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3

maymay552000
首页 > 期刊论文 > 宋代散文研究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壹贰叁肆4321

已采纳

1、《唐宋文学论集》 齐鲁书社,1984年7月版2、《苏轼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版3、《苏轼えの人と文学》 日本东京日中出版社,1986年6月版4、《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报11月版5、《唐宋散文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报2月版6、《苏轼论稿》 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版7、《苏轼及其作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8、《宋代文学通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9、《半肖居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 1998年4月版10、《苏轼研究》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11、《王水照自选集》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12、《苏轼传》(合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13、《中国 文豪苏东坡》 韩国汉城月印出版社,2001年4月 1、《传世藏书·集库》分科主编,负责《全唐文》(六册)、《王维集、李白集、杜甫集、韩愈集、白居易集》(二册)的标点整理工作,总字数达1545万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版2、《古代十大诗歌流派》(主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版,全四册166万字3、《中国历代古文精选》(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7月版,全二册82万字4、《首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5、《新宋学》(第一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10月版 1、《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5月版2、《日本学者中国文章学论著选》(合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8月版 “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之研究 《海上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情理·源流·对外文化关系——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之再研究 《〈文学遗产〉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8月文体丕变与宋代文学新貌《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宋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教训《文艺论丛》第五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11月北宋的文学结盟与尚“统”的社会思潮《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北宋洛阳文人集团的构成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宋诗新貌的孕育《中华文史论丛》第48辑,1991年12月嘉祐二年贡举事件的文学史意义论北宋使辽诗的两个问题《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第2期,1992年4月陈寅恪先生的宋代观《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四期,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8年12月 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文学遗产》1985年第5期苏、辛退居时期的心态平议《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论苏轼的高丽观《文史》第46辑苏轼临终的“终极关怀”“苏门”的形成与人才网络的特点走近“苏海” ——苏轼研究的几点反思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 ( 摘录自《王水照自选集》) 宋代散文的风格——宋代散文浅论之一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62年11月11日宋代散文的技巧和样式的发展 ——宋代散文浅论之二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63年3月31日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1期欧阳修学古文于尹洙辨南京大学中文系编《文学研究》第一辑,1992年5月从《先君墓表》到《泷冈阡表》 ——欧阳修修改文章一例 《文史知识》1981年第2期苏洵散文与《战国策》《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一卷第二期,1988年12月曾巩散文的评价问题《复旦学报》1984年第4期曾巩的历史命运 ——《曾巩研究专辑》代序 《曾巩研究专辑》,《抚州师专学报》1988年第4期王安石的散文理论与写作实践苏轼散文艺术美的三个特征《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苏辙的文学思想和散文特色《三苏散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丛刊》第13辑,1987年7月 苏轼豪放词派的涵义和评价问题《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2辑从苏轼、秦观词看词与诗的分合趋向 ——兼论苏词革新和传统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 ——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 香港《中华国学》创刊号,1989年6月《醉翁琴趣外篇》伪作说质疑日本的中国词学研究述评 评久佚重见的施宿《东坡先生年谱》《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3辑记蓬左文库旧钞本《东坡先生年谱(外一种)》《伊藤漱平教授退官纪念中国学论集》,日本汲古书院1986年3月出版。《中国文史论丛》1986年第2期转载记蓬左文库所藏《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朝鲜活字本)《辨奸论》真伪之争 《新民晚报》1997年2月15日再论《辨奸论》真伪之争——读邓广铭先生《再论〈辨奸论〉非苏洵所作》《学术集林》卷十五,1999年1月关于《汲古阁未刻词》知圣道斋钞本的通信附:村上哲见教授来函《半肖居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4月唐诗存稿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 ——兼答梁超然、皇甫煃同志 《文学评论丛刊》第7辑,1980年10月杜甫思想简评《光明日报·文学遗产》1965年8月8日关于杜甫诗歌艺术特色的一些评论《文史哲》1964年第3期

201 评论

xulisha0221

王水照,浙江余姚人,1934年7月生,1960年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本校(指复旦大学——编者注)中文系任教。现为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上海古典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丘海诗词学会理事全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等职。三十多年来,王教授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宋代散文选注》、《苏轼传》、《苏轼选集》、《唐宋文学论集》等专着及《苏轼其人和文学》日译本等,他还是文学研究所编着的《中国文学史》、《唐诗选》两书的主要执笔人之一。他专攻唐宋文学,尤精于唐宋诗词、散文和苏轼的研究,建树甚多,并形成了自己好学深思、辨疑祛难的治学风格。王教授注意研究课题的学术意义和价值,尽可能选择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或难点,在掌握充分材料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关于杜甫研究的评论、七十年代后期关于唐诗繁荣原因的探讨,由于见解独到新颖、议论深刻精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在八十年代发表的《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一文,是拨乱反正后学术界最早为苏轼正名的文章,曾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在研究中,王教授还注重新领域的开拓和研究角度的多样化。他是国内较早致力于宋代散文研究的学者,曾发表系列论文十多篇。在词学研究方面,他的近作《从苏轼、秦观词看词与诗的分合趋向》等文,尝试用比较方法或历史溯源方法来研究一些词学现象,曾获中国秦观学会优秀论文奖。近年来,他很重视宋代文学和宋人心态的综合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议论更趋恢宏。王教授的研究,扎根于坚实的实证基础之上,他努力于新材料的发现、整理和考订。1984年出版的《苏轼选集》一书就是一部资料丰富、工力扎实、学术性极强的选本,被学术界誉为“古代作家选本中少见的杰构。”王水照教授在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同时,近年来还积极从事中外学术交流。除指导国内唐宋文学专业研究生外,他还先后指导过日本等国高级进修生。1984年秋,王教授应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之聘,去该校讲学一年半。在日期间,他与海外学者切磋交流,发表学术论文和讲演,并努力搜寻国内所佚而存于彼邦的资料及其它典籍。东瀛归来后,他主持编译了《日本学者中国词学论文集》和《日本文话三种》两书,整理编辑了《宋人所撰三苏年谱汇刊》《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朝鲜活字本)和《校补足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三书,交出版社陆续出版。在学术领域里,王水照教授从不满足,仍孜孜屹屹,潜心学海。1988年他被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列入《世界名人录》。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宋濂散文研究论文

    学习要勤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始终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父辈们用双手在荆棘中开创的路,需要在千千万万代子孙的努力中坚持,在坚持中开辟新纪元。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树

    蛋蛋妹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宋代散文研究的论文

    1、《唐宋文学论集》 齐鲁书社,1984年7月版2、《苏轼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版3、《苏轼えの人と文学》 日本东京日中出版社,1986年6月版

    maymay55200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宋代研究论文400字

    众的生活水平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直接反映。现有的反映宋代民众生活水平的论著多是写意式的,而且多是用阶级对立的方式进行阐述的;其把地主(传统观念下的剥削者)

    天一布艺镇海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宋代文学的文化学研究的论文

    文化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很难说整个的“南宋文化环境”具有“雅化趋势”还是俗化趋势,除非我们将前此——先秦以至北宋的文化都定性为俗或比较俗的文化,然而谁敢如

    尹才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宋代青花瓷研究论文

    青花瓷歌词赏析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

    毒师999999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