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北京青年》杂志社

《北京青年》杂志社

发布时间:

《北京青年》杂志社

北京青年研究主办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出版周期:季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个 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是核心期刊杂志吧 !订杂志上杂志铺.....

这种月刊杂志出版周期较长,决定采用并不代表已经发稿,也许要先放一段时间才会发稿,发稿之后大约还要两个月才能刊出。所以,决定采用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作品时效性不强,可以等待三至五个月左右,一般就能够发表了。如果时效性较强,你可以打电话跟他们沟通一下,看究竟什么时候能出版,如果又决定暂时不采用,你不如干脆再投别的出版社。

省级期刊,非核心。如朋友有投稿的需求,可以到“杂志云”上面申请。杂志云可以对接全国8000多家杂志社。投稿,订杂志,上杂志云!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

新青年杂志社北京地址

陈独秀租居的箭杆胡同9号是座典型的清代四合院,成了《新青年》编辑部新址。

据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的住所整个院落分东、西两部分,有两个街门。朝北的街门是“箭杆胡同9号”,朝南的街门是“妞妞房9号”(现为骑河楼南巷),陈独秀租住东院。东院北房及南房分别为编辑部办公室和居所,其他房屋为传达室、车夫等住处。

虽然在2001年就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旧居在修缮腾退之前还住着6户居民22人。修缮腾退后,原来的私搭乱建不复存在,北房、南房和东面的耳房都按照旧貌修缮。北房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陈独秀旧居”两块牌匾也正式揭幕。

扩展资料

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介绍,旧居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明年的五四青年节,就将推出《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专题展陈。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告诉记者,纪念馆已经与陈独秀旧居所在的东华门街道签订合作协议,陆续推出相关主题的展览陈列,陈独秀的手稿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原件都有望在旧居展出。此外,这里还将开辟出一处图书文化活动室,居民可以在这里看书学习,旧居将充分得到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复原 明年"五四"开放首展

《格言》水平高的话就能选上,稿费是当然会给的。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民主与科学,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2、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3、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4、《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闳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办了“易卜生号”。该刊还译介了苏联高尔基、卢那察尔斯基的文学论文

5、《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这主要包括对以刘师培、林琴南为代表的“文选派”和“桐城派”封建复古势力反对白话文维护文言文、反对新道德维护旧道德的斗争﹔对腐朽无聊的黑幕派文学和鸳鸯蝴蝶派文学的斗争﹔对诋毁革命文学的上海美术界守旧派人物的斗争。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新青年》 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月1日,陈独秀发表《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一文。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新青年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7月4日,《新青年》第三卷五号陈独秀发表文章答顾克刚关于政治思想问题。 8月9日,钱玄同邀请鲁迅加盟《新青年》 1918年4月18日,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9年1月15日,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辨书》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上发表。 该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达130余篇。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出版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标准是:生理上身体强壮;心理上是"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 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北京青年周刊几线杂志

省级期刊,非核心。如朋友有投稿的需求,可以到“杂志云”上面申请。杂志云可以对接全国8000多家杂志社。投稿,订杂志,上杂志云!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

经常看到粉丝们说“哇,我家爱豆有杂志封面了 ”,“我家XXX可是大满贯”,“XXX家杂志几分钟售罄了”,可是杂志这么多,究竟有啥区别?一堆封面给你解密。先说女刊 【一线】 《VOGUE服饰与美容》 《ELLE世界服装之苑》 《时尚芭莎BAZAAR》 《时尚COSMOPOLITAN》 《嘉人MarieClaire》 【准一线】 《Madame Figaro费加罗》 《时装L'OFFICIAL》 以上就是俗称的“五大二小”,另外还有游离于五大刊,定位高端的《Numero大都市》和难以界定的《周末画报》 【二线】 《时尚健康》 《时尚新娘》 《芭莎珠宝》 《OK!精彩》 《悦己SELF》 《红秀Grazia》 【三线及以下】 《伊周FEMINA》《BQ北京青年周刊》《优家画报》《外滩画报》《精品购物指南》《LOHAS乐活》 注:法国费加罗报业集团与精品传媒集团合并后,出现了《So Figaro Weekly 精品周刊》,它和《精品购物指南》一样同属三线,而《Madame Figaro费加罗》是月刊,复刊之后仍旧算作准一线。 其次是男刊 【一线】 《GQ智族》 《时尚先生Esquire》 【准一线】 《芭莎男士》 《时装男士L'OFFICIEL HOMMES》 《ELLE MEN睿士》 以上即俗称的“五大2+3” 【二线及以下】 《风度men’s uno》 《时尚健康男士版Men’sHealth》 《型男志Men’sJOKER》《男人风尚LEON》《男人装Collection》 【特刊与副刊】 正刊>特刊(增刊)>副刊>别册>正刊内页>副刊内页>别册内页>随书附赠广告册,一线杂志不出副刊,别册可相当副刊地位。 重要程度:一线封>二线封>一线副刊封(除纪念刊)>别册 特刊独立发售、具有独立条形码,地位仅次于正刊;副刊或别册则没有独立条形码,不进行独立发售。 【满贯】指集齐一线准一线等时尚大刊的正刊封面。 【重要时间】一月开年刊,三月开季刊,九月和十月的杂志广告投放量最大,被称为“金九银十”,十二月压轴刊,周年刊。 【重要程度】创刊周年月>9月秋冬时装季>3月春夏时装季>1月开年>10月>12月闭年 【集团】 有些杂志虽然是在中国发行,但他们的母刊却不是在中国,全世界也有很多版本。以下是杂志背后所属的几大集团~ 【美国康泰纳仕集团】: 《Vogue服饰与美容》《GQ智族》《悦己SELF》《安邸AD》《摩登新娘ModernBride》 【法国桦榭菲力柏契集团】: 《ELLE世界时装之苑》《嘉人MarieClaire》《ELLEMEN睿士》《伊周FEMINA》《健康之友Woman'sDay》《心理月刊Psychologies》 【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 《时尚芭莎BAZAAR》《时尚COSMOPOLITAN》《时尚先生ESQUIRE》《芭莎男士》《芭莎珠宝》《时尚新娘》《男人装FHM》《时尚健康女士版/TrendsHealth》《时尚健康男士版/Men'sHealth》 【法国家族企业加鲁集团】: 《时装L'OFFICIEL》《时装L’OFFICIELHOMMES》 【推封原因】 自身时尚地位,公司强大,人脉广,奢侈品代言硬广或软广,电影宣传等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懂一点?

是核心期刊杂志吧 !订杂志上杂志铺.....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余海波是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回答满意的话请及时选择为满意答案~

2017年的12月,又一年到了尽头,新的一年还未来临,人间凛冬将至。而昨日一篇吸引了无数媒体人目光的报道,却让人唏嘘感叹―― 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正在经历的寒冬,竟比这天气还要凛冽 。 昨天下午,凤凰号媒通社发布的《北京青年报首次出现总编辑辞职  再好的纸媒都在经历人事阵痛》一文在媒体界引起了一片哗然,各方媒体人众说纷纭,纸媒的发展问题再一次走进公众视野,引发热议。 据12月4日下午新闻报道,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青年报社内部人士处确认,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余海波现已辞去职务,即日起由常务副总编辑田科武主持工作。而此时距余海波接任张雅宾成为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尚不足5年。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逐步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方兴未艾,而传统媒体日渐式微 ,传媒人士痛心疾首却束手无策。新媒体时代下,纸媒如何夹缝生存、纸媒是否会消失、纸媒的将来要何去何从是许多媒体人一直都在深思的问题。余海波的辞职将这些问题重新摆上了台面,其实早在去年京华时报宣布停刊时, 传统纸媒的发展问题已经相当明显,而纸媒困境避无可避 。 “百年京华”的口号一夕之间溃不成军,自2016年12月29日京华时报发布休刊公告起,“纸媒将死”的言论就开始甚嚣尘上,无独有偶,又一年的12月,又在相似的时间节点,余海波的辞职再一次让媒体人痛惜惊呼: 传媒领域迟迟走不出寒冬,纸媒发展或已步入“渐冻期” 。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衰落有其必然性,但外力因素是仅仅是造成纸媒困境的推手之一,正如“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传媒界的雪崩不止因为外部的震荡,也因其内部推力―― 部分传统媒体存在明显的经营管理问题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大行业纷纷“求新”“求变”,而纸媒的 转型意识薄弱,缺乏执行力,旧的形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新的面貌却尚未出现 ,如今纸媒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其自身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求变要如何变,转型要转向什么方向,许多传媒人士仍在摸索,不同的是有的已经着手革新,有的却还在犹豫观望。 就我个人而言,在当下,传媒行业的改革是必然的,这是时代的选择和趋势,媒体领域早已重新洗牌,有时候,置之死地而后生也不失为一种生存手段。创新,个性化,闪光点,优质的内容,新的表现形式,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是 时代对媒体提出的新要求 ,如何去借势发展,还是要各凭本事。 传统媒体的冰河世纪已大面积来临,纸媒的“渐冻期”或许会很快结束,也或许会永远冰封。 作为过去一个时代的宠儿,纸媒的根基扎实,掌握着新媒体所缺乏的公信力,转型有其可操作性,但这需要时间。 怎样去做好深度报道,怎样去生产优质内容,怎样去挽留读者,这些都是媒体人该深思熟虑的问题 。改革或许困难重重,传媒人士仍需在摸索中前行。

◆梅宁华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主任1954年1月出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入党,毕业于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干部、副处调研员、副处长、处长,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丰台区委副书记,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主任。◆赵靖云北京日报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副主任◆陈星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11月出生,河北完县人。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73年7月入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函授学院新闻系,高级编辑。曾任北京日报社内参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日报总编室主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徐文珍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任欢迎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10月出生,辽宁省台安县人。1973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入党。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曾任北京日报总编室编辑,北京日报社办公室秘书科长,北京晚报经济部副主任,北京晚报专刊部副主任,北京晚报总编室主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现任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晚报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孟春明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刘爱勤北京日报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郑京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6月入党。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高级编辑。曾任北京日报内参部记者,北京日报政法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晚报副总编辑。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邵镇军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60年10月出生,河北霸县人。1980年参加工作,1993年3月入党。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曾任北京日报印刷厂工人,北京日报总编室编辑,北京日报夜班总编室副主任,北京日报白班总编室主任,北京日报要闻编辑中心主任,北京日报编委。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初小玲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1957年3月出生,北京市人。1976年参加工作,1977年8月入党。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夜大学历史专业。曾任北京日报理论部编辑,北京日报文体部记者、副主任,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任,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采编中心主任。现任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张明非北京晚报常务副总编,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伍义林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余海波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社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标志含义是,它不仅将表现网球运动的精神,还将表现出中国的特色。” 时任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中国网球公开赛组委会副主任张雅宾先生说。

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是一项由中国举办的男女综合性网球赛事,举办周期为一年一届。该赛事由国际网球协会批准,自2004年开始举办。

中国网球公开赛在整体级别上仅次于四大满贯,与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迈阿密大师赛和马德里大师赛并称“四大超级赛事”,其中的女子赛事是WTA仅有的四站皇冠明珠赛之一,男子赛事为ATP500赛。

中国网球公开赛是一项在中国北京举行的职业网球巡回赛,2004年为赛事元年,最初为职业网球联合会(ATP)和女子网球联合会(WTA)的二级巡回赛;2009年,赛事全面升级为WTA皇冠明珠赛、ATP500赛,同期还举行ITF青少年赛。是国内唯一的男女合赛赛事,也是亚洲级别最高、奖金最多、参赛人数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男女综合性网球赛事。

《新青年》杂志社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杂志是:《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

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

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是综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同时陈独秀还是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陈独秀一生一心为公,光明磊落,丝毫不搞阴谋诡计,不以权谋私,即使在艰苦困顿的晚年,他不接受敌人的馈赠,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刚强骨气和高尚人格。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生毫不妥协,坚决地揭露和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旧文化和社会种种弊病,代表了社会良心,为后人做出了杰出的表率。

胡适。新文化运动

1、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3、《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 索引序列
  • 《北京青年》杂志社
  • 新青年杂志社北京地址
  • 北京青年周刊几线杂志
  • 北京青年报社总编辑
  • 《新青年》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