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肖肖肖肖雪*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自然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
魔王夫人
自1999年始,南京市向全国少年科学院推荐了四批,共16名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其中1999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首届13名小院士,南京2位;2000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二届104位小院士,南京4位;2005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三届50名小院士,南京3位,另有3位获提名奖;2006年全国少年科学院表彰了第四届40位小院士,南京7位,另有2位获提名奖。叶 波,女,1987年1月出生。首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现为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二年级学生。叶波同学1993年就读于南京凤凰街小学,在小学六年里,她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五年级时担任校少先队大队长,六年级时又兼任校第二届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她爱好广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强,多年坚持练习书法,作文及书法在各级比赛中经常获奖。她从小就富有好奇心,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对发明创造充满兴趣。她有一本“创造日记本”,把平时发现的一些物品的缺点记录在本子里。她曾经发明了“毛笔画线架”、“防风衣架”、“用脚开启的坐便器盖”、“脚踏门铃”等作品。她最好的一件发明作品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发明的“幼儿安全剪刀”。该剪刀在1997年参加江苏省第九届亿利达青少年发明竞赛时,通过现场答辩和教授评委们的多次询问,获得了九年来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评选活动中唯一的一件小学生发明作品一等奖;接着,又获得了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王丹萍青少年发明奖;1998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高士其科普大奖——青少年发明奖;香港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青少年优秀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1999年2月,叶波当选为“中国少年科学院”首届小院士,同年10月她又被评选为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并被选为十佳代表,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王 茜, 女,1989年4月出生。首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营式上代表全国与会100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交流发言,现在南京第二十九中学读高中。王茜同学曾在南京市栖霞区江嵊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长及江嵊小学少年科学院院长,她曾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被评为校级、镇级、区级、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并授予“雏鹰奖章”。她热爱思考,善于发现,从小热爱科学,爱动脑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1998年,由她组织的《大白菜根穴施肥与叶面施肥对比试验》及《桃树高位嫁接试验》两个项目分别荣获江苏省第四届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二等奖及南京市生物百项科技竞赛一等奖,99年8月份在中国少科院首届创新夏令营创新竞赛中荣获创新一等奖,2000年8月在上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福利会批准,荣获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证书,并被授予宋庆龄奖学金金质奖章。王茜不仅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而且学习优异,是一个德、智、体、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赵建堃,女,出生于1988年8月,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一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理事会小理事。 赵建堃同学在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接受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及“优秀少先队员”。曾任南林大“娃娃环境学院”小院长,历任小队委、中队委和大队文娱委、大队长。曾担任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首席播音员,“娃娃环境学院”讲解员。她热爱科学、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作为“娃娃环境学院”小院长,她利用南林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如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论文《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生态调查》荣获南京市一等奖和江苏省二等奖。她积极参加爱护环境及爱鸟护鸟宣传。与同学主持的《与动物交朋友》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火炬》及《小星星》播出。罗 莹,女, 1989年5月出生。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在南京市29中高二年级就读。罗莹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在小学读书期间,她曾担任两届少先队大队宣传委工作,1999年担任校“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她学习勤奋努力,各科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她工作积极主动,班级黑板报和学校大队部的宣传橱窗旁,同学们经常会看到她在忙碌。她从小喜欢绘画,在绘画竞赛活动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她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爱思考,动手能力强。 1999年,罗莹同学发明了一种《卫生清扫车》,把扫地、撮脏、装袋一次性完成,省力、卫生、方便。该作品在第十二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和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在中国少年科学院首届创新夏令营创新设计竞赛中,罗莹同学创新设计方案获得了创新一等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范 馨,女,出生于1992年。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市第一中学。范馨同学童年时生活在玄武湖畔药物园内。父亲是园林工程师,母亲是幼儿教师,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很注重对她进行科学方面的启蒙教育。从事园林工作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让她在公园里观察花、草、鸟、虫、鱼,触摸各种植物,使她对清新优美的大自然有了直接的接触和感知,诱发了学科学、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范馨同学小学就读于南京市双塘小学,在老师的系统指导和悉心讲解下,她和她的同学们学着认识植物,捕捉昆虫,观察鸟类,参加科学馆,做动植物标本,开展“爱鸟周”活动等。她的房间里有“实验角”,阳台上有“自然角”。通过实际操作和系列活动,她学会了观察、记录,并试着攥写科普小论文:《可爱的蚕宝宝》、《摇尾巴的小蝌蚪》、《不会游泳的丑小鸭》、《会爬高的牵牛花》等,其中《南京市双塘小学的植物调查报告》荣获江苏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论文二等奖。一系列的活动养成了范馨勤思考、重创新的习惯。范馨同学三年级时发明了“易撕胶带”,参加第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发明创造一等奖。运用逆向思维发明的《推拉式自动擦字黑板》获得第十二届江苏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二等奖。范馨同学是一个较全面发展的学生,她喜欢唱歌、绘画、书法、电脑、摄影。她担任过大、中队干部,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学校文艺队的主持人,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少年儿童比赛中获奖,当选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郑 晨,女,1988年出生。第二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泰州姜堰中学。郑晨同学小学阶段就读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该同学品学兼优,发展全面。自入学以来,多次被评为校、班级优秀少先队员和校三好学生,1999年被评为玄武区优秀少先队员。郑晨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各科成绩优良,语、数、外成绩尤为突出。她从小热爱科学,对科学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三年级时参加了校娃娃科学院地学研究所的活动,由于表现出色,四年级便任小所长,带领小研究员进行科学实验活动,连年被评为校娃娃科学院优秀学员。1999年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做了“粉煤灰直接复垦初步实验”。在实验中她勤于思考,追根究底,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坚持去观察、做记录。经过努力,该项实验获得了全国生物百项竞赛活动的省市一等奖,国家三等奖。为北小,为娃娃科学院争得了荣誉。郑晨同学2001年考入南京市第一中学,任班级学习委、文艺委,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秦湘云,女,1991年10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现在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三年级就读。秦湘云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她聪明、活泼、爱思考。她积极参加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学习,她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挑剔的眼光寻找这些事物的不足,然后记在自己的发明日记里。她发明的“音叉微动显示装置”获江苏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二年,她在“音叉微动显示装置”发明的基础上,又利用激光手电筒的光点放大功能,制作了第二个发明作品“物体微小形变演示器”,该作品获江苏省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乐高科学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2003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张 璐 女,1990年6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一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在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一年级就读。张璐同学小学六年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在校期间一直担任少先队中队学习委工作,2001年担任校娃娃创造科学院院长工作。她学习勤奋努力,各科学习成绩优异,从小爱动脑筋,总爱问为什么,她的奇思妙想本里有厚厚一沓的“金点子”。因此,在南京市少先队组织的“金点子”创新活动中她获得了二等奖。她在学校组织的科技发明活动中同样有不俗的表现。她发明的“透明雨披帽”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她的另一件小发明“健身按摩衣”获第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02年获第一届中国少年儿童海尔科技三等奖;科幻画《二十一世纪机器人》获江苏省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王 觉,男,1990年6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现任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三(9)班班长。王觉同学,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度过了愉快的6年,多年被选为班长,是老师的小助手。他发展全面,学习成绩优异,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在小学阶段,他热爱科学,爱动脑筋,在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创新设计连续两年获得第十三、十四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王觉同学爱好广泛,发展全面。他还获得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竞赛三等奖;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译林杯”英文书信大赛小学组优秀奖;北京东路小学首届英文演讲比赛一等奖;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电视台”优秀主持人等荣誉。200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日语班。在南外老师的精心教导下,他的学习成绩总在日语班前三名。他先后获得: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二届数学学习“时代之星”实践与创新论文二等奖;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作文大赛三等奖;南外第19届艺术节最佳主持人、2004年度南外礼仪风采大赛最佳风度奖;2004年度《周恩来奖学奖》荣誉奖;2004年度南外“年级五十佳”称号。 他的伟大理想是:将来做一个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石尔秋,女,出生于1991年。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提名。现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石尔秋同学小学就读于南师附小。她从小就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历时三年研究发明的“电脑红绿灯”,在“2002年中国少年海尔科技奖”的评选中获得江苏省唯一的一等奖,成为全国10名一等奖中的第1名,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在学习上,石尔秋也是名列前茅,她连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三年级时,她的《基因药果树》获得“南京市小学生‘金点子’征文”一等奖。她带领的“星星”小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雏鹰假日小队”。陈一川,男,出生于1995年7月。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市北京东小学。陈一川同学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科学,思维灵活,对生物、军事、历史等充满兴趣和好奇。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化石、紫金山上的动、植物、日照海滨的野生动物及珍珠河水的污染、南京的古桥等,都引起他观察研究的浓厚兴趣,先后写了13篇科技小论文,很多论文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多次获奖。他的另一大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尤其喜爱模型制作。从二年级起,他就被破格吸收为北京东路小学娃娃科学院模型所成员,参加了许多模型比赛,在学校老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先后获得江苏省航模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南京市二等奖、三等奖等名次。他设计制作了“打不爆车胎的安全打气筒”等小发明。其中,“打不爆车胎的安全打气筒” 参加了2006 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陈一川同学品学兼优。他曾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多次被评为“读书小状元”、“校园小书迷”、“十好之星”等。四年级起担任校娃娃科学院的院长助理、娃娃科学院模型所所长,他多次协助老师举办学校“科技月”活动,使同学们一起体验科学的乐趣;他还被聘为玄武区少科院理事。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祖国繁荣、强大,是他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科学的海洋中,去尽情地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快乐,是他永恒的追求!黄闽羚,女,出生于1992年11月,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江苏省十佳少先队员。现就读于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中学初一(2)班 黄闽羚同学小学就读于南京市凤凰街小学。正是在学校浓烈的科技氛围熏陶下,渐渐爱上了科技,参加了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在小学四年级时,她有了第一项小发明“可计数双钉订书机”,获得第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江苏省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光华青少年科技发明奖。第一个发明取得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她对科技发明的兴趣。后来,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又完成了四项小发明和一项创新设计方案,获得了四项国家专利,并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了全国金奖、光华奖、海尔科技奖等二十多项科技奖项。2005年5月,她被评为“南京市十佳少先队员”,并作为十佳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2005年8月,被授予“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5年10月,被江苏省少工委授予“四星雏鹰奖章”。参与科技创造活动,并没有影响黄闽羚的文化学习,相反在学习上她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学习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习好标兵”、“校三好学生”、“区三好学生”和“区十佳少年”。她的兴趣广泛,曾多次参加作文、数学、绘画、古筝、舞蹈等比赛表演活动,获得了不少优秀奖项。陈翰松,男,出生于1994年11月12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陈翰松同学聪明活泼、热情大方、学习认真、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少先队员。读课外书籍是他的一大爱好,这些书籍不仅给了他知识,更激发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尤其是对机器人活动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支持和帮助下,该生先后获得了南京市机器人FLL工程挑战赛的二等奖,江苏省机器人FLL工程挑战赛的冠军。去年7月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陈翰松和他的搭档大胆设计,团结合作,积极应变,克服重重困难,临场发挥得淋漓尽致,荣获金奖,为琅小的科技教育铸造了新的辉煌,为南京的小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赢得了首枚金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同月他设计的邮票在江苏省青少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今年1月,他设计的“我的小小发电站”获“英特尔求知计划全国海报创作大赛”小学组入围奖。该生不仅在科技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他还是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写了一手好字,书法作品先后在全国、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2006年“桃李杯”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陈天禅,男,出生于1994年5月23日。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二)班副中队长兼升旗手。陈天禅同学从小兴趣广泛,性格开朗活泼,善于与人交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经常组织小剧社,自编、自导、自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他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五星队员和优秀队员的称号,是一个得、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陈天禅同学综合能力很强,尤其喜爱数学、英语,2005年11月代表琅琊路小学参加南京市英语口语大赛,荣获二等奖;2006年参加南京市冬令营数学竞赛,获一等奖;2005年7月参加江苏省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邮票设计比赛,获一等奖。他 喜欢看各方面的书,特别是科技、科幻题材的作品。通过看书,也激发了他的动手能力,经常做些小制作、小发明。2003年在南京市“改陋习、树新风”活动中获青少年电脑动画比赛一等奖。2004年在南京市青少年奥林匹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获二等奖。2005年在南京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一等奖。2005年5月参加江苏省机器人大赛荣获冠军。同年7月代表江苏在西安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得金奖,为南京首次获得FFL机器人工程挑战比赛冠军立下了汉马功劳。陈天禅从小就有做外交官的志向,他曾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瑞士、荷兰、泰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他都积极和当地的人们交流。在国内也经常和来自各个国家的朋友交流。2005年7月代表江苏参加在日本第17届亚太地区学生交流会议。2005年11月还受到奥地利weite welt儿童杂志的专访。 他的伟大理想是:将来成为一个世界的和平使者。陈艺文,女, 1992年1月出生,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初二(B)班。陈艺文6年小学时光是在南京市光华东街度过的。她一直担任班长、中队长,兼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和学校“人与植物”少科院院长职务,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白下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并于2003年5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 2004年10月被评为南京市学习之星。她兴趣广泛,才艺双全。美术、征文获过国家、省、市、区级奖励。她热爱科学,2004年在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第十四、十五届金钥匙科技竞赛,荣获个人一、二等奖;所写的六篇小论文一篇获全国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论文三等奖,三篇连续获江苏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两篇获南京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2004年5月,她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被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优先录取。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她在健康地成长。担任班级的副班长和文艺委,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初一到现在,以各门功课全优的好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矛。今年4月,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进入复赛。2005年4月,《淡薄名利,拥有平凡——读〈难得平常心有感〉》,参加中国校园文学“新人杯”作文大赛,获“希望之星”奖。陈艺文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今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用智慧去探索科学的奥妙,用科学造福人类!陆 璇,女,1996年8月出生。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四年级,任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少年科学院发明创造研究所所长。陆璇同学从小爱看书、善思考。她在通读了由中国少年科学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组编的六本科普丛书后,《地球的保护伞——大气层》一文,对她启发很大,引发了她研究大气层特性的兴趣,同时让她对大气层的特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查阅了有关大气层的其它科技资料,在科技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撰写了科技小论文《神秘的大气层》。2004年8月,科技小论文《神秘的大气层》在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她发明了“防吹翻雨伞”,先后获得:南京市建邺区中小学生科技发明竞赛中一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光华凌云青少年科技发明奖、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才艺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中二等奖、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05年8月,她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少年儿童创新能力竞赛获得三等奖。2005年12月,她做了个“错位楼梯” 模型,在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一等奖;2006年5月,获江苏省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周醒驭,男,出生于1992年,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就读于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初二年级。 自2002年至今,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共完成了七项发明创造, 五项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他连续四年参加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年获一等奖,一年获二等奖。先后获得2002年中国青少年海尔科技希望奖和第十四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银奖,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2004年8月, 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最高奖—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陈至立部长和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楠亲自为他颁发了奖杯和证书。2004年11月被团市委、市少工委聘为南京青少年“科学小博士”系列活动形象代言人。 发明既开拓了思路,又促进了学习。在小学里,他每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2003年被评为区“三好学生 ”。他获得第四届南京市小学智力数学冬令营二等奖,南京市首届“好家长”杯作文大赛二等奖,被南京树人国际学校提前录取。进入树人学校以后,尽管学习任务比较重,但他依然在学习之余热衷于他的小发明,完成发明作品三项,获得专利一项。他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文体标兵,2005年获江苏省中学生数学夏令营三等奖。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人类基因研究工作者。王锦程,男,1994年9月出生, 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第二届南京市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现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就读。王锦程同学爱好广泛,喜欢读书,音乐,英语,数学和手工制作,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他从小就对电脑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一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并能熟练使用WINDOWS 98操作系统;二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能熟练使用Flash动画设计软件、Photoshop图形设计软件、Word文字处理软件。三年级开始学习Visual BASIC计算机编程,成为江苏万和计算机培训中心接收的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四年级开始学习QBASIC编程;五年级开始学习Free Pascal编程。现在已能熟练使用Visual BASIC、QBASIC、Free Pascal三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并开始深入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方面的知识。几年来,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王锦程同学也取得了许多的成绩和奖励。2004年9月,他与来自南京市多所大学的大学生一起,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的考试,在两轮考试中,取得了笔试86分、机试满分的优异成绩。2004年9月,他参加了2004年江苏省信息学竞赛小学组(QBASIC)比赛,荣获江苏省小学组三等奖。2005年8月,他参加了江苏省信息学竞赛小学组(QBASIC)比赛,荣获江苏省小学组程序设计一等奖。汪露凝,女, 1993年10月出生,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现任南京市玄武区宇花小学六(1)班班长。汪露凝同学品学兼优。她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学习上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她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发言,课后喜爱翻阅课外书籍并能经常提出问题。她在校先后担任班长、中队长、副大队长、校广播员等职,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和组织大队活动,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广播信息;她学习成绩优良,始终处于班级甚至年级的前列,从2001年开始,连年被 评为校“三好学生”,并先后荣获后宰门街道“十佳少年”、玄武区“十佳少年”和玄武区“三好学生”称号。露凝同学兴趣广泛。她爱好航模科技,多次参加省、市、区组织的航模竞赛活动,并取得了“省比赛二等奖”、“市比赛三等奖”、“区比赛一等奖”等优良成绩,平常爱钻研、勤动手。她爱好体育,身体素质良好,从小就喜爱各种体育活动,经常代表学校参加街道、区、市组织的球类、田径等体育竞赛项目,尤其在垒球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并被评为玄武区“阳光少年”。她爱好写作,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普论文比赛并获得奖项。她爱好英语,参加剑桥、博亚等英语学习,获“紫金杯”三等奖和“博亚杯”二等奖。她爱好舞蹈,2001年8月参加全国少儿民族舞蹈展演表演,荣获一等奖。
weiweivivianweiwei
小发明科技论文范文 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研究初探 摘 要:小发明是要求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或劳动时遇到的不方便、不顺手和不称心的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性地设计制造的新产品。这类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提出问题;自主创造;制作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 “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船模活动,不但与课本知识、科技创新、技能技巧相结合,而且把这个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他们将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有新的尝试,新的创造,不断进入自身理想驰骋的新境界。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开展培养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研究,促进小学生在家庭里、校园内、生活中、社会上,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每一位小学生各自的潜力和创造性,是我们要培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留良中心小学) 看了“小发明科技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初中发明创造科技论文 2.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3.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4.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5. 科技论文的格式(2)
水瓶座A型
1.彩色投影小磁针 磁针就是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小小磁针可以用来判断磁场的方向。可是市场上出售的或上级部门调查拨的磁针用起来很不方便。老师在做磁场方向演示实验时,同学们在下面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仪器走下来给同学们一个一个地看,很费时间。怎么办呢?经过同学们千方百计地想办法,终于制成了简易彩色投影小磁针,它既可以当指南针用,又可以在投影器上投影,使全班同学都能看见磁场的方向,为教学实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简易的投影小磁针结构简单材料也很普通。它由子母扣钢针、大头针、有机玻璃条和透明投影胶片材料制成。制作方法是:将两根钢针分别穿两根钢针上,两根钢针要注意平衡。再将透明胶片剪成尖形长片,用502胶粘住在钢针上,一端一片,要注意对称,然后分别涂上红绿两种颜色。这样磁针上部就完成了。将有机玻璃条锯成块形,再磨成圆形为磁针的底座,烫在圆形有机玻璃中间。注意大头针要和底座垂直。小子母扣内凹处作为旋转的轴承支孔。把轴承支套在针尖上,这样磁针就会在针尖上旋转。最后一片是将小磁针磁化,方法是将条形磁铁S极从磁针中间部位向绿方抹过,这一方就是N极。这样,小磁针就磁化好了。 把自制的小磁针,放在投影器上,可以一目了然地从幕布上看到磁场各点的方向。 2.为什么衣服能使人暖和? 首先应该问问自己:真是衣服使人暖和吗? 要知道实际上不是皮袄使人暖和,恰恰相反,是人使皮袄暖和。难道不是这样吗?你知道皮袄不是炉子。“什么?”你会问。“那难道人是炉子吗?”一点不错,人是炉子!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这就是劈柴,它在我们的身体里燃烧。这时候什么火花也没有看见,我们说它在燃烧,只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感觉到热。 这个热需要保护。为了不让屋子里的热散到街上去,我们筑了厚厚的墙壁,冬天还安上双重的窗,还在门上包上毡。我们穿衣服也正是同样的原因。不让我们身体的热量散失到室内的空气里或者到街上去,我们使衣服暖和,它把我们的热量保持在我们身体周圄。我们的衣服当然也要向外散热,可是比我们身体散热慢得多。 3.[科技小论文]节省能源的路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勤俭质朴的优良传统的民族,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这一种良好的作风。无论是在生产劳动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都体现出这个特点,总要力图以最节省的方式,尽可能办好每件事情。正是由于这一良好思想观念,我们才懂得去节省能源。能源问题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能源紧缺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仍旧提倡节俭的作风,在奥林匹克场馆的重大建设中,国家就是从实际需要考虑,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口号;在今年的55周年国庆相继提出“节俭办国庆”的口号。我们国家就是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从节省能源方面做到勤俭的作风的。节省能源可以减少开支,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先决条件,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在城市的夜晚,公路的两旁都亮着密集而又整齐的路灯,看上去宛如一条巨龙腾空,虽然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许多时候这些路灯的光亮都白白浪费了,因为很大一部分时间里,路上是空荡荡的,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经济、交通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电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无一利而有百害。那么,有没有既方便晚上行人和车辆通行,又节省能源的自动控制装置呢? 节省能源,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损失。偏僻的公路上,交通流量极少,长时间的打开路灯,不管是有车辆,还是没有车辆,有行人,还是没有行人,都造成能源的极大的浪费。即使有车辆经过,也不应该全线路灯都开亮,只应在车辆行驶的有效范围内打开路灯,否则那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行人在路上走路也是如此,只应在行人走路的相应范围内打开路灯,满足照明的需要即可。这个问题可以类比现在常见的声控开关,只要有人在楼梯间走路,发出声音,声音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声控开关,灯就会发亮,并且只在行人走路的范围内的灯亮了,而不是长期不灭的。从这里得到启示,当车辆和行人在公路上通过时,不就对路面产生了压强吗?要是有一种感应器能够在受到压强的作用下能自动控制开关,控制相应范围内的灯的亮和灭,这就达到了节省能源的目的。 那么这个感应器不能是通过声音产生的空气震动控制的,而是要通过车辆和行人对路面的冲击和压强而产生的路面震动控制,这两种震动是不同的,否则就会阴差阳错,说不定是动物的叫声,路以外的喧哗声就把灯亮了,同样达不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倘若车辆、行人发出的声音很小,灯不会亮呢?那么就形同虚设,毫不起作用。汽车的行驶、行人的走路,自然而然会对地面产生冲击和压强,使路面震动,这就可以利用路面的震动来控制路灯亮还是熄灭。假如有这样的一个装置:它可以安装在路灯的灯箱内,各个装置用一根金属棒与路面相连,当路面受到冲击和压强产生震动时,对应的路灯就会发光,哪里有车辆或行人,哪里的灯就会亮起来,震动停止,灯在一定时间限定内自动熄灭。这个装置就是利用冲击和压强产生的震动来控制路灯的,能够起到很好的节省能源的作用。当然,为了减少装置的安装数量,可以由这样的一个装置控制多盏路灯,装置与装置之间并联连接在一个电路中,也就是每隔一段路程安装一个,然后通过导线把装置与相应的路灯连接起来。我们不妨先把它命名为“震动感应器”。我们再来看一看“震动感应器”的工作原理:首先,金属棒就是用来感应路面上有无震动的。当汽车或行人在某一路段上经过,对路面施加压力的冲击,产生震动时,金属棒将震动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受到震动的刺激,命令由它控制的几盏路灯闭合开关发亮;车辆和行人继续经过下一路段,下个路段的“震动感应器”同样受到震动刺激也使对应的路灯发亮,依此类推。同时,车辆和行人经过以后的路段的“震动感应器”由于没有继续受到金属棒传给它的震动信息而断开开关,不再使相应路灯继续发光。但要求这种“震动感应器”灵敏度要高,而且还能够判别震动的来源。比如遇到特殊情况,遇到雷电天气或者工厂产生的高分贝声响使空气剧烈震动,也会经过金属棒传到“震动感应器”,“震动感应器”误以为震动是由路面传来的,使路灯发光。因此,我们要调用科学技术钻研出一龀绦蚧蛞桓鲂〔考�诶锩妫�埂罢鸲�杏ζ鳌被崤卸险鸲�锹访娲�吹模�故鞘艿娇掌�鸲�挠跋齑�吹摹? 好了,只要在有路灯的公路上安装这种“震动感应器”,就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控制供电了,一切工作就交给机器来自动控制吧。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汽车或行人在路面经过,路灯次第发光与熄灭的情景,熠熠夺目,应接不暇,不也是夜间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吗?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的节省了能源。 这种“震动感应器”是为节省能源而设计,希望这种装置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了保护能源的重要性,节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帮你选了3篇作文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写科学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经过整理、思考后将新的见解告诉大家。一篇科学小论文(以下简称小论文)应当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
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摘 要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
我们看见任何事物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态度,把他说出来,让大家了解你,认同你,又或者别人和你的观点有所不同.也请你把他亮出来,让大家交流起来,就算发展成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