分跟动词的语义联系不大,而是跟整个中补短语有联系。
四、 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五、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例如不能说“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党。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
扩展资料: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
1、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2、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3、“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把字句
1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论文 独立 《中国语文》2010年第3期 2010/05 2 受事和施事的不对称 论文 独立 邵敬敏主编《汉语语
8月。中外女性健康研究发表论文是一款著名的著作,内容丰富,通知5期是8月出版,深受读者期待。
每一种语法强调的内容不一样的。把字句强调的是把字后面的宾语。
一个好的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既是指定一个研究的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你会像一叶小舟,尽情游弋在知识的海洋中。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2英语专业各方向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格式调整步骤师弟师妹们,毕业论文具体要求、规范学校网站上有文件,可以自己下载,但是每一步的先后顺序很重要,有时候可能调整某个格式花了一上午时间,然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