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的看法是:随着特朗普的患病整个白宫人心惶惶,近期的《时代》封面也是以病毒作为封面,一方面告诉大众形式危急,一方面也是美国开始正式这个病毒事件,也是告诉各国自己的态度,直观的表达了自己对病毒的重视。
就意料之中叭,毕竟现在这个事情真的很火的,热度很大,是就是很引人关注了。
这个封面到底是什么呢?主要是新冠病毒淹没了白宫以及,总统特朗普,虽然这件事会显得有些滑稽,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是很紧迫。
首先来说,为什么这个周刊这次的封面会火,主要我是觉得,他们真的很敢,敢直接这样内涵总统和政府,真的是勇气十足啊。而且,《时代》周刊,真的是不愧于它的名字了,走在时代的最前端,敢把一切值得报道的东西都报道出来,所以,这种精神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当然,报道出这种事情,也基本上代表了整个《时代》周刊以及大部分群众对现在美国国情的看法,在现实的打击下,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到底特朗普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也直接反映了,现在美国国内对特朗普本人行径的反对、反感,而且这个封面可能也是在提醒美国民众现在疫情真的很紧迫,而且在现在选举总统的紧迫时机下,到底应该怎样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到底如何做,才能真正使美国顺利地渡过这次危机,这应该是值得每一个美国人,和全世界都应该面临的问题。
当然,我觉得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名杂志,这幅封面对整个世界都是有警示作用的。这个封面也在提醒我们,虽然中国的防控疫情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但是整个世界的疫情还在继续,甚至有的国家在持续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放松警惕,都应该保持警戒,做好预防防控,为自己的国家,为整个世界负责。
最后,还是想呼吁大家,在这种敏感时期,我们尽量一切服从安排,不给国家添麻烦!
1.1996 巩俐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华人艺人,可见在外国人眼中巩俐就是中国电影的形象代表。2.1996/10/28 王菲王菲成为巩俐之后第二位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艺人。《时代》称王菲是“流行乐女王”。3.2000/7/10 周润发 杨紫琼由于李安指导的《卧虎藏龙》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武侠热潮,两位主演周润发和杨紫琼成为了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该期还重点介绍了《卧虎藏龙》的制作过程及花絮。4.2001/4/23 Maggie Q本期《时代》探讨不同地方的混血儿如何影响娱乐界。模特出身的美国-越南混血儿Maggie Q与其他两位混血美女一起成为封面人物,在文中被形容为“Model界的大发5.2001/6/25 舒琪本期《时代》找来舒琪作为封面人物,并对舒琪进行了专访,介绍了舒琪出道至今从一个三级女星到大红大紫的发展历程。6.2002/1/21 李连杰 梁朝伟 张曼玉 章子怡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大热上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本期的主题就是张艺谋的“英雄”。7.2002/4/29 张惠妹张惠妹被《时代》选为2002亚洲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并登上封面。娱乐圈中仅有张惠妹和成龙两人入选。8.2004/2/2春树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该期《时代》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9.2005/10/3 李宇春 这个不用说也应知道吧,“超级女声”风暴狂潮啊...都刮到美国去了。10.05年章子怡《艺伎回忆录》11.08年黄晓明版《鹿鼎记》里面的沐剑屏“小郡主”刘芸(据说是因为她是华谊力捧的小花旦,所以虽没演过许多电视,但都宣传到美国去了)
设计者故意设计这样的封面为了抨击自己国家的政客,也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可见这次疫情对当地老百姓的伤害之大。
春树,女,1983年出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女诗人。
2000年,春树从高中辍学,开始自由写作。至今已出版小说《北京娃娃》 、《长达半天的欢乐》、《抬头望见北斗星》等,她有主编过《80后诗选》。2004年,她获得第五届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2004年,她成为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人物,美国人称她为“新激进份子”。
她也是80后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她代表作有:《北京娃娃》《长达半天的欢乐》《2条命》《在地球上:春树旅行笔记》。2018年7月26日,春树实名曝光作家张弛、《新周刊》创始人孙冕,称曾遭二人性侵。
扩展资料:
2004年2月,北京少女作家春树带着她的《北京娃娃》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
2004年2月,获得第五届网络金手指的网络文化先锋奖。
2004年6月,成为《三联生活周刊》封面人物。
2004年8月,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 2004年9月,应邀前往挪威参加国际诗歌节。
2005年,接受《鲁豫有约》节目访谈。
2006年后,当愤怒的北京娃娃不再愤怒时只有一片沉寂。等待巅峰再来。
2007年,出版《红孩子》。
2010年,出版《光年之美国梦》
2013年,出版《春树的诗》、《在地球上上:春树旅行笔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树
80后作家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周嘉宁、李子悦、小饭等。这些人应该是80后作家的先驱。随着更多的80后群体的成熟,王寒星、郑小琼、安意如、刘卫东、邢荣勤、李傻傻、林萧、枚庸、郭敖、陆缄等一批实力派80后诗人、作家也不断崛起,形成比较成熟稳重的传统文风。韩寒:三重门、长安乱等郭敬明: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悲伤逆流成河张悦然:樱桃之远、誓鸟安意如:人生若只初相见、当时只道是寻常90后么,先自己积累人生经验再说了
1.1996 巩俐巩俐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华人艺人,可见在外国人眼中巩俐就是中国电影的形象代表。2.1996/10/28 王菲王菲成为巩俐之后第二位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艺人。《时代》称王菲是“流行乐女王”。3.2000/7/10 周润发 杨紫琼由于李安指导的《卧虎藏龙》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武侠热潮,两位主演周润发和杨紫琼成为了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该期还重点介绍了《卧虎藏龙》的制作过程及花絮。4.2001/4/23 Maggie Q本期《时代》探讨不同地方的混血儿如何影响娱乐界。模特出身的美国-越南混血儿Maggie Q与其他两位混血美女一起成为封面人物,在文中被形容为“Model界的大发5.2001/6/25 舒琪本期《时代》找来舒琪作为封面人物,并对舒琪进行了专访,介绍了舒琪出道至今从一个三级女星到大红大紫的发展历程。6.2002/1/21 李连杰 梁朝伟 张曼玉 章子怡随着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大热上映,四位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一起成为该期《时代》的封面人物。本期的主题就是张艺谋的“英雄”。7.2002/4/29 张惠妹张惠妹被《时代》选为2002亚洲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并登上封面。娱乐圈中仅有张惠妹和成龙两人入选。8.2004/2/2春树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该期《时代》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并与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相提并论。文章以“linglei”(另类)来称呼他们,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新激进分9.2005/10/3 李宇春 这个不用说也应知道吧,“超级女声”风暴狂潮啊...都刮到美国去了。10.05年章子怡《艺伎回忆录》11.08年黄晓明版《鹿鼎记》里面的沐剑屏“小郡主”刘芸(据说是因为她是华谊力捧的小花旦,所以虽没演过许多电视,但都宣传到美国去了)
近期美国时代周刊的新一期封面可以说是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如此简洁的封面之下,隐喻着美国政客对新冠病毒的不作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此次图片当中的几个主要要素,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莫过于新冠病毒的卡通图片,这样的图片布满了整个封面的大半个份额,可以说是占占据了时代周刊封面的2/3的地区。而除了这样的触目惊心病毒图片之外,站下剩下1/3的就是白宫的图样。
这样的布局手法可以说是将美国近期新冠病毒的严峻程度做了很大的隐喻,而且在此次海报当中的封面,在病毒之下的白宫依然显得那么人声鼎沸,政客们一就是谈笑欢颜。将病毒政治化也成为了时代周刊此次封面的又一次抨击要素。
此外我们再看一下此次时代周刊封面的颜色汇集,主要篇幅采用了红色和白色以及黑色的颜色来强调形式的紧迫,红色的新冠病毒图样可以说是给人带来了一种视觉冲击,可以说新冠病毒的图样下,一个个都是美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痛苦呻吟。而洁白无瑕的白宫图像可以说是对此次封面最强烈的对比和抨击。除此之外,以黑色的点缀在病毒之间和白宫的阴影处,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眼前的白不是白,你说的黑是什么黑。
时代周刊作为美国的主流媒体,而此次周刊的封面可以说是让我们众多不了解美国实情的人,更多的了解到美国疫情的严峻,而在一片祥和的白宫外表之下,众多红色染着黑色的病毒图片在白宫上空盘旋。如此的设计也看得出此次时代周刊封面设计者的别有用心和对政治家的控诉和无奈,让此次封面成为大众焦点的同时,也为人们看清现实而感到无奈。
泽连斯基登《时代》封面,选为“年度人物”,外界媒体对此事情的一个评价是:
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精神”被《时代》评为年度人物。美国《时代》杂志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精神”评为2022年年度人物。根据编辑部的说法,乌克兰总统在过去的一年里将自己确立为“反抗外部侵略和民主的象征”。《时代》形容泽连斯基是一位“成功的战时领袖”,深具勇气极具感染力,并在俄乌冲突第一天起,“将这股勇气在乌克兰领导层中传播开来,令所有人都知总统没有离开。”《时代》的封面标题为“泽连斯基与乌克兰精神”。从泽连斯基接受采访的前端不难看出,做过演员的泽连斯基非常会倾诉和使用对比,甚至帮助记者,譬如总统应该有的豪华交通工具和普通火车、童年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冲突……当然,通过这段采访无疑也再次证明了他的口才和逻辑能力确实优秀,但也充满戏剧、矛盾的人生态度。泽连斯基获奖的由于简单:他改变了地缘政治气候,引发了一波席卷全球的行动。可惜在他获获奖的背后,乌克兰被毁了,他被人们为:英雄,这个代价值得。
泽连斯基不出意外的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22年度人物,实至名归,得此殊荣司机当之无愧,他不但自诩为地球球长对各个国家指手划脚,还可以命令式的口吻给欧美要钱,乌克兰的一切吃喝拉撒都要欧美供养,给慢了还要被他训责,司机要不是2022年度人物那谁有资格,其实美国还欠他一个奥斯卡金像奖。
对于他的一个评价也是非常赞的,外界对于此事都是非常肯定的,我对此也是觉得非常赞的。
设计者故意设计这样的封面为了抨击自己国家的政客,也有很多无奈在里面。可见这次疫情对当地老百姓的伤害之大。
泽连斯基被评选为年度人物,但俄罗斯的国家议员却认为,这是一场闹剧,我觉得每个人的对立面不同,所以想法也不一样。
邓小平。就是他了。
韩寒 2009年好像是 喜欢的他的话 加群39274114QQ上哦
第一个成为《时代》封面人物的中国人是吴佩孚,1924年9月8日,在创刊一年多之后,《时代》选择了这位当年的风云人物;而在《时代》封面上出现最多的中国人无疑是毛泽东,对20世纪的整个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无疑也正是毛泽东,《时代》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动;同样,蒋介石作为在20世纪对中国历史带来重要影响的中国人,也曾多次登上《时代》封面;邓小平是在《时代》封面上出现次数仅次于毛泽东的中国人,而且邓小平曾于1979年和1986年两次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周恩来也曾多次在《时代》封面上出现。另外,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还有溥仪、汪精卫、陈诚、宋美龄、陈立夫、宋子文、吴国祯、罗瑞卿、刘少奇、陈毅、林彪、江青等人。《时代》有美国本土版(主刊),也有亚洲版等各种区域性质的地方版。在《时代》亚洲版上,近年来有更多的中国人登上了封面,这些人主要集中在演艺圈与体育圈,比如章子怡和姚明,这两人都曾多次登上《时代》亚洲版封面,他们已经成了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
《时代》杂志创刊至今八十余年,美国人从未停止过从大洋彼岸远眺中国,在他们笔下的中国人、中国社会和我们自己了解的中国人、中国社会总是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他们曾用拿着各式工具ant-people来形容中国人;例如在某个时期,他们在毛泽东称呼为“红色中国的老板”,又在其身后绘上了密密麻麻的蝗虫。本书作者从1924年美国人第一次用中国人——吴佩孚作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开始,一直写到2005年——《时代》主刊用穿着“LV”的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用《时代》上的中国面孔,切入波澜起伏的中国近、现、当代史,让读者一睹:八十余年里《时代》是怎样描述中国,描述中国人物,而我们的历史又是怎么样。 时代》封面上的中国面孔 就像炸了锅一样,“超级女声”李宇春登上《时代(TIME)》周刊亚洲版封面的消息被迅速传播开来,报章杂志和门户网站迅速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评论热潮。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涉外酒店里,那些将自己标榜为“玉米”的李宇春崇拜者们毫不吝啬地买下了当期的《时代》周刊亚洲版。 “从我个人看来,《时代》是美国最重要的主流读物之一,很多中国读者因此将其视作“来自美国的声音。”撰写该篇报道的《时代》周刊驻京记者翟淑珍(Susan Jakes)认为,“中国人很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对於大洋彼岸这个“刚刚复苏并急於与世界接轨的国度”,《时代》的只言片语,往往意味著太多太多。 1898年4月3日,亨利.卢斯(Henry Luce)出生在中国山东省邓州市。他的父母,是来到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在卢斯25岁生日的前一个月,由他创办的《时代》周刊正式出版发行。创刊号的封面人物是约瑟夫.坎农(Joseph Cannon),一位退休的美国众议院议长。 在美国,《时代》周刊的“造词”能力令人津津乐道,每一条“意外”嫁接而成的单词,都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打开那本搜罗了“《时代》新词”的专著《Timenglish: The Words of TIME》,数十年来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瞬间跃然纸上。而年轻的卢斯更难预见的是,大半个世纪后,《时代》周刊会在他出生的国度里成为一本“意见领袖”型的读物,时刻牵动著传媒业乃至普罗大众的关注焦点。《时代》的封面 亨利.卢斯的父母原本打算让孩子在中国长大。15岁那年,卢斯终於踏上美国的土地,并在数年后进入了与中国有深厚交往的耶鲁大学。 在校期间,卢斯结识了布里顿.哈登(Briton Hadden),前者任主编、后者任主席,共同效力於《耶鲁每日新闻》。1922年,他们同时退出了《巴尔的摩新闻报》,著手创办《时代》周刊。 《时代》周刊的风格在早期受到了布里顿.哈登的极大影响。哈登以不拘一格的管理风格著称,甚至经常在会议上拿卢斯开涮。在他看来,尽管《时代》是一本相当重要的刊物,但却并不一定要天天板著面孔说话。在当时的批评家看来,这样的语态对於严肃的时政报道来说未免太过轻佻,而似乎更适合於那些对社会名流和政治家的深度特写。顺理成章,通过人物说新闻成为《时代》周刊最擅长的报道技法。而在创刊后的数十年内,《时代》周刊的封面都是某个人物的头像。 无论外界的评判如何,这种制作手法无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三大美国主流新闻期刊——《时代》、《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以及其他繁若星海的专业纸媒中,没有哪家的“封面人物”可以拥有同《时代》周刊相抗衡的地位。 岁末年初《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评选,几乎可以被视为全世界媒体和读者在新年钟声敲响前最翘首以待的时刻。翟淑珍说:“很多年以来,‘年度人物’都会选择那些在当年的新闻事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新闻制造者’。”而从两年前开始的独立日“历史上的总统”封面和已经连办四届的“亚洲英雄”评选,无疑都是《时代》周刊秉承优势的翻新再造。 受到《时代》周刊人物版的启发,时代集团在1974年创立了《人物(People)》杂志。但读者看见《人物》花花绿绿的封面,却已经难以和风格鲜明的“母刊”建立联系。与《国家地理》杂志的黄框齐名,在1927年为封面加上了红色边框之后,这就成为《时代》周刊最为世人熟识的标志——除了在2001年那个举世震惊的恐怖事件后36小时,《时代》周刊为赶制的“9.11特刊”换上了黑色的边框。 与封面齐名的,还有《时代》周刊记者们特立独行的行文方式。以调侃见长的专栏作家沃尔科特.吉布斯(Wolcott Gibbs)在1938年的《纽约客》杂志上留下了那段著名的嘲讽:“文句不倒行,脑筋就打结”。这种以“倒著说话”为主要标志的文体,伴随了《时代》周刊很长一段时间。时至今日,它依然是一些国内媒体从业人员乐衷效仿的对象。《时代》与中国《时代》周刊与中国结缘,从1924年9月8日开始。那一天,军阀吴佩孚登上了《时代》封面。在那篇名为《战争?》的封面报道中,《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时局进行了现在看来略显简短的报道。 此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吸引并造就了众多的西方资深记者。根据美国战地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Harrison Salisbury)的说法,当时有“十多个顶尖的美国记者在日以继夜地报道”中国的战况。机缘使然,主编亨利.卢斯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也就决定了20世纪30到40年代间《时代》周刊对中国高度关注的风格。 由於亨利.卢斯是颇具影响力的共和党人,在那段混乱的岁月里,《时代》周刊利用手中的媒介资源力挺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为他们在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公众舆论中博取同情。 1945年日本投降时,《时代》周刊准备出版一期蒋介石的封面人物报道。资深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不相信蒋介石是中国的希望。在发给亨利.卢斯的电文中,白修德说:“如果《时代》明确地、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的话,我们就没有对千百万美国读者尽到责任。”不久,白修德奉召回国,并提出辞职。然而,卢斯对外界声称,由於白修德是共产党,所以《时代》不得不予以解雇。 在此后将近30年的历史时期内,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用以代表中国新政权的,往往夸张的巨龙形象,带有强烈冷战色彩,直到1971年乒乓外交启动,喧然纸上的傲慢与偏见才得以逐步缓和。 1972年2月18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在那年3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用一个抽象的中国字“友”,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 “不少中国朋友在碰到我的时候,都会提起邓小平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事情。”《时代》周刊驻京记者翟淑珍说。自中美建交之后,邓小平开始频繁登陆《时代》封面,并两度成为“年度人物”。尽管美国记者依然用“亦敌亦友”作为封面标题,但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带给世界的全新感受,依然可以从“崭新的中国”、“崭新的面孔”、“下一个中国”这些词条和许多颇具象征意味的视觉元素上窥见端倪。与《时代》俱进 如果说抗战胜利前的《时代》封面弥漫著“蓝色”,此后40年又迎来了一个“红色”泛滥的《时代》,那麼在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用“五彩缤纷”描绘这家境外媒体眼中的中国,则显得再恰当不过。 “首先这是一本新闻杂志,1923年创刊的时候就是这样定位的,只不过当时属於一本著眼地区新闻的新闻杂志,现在变成关注世界大事的新闻杂志。而我个人则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本很有意思的综合杂志,只不过这本杂志恰好每周出版罢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时代》周刊执行主编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说。 过去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读者可以在刊名下方找到“新闻周刊(The Weekly Newsmagazine)”的字样。而现在,这行说明已经不复存在。伴随著冷战的结束,《时代》封面上的中国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政治领袖不再是舍我其谁的主角,王菲、舒淇、周杰伦、张惠妹、周星驰……文化名人开始成为封面报道的热点所在。 当春树以饱含朋克精神的颓废形象出现在《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之后,台湾地区的书商立刻将她的作品加印。“像我一样另类(Linglei Like Me)”,编辑为封面故事配上了“中为洋用”的标题。“我也不觉得我怎麼另类了,可能他们比较难找到其他人吧,就把我们凑一起了。”谈及这篇包含了韩寒等“80后”作家的封面报道,春树认为《时代》对自己做出了错误的解读。 “李宇春的胜利在很多其他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类似‘美国偶像’的‘超级女声’以一个民主的方式运作,800万短信投票划过决赛当晚的夜空。”在《时代》周刊题为《李宇春:因为追求自我而受宠》的报道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如此熟悉的思维定式。一夜之间,中文读者在论坛和blog上贴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评论。 《时代》周刊记者翟淑珍认为:“我们始终在关注国内各方面对这个活动的反应,包括大众传媒、包括论坛、包括博客。我并不会有意地将其置於某些特殊的层面进行解读。从大陆电视观众、媒体从业人员和社会学者在这段时间内为‘超级女声’所做的注释来看,我们并没有为这个比赛机制‘赋予了过多的含义’。” 各说各话的争执绵绵不休,但《时代》周刊的意见却依然在被持续地热炒和放大。读者终於不用再为那些沉闷的封面故事苦恼,新的困惑却又接踵而至。我们总在集体无意识的“东方主义”热潮中为这些放诸美国新闻语境的自我认知欢呼雀跃,却在与“时”俱进的康庄大道上不知不觉地为了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心理困境。 “从我个人看来,《时代》是美国最重要的主流读物之一,很多中国读者因此将其视作‘来自美国的声音’。中国人很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翟淑珍的解读令人回味。 来源:经济观察报
辛迪·克劳馥气质非凡呀,身材又好,为全球600多家时尚杂志担任封面女郎是应该的。
我没有看过。毕竟这个杂志年代比较长远了,而且我也不喜欢看杂志。
会的毕竟明星的穿搭都是走在时尚的前列,会引领时代的潮流增加人们的审美观
刘亦菲的穿搭我会借鉴,但是在生活中很多都是不实用的,只能按照穿衣风格和颜色上去搭配,完全一样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