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国际中文发展现状研究选题论文

国际中文发展现状研究选题论文

发布时间:

国际中文发展现状研究选题论文

一、汉语国际教育中涉及理论研究方向

例如:1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研究;2 、中介语中的“石化”现象研究;3 、国别中介语研究;4 、迁移理论研究;5、 认知理论研究。

二、汉语国际教育中课程教学方向

例如:1 、初级阶段教学研究;2 、中高级阶段教学研究;3 、语言要素教学研究;4、单一国别班教学研究;5 、混合国别班教学研究;6 、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个案及教学设计方向

例如:1、 学生个案;2 、教师个案;3 、课堂个案; 4 、教学设计。

四、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问题研究方向

例如:1、文化导入;2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差异;3 、文化词语教学。

五、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方向

例如:1 、留学生情况调查; 2 、私立学校调查;3 、高校教学调查;4、 师资情况调查。

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课题选定后,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向导师作出是书面报告。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无为之教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传统语文教学使得师生在课堂中均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寻求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新形势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策略,并研究了采取无为之教的原因,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无为之教实施的状况和原因,最后重点探讨了实施这一策略的原则和策略!

2.不可否认,迄今为止,完整、系统地用纯理论来论述无为之教的并不多见,但无为之教也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儿童中心论以及中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法,老庄的“无为而治”和“北魏南李”(魏书生和李镇西)教学法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无为之教相通或类似。笔者在详阅其它相关资料,并借鉴成功的教育典范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提炼、类比等方法完成了此文的创作,意义深远!

二、研究内容:

拟将本文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释无为之教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必要性、优越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指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现状及其造成现状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无为之教的原则与策略。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教育实习)。

3.调查研究法。

(二)可行性分析

1.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2.符合现代教育的“主导”、 “主体”理论

3.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

4.成功的教改经验和先行者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进程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3/1--3/20 广泛搜集材料,确定论题范围,最终确定论题,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报告,并认真听取答辩组老师的意见。

3/20--4/7 围绕选题,撰写提纲,并完成初稿,并交指导老师审阅。

4/7 --4/23 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后,修改论文,完成二稿。

4/23--4/30 在老师指导下,在二稿的基础上对论文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论文格式规范予以完善,基本定稿。

5/1以后 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韦志成。语文课程教育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熊生贵。理想的语文课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3.张鹏举。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4.蔡澄清、张鹏举、陈军。蔡澄清中学语文点拨教学法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梦稀。现代教育学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

7.纪大海。教育漫语:现代教育生活的领悟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阎广华。“无为”而教: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另类”谋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5

9.李镇西。民主与教育:一个中学教师对民主教育的思考[D]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10.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篇二: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花开三生,情深缘浅--浅析网络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

flowers of three lives ,deep love bute good luck is shallow-- Research of the art of writing《the ten mile peach blossom of three life》

(1) 本选题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越来越开放,网络也越来越普及,国内自20世纪末,兴起一种文学新形势--网络文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众多网络小说平台不断发展扩大,网络小说的门槛越来越低,玄幻、武侠、仙侠、言情、都市、历史、穿越等小说类型在网络小说中不断创造数量极为庞大的文学文本,甚至有一部分成为新的文学经典。纵观当今文学现象,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还缺少系统而全面的论著,网络上也仅有文学爱好者进行简单对网络小说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网络文学在数十年的光景中逐渐呈新型之势,发展成为巨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网络文学覆盖的读者已达2.74亿人、注册写手200多万人、市场年收入40多亿元。并且男频和女频不相上下,男频诸如起点中文网、幻剑书盟等,女频诸如红袖添香、锦江中文网等。本人所研究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在言情小说中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也称不上巨著。然而它独有的写作艺术与文学模式,开创了仙侠言情体裁的一个新境界,为众多女性读者为之痴迷,并称之为“仙侠言情之红楼”,在心中的地位没有其他书可以比拟。因而选此为题。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自网络文学兴起以来,虽然大部分读者都为之喜爱,进行书评或者在贴吧论坛抒发意见看法,但是鲜少有人对新兴的网络小说文本进行具体的解读分析论述。因为这些小说没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没有诸多作家学者的关注与认可,甚至在茫茫网络文学中一逝而过,但不能否认在数年之后,网络文学也能历经沉淀,出现耀眼的珍珠。因而算是较新的论文选题。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语言写作艺术特色,以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题目意义和在文中的体现,以及小说写作模式与叙述方式的独特性三个方面。

难点:怎样在没有任何研究资料的情况下,依据文学语言分析模式与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而有意义的研究。

创新点:能够脱离传统论文对于文学著作的研究仅限于经典传统或者大众认可的文学文本,关注网络文学,关注新型小说构成。

(3)论文的结构及简要说明

引言(研究背景及原因)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学意义

2.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写作艺术研究

2.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语言艺术特色

2.1.1以诙谐写悲凉

2.1.2以无情衬有情

2.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结构艺术特色

2.2.1错杂但合理的倒叙

2.2.2繁复但合情的插叙

2.2.3三生三世的布局结构

2.3《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物塑造特色

2.3.1有情却无情的白浅

2.3.2无情却有情的夜华

2.3.3形象生动的其他角色

3.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亮点与瑕疵

3.1创新点与亮点

3.2瑕疵与局限

4.总结

(4)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写作艺术剖析

2.《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折射出的内涵及意义

(5)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课题研究步骤:

(a)查阅并研读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

(b)撰写开题报告及上交审核;

(c)撰写本课题论文;

(d)修改提交审核。

2、课题研究方法措施:

(1)资料收集方法

除了图书外,数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为上网查寻、借阅图书、查阅报刊杂志等。

(2)资料研究方法

结合图书馆图书与数字资源,搜集相关文章,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归纳整和,总结已有的研究动态,分析得出结论和启示。

3、研究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20xx.12——20xx.2)

查阅并研读相关文献;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xx.2——20xx.4)

研究资料、拟定论文写作结构;撰写论文初稿。

第三阶段(20xx.4——20xx.5)

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做论文修改,定稿。

干细胞临床研究国际发展现状论文

您好,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治疗技术。目前我国有6项干细胞治疗产品在开展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核酸药物研发与世界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球干细胞医疗潜在市场大约为800亿美元,核酸药物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我国未来有望培育10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个性化治疗体系。

我国干细胞治疗、干细胞临床研究不断推进,取得了不少成果。除了医院方面的研究推进外,不少干细胞存储机构也献出了一份力,比如博雅干细胞目前与国内40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并在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早衰症等疾病研究项目上获得突破,积极推进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转化。

成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特化形成组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成体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APSC多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成年个体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大多处于休眠状态,在病理状态或在外因诱导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再生和更新能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骨髓移植的研究,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临床骨髓移植治疗血液病在我国陆续开展;90年代以来,除骨髓移植外,外周血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逐步普及,用于治疗血液病;进入21世纪,干细胞的研究转入再生医院和损伤修复上。196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陆道培教授用同基因骨髓移植1例女性重型再障获得成功,率先在我国进行了骨髓移植,这次移植成为我国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开端;1998年1月我国首例同胞相合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成功;国内数十家科研临床单位从各自不同的学科、专业角度,对干细胞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涉及血液、免疫、神经、心血管、消化等几乎人体所有系统和肿瘤学科;2013年解放军323医院(NCT01547091)的临床研究是全球首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大样本临床试验,临床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明显缓解类风湿关节炎。2015年7月,解放军307医院宣布经过16个月术后观察,首例胎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获得成功。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为14岁患有早衰症的女孩,使用其弟弟的胎盘干细胞进行回输治疗,开创干细胞在早衰症的首例尝试。中国在NIH上注册的关于干细胞临床研究超过600项。干细胞对于软骨组织的修复效果是很好的,在人体中,关节软骨覆盖在关节表面上,其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并减少摩擦,有效地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和运动。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由于关节软骨无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自身修复能力很差,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即很难修复,继而会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僵硬及进行性受限等。目前,其治疗措施为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只能缓解临床症状,维持关节一定范围内的生理活动,而不能修复关节软骨原有结构及恢复软骨细胞和组织特有生物学功能。细胞治疗是运用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细胞植入人体内,以修复细胞、组织和器官,恢复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新技术,为关节软骨退行性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表1:近年来干细胞在软骨再生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表1:近年来干细胞在软骨再生方面的临床试验研究在国内一项利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膝盖软骨损伤的研究中[1],研究者将脐血间质干细胞(含单个核细胞≥1×108/份),经手背浅静脉输注患者体内,每次输注2份,间隔 3天后再次输注,输注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3个月。随后MRI(磁共振)检查:治疗前与治疗10个月后分别为患者做膝关节 MRI,比较治疗前后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变化。1、临床表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3个疗程后,患者日常生活恢复正常,膝关节屈伸自如,剧烈运动时的疼痛感显著缓解,整个治疗过程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2、MRI表现:T1WI上软骨内斑片状、斑点状低信号,边缘较模糊;T2WI上骨挫伤表现为高信号、混杂信号,在STIR上,病灶呈高信号、边缘清晰(见下图)。MSCs(间充质干细胞)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实现软骨再生的细胞,已经被应用到临床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是通过某些分子和细胞活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生长因子)、细胞所处的微环境所诱导。不同的生长因子在MSCs 向软骨分化的不同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诸多试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成许多不同的组织,如骨组织、软骨组织、脂肪组织、内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这种多向分化的潜能,将有望成为组织工程骨构建过程中最常用的种子细胞。以上研究表明自体成体干细胞体外培养注射到血液或软骨损伤患者患部,对于软骨组织再生有很好的作用。至于干细胞在延缓衰老方面的效果,一直也是一大热议话题,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再生医学干细胞实验室与美国赛奥金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解决了免疫干细胞不可复制的科学壁垒。用于细胞抗衰后,能激活、恢复、重建免疫系统,靶向针对衰老细胞进行定向清除,对比没有清除衰老细胞的实验体,清除衰老细胞后寿命延长28%,相当于人类寿命年轻数十年。此项研究成果已获得世界干细胞领域诺贝尔级别最高奖,正在进行美国FDA申报,并已引入中国进行临床研究,获得可喜成果。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干细胞能源源不断地修复好身体的损伤,“长生不老”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近年来干细胞已经被应用至多种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这些疾病大多数都是当前临床治疗十分有限的病种,例如渐冻症、老年痴呆等。未来,多种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将在干细胞新药的帮助下得到救治。

文汇网上的新闻曾经谈到,“黄斑变性、糖尿病、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疾病,既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能带来突破性治疗进展的,非干细胞治疗莫属。”

目前,国内治疗糖尿病足、骨关节炎的干细胞新药的临床试验已经获得批准,治疗牙周炎如慢性牙周炎所致骨缺损、移植物抗宿主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干细胞新药的注册申请也通过了监管部门的受理。同时治疗急性心梗、小儿脑性瘫痪、帕金森病、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黄斑变性、卵巢早衰等疾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

相比前几年,国内干细胞治疗正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也朝着离造福人类更近的方向迈进。

国内干细胞药物研发现状

自2009年国际上首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以来,至今全球共有十余款干细胞药物上市,涉及的适应症包括急性心梗、退行性关节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克罗恩病、赫尔勒综合征、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等。欧洲、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均已有干细胞药物上市,细胞来源包括不同组织来源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异体来源细胞较少。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仍待填补。

全球干细胞上市产品盘点

不过,当前我国干细胞药物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我国监管框架正在逐步完善,《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颁布明晰了干细胞治疗作为药品申报的标准,同时“60天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的新药审批新制度,给我国干细胞新药的研发和申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信息,2018年6月至今,国内相继有10款干细胞新药的IND申请获CDE受理,其中4款干细胞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分别是胎盘、脐带、异体/自体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分别为糖尿病足溃疡、膝骨关节炎和膝骨关节炎。

同时,国家“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也在推动干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制。例如,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指出的考核目标之一是针对某种重大疾病或罕见病研制细胞治疗药物,申请干细胞新药注册以及申请干细胞临床批件。在政策的支持以及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里,我国干细胞药物的空白有望得到填补。

在第47期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中科院专家预测,未来五到十年将会有经过国家批准的干细胞药物的正规产品上市销售。

间充质干细胞药物将成趋势

间充质干细胞是当今干细胞药物研发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在所有干细胞新药研发中占比十分显著。目前全球十余个获批上市的干细胞药物中,超过一半以上是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我国获得临床批件的4款干细胞药物也均属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当前全球范围内处在临床研究阶段的许多干细胞疗法也属于间充质干细胞产品,并且数量在逐年增加。

根据PolarisMarketResearch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前景明朗,在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将保持增长趋势。2018年至2026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预计以7.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同样的,全球市场调研机构ARC(AnalyticalResearchCognizance)发布的报告显示也显示,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为6.2%。2018年,全球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值为1.7亿美元,预计至2024年底将达到2.2亿美元。报告指出,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中国。

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临床对这类干细胞的需求增加,例如对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的需求增加。此外,全球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癌症等各种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也将推动间充质干细胞的市场发展。

胎盘及脐带等围产组织中含有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家的青睐。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且与骨髓、脂肪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围产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的能力更强,免疫原性也更低。

目前,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如早衰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等。截止到2019年11月,国内62个完成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中超过半数使用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国内已经有2款围产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了临床批件。

展望

干细胞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将会是一个颠覆性的变革。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诸如帕金森、老年痴呆、老龄化导致的肌肉萎缩等机能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孕不育以及意外损伤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中。随着干细胞新药研发的发展,人类医学的发展也将进入全新的阶段——一些过去无计可施的疾病有望结束“病无所医”的临床困局。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望采纳!

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现状论文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腾讯(00700.HK)、光线传媒(300251)、芒果超媒(300413)、华媒控股(000607)、华谊兄弟(300027)等

本文核心数据:网络新闻媒体用户规模、网络新闻媒体手机用户规模、网络新闻用户的形式偏好

网络新闻媒体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媒体融合进程加快,已经由Web1.0时代发展至如今的Web 3.0时代,形成“两微一端一网”的传播渠道格局,网络新闻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网络舆情引导、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入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中央媒体与商业媒体合作互补

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媒体包括中央媒体和商业媒体两大类,其中中央媒体在用户影响力和信任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商业媒体以其整合传播力在用户覆盖率和用户粘性上更具优势,两大类媒体合作互补推动我国网络媒体生态的逐步完善。

疫情期间低线城市用户迅速增长

2016-2020年,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在疫情期间,众多商业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新闻报道,三线及以下城市及村镇在疫情期间用户规模迅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三线及以下城市及村镇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占比较2019年第四季度网络新闻用户规模占比同比增长5.3%,达到55.9%。城市及村镇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远超一二线城市网络新闻用户规模。

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7.43亿网络新闻用户,其中手机新闻用户也达到了7.41亿人。

短视频广受欢迎

在网络新闻用户形式偏好上,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中国网络新闻用户最为喜爱的形式偏好,已经超过曾排名第一的图文,约有64%的网络新闻用户偏好短视频。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短视频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辩证看待“收视率”《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论广告的舆论引导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论名人广告效应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传媒现代化研究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媒介公共关系研究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中国分类广告探析广告文本中的意象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DM广告发展研究儿童广告创意研究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博客现象研究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论采访的技巧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002 评“用事实说话”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019 论新闻客观性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023 邵飘萍研究024 韬奋研究025 范长江研究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031 近代外报研究032 维新报刊研究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052 报纸与网络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061 采访技术初探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065 略论新闻导语066 新闻背景初探067 新闻结构探讨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069 略论人物通讯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073 试论新闻特写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076 试论新闻语言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098 报纸短评初探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110 集纳专栏研究111 试论编辑技巧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116 编辑策划研究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143 广告传播研究144 广告运动研究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147 广告文案写作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154 名牌战略研究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173 公益广告研究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187 发行研究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191 产业化研究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33、谈广播节目设置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呵呵希望对你有帮助!z铵h骇gp£ぇぃqoěЫm榨jsp£ぇぃ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1、 世界物流快递业状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

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最早相对独立的纯粹仓储和运输起步,由于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在这个阶段,整体上处于行业及其分散,普遍规模小,竞争非常激烈,利润微薄。

目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日益走向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格局,伴随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物流行业也开始进入整合阶段,从无序走向有序,各种新的业态也开始涌现,例如供应链管理、整车零担运输等等,也涌现出很多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成长能力的公司。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目前已有优秀公司已经上市,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优异的具备非常高成长性的投资标的相对增多,因此更多的从行业驱动力来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现有的公司中发现未来能够突破的公司。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步回落,降成本取得实效

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物流业近年来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我国该指标从1991年的23.79%下降到2019年的16.9%。美国、日本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稳定在8%左右,我国与美日相差超过8%。

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3.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7%,比2017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2019年1-11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2.8万亿元,同比增长7.1%,比2018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比1至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

2011-2019年,物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从2011年的17.22%下降至2018年的14.77%,降成本取得实效。由于截至2020年3月,2019年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尚未公布,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09%左右。

物流总额稳步增长,总需求趋缓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62.4万亿元,增长7.2%;上半年131.1万亿元,增长6.9%;前三季度204.1万亿元,增长6.7%,全年社会物流总需求呈趋缓趋稳的发展态势。

2019年1-11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1.7万亿元,同比增长5.8%。

注:图中增长率为可比价格计算增速

在产业转型、成本倒逼和政策支持的背景下,物流行业成长性将好于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受2020年中国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我国物流企业开工较难,由于受疫情影响,物流行业的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货量都有所减少、劳动力短缺、路上严查有可能导致时效和利润受到较大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企业逐步恢复开工,预计全年可逐渐回暖,恢复增长态势。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1选题依据与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末快递业以一项新兴产业的身份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其发展速度就不断飞速前进。20世纪80年代,快递产业进入中国,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但随着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产业也纷纷暴露出了很多自身的不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快快递产业的起源、发展现状的分析及对比,总结中国快点产业的发展原动力及市场环境下的发展的必然原因,从而结合目前的发展动向预测和展望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新趋势。本论文重在从中国快递产业的产生到现在的初具规模中提炼其发展的方向及影响发展的原因,以从中得到相关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作为一个极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快递业也在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业内人士和学者也已对中国快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在陈晓云和孙俊的《浅谈中国本土快递产业的发展策略》一文中将SWOT分析法运用到了对快递产业的分析中,提出了中国本土快递产业应该放眼世界和加强合作的建议。周扬在《民营快递业发展状况调查》中指出了快递行业环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影响。《快递业:酝酿变局》一文中,田天具体的对快递业中的包裹业务类型和其今后业务方向做出了阐述。王宗琪在《国内快递业“三国争霸”》中将中国快递市场内的3大快递巨头做了比较分析,为本土快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严宏伟的《中国邮政EMS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一书中,将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切实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1.3研究内容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1.4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 从收集到的大量文献资料入手,以快递产业的起源、发展、现状、未来等具有时间特征的关键词贯穿整篇论文,成为论文的中心轴。从整体出发,在分析了整个快递产业现状及发展存在问题的大环境下对论文重点提出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进行再分析。在分析多种因素的同时注重对分散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小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类,以得出针对整合后的大因素的分析结果。2.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综合中国快递产业特点与企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搜索有关中国快递产业的文献资料,从而全面正确的对中国快递展业领域做出正确的情况判断,从而从整体把握文章的研究方向。SWOT分析法。在充分了解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将快递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总结在SWOT矩阵中,直观的分析研究问题。2、中国快递产业概述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2.1快递产业的起源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将业务扩展到西雅图以外地区,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并成功获得了航空运货权利。UPS及其他快递公司业务迅速蔓延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并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向世界各地扩展 。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中国快递市场的潜力已经进入各国快递公司的视野,国际快递产业的巨头们早就对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虎视眈眈。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运速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运速递通道,使我国快运快递业得到继续快速扩展的空间。虽然中国快递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在先进技术使用和管理等各方面与外资快递巨头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快递市场依然以每年至少33%的速度增长,而在未来的10-20年内,中国快递产业量将以航空货运量的2倍增长,其产业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将随之日趋完善。2.2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简要发展历程当国际快递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不断发展扩张时。为时使我国在快递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力量和市场份额,1980年我国推出了自己的国营快递公司——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国际快递公司。公司自创建以来秉承优质服务、确保时限、开拓市场、特快特办的经营方针。EMS面世不久,公司受理的业务量就迅速增长,公司自身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种类和范围,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起初只受理国际快递业务,1984年开始将业务范围转入国内,成为中国快递市场自己的快递品牌,受理国内实物传递、物品派送代收款、礼仪专递、国内收件人付费等业务,同时提供代客报关和代客包装。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以其国内市场独有的地位迅速占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2.3中国民营快递简要发展历程据了解中国第一家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名叫“快客达”。但目前这家国内首家民营快递企业现已不复存在。中国民营快递业诞生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历史时期,大量民营快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1993年当今中国民营快递业中两个规模最大的企业,顺风和申通公司分别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起家。这是中国两个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正是在这样的地区,生产了对快递服务的巨大需求。1998年以来,民营快递每年都以120%~20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3、中国快递产业的发展现状3.1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现状自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创建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航空的陆路运输网络,其网点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EMS依托与中国邮政航空公司密切关系,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络。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网络覆盖为其业务的受理和增长做了有力保证,也为实现国内快递次日到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 目前,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已经具有了高效发达的邮件处理中心。EMS在全国拥有一支20000余人的专职员工队伍及10000余部专门用于收揽、投递、运输的机动车辆,全国共有200多个处理中心,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处理中心分别达到30000平方米、20000余平方米和37000平方米,同时,各处理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分拣设备。EMS在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技术装备先进的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也已于2008年在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EMS近年来一直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致力于与大型国际快递公司结成合作伙伴 。同民营快递公司相比,EMS还具备领先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国内建立了300多个信息处理平台,使其受理的业务可以在网络上公布,可实现EMS邮件的全球跟踪查询。建立了以网站、短信、客户服务电话三位一体的实时信息查询系统。虽然EMS拥有本土化优势以及较先进的技术设施,但是与许多国际知名快递公司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1995年至1999年间,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这与整个行业超过30%的平均增长速度相比,EMS业务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却在逐渐失去份额。另一方面,DHL、TNT、UPS、FEDEX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个别速度甚至达到40%左右。 数据显示,全球几大速递公司不仅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与中国邮政EMS的竞争,而且势态极其猛烈。3.2中国民营快递发展现状在企业规模方面,中国民营快递企业人数良莠不齐。公司小至几人组成多至几千人,但由于人员素质和服务的不规范,民营快递在社会的形象一直落后于外资快递企业和EMS。目前,民营快递以发展为3个方面的市场即国际快递,国内快递,市内快递。大部分民营快递以从事市内快递业务为主,占其总市场份额的90%左右,而国内和国际快递只占10%左右。在地域范围上看,民营快递企业以从最初的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向全国各地延伸,虽然民营快递以遍布全国,但是大型的民营快递公司数量还很少。不过民营快递也拥有外资快递公司和EMS所欠缺的独有优势。快捷的速度和低廉的价格正使民营快递逐渐的蚕食中国快递市场,成为中国快递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部分。3.3国际快递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国际快递公司接踵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国际快递公司就迅速瓜分了中国快递市场80%的份额。近几年,在欧美市场,几大快递公司的发展并不顺利,这是他们将更过的资金投入到正在火热发展的中国快递市场。2002年敦豪与UPS在华营业额猛增60%,是亚洲其他国家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FEDEX和UPS,德国的DHL,荷兰的TNT以逐渐成为划分中国快递市场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 。他们纷纷以与本土快递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中国快递市场站稳脚跟。对于FEDEX来说,他们选择了与大田物流合作,而DHL与中外运成立了中外运敦豪。虽然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国际快递公司还在不断的抢占内陆市场。国际快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主要在于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和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网络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国际快递公司来说比EMS和民营快递公司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快递和包裹承运商,UPS以在中国投入品牌服务城市达40个之多,而服务范围将延伸的120多个城市。TNT也在利用自己在欧洲的网点优势不断扩大自己对中国快递市场内国外快递以业务部分的市场占有。2010年TNT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将从目前的25家增至100家,为中国100多个城市提供物流、快递服务。而其在华员工也将随之增至3万人,仓库面积预计到达325万平方米并拥有2500辆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据估计,从现在到2021年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市场将以平均每年10.3%的速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市场高大1000亿的利润空间,国际快递公司们也将不断巩固自己的在华地位争相分食这块未被开发的蛋糕。4、中国快递产业发展问题分析4.1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分析4.1.1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服务质量不高 随着中国快递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快递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这种形势下,EMS也暴露出一些自身的不足。邮政快递不同于民营快递和国际快公司,作为一个国有企业,EMS也沿袭着国有企业在软件服务上的不足。服务的不足不止表现在与客户相接触的窗口上,EMS在电话回访方面所做的也大大落后于民营快递和国际快递公司。2.快递价格高快递价格远高于民营快递价格已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EMS的国内快递的起价为20元,这比同等速度的民营快递整整贵了一倍,而在国际快递价格方面,EMS的价格又明显高于国际快递公司的平均价格。这在快递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已经成为了EMS的一块心病。高于其他快递公司的价格也是EMS失去了很多有可能在未来占有中国快递市场相当一部分业务的的零散快递客户。3.快递速度慢,网络跟踪困难近年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速度偏慢的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EMS一直以快捷的速度闻名中国快递市场,但是随着民营快递网点设施的完善和国际快递公司的激烈竞争,EMS的速度优势已慢慢被遮盖,民营快递公司和国际快递公司在快递速度方面下足功夫,要在速度上与EMS一拼高下。这也凸显了EMS在大城市速度较快而偏远地区速度慢的不足。EMS虽然有较完善的网络查询系统,但是跟踪查询困难或是查询时间较长依然普遍存在于EMS的日常经营当中。这不免引来了客户对自己递送货物的担忧,也在渐渐的使EMS失去一部分市场。4.1.2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组织结构不合理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国家为加强EMS各种业务的专业化管理,除国家邮政局设有职能部门外,还设立的中国速递服务公司这一专门管理机构。虽然中国速递服务公司负责EMS的全面管理和战略规划工作,但是其与各省邮政局平行,对各省邮政局没有直接的考核和指导作用 。其后果必然导致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内耗的过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形象。2.管理层市场意识薄弱现代营销经验指出,只有在充分收集市场信息和在了解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做出的策略才能赢得市场生机。而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长期不注重市场营销信息的手机与分析,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营销信息系统,致使公司内部信息不顺畅,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了解不及时,在竞争中不能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获得竞争优势。此外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细分和定位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一直是过国内快递市场的领导者,因而习惯沿用全面地毯式覆盖整个快递市场,大而全的思想一致充斥着管理者的头脑,没有正确的意识到在失去政策保护后,要在所有细分市场与竞对手展开竞争并获得优势是不现实的。其次,经营手段单一,服务意识不强也直接导致了客户的流失。至今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部分管理者和员工仍然没有企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没有将服务工作作为重点来考虑。3.经营成本高造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成本偏高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在于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机构重叠严重。目前,全国邮政已经拥有专职邮政快递员20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快递企业。邮政快递一直是自然性垄断行业之一,员工工资水平一直比较高,即使在进入WTO后其员工工资水平也未与劳动市场接轨,与其他民营快递公司相比,同样的岗位,邮政快递EMS要承担更高的人力成本。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航空运输被区别于普通货物运输,航空公司以有限处理为由索取高于普通货物的价格,这使得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S的航空运输成本高于其他竞争对手。4.1.3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SWOT分析SWOT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SWOT分析又称动态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SWOT方法,可以对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1.Strength(优势):中国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经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在中国,由于邮政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已经深入人心,这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习惯,因此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可能正是许多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消费渠道。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网点遍及全国300多个城市,业务处理网点多,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网络,这是许多速递公司都不能实现的“真空”优势。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其观念深入人心,得到许多消费者的认可,具有很强的社会知名度。2.Weakness(劣势):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和舒服,自主发展能力弱,自主性不够,一直依托于中国邮政公司,这成为制约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发展的瓶颈。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服务水平不到位,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服务质量与国际快递公司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硬件设施与国际快递公司相比还显得比较滞后,在运输方式和设备的先进性上落后于大型的快递公司。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业务品种较为单一,还没有做到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市场适应能力差,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行业风险的能力较差。3.Opportunity(机会):国加入WTO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快递市场的发展潜力都被看好,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放宽,为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扫清了前行的障碍。 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拥有自主的品牌优势,这就使其拥有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在国内社会力量强大。近年EMS一直致力于与国际大型快递公司的合作并且学到了很多经营经验和应对挑战的方法,而且获得了雄厚的外资力量。 如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开拓了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的视野,EMS在国内有先进的研发设备和人才储备,开发新产品、新业务的可能性增多。4.Threat(威胁):我国加入WTO后,实力强大的国际速递公司将改变以往的合资或者代理的方式,将以独自企业的身份获得直接进入我国市场的权利。中国速递业的壁垒将被完全打破,这无疑是对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一个巨大的威胁。 国际大型快递公司的实力远远超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他们拥有专门的飞机、机场、车队、处理中心和大型业务跟踪查询系统。拥有对国外快递的经验,当日递、次日递水平较高,查询迅速,答复准确,质量较高。 国内速递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在硬件上也远远胜于邮政。民航拥有未定的航班,可以实现优先发运、紧密衔接,在远距离城市速递业务上极具竞争力;铁路拥有拥有火车线路优势,对近距离物品类速递业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4.2中国民营快递的发展分析4.2.1中国民营快递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行业内部混乱中国民营快递是一个没有全国性统一的行业组织。虽然自诞生以来,民营快递的业务量以每年60%到120%的速度递增,但是飞速的增长给中国民营快递带来利润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行业内部越来越大的隐患。中国民营快公司大多以中小公司为主,在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的前提下,民营快递之间恶意竞争、相互排挤的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民营快递公司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了对中国快递市场的占有和公司未来的发展。2.业务面太窄灵活的运行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小公司在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是做出快速机动的反省,但也增大了其应对市场变化的风险。目前,在中小企业居多的中国民营快递行业中,企业业务面太窄已经成为了公司负责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甚至有一部分小民营快递公司只能做起本市的快递业务,而一些较大的民营快递公司在能把快递业务做向全国的同时也并没有做到将自己的业务横向展开,业务面也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货物递送。3.企业自动化程度低,专业人才较少目前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还是*人工操作,在宅急送,包装、分拣、装卸、搬运等大部分物流环节都是手工作业,配送中心的设施相当落后,基本没有什么先进的机械设备,只有上海北京这些大的分公司能看到立体仓库,这与国际快递业的巨头们先进的电子机械设备是无法相比的。从事民营快递企业管理和配送等重要工作的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快递专业的相关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也都不高,这也限制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改革和发展。4.2.2中国民营快递在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企业数量过多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服务的民营企业有上万家之多,其下属员工人数也多达100万人。据国家调查局上海调查总队2007年5月31日公布的调查报告,2006年上海市具有独立核算法人资格的民营快递企业有467家,注册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占九成。按员工人数算,20人以下的企业有373家,占79.9%;20至100人之间的有64家,占13.7%;100人以上的有30家,占6.4%;超过千人只有4家,仅占1%不到;而上海恰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之一,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数量多,而且整体规模都比较小。这就使无数中小民营快递公司不容易发展壮大。2.缺乏行业标准快递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没有被列入经济统计的范围,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记录。经过十多年的讨论勉强划分在邮政的掌管范围下,但还是没有一个行业标准企业间的竞争规范更无人管理。尽管国家邮政局2007年9月21颁布了首个快递服务标准,但次标准并不符合小型民营快的公司的实际情况,没有得到民营快递公司的支持和落实。此外民营快递的快递价格和收费标准也不同意,服务质量与收费的衡量标准也无法可依。3.资金不足制约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资金因素是最重要却最难解决的因素。如今民营快递公司面临的不是业务不足的问题而是资金不足,无法受理业务。民营快递公司的融资渠道很少,资金来源基本以自有资金为主。由于行业的风险性和不规范性,民营快递公司很少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一些企业开始尝试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社会融资方式,但目前成功的很少。民营快递的公司以中小型公司为主,其公司固定资产无法使其取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4.2.3中国民营快递的SWOT分析1.Strength(优势):民营快递拥有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国际快递公司所不能做到的价格优势,低廉的价格使中国民营快递迅速占领了低端和散件市场。其主动上门,价格便宜的特点以为其在中国快递市场份额上占有一席之地 。民营快递对业务受理的反应迅速,一些大型的民营快递公司已经拥有了媲美EMS的信息网络查询和跟踪系统,而且速度还要快一些,民营快递的业务服务水平已接近国际快递公司。快捷的速度是民营快递公司一直拥有的自身优势,在国内处理业务和递送物品的速度比EMS和国际快递公司要快得多。民营快递公司在中国拥有国际快递公司没有的本土化优势,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在国内的快递网点比国际快递公司要多。民营快递虽然自身规模普遍较小,但是灵活性大,对外界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比EMS反应快。2.Weakness(劣势):民营快递公司拥有的自己都是个人自有资金,而且面临资金制约公司发展的困难,缺少资金,不能有效的扩展业务范围成为了民营快递公司的一大难题。民营快递公司的信用水平和可抵押资产一般较匮乏,无法有效的进行民间、国际融资和获得银行贷款。虽然民营快递公司在国内网点方面优于国际快递公司,但是与国内快递老大EMS相比,网点的数量、覆盖面、建设和基本设施都要逊色很多。民营快递公司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极少有发展壮大的公司,其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这与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国际快递巨头相差甚远。民营快递公司大多以个人和合伙人形式建立,管理和受理业务的员工大都没有经过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管理人员也缺乏专业知识。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民营快递公司在机械化、自动化方面很不发达,无法处理大批快递递送业务。3.Opportunity(机会):中国快递市场潜力大,发展空间广阔,巨大的市场内蕴藏的无限的商机,这也为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民营快递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邮政EMS在企业制度上存在固有不足,这是短时间内不容易调整的,而民营快递公司应变能力强,可以在EMS不足的地方做足工作,以寻求市场占有率。国际快递公司和EMS普遍存在快递价格贵,经营成本大的缺点,降价空间较小。而民营快递公司在价格方面收缩性比较强,面对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够有效的把握机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4.Threat(威胁):新《邮政法》修改严重阻碍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国家邮政总局为了规范快递市场,保证EMS的绝对市场占有地位,缩小了民营快递公司的业务服务范围,规定了有些业务只有EMS能受理。国际快递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目前在国外,80%的快递市场份额都被国际快递巨头控制,民营快递想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快递市场十分困难。国际快递公司拥有快递企业经营的经验,资金十分充裕,同时在公司管理方面也有专业的人才。国际快递公司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业的快递业务技能培训,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这些正是民营快递公司所缺少的。目前,在国内快递行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市场监管不能有效的实施。各中小民营快递公司间的竞争混乱,恶意竞争、非法竞争依然普遍存在,这也严重影响了民营快递的发展。

不是很广啊先分析现状,1,目前国内的快递公司,民营的,外资的,介绍他们的情况2,客户群体的情况3,我国道路基础设施,陆路,航空,高铁等等能用于快递运输的然后就到趋势根据现状横向和纵向发展来展开阐述。比如快递公司的并购,合作,整合等等,特别要提到马云的菜鸟物流啊客户群体会有怎样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希望能帮到你

国际矿物数据库研究现状论文选题

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就有:单体插层缩聚制备了尼龙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可大幅度提高其热变形温度,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并对插层剂的碳链长度与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PET/粘土、PB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提高了材料的热性能和阻隔性,其中PET/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速度较PET提高了约5倍。此外还通过聚合物溶液插层及熔体插层分别制备出硅橡胶/蒙脱土及PS/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硅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得到很大提高,可代替气相白炭黑填充硅橡胶,具有实用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LS纳米复合材料将会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及其它领域。

试析《董卿主持风格》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多年以来一直被各地的媒体公认为效仿的楷模,或者是追求的方向。可是就像萝卜青菜一样,央视的主持人风格不同,各有特点。而我则偏爱青菜的清新,喜欢即时尚又不乏营养的综艺节目主持人,这几年央视的领军人物当然就非董卿莫数了。 在观众的印象中董卿是一位专业的晚会节目主持人,大方得体,气质稳重,穿着成熟又不失风尚,在央视各套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频频出现,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主持人之一。我认为,央视的主持人从杨澜开始是我比较有印象的了,然后是倪萍,再后是周涛,一直到现在的董卿。除了董卿具有年龄优势以外,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与淘汰中站住脚,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回头看,第一届比较著名的正大综艺主持人杨澜,当时的主持特点是比较阳光和知性。她一再证明着她被观众所喜爱。之后的倪萍,鲜明对比,主要是成熟稳重和亲切感强,易于带动现场气氛。经常用真情感染观众,把观众搞得眼泪汪汪,瞬时让观众耳目一新,也证明她获得了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可是这一特点,也有少数观众渐渐产生反感,随着时间的增长,观众们觉得这种过于煽情的主持风格已经看够看累了,需要新鲜血液。周涛正是当时观众眼中的新鲜血液,她外表时尚,和轻松干练的主持风格,正和大众的胃口,主持节目的时候,废话很少,语言干练,精巧。着实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董卿,在我看来,她聪明的具备了以上三位的所有特点于自身,知性,时尚,又善于对着镜头抒发自身情感的她,在各种场合应变及时,大方得体,并且懂得看场合随时变换风格。比如《青歌大赛》时,她会让自己尽量轻松一些,和紧张的参赛选手形成对比,同时又可以缓和选手的情绪,却把握分寸不会因为自己的轻松,影响到赛场的严肃气氛,这里可以看见杨澜的知性。而《欢乐中国行》,正是一个半分百的娱乐节目,董卿拿出了自己一切的开朗活泼,尽量做到时尚又亲切,在台上表现活跃,却不像其他地方台的节目主持人在台上乱来,这里有一点周涛的时尚又精巧。我曾经还多次看过董卿主持的慈善类节目,比如说最近的《为了母亲的微笑》是一场为了灾区贫困儿童捐款的晚会。我想她有些效仿了倪萍的本事,在描述灾区儿童生活状态时动了真情,而感动了在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而超越倪萍的是,恰到好处的只让眼泪在眼圈里打转。(这点是真本事!)另外,董卿的穿着时尚得体,身材苗条,所以在视觉上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本功扎实,虽然是上海人,但吐字归音非常清楚,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基本功是最最重要的,让观众听清楚,听明白是基本。因此在各种场合,她都可以展现她优秀的功底。这是我对董卿的基础了解,我印象中她没有出过书,所以了解不足,请师傅指正!

我很无奈,非专业。

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要求,手里有我自己的,也有别的学校的,你要要的话Email: 可以传给你做个参考!

  • 索引序列
  • 国际中文发展现状研究选题论文
  • 干细胞临床研究国际发展现状论文
  • 中国新闻学研究发展现状论文
  •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 国际矿物数据库研究现状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