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1

小宇巴波比
首页 > 论文问答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运动的毛毛

已采纳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科技到校经费  院系名称  纵向经费(万元)横向经费(万元)经费总数(万元)  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81036814491生命科学学院39530933488信息科学技术学院76227093471软件学院54127123253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231943216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73821182856化学系39917582157物理学系19214761668数学系2912181247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345610955网络教育学院163400563金融与统计学院27526553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90403493教育部 ( 上海市 ) 脑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8256284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32156188社会发展学院07777体育与健康学院07373教育科学学院0100100商学院04343公共管理学院01212人文社会科学学院066其他单位1410141总计47142462129335备注: 1、以上经费中含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经费、校内创新基金2、“其它”一栏中包含2013 年未列入以上单位统计的理科项目经费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底,图书馆拥有印刷型文献总量48万余册,其中图书 78万余册,期刊合订本近 96万册,古籍文献 74万余册,学位论文 48万余册,非书资料 49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24个(含 334个子库),其中电子期刊 7万余种,电子图书近136万种,学位论文9万余篇。馆藏文献的学科范围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等学科领域,尤以教育学、地理学、文史哲等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文献见长。 学术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杂志,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三种期刊。三刊均已连续多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研究评价中心(CSSCI)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CSCD)等单位确定为各类“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该刊以致力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形成了“严谨、严肃、严格”的办刊风格。2001年, 该刊被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2004年,该刊“世界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学报名栏”;2006年, 该刊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2012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入选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复刊于1978年。 该刊主要刊登华东师大师生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同时适量刊登历届校友和海内外科研人员的优秀论文,以及反映有关科研课题最新研究进展的学术简报;其内容涵盖数学、物理学、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及环境科学等领域。该刊多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本教育科学专业类学报。 该刊开设了教育理论、教育改革、教育史、心理学等栏目以及如“海外来稿”、“专题讨论”等特色专栏。该刊已连续多次被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称号,曾多次获得“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上海市最佳学报”的称号。
272 评论

张小电1301

187 评论

生活算个球

《再论“安史之乱”的历史转折性》,载《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2期,第47-49页;后收入《时代·史学·青年——<青年史学>六十期纪念文集》,第64-70页。《墨尔本的社区教育》,载《社会》2001年第12期,第42-43页。《略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性》,载《青年工作论坛》2003年第1期,第16-17页。《试论魏玛共和国的社会政策》,载《德国研究》2003年第4期,第66-70页。《纳粹阴霾下的德国体育运动》(第二作者),载《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第6期,第61-62页。《墨尔本社区发展的历史考察》,载《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3期,第76-80页。《现代性与社会政策改革——1890-1933年间德国社会政策探析》,载《安徽史学》2004年第5期,第10-15页。《乡镇教会及其现代困境:塘栖基督教会初探》,载《当代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第27-30页。《20世纪中国体育史研究的再反思——兼论21世纪体育史研究的发展方向》(第二作者),载《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2期,第33-35页,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体育学》。《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间的“正常化”之路——六十年德国“第三帝国史”研究回眸》,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190-192页。《作为历史文本的新闻》(第二作者),载《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169-170页。《劳资利益团体合作与一战结束前后的德国社会——试论<斯廷内斯-列金协议>的起源及其意义》,载《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第92-99页;后转载于《下笔须论二百年:王养冲先生百岁华诞献寿文粹》,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276页。《试论德国<企业代表会法>(1920)的缘起》,载《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第40-42页。《社会政策在德国:理论与实践历史的回顾(1873-1945)》,载《甘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5期,第152-154页。《纳粹党的企业代表会政策与德国经济民主的消亡》(第一作者),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248-253页。《“经济民主”在德国的确立:试论胡戈·辛茨海默与<魏玛宪法>第165条》,载《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6期,第45-47页。《“完全控制权”与“共决权”之争——试论德国1918/19年革命中的经济性代表会运动及其历史地位》,载《世界现代史新论》,第3编,华侨出版社2007年版,第114-121页。《试论德国魏玛时代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兴衰(1920-1933)》,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3期,第55-60页。《试论魏玛“福利国家”的早期实践(1918-1920)》,载《安徽史学》2008年第5期,第5-11页;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8年第5期,第47-54页。《试析德国魏玛时代集体合同制的兴衰》(摘要论文)‚载《中国的未来:问题与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9-284页。《<冷战:1947-1991:一段激进时代的历史>简介》‚载《冷战国际史研究》第6期‚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248页。《世界史学科发展30年大事记(1978-2008)(上)》,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1期,第105-109页。《世界史学科发展30年大事记(1978-2008)》(下),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2期‚第99-104页。“The Conceptions of the Future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erman Labor Union after WWII“‚ Ost-West-Review‚2009‚N1‚Bonn‚Germany。《二战后德国企业代表会体制的重建(1945-1952)》,载《世界历史》2009年第4期‚第43-51页‚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9年第12期‚第59-65页。《“独特道路”:德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范式转变与反思》,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第56-59页。《试析魏玛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兴衰》‚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677-681页。《试析二战后联邦德国工会联盟的重建及其意义》,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6期‚后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2010年第3期。《共同记忆的形成:德法合编历史教科书——访爱蒂安·弗朗索瓦教授》,载《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3期‚第36-39页。《两德统一与“社会伙伴关系”的东扩:1990-1992》,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21-25页。《试析联邦德国集体合同制的发展(1949-1990)》,载《安徽史学》2010年第6期‚第97-102页。《全球化时代的历史教育——访[德]苏珊·波普教授与尤塔·舒曼博士》,载《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2期,第26-31页。《1918-1924年阶级合作模式的尝试与一战后德国劳资关系的起伏》,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17-124页。《德国历史上的住房危机与住房政策(1918-1924)——兼论住房统制模式的有效性与有限性》,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33-138页。《一战后德国劳资利益团体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日,第8版。《德国媒体对“和谐观”的释读(2004-2007)——以《明镜》周刊为中心》,载《探索与争鸣》2011年特刊。《试析魏玛德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以8小时工作制的兴衰为中心》,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4期,第48-58页。《历史思维素质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来自德国的经验》,载《历史教学》2011年第19期,第53-56页。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魏冬青、王键吉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截

    irisorlove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有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政法论坛。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

    suiningxiaohh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

    喵布拉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用刊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河北师院学报 & 河北师大学报创刊时间:19561996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

    一梦三只鸭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nancyding069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