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耗和妞妞
引用wangaa20111的回答:我是针对其他热心网友的回复再回复的:1、不必要重新开管理评审会议,除非按你们管理评审程序文件的那些“例外”情况,你可以针对本次外审的这个不符合点组织各部门对“不良成本分析”进行一次评审;2、新旧版的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IATF16949/13485)都未刻意要求有不良成本分析评审的要求(16949未具体要求管理评审要做质量成本评审),是否是你们在程序文件中或计划中自设了要求?如果是,你可以委曲一下自己,这样回复(因为言语中能看出来你的管审也未必很真实):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组织复杂程度,本阶段管理评审的实际实施过程和结果,认为目前公司无法实施“不良成本分析”,马上责成相关部门修订管理评审程序文件、管理评审计划(详见修订过的这两份文件)。 同时对相关职责人员进行“质量成本”的知识培训(附培训记录),在相关人员能力考核达到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在下阶段确定公司需要实施“质量成本”控制。
小M回归中
TS16949外审提出不符合项是依据了“零缺陷”的要求。 对于现场审核提出的轻微不符合才有三个月的整改时限,所以这里是由讲究的:1、你要对现场审核提出的轻微不符合查明和填报经过稽查得到的实际情况;2、针对实际的不符合被审方采取的纠正措施,(隔离、报废、改正作业文件、检验方法等等临时措施);3、针对实际的不符合被审方采取的预防措施(修订和编制文件,培训作业人员);4、对于2、3款是需要文件证明的(期限内),而整改期限也不是越快越好,是要根据实际整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时间的,一般最少一周,长的可能会涉及长时间的。但是你的整改文件绝对要在期限内交付给第三方审核机构。 比如你的问题,就要讲清楚外校没有覆盖测量范围的理由,对于嫌疑不良品的产品进行隔离,以及再外送校验后量具的再测量;纠正的就是再次外校或改换具有相应资责外校单位外校;预防措施就是对于外校供应商进行评审和递交资责证明,以及对于负责外校人员的培训等等(后面的都需要文件证明)
看到这个题目和这些问题我很纠结,说实在的现在网上提出这些问题的不少,类似的问题也很多,我只能说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很简章的1+1=2的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它需要我们这
没分,不回。
1、把顾客反馈的资料、产品生产过程的点检查、抽检情况记录补起来。 2、预防措施这个应该是有程序文件的,按程序文件补起来。
内审一般是外审的前奏(也称第二方审核),每个公司一般会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先展开公司内部审核,审核组成员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一般具有内审员资格)。 外审俗称
1、内部审核计划不做,并且不能提供内审检查记录,不能单纯的解释为质量意识淡薄或工作责任心不强,这可是管理者代表的重大失误2、可以解释为口头协议,对体系文件的要求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