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96

PK从来没赢过
首页 > 论文问答 > 普通心理学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运咪咪熊

已采纳
酸甜苦辣我自己尝,喜怒哀乐我自己扛,我就是自己的太阳,无须凭借谁的光。不要停留在过去,不要去回忆从前,时间是会咬人的,你若是不走,那么就会满身伤痕。
337 评论

张小电1301

246 评论

小琳仔仔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已形成全球多个国家纷纷报告感染病例,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确诊病例报告〔1〕。无论是2003年SARS疫情传播,还是正在全球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状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控制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辅导工作不容忽视。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分析与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1 问题的提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群体性三种特征。也有学者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具有持续性、机遇性和可控性的特点〔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和当事人心理健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李幼东等〔4〕,2008)通过对SARS当事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个人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方式也是影响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都会产生影响〔5〕。高校也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特点分析〔6〕和预防体系的构建〔7〕等方面。由此可见,现有研究侧重宏观层面分析,缺乏微观层次的探讨,对大学生具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辅导研究不足。  本研究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侧重于对大学生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把握,对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以期构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8〕  1 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指的是个体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本研究中指的是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是对甲型H1N1流感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良好的认知过程应该是对信息正确的、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进而表现为心态的平稳与理智。那么,不良的认知过程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绝对化的认识。第二,过分概括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只看到问题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开始下结论。第三,大学生中可能会产生一种糟糕至极的认识,并认为高校人口聚集度高、甲流高感染率,一旦传播开来便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进而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中。此外,大学生中还可能会出现穷尽思维的现象,即由一件事情不停地想象可能出现的结果而不能自拔,类似强迫思维。  2 情绪情感过程  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9〕。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情绪情感,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个体良好的情绪情感过程是虽有起伏但能调整至平稳,是趋向于理性的。而不良的情绪情感则表现为大起大落和持续的起伏状态。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有:①疑病:过分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主动地、不断地与流感症状进行类比。②焦虑:表现为内心的不安,神情的紧张,对流感可能发展的趋向显露过分担忧。③惊恐:正常人面临危险处境也会出现恐怖这一情绪反应,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某些人对特定的事物或场景表现过分的紧张,行为上出现回避和退让,离开场景则会恢复,那么就属于疾病性的恐惧了。如,看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进而不敢去食堂、操场等场所。④抑郁:表现为情感低落,愉悦感缺失,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感觉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他们认为生命脆弱,无力抵抗甲流的冲击,于是放弃学习、放弃参加活动,话语和行为明显减少,但却沉溺于胡思乱想中。  3 意志行为过程  意志过程一般是指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调节、支配行为的心理过程。换言之,意志过程通过行为来体现,行为表现反映出意志过程。同时行为也是个体整个心理过程的表达。大学生在此背景下的行为问题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迫行为:由于受不良认知的影响,导致个体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如:反复地洗手,明知道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却不能控制自己。②回避行为:个体可能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一旦进入人多的场所,会不自觉地出现焦虑、紧张,并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胸闷,出汗等。③攻击行为:发展心理学中把大学生划分在个体发展的成年初期,认为处在这个时期的他们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有理论认为,个体在受挫或者内心压抑的情形下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因此,处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大学生,由于压力、紧张的作用更容易采取极端的暴力行为,并以此作为宣泄的方式。④造谣行为:有学者认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环境的变动一旦具有危机性,就会引起社会成员的危机感。认知的局限与误差,对突发事态模糊前景的主观臆断与揣测,对事件梦幻般的联想及捏造一旦符合人们的臆测,谣言便会产生。谣言传播具有心理原因,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压力,作为心理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实现自我价值,把谣言传播作为提高被关注度和认同度的途径。  3 应对策略  1 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认知  认知疗法强调改变思维和行为达到改变不良认知的目的,进而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针对不良认知,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白造成认知和行为失调的原因是由于某一刺激事件作用于个体,而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引发了负面情绪与问题行为。因此,改变不合理信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大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组织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审查的方式,检查自我、反省自我。通过自我辩论的方式,不断地与已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摆事实,讲道理。不良认知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自我中心化,所以还需要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消除自认为是别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的中心等错误的观点。此外,还有一种应对方法是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分别把每种认知方式可能带来的有利结果和不良后果分别列举出来,并登记在纸上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问题所在,进而达到抛弃不良认知方式的目的。  2 培养积极情感,克服负面情绪  大学时期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理智的思维以及高雅的审美感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般来说,情感是个体具有相对持久、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体验,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稳定的情感是在暂时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同时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中包含情感的成分,又能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于树立大学生良好心态,培养积极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及时科学的信息发布,正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正确认识突发事件的产生、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此来消除疑病和恐慌心理;其次,放松心情,缓解焦虑情绪。对科学先进的医疗和社会救助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认识自身焦虑体验是受错误认知影响。把问题合理化、简单化,适当的感情宣泄对降低焦虑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提高活动兴趣,排解抑郁。有学者指出,阅读有益读物,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都可缓解此症。辅导的落脚点是提高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参加活动,放松身心,避免陷入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从而排解抑郁情绪。  3 塑造端正品行,消除问题行为  心理状态往往通过外显行为来表现,异常行为表现反映出心理状态的不平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影响大学生心理状态,引发认知的错误和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由此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校园的正常发展。为此,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行,消除问题行为尤为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组建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或者训练要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提高人际技巧、克服怯弱心理、消除心理应激等等。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有共同训练目标的大学生在一起,达到消除不良行为和提高自身某方面能力的目的。谣言止于智者,因此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是消除谣言的先决条件;谣言止于公开,利用新闻媒介和宣传机构及时发布科学、合理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认知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学生不良行为,构建校园健康的心态和文明的环境。  完整的个体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实施辅导策略时要联系、全面地看问题,注重方法上的综合,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总之,研究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丰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在对特定群体特定背景下的心理学理论研究,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有助于实现心理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实现,富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中,高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证研究、对突发卫生事件中的当事人和公众的差异研究、高校教师及行政人员心理疏导与关怀,以及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心理疏导机制,仍是我们研究的不足和作为后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信息通报,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 2003  〔3〕韩永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 (6):20-21  〔4〕李幼东,芦红燕,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当事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1):83-85  〔5〕关静,刘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的知识、心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75-777  〔6〕李佐卫,陈庆华,等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11-15  〔7〕崔箭,唐丽,等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6):607-609  〔8〕叶奕乾,何存道,等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348 评论

傻大明白

我认为心理学是十分博大的课程,它和其他的课程都有一定的关系。向语文的分析能力,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是和它靠边的。而学好心理学最需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探讨,因此我觉得您可以尝试看卡耐基的著作,如:《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您会明白很多。书中实例丰富,有较强说服力,让您了解怎样分析人的心理。如果您必须要从《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与生活》中选择一本,我建议您选择《心理学与生活》,《普通心理学》需要以后看,这样会有更多感悟。谢谢!

117 评论

Banyantree212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二节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理学基础第一节 探索人的心灵之谜的曲折历程第二节 神经元第三节 神经系统第四节 关于大脑功能的理论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第三章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第二节 脑的进化第三节 人类心理的产生第四节 心理遗传学第五节 习性学第六节 社会生物学第四章 条件反射与学习第一节 反射与学习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反射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第五节 观察学习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意识概述第二节 睡眠与梦第三节 催眠第四节 注意概述第五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第六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第三节 视觉第四节 听觉第五节 其他感觉第七章 知觉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第三节 空间知觉第四节 时间知觉第五节 运动知觉第六节 错觉第八章 记忆第九章 表象概述第十章 思维第十一章 语言第十二章 动机第十三章 情绪和情感第十四章 意志第十五章 技能第十六章 能力第十七章 人格参考文献

360 评论

相关问答

  • 普通心理学参考文献

    酸甜苦辣我自己尝,喜怒哀乐我自己扛,我就是自己的太阳,无须凭借谁的光。不要停留在过去,不要去回忆从前,时间是会咬人的,你若是不走,那么就会满身伤痕。

    PK从来没赢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心理学apa格式参考文献

    APA格式是一个比较广泛被接受的研究论文的撰写格式,特别是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规范学术文献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撰写方法,以及表格、图表、注脚和附录的编排方式。

    洋洋和洒洒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普通心理学的论文

    我们刚考试用管理心理学的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里面用到了群体凝聚力那一张,没办法的话你可以去图书馆接本管理心理学来看看。

    潘朵拉的音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心理学报参考文献字体

    (论文标题)重师毕业论文理科版样式(小2号黑体)摘 要:“摘要:”二字请用5号黑体加粗。内容部分请用5号宋体。从第二行开始文字不缩进。正文部分,请用小4号宋体排

    juan娟娟1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普通心理学论文格式

    先分学科,比如是写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等,一般非专业或者文科写普通、发展、教育、社会心

    几丁不二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