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情报科学和情报学报

情报科学和情报学报

发布时间:

情报科学和情报学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情报学报和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国内刊号。《情报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情报学报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2257/G3,国际刊号:ISSN1000-0135。情报学报杂志社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情报学报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5、图书馆杂志 6、图书馆论坛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情报杂志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

情报学报与情报科学

情报学报的投稿难度是比较大的。它是图情期刊中周期最长的,专家外审环节特别长(大约3个月给答复),稿件需要新方法做基础研究,解决重要问题,结合实例分析,选题严格。

《情报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本刊是上述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情报学报》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情报学报》是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情报科学、信息和知识管理、图书馆学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知识信息的处理;信息经济、信息产业、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情报学报》是上述领域的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中国社科论文统计分析的选用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9版):图书情报类[2009年02月27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6、图书馆杂志 7、图书馆 8、情报科学 9、图书馆建设 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1、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 13、情报杂志 14、情报理论与实践 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 18、图书与情报 19、国家图书馆学刊

情报学报是情报学的权威期刊

情报学报的影响因子是1.305;中文信息学报的影响因子是1.884。《中文信息学报》反映我国中文信息处理的学术水平,重点刊登我国中文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综述、研究成果、技术报告、书刊评论、专题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文章内容主要是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输入输出及加工处理、印刷体、手写体汉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合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从本刊刊登的文章中可以及时了解我国最新的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和学术动向。所刊登的文章多数得到了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另外,《情报学报》还是CSSCI的来源期刊,所以个人推荐:如果感觉文章写得还不错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发表《情报学报》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情报学报 4、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论坛

中稿难度都很大。上述刊物都是核心期刊,而且属于专业领域。1、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2、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

情报学报公安

首先你要在前面加上序号,就是你引用的第几个文献,格式是:[数字],...

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Chinese journals in the social scienc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7):1360–1376(SCI)2. 基于本体的CSSCI学术资源网络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情报学报》2010(2) P331-3413.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es:An Analysis of Reference in CSSCI”,Nanda Review,2009.12:P85-994.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Journal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9:2(3)P8-275. 客观全面评价期刊,促进学术繁荣发展《情报资料工作》2009(4)P256. 以显性方式评价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7.30(第10版)7.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被引概况分析——基于CSSCI数据库《东岳论丛》2009(7)P5-138. CSSCI本体概念模型的构建与描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P43-519.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docum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9(3) P432-43810. 《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教育研究》2009(4)P98-10711. 基于关键词和摘要相关度的文献聚类研究《情报学报》2009(2) P220-22412. 基于CRFs的角色标注人名识别模型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应用《情报学报》2009(1)P88-9613. 利用H指数评价学术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P6314. 略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府决策《电子政务》2009(2-3)P41-5015. 面向语义网的本体学习技术和系统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P64-7216. 入选CSSCI来源期刊应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10.16(第6版)17.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自动标引模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P89-9418. 科学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质量,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619.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载文及引用特征的学术影响力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4)P95-10220. 基于模式匹配的中文通用本体概念抽取模型《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P31-21. 从CSSCI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2)P231-23722. 基于CSSCI的中国大陆图书馆学研究分析《新世纪图书馆》2008(1)P9-1323. The academic impact of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slib Proceedings: New Information Perspectives》2008,60(1)P55-74(EI)24.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东岳论丛》2008(1)P35-4225.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0-2004) — 基于CSSCI的分析《情报学报》2007(3)P373-38326. 网格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模型研究《情报学报》2007(2)P280-28427. “Document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Sample Weighting”,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KSEM’2007). 200728. 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总体模型与实证分析《情报学报》2007(1)P116-12429. 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描述框架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P15-30. 面向信息检索的排除词识别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2)P44-4831. 面向信息检索的词汇知识发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 P10-1432. 基于元数据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P 116-12133. Query Similarity Computing Based on System Similarity Measurement,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mputer Processing of Oriental Languages (ICCPOL06),Singapore,LNAI 4285,pp 42-50,2006. (SCI)34. Kong Min, Su Xinning,E-government Application Framework (EGAF). the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e-Commerce and e-Government. NOVA press,2006 pp. 123-133 (ISTP)35. 基于知识空间的智能信息检索模型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2)P29-3336. 中国民族研究影响力评价(2002-2004)——民族研究概况与期刊被引分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Vol,34(5)37. 基于CSSCI的中国文学研究主题词分析(2000—2004)《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6)P113-12038. 基于PKI/PMI的Web应用安全解决方案《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vol.42(6)P1-3,639.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图书馆论坛》2006(12)P59-65,18240. 数字图书馆门户的设计和构建《情报学报》2006(5)P546-55241. 面向政府决策的知识挖掘《情报杂志》2006(9)P45-4742. 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情报科学》2006(9)P1335-133843. 基于多语境的相关词自动提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9)P23-2844. 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术影响力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情报学报》2006(2)P131-15345.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P46. 电子政务动态信息采集模型的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P73-7647. 面向电子政务知识支持的数据和信息应用框架《情报科学》2006(6)P810-813,82848. 组织知识变革管理《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P96-9949. 哲学研究现状分析——基于CSSCI的分析《情报科学》,2006(1)50. 基于ISAPI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短信平台服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1)P55-5851.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信息资源研究《情报学报》,2006(1)P99-10852.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新进展《图书情报知识》,2005(2)P110-11153. 从CSSCI看大学出版社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3)P70-7354. 构建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型《情报学报》,2005(2)P136-14155. 知识管理系统下的智力协同框架《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4)P20-2756. 决策过程的知识价值链《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P25-2957. 我国高等院校社会科学学科的机构被引分析《情报科学》,2005(11)P1734-174058. 数字化校园中应用集成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1)P61-6759. 信息资源整合的建模与实现方法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0)P60-6360. 数字化校园中Web服务安全框架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0)P43-5061. 论信息资源整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P54-6162. 高校数字资源整合平台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P62-6963. 高校数字化校园应用软件构建平台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8)P48-5364. 数字视频信息的索引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7)P46-5065. 数字化校园一卡通平台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7)P54-5966. 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6)67. 高校统一门户的设计与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5)P57-6368. 数字化校园认证系统的设计《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P51-5769. 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分析《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3)P50-5670. 新一代高效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P48-5571. 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与评价《中国体育科技》.2005(1)7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环境中的电子协作支持模式《情报科学》,2004(6)P84-8873. 数字视频信息的元数据研究《情报学报》2004(5)P605-61074. 近5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之影响《情报学报》2004(5)P515-52375. 经济学研究现状:基于CSSCI的评析《经济学家》2004(4)76. 视频信息索引技术研究进展《情报学报》2004(4)P410-41677.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生态环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P18-2178. 各种“场”及其在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情报学报》2004(2)79.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实证研究《情报科学》2004(2)P133-13780. 关联规则兴趣度的度量《情报学报》2003(4)P419-42481. 企业知识发现中的个性化Web推荐服务研究《情报学报》2003(3)P247-35382. 试论企业知识资源的组织《情报学报》2003(2)P211-21683.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在科研及管理中的作用《图书情报工作》2003(4)P51-5484.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图书情报知识》2003(1)85. 知识管理系统下的知识仓库研究——概念与模型.《情报学报》2002,21(5)P542-54686. 基于数据仓库的引文分析系统研究《情报学报》2002(3)P290-29487. 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看《经济研究》的学术影响《经济研究资料》2002(7)P27-3288.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研制及其功能《图书馆杂志》2002(3)P18-2089. The Application of Hypertext Retrieval in Fulltext Retrieval System. JCIS 2002 6th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s, NC, USA. March 8-14,2002(ISTP收录)90. 电子商务中物流解决方案探索《情报科学》2002(1)P81-8391. 从CSSCI看2000年我国图书情报领域之最《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2(2)P5-892. Developing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1.11v.25(6) SCI和SSCI收录期刊93. Web环境下全文检索系统开发平台的设计《情报科学》2002(4)P402-40494. 利用CSSCI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科学研究状况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4)95. 精思求新 注重实用《江苏公安专科学报》2001(2)96. 引文索引数据质量控制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97. 超文本技术在全文检索系统中的应用《情报学报》2000(6)98.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设计《情报学报》2000(4)99. 音像资料的MARC格式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3)100. 文献自动标引研究《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1)101. 搜索引擎综述《计算机应用系统》1999(4)102. 计算机自动编制文摘《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7(6)103. 计算机辅助档案案卷题名研究《情报学报》1997(1)104. 汉语词切分标引算法的改进《情报学报》1996(6)105. 语文献检索后组式标引研究(论文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6106. 多媒体技术《情报理论与实践》1996(1)107. 科技档案的计算机立卷《档案与建设》1995(5)108. 档案主题标引实用算法《情报学报》1995(6)109. 计算机辅助立卷研究《档案学研究》1995(3)110. 档案自动分类算法研究《情报学报》1995(3)111. 档案检索自动化技术探讨,《档案与建设》1995.5112. 汉语文献信息自动标引新算法,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0113. 档案管理自动化研究与发展方向《档案与建设》1994.9114. 汉语文献自动标引综析《情报学报》1993.8115. 汉语文献检索词自动标引研究《情报学报》1993.4116. dBASE~CDS/ISIS间的数据转换技术《情报科学技术》1993.4117. 条型码知识与发展《情报科学技术》1993.4118. 定题情报检索实用算法《情报学报》1992.2119. 论我国机读版工具书发展前景《图书情报工作》1991.12120. 中文标题关键词检索实用算法《中文信息》1991.12121. 江苏省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回顾与展望《江苏图书馆学报》1991.4122. 用dBASE-3实现西文标题关键词的布尔逻辑检索算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1.1123. 连续出版物系统的发展趋势,《期刊管理与研究论文集》出版社,1991.1124. A.T.Balema大学图书馆的报纸标引《期刊管理与研究》1991.5125.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思考,第二届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研讨会,1990.10126. 电子技术与连续出版物,《期刊管理与研究》1990.5127. 用dBASE-3实现中文标题的检索算法《新浪潮》1990.5128. 论中文标题的单字标引与位置检索《南京大学学报——自科版》1990.4129. 利用dBASE实现中文标题的后方一致与任意一致检索《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9.12130. 计算机连续出版物管理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情报学报》1989.6131. 中文单字标引算法的改进设想《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9.3132. 一个实用的微机西文期刊管理系统《情报科学技术》1988.10133. 计算机西文期刊管理系统之我见《情报科学技术》1987.12134. 略论菊池敏典算法《情报学报》1983.8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学术月刊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文史哲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社会科学12. 社会科学战线13. 江苏社会科学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河北学刊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浙江学刊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 浙江社会科学21. 天津社会科学22. 社会科学研究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5. 求是学刊26. 人文杂志27. 江西社会科学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 学习与探索31. 江汉论坛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9. 中州学刊40. 南京社会科学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45. 山东社会科学4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社会科学辑刊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0. 学术界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2. 广东社会科学53. 国外社会科学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6. 学术交流57. 东岳论丛58. 东南学术59. 学海60. 学术论坛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64. 探索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67.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2.青年与社会杂志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7. 中国哲学史 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 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广西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研究 4. 国际问题研究 5.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6. 美国研究 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 法律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4. 法商研究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第二编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 浙江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11. 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 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 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 山西档案7. 北京档案8. 档案管理 9.档案 10. 兰台世界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10. 科技导报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2. 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 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15. 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17. 北京文学.原创版 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 1.中国音乐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 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23. 中国典籍与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14. 北方文物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情报科学和情报学报
  • 情报学报和情报杂志
  • 情报学报与情报科学
  • 情报学报是情报学的权威期刊
  • 情报学报公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