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草公主/yl
1982年,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出版了《无程序员的应用程序开发》一书。他在书中写道:“每台计算机可用的程序员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以至于将来大多数计算机必须至少部分地在没有程序员的情况下工作。”
现在低代码开发平台对于编程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公司和开发人员的工作方式。低代码开发平台相比传统编程方式更加容易和高效。开发人员只需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流程拖拽完成应用程序创建。
在14年的时候,Forrester创造了“低代码”一词来对专注于开发简单性和易用性的开发平台进行分类。这些平台无需完全了解编码就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模式配置应用,低代码就此迅速流行起来。
之后西门子以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Mendix,后有低代码开发平台「OutSystems」获 KKR 和高盛 3.6 亿美元融资,一跃成为行业独角兽。国内低代码市场也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低代码厂商。
霏霏永远爱来来
低代码平台简介
“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是一种用于快速设计和开发应用程序的软件系统,它提供图形化开发环境,通过可视化拖拽和配置(或少量编码),实现高效的应用开发;平台同时提供应用一键部署和运行环境,可无缝、快捷的将应用程序快速部署到生产环境。
“低代码”一词来源于2014年Forrester的市场研究报告 "New Development Platforms Emerge For Customer-Facing Applications”。该术语的起源可追溯到2011年Forrester有关应用程序新生产力平台的报告,2013年之前它主要关注在工作流、之后专注于“加快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关领域,这也是Forrester的研究员通过“低代码”一词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此后Forrester和Gartner这两个著名的机构相继围绕低代码领域发表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文章(见附件),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了详细分析和深入的解读,从而使得“低代码”迅速进入公众、企业和资本的视野。
低代码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第四代编程语言以及快速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当年Visual Studio,Delphi等IDE都曾提供过可视化开发环境,UML+设计器+ MDD也曾红极一时,与这些先前的开发工具类似,模型驱动设计、自动代码生成和可视化开发思想依然当前低代码开发核心。不过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目前低代码开发主要集中在web和移动端应用开发领域。
国内的发展情况
在国内,低代码领域创新氛围也相当兴盛,各类企业正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切入低代码市场。其中原生低代码初创企业比传统软件厂商表现更为突出。根据不同厂商的关注点和盈利模式可以分为六类:
原生低代码厂商,主要是指面向低代码行业的创业公司,这部分厂商虽然创立时间不长,但是正处于风口快速发展阶段,产品力表现突出,比如明道云、简道云、氚云等,其中氚云获得阿里系投资,更关注流量和市占率,所以产品发展上倾向于在降低门槛、与钉钉等流量平台整合。
云平台厂商,云平台的厂商希望借助低代码吸引更多用户购买其云服务,低代码在其产品线中并不在核心位置上,大多专注于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代表性产品有阿里云的宜搭、云凤蝶(google 有appmaker)。依托于云平台厂商的研发能力,这些产品的易用性有较强的竞争力。考虑到其定位于“引流”,发展方向上以深度整合自家云资源,降低门槛为主。
行业软件厂商,行业软件厂商,希望利用低代码技术降低实施、特别是实施中客户化开发环节的工作量,提升行业软件自身的竞争力。典型产品有用友的iUAP,普元的Primeton EOS Platform。这些产品可以看成行业软件向通用平台的演进的尝试。
BPM厂商,专注于流程和表单的BPM厂商在自身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可视化设计器,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后,从而实现向低代码的转型。典型代表有 轻流、炎黄盈动AWS PaaS。这些产品的核心优势是强大的工作流引擎,但这种基于表单而不是数据模型的架构,在应对复杂应用场景时会遇到诸多障碍,这也是限制他们发展的主要原因。
数据处理软件厂商,与BPM厂商类似,数据处理软件本身可以归入零代码。这类软件在国内比较多、历史也比较久,如魔方网表、云表等。
开发工具厂商,这部分是指以前专门做软件开发工具的厂商,整合自身的开发工具资源后推出了低代码产品。这类厂商在国内本就较少,典型产品有Forguncy活字格。产品发展方向上以产品力提升为主,在技术门槛和扩展性中间会更倾向于后者。用户集中在初创型软件开发团队、行业软件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中大企业IT中心,而不是一线业务人员。
从低代码应用实现的角度,低代码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引擎模式,一种是生成源代码模式。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低代码平台都属于前者。
我叫德卢衣
据Forrester估计,到2020年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总市场将增长到155亿美元。市场中的细分包括数据库、请求处理、移动化、流程化和通用化的低代码平台。低代码开发的市场增长可归功于其灵活性和易用性,低代码开发平台正在将重点转向应用程序的通用,并能够在需要或期望时添加自定义代码。
移动可访问性是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驱动因素之一,低代码软件包通常带有该功能标准,而不需要开发人员另外花时间创建多设备软件。低代码开发平台需要较少的编码知识,所以软件开发环境中的更多人可以学习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
2021年11月,Forrester推出《The State of Low-Code Platforms in China》(中国低代码平台发展报告),将中国的低代码平台厂商和产品划分为9大类,并列出了对应的代表厂商和产品。
西安一品家
低代码是指使用少量的编程语言或图形界面,结合可视化开发工具和模板,可以快速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的开发方式。低代码开发可以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开发效率和灵活性,因此在社会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以下是低代码目前在社会的应用方面:
好猫墙纸
2020年对于低代码开发领域,必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从2019年底出现的独角兽企业OutSystems 估值超过10亿美元开始,到2020年微软Google的入局,最后到国内的各开发平台厂商的明争暗斗,这将意味着低代码平台在未来几年必将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根据Gartner 预计,2021 年市场对于应用开发的需求将五倍于 IT 公司的产能。为填补这一产量缺口,低代码/零代码技术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企业引入这一技术。Forrester 指出 2020 年超过 75% 的应用程序将在低代码/零代码平台中开发。那具体低代码开发平台是什么呢?市面上的低代码平台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引擎模式,一种是生成源代码模式,但目前主流还是以引擎式低代码平台为主。拿报表来举例,所谓引擎模式是指通过报表设计器设计出报表模板,发布到报表引擎中,在运行时,你只需要向报表引擎里传递相关的参数,如报表条件,报表引擎负责查询数据库,加工数据,然后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是不需要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也不产生源代码的。即使是在开发过程中也是如此,利用开发平台开发业务系统时,开发者不需要编码,只需通过页面进行参数定制即可,这些参数存放在系统数据库或XML文件中。系统运行时,引擎会调用这些参数进行页面展现及业务处理。这种模式的快速开发平台的主要成功代表是MyApps低代码开发平台。平台完全采用引擎模式,通过图形化的设计模式就可快速制作ERP、OA、CRM、KM等软件,节省80%成本和时间。
WaimanTong
本文会分析:
国外:Mendix Outsystems
国内:牛刀 APICloud iVX 搭搭云 氚云 简道云 云表 宜搭云等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其实,低代码概念由来已久,其实就是“追求少的代码量,完成最多的开发工作”,不管是开发代码的工具还是代码本身都在追求“低代码”。这里面比较难的是如何把握“功能灵活性”和“操作学习简易性”的平衡。
评价“低代码”的标准:能做什么?效率如何?(抛开这两点,都是扯淡)
一、能做什么?:主要看逻辑是如何实现的?(特别是工具侧的逻辑实现能力,用代码实现的不算,因为都可以)灵活性如何?
(1)流程图方式:例如:Outsystems是通过流程图的方式来生成逻辑代码部分,他们内部叫做“MicroWave”“NanoWave”,用来分别控制前端和后台的逻辑。这种方式采用公司较多,操作企业对于大型应用还是挺难的,画图这个事对于大应用来讲也不好操作。
(2)事件触发式:例如:iVX(国内的公司),用触发式的事件面板来控制所有交互逻辑。开发起来还是体验不错的,只有他们一家公司这么做。
二、效率如何?
这个就要看整个产品设计理念,开放程度,组件抽象,开发配套,对复杂前后台支持程度。整体来说,综合能力算上,Mendix 、Outsystems 、iVX这三家开发效率最高,如果是算细分领域,例如,就开发一个表单,或开发一个工作流系统,那搭搭云、氚云做的都不错。
下面我们看国内外的“低代码”发展情况
一、国外情况
近两年,随着各种技术整体发展(例如,5G,我不相信有技术是可以完全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别是新技术),不管程序员如何努力,瓶颈却变成了程序员本身。对各种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程序员总量有限,培养难度大,应用开发周期长,应用维护成本高,这个矛盾成为了技术和市场发展的主要矛盾,“低代码”概念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而生的。“风口”也慢慢指向了“低代码”这一块儿。
国外的几家低代码公司:Salesforce,Mendix,Outsystems,Appian,Joget
(1)进入时间和领域:
这些公司大都成立10年以上,有些都快20年了,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从企业应用开发开始做,重点在:表单生成和处理、工作流生成和管理、办公协作这几个领域。还有的是从更专业的企业领域进入“低代码”的,例如财务领域、HR领域、CRM领域等。
结论:低代码短时间是出不来的,要大量的积累和研发,特别是和企业的磨合非常重要。
(2)已经比较成熟:
Salesforce Appian Joget这三家都已经上市,另外两家都是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
(3)服务和价格:
都非常贵!主要服务大公司500强为主,一个license月都要几千美元。
二、国内情况
国内比较讲究“风口”,这个风口是2019年才吹过来的,所以有挺多新兴创业团队加入“低代码”阵营,也有一些“老牌的”团队转向这个市场。其实主要看他们以前是做什么的?这个对大家理解团队和能力会很有帮助。
按成立时间
老牌团队(10年以上的):牛刀(以前做前端开源框架WeX5),APICloud(以前做App开发打包工具和API模块市场,严格意义上不算低代码工具,算是开发流程管理工具,还涉及到产品、设计、代码管理、项目管理等领域,我就不细说了),iVX(之前做H5、WebApp开发工具的),活字格(利用微软的Excel开发体系,进行二次工具化)
新进团队:“各种”云,但主流都是“表单”“工作流”“协作”这三种出生为主,太新的团队,我觉得做不了这个,因为“低代码”还是研究比较底层技术的领域,太短时间积累不出来。
另外按功能分类:
(1)灵活性从高到低 (很多**云,是细分领域开发的,灵活性较差就不放进来了)
iVX ***** 活字格 *** 牛刀 *** 氚云 **
(2)对工作流支持从高到低
搭搭云 **** ClickPaaS *** 氚云 *** iVX *** 宜搭云 **
(3)对表单支持从高到低(这个上面几家都不错,可能是低代码的基础,我就不比较了)
另外,我发现iVX是低代码中比较特殊的,因为,实际上它的开发过程基本上是“0代码”环境的。开发效率和维护也比较容易,而且前身版本是iH5,口碑还不错,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宜搭云,是阿里云亲生的,现在虽然刚起步,但是至少说明有巨头已经开始关注这个赛道了,大家也可以持续关注一下。
总体来说,“低代码”发展方向还是非常看好的,毕竟是解放生产力的,但是要做好难度比较大,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找一个合适的期刊或会议,在他们的网页上会有投稿入口,按要求提交所有资料后,根据编辑的反馈进行修改,直至录用。
1982年,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出版了《无程序员的应用程序开发》一书。他在书中写道:“每台计算机可用的程序员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以至于将来大多
言论是一个在线讨论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网络交流环境。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发表或查看他人的言论,并在言论中进行评论、讨论和分享。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发布
不会自动检测。 论文查重,即查重复率,也就是文字复制比,是高校对学术不端文献的检测。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中国知网CNKI学位论文检测系统 TMLC/VIP进行论
可以免费论文查重的系统,下面给你分享一些:1,蝌蚪论文查重(免费)专业版每天免费查重一次,非常适合初稿检测,不花钱。3,论文狗(免费)专业版每天免费查重一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