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yJunli
1928年6月13日,约翰?纳什出生在西维吉尼亚州勃鲁费尔。
当纳什还是一名高中生时,就阅读E?T?Bell的著作《数学家》。他曾成功地证明了一项费玛的经典定理,即关于一个整数的P次幂,其中P是一个素数。
那时他也做电器和化学实验。以后纳什进了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学院主修化学工程。
纳什在卡内基(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学习,享有全额乔治?威斯汀豪斯奖学金。纳什毕业时,有两个学校的奖学金供他选择,或者哈佛或者普林斯顿。由于普林斯顿出的奖学金高,离家近,且有德克教授在旁鼓励他去,最后,纳什决定去普林斯顿上研究生。这里的德克教授就是发现囚徒困境问题,并作博弈论研究的人。
1948年9月,年仅20岁的约翰?纳什来到普林斯顿的这个沸腾的研究环境。他来到数学系,带上卡内基工学院的R?L?达芬的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这封信简单地说:“此人是一个天才。”作为他的论文导师,德克教授几年后写道:“有时我认为这封推荐信未免夸张,但是我认识纳什愈久,愈倾向于同意达芬是对的。”
1950年,纳什毕业后,先在普林斯顿做了一年讲师。1951年夏,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做C?L?E?莫尔讲师。在那里,纳什设法解了一个古典的有关微分几何的未解决的问题,它也与广义相对论中发生的几何问题有关。这是求证平直(或“欧几里得”)空间中抽象黎曼流形的等容积可嵌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虽然是古典的,被作为一个未解决问题却议论得不多。
1956—1957学年,纳什获得一笔阿尔弗雷德?P?斯洛安赠款,可以在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所做临时研究员。在那里他研究了另一个涉及偏微分方程的问题。问题也得到解决,但不幸的是意大利的恩尼奥?德?乔治比他早一点解决了这个难题,从而他有资格获得数学家的斐尔德奖章。
对策论(即所谓的博弈论)于本世纪初由一些数学家率先提出,涉及到用数学公式表达棋、牌类选手下棋和出牌技巧。1944年,大数学家约翰?诺伊曼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相识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合作出版了《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该书标志着策略对策论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成功地把对策理论与经济分析结合在一起。从此,普林斯顿大学成为世界对策理论研究中心。1950年,该校年仅22岁的数学博士约翰?纳什连续发表了两篇划时代的论文:《N—人对策的均衡点》、《讨价还价问题》。次年,他又发表了《非合作对策》。这一切为非合作对策理论以及合作对策的讨价还价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对策论在50年代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做出了创始性的贡献。
长期以来,纳什主要在纯数学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其数学成就也是十分显著的。然而,他对经济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是在对策论上,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纳什明确地区分了合作对策与非合作对策,并指出,在合作对策中可以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而在非合作对策中,则不能达到;第二,对于两人以上的非合作对策,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纳什提出了分析方法,这一方法可以用“纳什均衡”来称谓。后来对策论的许多讨论,都是建立在纳什均衡这一概念之上的,或修正它,或完善它。
纳什均衡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其他局中人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局中人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得到更大的效用或收益。纳什进一步证明,在有限个局中人参加的有限行为对策中,至少存在一个这样的均衡。
如何来解释纳什均衡呢?假定在某一对策中,如果每一局中人都熟知他的对手们所选择的策略,局中人关于对策可能达成一致;但如果局中人倾向于选择一种不一致的策略,则就不会有人考虑这种一致而自我强迫服从这种策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我强迫协议是组成一个纳什均衡的必要条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一个自我强迫协议。
如何达成对策的一致呢(即纳什均衡)?纳什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所有局中人进行直率的谈判。我们并不能保证局中人会达成一致,也无法说会达成何种一致;但是,若达成的一致是上述自我强迫型的,则一定是一个均衡,而且是纳什均衡中的一个集合。
纳什均衡在对策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它存在几个突出问题:第一,一个对局可能有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第二,有一些对局则根本不存在纳什均衡;第三,纳什均衡假定:每个人将别人的策略视为给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即如果其他局中人不变换策略,任何单个局中人不能通过单方面变换策略来提高他的效用或收益。这种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第四,并不一定导致帕累托最优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所谓“囚犯的难题”。参与一桩犯罪的两个罪犯被隔离审讯,每个囚犯有交待(并供出他人)与否定参与过两项选择。如果只有一个局中人交待,他将得到宽大,另一个将被罚6个月监禁;如果都否认,他们将依法监禁一个月;如果都交待,他们将都被监禁3个月。结果两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均将坦白交代——似乎是明智的策略,也是一种纳什均衡策略。然而,最终的结局并不是两人所期望的。这就意味纳什均衡并不导致帕累托最优。
我大旗网
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
导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下我为大家介绍参加参加学术活动总结报告学术活动总结报告文章,仅供参考!
xx年9月,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这个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殿堂。这一年半以来,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感到受益匪浅,这些活动不仅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自己思维以及视野的扩展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现总结如下:
一.开学伊始的入学教育:进行研究必修的第一课
开学伊始,学校、学院以及发展所都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入学教育,老教授以及各位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心理学院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怎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更好的利用学校以及学院的资源,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应该说从那时起,就开始我在这个学术的浩瀚海洋中遨游,吸取养分的旅程。
在那次学校的入学教育中,董奇老师的一番话时至今天,我都还是记忆犹新。董老师希望我们能站在新的起点、新的位置,要对自己有新的要求,要达到新的水平。殷勤的期盼我们能在这几年的时间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科研以及学科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力争做出学术的创新。他还告诫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目标,摆正心态,鼓起劲头努力学习;以及希望我们能有科学的精神,求真、求实,要有社会的责任感和宽容心;要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以及要有诚实守信的品质,正确处理和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从而脚踏实地的,从现在走向未来。董老师的话时时记在我的心里,使得我能够不断地鞭策自己,不仅在学术上,更在生活中。
在学院的开学典礼上,各个所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进展、现状,使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我们学院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各自的进展情况,为今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所里的迎新会上,申老师主要从创新的角度对我们进行要求,希望我们能继承所里的优良传统,戒浮躁,加强对自己理论思维的培养。首先,把书读好,奠定基础,是最重要的。第二是做人,学会竞争与合作。要作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学术思想的追求者。张日升老师讲了“初心不忘”,不要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和追求。他还遵遵教导我们要学会做人,“入则孝,出则俤,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要大事理决,小事情出”。所有的这些我都谨记在心,时时处处提醒自己,鞭策自己。陈会昌老师的几句话,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他说“要想比现在更新的东西,学离现在最新的科学”,“做别人让你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让我知道兴趣是探索的最大力量,要学会处理兴趣和任务之间的关系。
我想这些都是我进行学术活动的源始以及最重要的启蒙。所有的这些,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非常重要的第一课。对我来说,至今还是受益匪浅,并且将受用一生。
二.心理学进展:全面接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在第一学期时,学院开设了心理学进展一门课,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就本领域中最前沿的研究,向我们进行介绍。可以说,这是我全面接触心理学领域中最前沿研究的开端,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林崇德老师介绍的发展心理学的变迁与新进展,从宏观、整体的角度,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在发展心理学的变迁过程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这主要是受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以及近代西方教育发展的要求;还解释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从研究儿童到研究生命全程的转变,其中主要介绍了转变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只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内容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最后,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包括研究体制的进展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的进展。这对我们全面把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及早确定自己的方向以及研究兴趣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之后的时间内,各个领域的专家都想我们介绍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在我们面前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心理学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以及知识。
中科院的张侃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工程心理学与人因学的简介。主要介绍了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研究内容以及一些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彭聃龄老师介绍了关于汉语的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为什么要研究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什么是汉语认知的神经机制以及当前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最后介绍了一些我们的研究成果,向我们展示了脑神经科学的奥秘和精深。张志学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个领域,关于谈判的研究,主要从谈判研究的历史,谈判研究的现状,谈判研究的模式,还讲了一些谈判研究的有趣的结果。时勘老师讲了关于胜任力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讲座,主要从胜任特征的概念,定义,类型,胜任特征的建构,胜任特征模型的应用方面向我们全面地介绍了关于胜任力模型的内容。
三.校内各种学术活动及讲座
师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学术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沃土。在这一年半里,我积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自己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一堂《中国哲学方法之整体观、方法论》上,使得看到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看到了哲学的方法以及修养对于做研究,特别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影响。中国哲学是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主张要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其次把握核心。这些思想都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研究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在这之后,我总是在思索,时时在反思,自己看待事物的观点是否过于狭隘,是否偏颇,时刻提醒自己看待问题不要过于片面和绝对化。
在face to face系列讲座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带给我们异常丰富的学术盛宴。有关于心理健康的,有关于家庭婚姻的,有关于基础研究的,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一领域的了解。唐登华老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使我了解了现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即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并具体介绍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保持心理健康,要善于赞赏他人,越会赞赏他人的人,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就越高,要对他人真诚和积极地关注;要学会理解情绪的人际转移性,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接纳个性空间,以及要开放心灵,并且学会与烦恼共处。这次讲座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学会与他人相处,以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伍新春老师主讲的亲子沟通的态度和策略,则向我们展示了家庭内部各个成员如何相处,特别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从我国社会的变化对家庭的影响,家庭本身结构的变化,孩子不同时期的行为特点,父母的压力谈起,重点介绍了如何有效的沟通,倾听的态度和技巧等方面。伍老师的讲座,不仅对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同样有极大的作用,还使我接触到了家庭婚姻——这一对我而言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扩展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我还参加了一系列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活动以及论坛。在2005年的社会心理学年会上,各位心理学界从事社会工作的学者给我上了关于心理学在实践中应用的一课,使我在看到心理学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还看到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很多新的感受。乐国安老师的《社会心理学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中的应用》,向我们介绍了在破案以及审讯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在王登峰老师的《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报告中,使我明白了社会和谐的真正含义以及心理学如何在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王二平老师《社会风险因素的辨认与对策》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公众的态度出发,建立社会的风险预警系统,如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金盛华老师《自我的境界和心理的融合》从每一个体的心理出发,主张如何内安从而外和,每个人都自在、自由、自信、自尊、自知,从自我的和谐到社会的和谐。所有的这些都给自己的'心灵以很大的触动,促进自己学术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这一年半中,我还参加了很多国际的学术活动,听了很多国外专家的讲座,不仅是本专业的,还有很多国际经济,政治,教育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的学术修养,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四.自己主讲的内容及感受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内,自己主讲的讲座或专题主要有5次。在认知心理学的课程上,自己以及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向大家介绍了国外2005年的关于儿童选择性注意的一项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的史与论这门课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位发展心理学家的生平以及研究和理论进行了总结,向全班同学进行了介绍。在健康心理学课上向大家讲了一节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的讲座。在自己实验室的学术讨论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关于交通心理学领域的一项最新研究。最近,在学院的开题报告会上,向各位老师陈述了自己这一年半以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自己的开题报告。经过自己的几次主讲,我发现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以及其他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xx年4月15日——4月17日我有幸到**市参加了********学术年会,内心久久平静,胸中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静静地疏理了的思绪之后,我想从几谈谈这次参加年会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对“高效课堂”的再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改理念的实践,素质教育的助推剂,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是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生力军。仔细审视现在的教育,了不的因素,如课件的滥用,教师在课堂上大秀的风采,把学生冷在一旁,要么放大耙子,让学生没摸着头脑就一人专研等情况。用“金玉其外,败絮”来形容当下的课堂教学一点不为过。于是掀起了“高效课堂”的热潮,“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所谓“高效课堂”用尽少的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真正的高效课堂究竟是呢?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力争课堂上60的学生80的课堂教学内容。这是所有教师所追求的课堂教学。而课堂学生上课像逛超市,学生有、有方法的预习后,也不用一节课端坐在课桌上仅仅听老师讲课;可以站着可以坐着,也可以围在一起;挥教鞭的主角变成了学生,同学讲完,同学可以给出评价,不同的意见。这是李炳亭为倡导的全新的高效课堂。而且他还给了“五步、三查”模式,按他说的只要是模式教学,每位老师的课堂都将是高效课堂。当然教师在的点拨、、作用也必不可少,才能学生原有知识的提升。“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学生即、教室即成长”等新的新教育观念,意义很强。他为高效课堂了要的标准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高效课堂要形似,更要神似。高效课堂让学生“先学后教”。“教者”变成“学者”,即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他鼓励教师要勇于放手,放手对学生“放生”。
在我看来,高效课堂教育者的理想与追求,是理想的教学形态,紧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点,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若课堂是超市,学生就会都得,只要学生被激活,一切皆有。
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生共成长
把教师比作荷花,那学生荷叶,荷叶更绿才能衬托出荷花的娇艳。在本次活动中,我一共聆听了十六节精彩纷呈的展示课,可以说是一场视听盛宴,在盛宴中我“大饱口福”。自我改行教数学,我一直都在思考数学课怎么上?为我班的学生班做得好?我努力地在找寻答案。这次听课,我的认识。次听课活动中,我尤为关注教师的课堂引入过程,如在教授《有趣的算式》时,教师是以孙悟空取经的故事导入;在教授《面积和面积》时,教师是以游戏导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的汉诺塔》时,教师直接以问题的引入;而在教授《鸡兔同笼》时,教师是以典故引入等等。每节课都有亮点。教师的课件制作无可挑剔,的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云南一位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特征》时,课件展示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让我认识到了课件的强大功能。赞叹于教师极高的教学之余,也让我思考数学课其实也可以百花齐放。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上法。关键是看选择。
飞云纵览
一、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实现突破 人的心理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而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每一个微妙变化,都可能成为突破案情的薄弱点。在掌握犯罪嫌疑人心理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其心理发展走向,从而实现对其心理防线的突破。 1、破灭侥幸心理,实现突破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建立在对自己的行为很有自信的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以其作为拒不认罪的主要寄托和精神支柱。不过,抱有侥幸心理的犯罪嫌疑人往往自以为万无一失,很少考虑在赖以对抗的精神支柱被摧毁后,如何继续对抗的问题,这正是侥幸心理的弱点所在。 在实践中,贿赂案件的证据相对单薄,往往以言词证据为主,因而涉案人员常常存在着“只要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的侥幸心理。针对这一情况,办案人员在分析侥幸心理弱点的基础上,通过讯问把握有利时机,正确运用讯问策略,巧妙使用证据,就会使犯罪嫌疑人惊慌失措,摧毁其拒不认罪的精神支柱,促使其侥幸心理破灭,从而突破案件。 2、缓解畏罪心理,实现突破 畏罪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害怕自己的罪行被揭露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一种心理,往往处于一种是继续对抗而被从重处罚,还是坦白交代被从轻处罚的矛盾之中。 在办理桂林市经济建设投资总公司项目经理朱某受贿一案的过程中,针对朱某存在畏罪心理的特点,办案人员选择以消除朱某对侦查打击和刑事追诉的恐惧情绪为突破口,让其有勇气面对自己,减轻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引导其畏罪心理向求生、求轻的心理转化,从而一举突破案件。 3、打消顾虑心理,实现突破 顾虑心理是犯罪嫌疑人在自身受到限制之时,对自己个人的发展前途、亲朋好友达的评价议论、父母子女的处境等问题顾念思虑的心理状态。这种顾念心理往往会使犯罪嫌疑人在权衡供认犯罪事实是什么后果,而不供认犯罪事实又是什么后果的矛盾之中。 犯罪嫌疑人中,往往女性的情感源相对丰富,因而顾虑心理突出是女性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特点。在办理女性涉嫌犯罪的案件,办案人员针对其顾虑心理,从侧面引导,以诚恳的态度帮助分析利弊,将其顾虑心理调整、强调到一定程度,让其意识到只有交代事实、争取宽大处理才是最有利于自己前途的选择和对亲人、朋友最好的交待,从而突破案件。 二、从案件的事实或情节实现突破 突破的核心是让犯罪嫌疑人交代犯罪事实及具体情节,而犯罪嫌疑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否认犯罪的事实和情节,因而突破的焦点就集中在了犯罪的事实和情节上。在案件的事实情节中,利用薄弱环节来突破案件,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犯罪嫌疑人所关注的焦点事实或情节突破案件 犯罪嫌疑人到案之后,总是要对自己的犯罪事实、情节进行回忆,分析自己可能在哪些环节有纰漏,哪些环节稳靠,同时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打探所关心的事实情节。针对这一情况,办案人员关键在于让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所关注的事实或情节已经被检察机关掌握,从而对其构成较大的心理冲击,致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而突破案件。如所办理的桂林市黑山植物园出纳刘某贪污案,刘某是利用会计作错帐的机会进行贪污的,而会计作错帐这一情节最为刘某所关注。办案人员通过让刘某认为这一情节已经被掌握,从而对其构成心理冲击将突破案件。 2、利用确凿的证据实现突破案件 犯罪嫌疑人总是想方设法试探办案人员到底掌握了多少犯罪证据,并根据暴露程度的多少采取相应的对策。而利用确凿的证据实现突破案件,关键在于向犯罪嫌疑人出示的证据要确凿有力,证据的出示要含而不露、点到为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效果。 3、利用特殊情节突破案件 犯罪嫌疑人在从事犯罪活动过程中,有时出于实施犯罪活动的需要,有时为了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往往会实施某些与案件密切相关的特殊情节。办案人员对特殊情节的把握,会使犯罪嫌疑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形成错觉认为检察机关连这样的情节都查清楚了,从而如实交代犯罪事实。如所办理的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副主任李某伙同他人贪污一案,李某是利用春节前夕单位聚餐发红包的机会进行贪污的,办案人员对春节前夕单位聚餐这一特殊情节的把握,使李某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这样的细节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好隐瞒的,从而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三、从犯罪嫌疑人的自身特点实现突破 由于犯罪嫌疑人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历程不同,因而在对抗中的心态表现也各有差异。不过,犯罪嫌疑人无论怎样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你所选的毕业论文在你的文献和理论准备下是否有写的必要,一般包括下面四个部分: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
我有现成的 需要就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鼓励私营经济,放宽政府管束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又一新篇章。而回望历史,当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过度当中,
达到以上3点任何审讯对你都没用用处了,当然对方要躲猫猫被跳楼就没办法了,认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