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Zhou520
Emba毕业论文题目
Emba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大家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Emba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公司MRO物料采购管理研究
重工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
公司的流程再造研究
空调公司的班组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的影响
5.国内商业银行反舞弊策略研究
6.基于价值提升的商业地产项目竞争策略研究
国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探析
8.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供热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水电建设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0.基于SWOT分析的水电A局国际化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授信后管理问题研究
12.城市供热管网安全评价与故障管理研究
13.天津ZSHT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的研究
银行T分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5.城市污水处理厂绩效考核的研究
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
公司转型升级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18.集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公司UA事业部新产品开发提高效率策略研究
公司生产运作绩效改善研究
21.上海市测绘院地图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公司现场制气工厂远程操控模式优化研究
23.庄陈地毯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24.证券公司青年员工工作价值观研究
印刷公司人员精简后员工压力研究
26.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案例分析
27.跨国采购环境下制造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研究
28.新创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29.成都市B区拆迁安置房项目可行性分析
30.广安烟草目标管理方案设计
机电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研究
32.资金富裕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策略及盈利模式研究
33.长白山天池国旅发展战略研究
34.供应链环境下HD公司锌精矿战略采购分析研究
电信分公司渠道能力研究
36.水电港航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37.基于协同创新的郴州烟草公司商业模式设计
38.供应链环境下JLTY公司生产计划改进方案研究
公司构建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的研究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41.从营销渠道创新探索中小寿险公司的竞争优势
42.关系营销在LB电信分公司中应用和研究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体系的研究
44.防城港电信农村统包渠道研究
智能建筑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46.民营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7.羊拉铜矿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48.内江烟草员工综合评价机制研究
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50.湖南红星盛业食品公司肉食项目投资效益与风险分析
51.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2.长春OY商都营销策略研究
53.衡水市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54.长城牌线切割钼丝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电信客户端维护服务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56.广西TF公司维修业务市场拓展战略研究
57.文山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58.成达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
59.首都经济圈滦县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木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银行J支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方案设计
62.梅河口民生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63.中国农业银行遵义分行战略转型探寻
64.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和完善建议
65.培训中心的集团客户业务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66.昆明万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存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发展战略研究
68.浅析云南糖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供电局组织绩效管理诊断及其改进对策研究
70.上海金山惠民村镇银行发展路径探究
71.水电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研究
72.长沙水业集团子公司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设计
73.全业务背景下电信LB分公司ICT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市电信公司宽带竞争战略研究
75.基于AA公司提升宽带业务末梢服务水平的管理模式研究
76.转型背景下湘财证券水富营业部竞争策略研究
国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探析
78.吉林市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供热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79.成都市B区拆迁安置房项目可行性分析
80.广安烟草目标管理方案设计
机电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研究
82.资金富裕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展策略及盈利模式研究
83.长白山天池国旅发展战略研究
84.供应链环境下HD公司锌精矿战略采购分析研究
电信分公司渠道能力研究
86.水电港航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87.基于协同创新的郴州烟草公司商业模式设计
88.供应链环境下JLTY公司生产计划改进方案研究
89.企业级项目管理组织设计及其案例分析
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91.健康医疗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公司基于精益生产的快速换模方案研究
93.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设计与实现
94.科倍尚城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研究
医药公司的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96.上海真丽广告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
97.远隆软件专修学院营销策略研究
98.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战略研究
99.现代农业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研究
100.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101.红河州瑞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个旧锡工艺美术厂问题研究
102.创艺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公司“零境界禾香板”区域市场营销策略
104.矿业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105.中油吉林化建阿国油气地面项目施工前期策划研究
106.北创网联公司ICT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107.把毕节农行建设成资源型银行策略研究
108.联邦制药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电信公司农村自有渠道建设模型
公司生产人员敬业度研究
111.云南广电网络整合策略研究
公司AVA通信设备营销战略的研究
市烟草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分线分块分类视角
114.成都市CDC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改进策略研究
116.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监管系统研究
县和谐社会发展评价研究
银行公司客户业务营销分析
119.四川XF种业公司发展探析
公司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项目评价及实施策略
121.四川省场道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22.政府视角下的昆明市五华区X试验区政府职能研究
123.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精益维修战略的选择及实施研究
124.苏州有线信息系统集成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和完善建议
125.河北建投城镇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业务组合战略研究
126.北辰区土地管理改进策略研究
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管理流程设计
128.南京中富达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研究
电信NRMIS三期项目开发研究
130.广东养老地产市场地位及发展对策研究
背景下甘肃联通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132.江苏联通宽带市场竞争战略研究
公司年产60万吨石灰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134.中小型水电企业短期投资案例分析
135.中创投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研究
控股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商业银行LZ支行发展转型探析
138.湖南朗格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39.上海市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长研究
141.宾川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
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43.国和公司战略发展研究
有线面向三网融合的业务创新研究
农业研究所人才能力管理体系研究
146.赤峰风电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147.天津X集团轧二制钢公司转型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148.江苏锦禾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设计
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银行发展战略探讨
151.君耀投资在中国投资战略研究
152.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电气系统供应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银行四川省分行“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研究
柴油机公司PDM系统的研究
155.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监管研究
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57.地产服务商的战略初探
158.德阳市工业招商引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159.长沙金星建行城镇化建设贷款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类交钥匙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销售过程管理的研究
161.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发展战略研究
162.基于物流园区管理的HRD公司业务创新战略
163.内江烟草员工综合评价机制研究
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165.湖南红星盛业食品公司肉食项目投资效益与风险分析
166.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67.长春OY商都营销策略研究
168.衡水市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169.长城牌线切割钼丝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电信客户端维护服务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171.广西TF公司维修业务市场拓展战略研究
172.文山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173.成达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
174.首都经济圈滦县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木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银行J支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方案设计
177.梅河口民生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178.中国农业银行遵义分行战略转型探寻
179.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和完善建议
180.培训中心的集团客户业务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181.昆明万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存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发展战略研究
183.浅析云南糖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供电局组织绩效管理诊断及其改进对策研究
185.上海金山惠民村镇银行发展路径探究
186.水电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研究
187.长沙水业集团子公司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设计
188.全业务背景下电信LB分公司ICT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市电信公司宽带竞争战略研究
190.基于AA公司提升宽带业务末梢服务水平的管理模式研究
191.转型背景下湘财证券水富营业部竞争策略研究
公司构建惩治和预防腐朽体系的研究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194.从营销渠道创新探索中小寿险公司的竞争优势
195.关系营销在LB电信分公司中应用和研究
企业高管人员激励体系的研究
xiaomianwowo
Emba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你找好了Emba毕业论文题目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Emba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GH水电建设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基于SWOT分析的水电A局国际化战略研究
3、GD商业银行授信后管理问题研究
4、城市供热管网安全评价与故障管理研究
5、天津ZSHT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的研究
6、ZX银行T分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7、城市污水处理厂绩效考核的研究
8、ZSHT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控制与改进研究
9、CTK公司转型升级期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10、集团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11、HK公司UA事业部新产品开发提高效率策略研究
12、PHVS公司生产运作绩效改善研究
13、上海市测绘院地图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14、A公司现场制气工厂远程操控模式优化研究
15、庄陈地毯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16、证券公司青年员工工作价值观研究
17、G印刷公司人员精简后员工压力研究
18、降低员工离职率的案例分析
19、跨国采购环境下制造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研究
20、新创企业成长战略研究
21、GCS公司MRO物料采购管理研究
22、NE重工多元化发展战略研究
23、S公司的流程再造研究
24、K空调公司的班组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的影响
25、国内商业银行反舞弊策略研究
26、基于价值提升的商业地产项目竞争策略研究
27、企业级项目管理组织设计及其案例分析
28、FY公司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29、健康医疗企业员工压力源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30、W公司基于精益生产的快速换模方案研究
31、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设计与实现
32、科倍尚城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研究
33、A医药公司的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
34、上海真丽广告有限公司战略管理研究
35、远隆软件专修学院营销策略研究
36、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的战略研究
37、现代农业与产业资本有机融合研究
38、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39、红河州瑞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个旧锡工艺美术厂问题研究
40、创艺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41、ZF公司“零境界禾香板”区域市场营销策略
42、矿业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43、中油吉林化建阿国油气地面项目施工前期策划研究
44、北创网联公司ICT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45、把毕节农行建设成资源型银行策略研究
46、联邦制药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
47、G电信公司农村自有渠道建设模型
48、XX公司生产人员敬业度研究
49、云南广电网络整合策略研究
50、DC公司AVA通信设备营销战略的研究
51、A市烟草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分线分块分类视角
52、成都市CDC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53、HX省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改进策略研究
5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行政审批监管系统研究
55、WA县和谐社会发展评价研究
56、BOG银行公司客户业务营销分析
57、四川XF种业公司发展探析
58、A公司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项目评价及实施策略
59、四川省场道工程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60、政府视角下的昆明市五华区X试验区政府职能研究
61、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精益维修战略的选择及实施研究
62、苏州有线信息系统集成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和完善建议
63、河北建投城镇化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业务组合战略研究
64、北辰区土地管理改进策略研究
65、GDJT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管理流程设计
66、南京中富达电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研究
67、GX电信NRMIS三期项目开发研究
68、广东养老地产市场地位及发展对策研究
69、4G背景下甘肃联通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70、江苏联通宽带市场竞争战略研究
71、WM公司年产60万吨石灰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
72、中小型水电企业短期投资案例分析
73、中创投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研究
74、CFD控股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75、NC商业银行LZ支行发展转型探析
76、湖南朗格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77、上海市商业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78、KMGX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长研究
79、宾川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
80、HM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81、国和公司战略发展研究
82、SZ有线面向三网融合的业务创新研究
83、A农业研究所人才能力管理体系研究
84、赤峰风电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85、天津X集团轧二制钢公司转型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86、江苏锦禾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设计
87、ICQ银行成都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88、CDR银行发展战略探讨
89、君耀投资在中国投资战略研究
90、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电气系统供应质量管理改进研究
91、ZG银行四川省分行“十二五”期间战略发展研究
92、DLD柴油机公司PDM系统的研究
93、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监管研究
94、GH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95、地产服务商的战略初探
96、德阳市工业招商引资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97、长沙金星建行城镇化建设贷款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98、IT类交钥匙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销售过程管理的研究
99、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发展战略研究
100、基于物流园区管理的HRD公司业务创新战略
101、内江烟草员工综合评价机制研究
102、GK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103、湖南红星盛业食品公司肉食项目投资效益与风险分析
104、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05、长春OY商都营销策略研究
106、衡水市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107、长城牌线切割钼丝的品牌建设与传播
108、GX电信客户端维护服务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109、广西TF公司维修业务市场拓展战略研究
110、文山行政中心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111、成达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研究
112、首都经济圈滦县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113、WL木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114、H银行J支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方案设计
115、梅河口民生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116、中国农业银行遵义分行战略转型探寻
117、城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和完善建议
118、培训中心的集团客户业务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119、昆明万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存与发展战略的选择
120、YGD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发展战略研究
121、浅析云南糖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22、A供电局组织绩效管理诊断及其改进对策研究
123、上海金山惠民村镇银行发展路径探究
124、水电项目开发成本控制研究
125、长沙水业集团子公司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设计
donkeybenben
不全面啊!很多离职是因为不适应公司文化,或者公司的人文环境,或者公司的福利工资待遇什么不匹配或者不能实现的原因啊,基本上和培训的关系很小啊。不过你要是专业的培训师的话,那就有关系了,专业的培训师能极大的增强新员工的留存欲,不过这样的培训师价格都不便宜啊,就比如说我-------!呵呵!
Crystallam88
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 本研究基于苏州某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劳务派遣员工花名册,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揭示出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劳务派遣、离职率、新进率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地区、城乡或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的流入或流出,可以划分为宏观人力资源流动和微观人力资源流动两类。其中,宏观人力资源流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国家内部城乡之间的流动;微观人力资源流动则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流动。企业保持适度的人力资源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度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并有助于保持活力。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流动不平衡或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过高,就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有两个: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企业用工短缺。
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最常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离职率,一个是新进率。当离职率等于或小于新进率时,组织的人员规模可维持平衡或不断扩大;反之,当离职率大于新进率时,企业就会出现人员规模的萎缩,并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出现少量员工的离职,完全可以通过招聘及时补充。但是,如果短时间内员工离职过多、离职率过高,企业补缺工作的难度就会增大,乃至招聘任务无法完成、“岗位空缺”持续存在。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过高会给企业带来“高企不下”的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流动,特别是员工的离职会带来额外的成本。离职带来的成本,一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员工离职带来的显性成本,如直接的经济损失,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滑。隐性的成本往往都是一些间接的损失。这些间接损失造成管理上的风险有时会更高于其直接经济损失。总体而言,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越高,空缺的岗位和拟招聘的人数就越多,而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企业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内部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要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否则企业就会遭遇“用工短缺”及“人力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企业若是长期新进率小于离职率,人员规模必然会不断萎缩,最终就会“无人可用”而倒闭破产。也正因如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关人力资源流动的指标监测体系。这套体系,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流动的平衡性,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员工,也可以是一些重要岗位或重点群体。
而鉴于成本的考虑,这套监测体系的建构,最好能基于既有的数据,而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采集。如果能基于既有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技术来建构这样的指标监测体系,这项工作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考虑到在企业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更高。为此,本研究拟从该群体着手,分析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并积极探索相关指标背后的内涵及潜在的影响机制,如性别、代际等人口等变量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以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材料及数据挖掘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以苏州地区某7、力资源公司为例。经该公司许可,本研究选取了该公司在苏州地区制造型企业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这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自20XX年7月以来便存在,并延续至今。本研究选取了这八个项目自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期间合计21个月的员工花名册,并以此为分析材料。该公司提供的每个月份的员工花名册都包括了如下几个共同的字段信息:
①身份证号(以下简称ID);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未离职记录为“空”)。
根据这四个字段,并按如下步骤分析,可挖掘出如下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利用ID的唯一性,可合并21个月的数据,生成每个ID一行数据的文件。每行数据均包括:
①ID(身份证号);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
此外,根据ID,还可提取出“出生日期”这一变量,基于“出生日期”这一变量,确定出员工的“代际”信息(1=90后,2=90前)。
第二,利用“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这两个字段的信息,可判断每个员工自人职以来,在每个月份中的工作状态。在每个月份中,都可用如下四个变量来表征员工的工作状态:
①新进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为当月的员工;
②离职员工(1=是,0=否),是“离职时间”在当月的员工;
③月初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第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第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
④月末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最后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最后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鉴于统计期为21个月,按前述操作规则,重复21次,共获得21组(每月1组)员工的工作状态。
第三,分别以“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1990—1999年出生的员工)、“90前员工”(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为分析对象,根据员工在每个月里的工作状态(是否为“新进员工”、“离职员工”、“月初在岗员工”和“月末在岗人员”),可分别统计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21个月份中的新进人数、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初在岗人数,并根据“离职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和“新进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这两个公式,计算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每+71份里的新进率和离职率。
2、样本特征
统计期初(20XX年7月1日)的在岗劳务派遣员工有2663人,经过21个月的人力资源流入与流出,到统计期末(20XX年3月31日)还剩在岗劳务派遣员521262人,员工净流失1401人,规模减少了。在21个月的统计期内,先后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有17562人,平均每月离职836人,加上期末在岗的劳务派遣员工1262人,本研究涉及到的劳务派遣员工(包括离职和在岗人员)合计18824人。
三、结果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分析
离职率和新进率是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为了描述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的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1所述):
①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平均值为;
②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平均值为‰
③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p=);
④全体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相差个百分点(MD=),但这一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0、707,df=20,p=)。
2、差异性比较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差异及内在关系,本研究对男性、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第一,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33、0%,最大值为109、3%,平均值为47、1%;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2、2%,最大值为55、3%平均值为34、4%;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7,p<0、001);男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相差12、7个百分点(MD=12、7%),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5、225,df=20,p<0、001)。
第二,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9、2%,最大值为116、0%,平均值为43、7%;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6、2%,最大值为83、1%,平均值为37、0%;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2,p (2)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代际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代际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及内在联系,本研究对90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第一,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9%,最大值为89、1%,平均值为44、0‰90前劳务派遣员工最小值为21、3%,最大值为85、5%,平均值为37、0%;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相差7、0个百分点(MD=7、O%),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3、438,df=20,P=0、003)。 第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9、7%;90前劳务派遣员工新进率最小值为2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5、5%;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3,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相差4、2个百分点(MD=4、2%),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2、113,df=20,P=0、047)。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结果,可以概括出如下一些主要结论: 1、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高,基本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21个月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而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换言之,在低峰期时,每个月也有将近29、2%的人流失、9、3%的人流人,而在高峰期时,每个月可达到88、2%的人流失、103、6%的人流入。就以最低值为29、2%的离职率来看,企业往往也会觉得难以承受。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入,29、2%的离职率意味着企业的员工,仅需3、425个月就会全部流失完;而以42、1%的平均离职率来计算,2、375个月就可能流失完所有的员工。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较高,换句话说,这一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不稳定性问题。 2、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二者存在相伴相生的关系,企业旺盛的招工需求(高新进率),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离职率。近些年来,一到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每年的9、10月份,以及春节前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媒体会将之归结为人口红利的殆尽——即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事实上,导致“用工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减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用工需求”突然增大。“用工需求”的突然增大,无非两类原因。 一是企业订单增加或规模扩大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因员工的“高离职率”而产生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企业要维持动态的、平衡的发展,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的人。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持续存在;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但缓解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新进率”。正如本研究上述结果显示,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新进率为38、5%明显小于平均每月42、1%的离职率。这意味着,该劳务派遣机构目前在员工的招聘上,几乎全部都是为了补充人员的流失。 3、目前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人力资源流出略高于人力资源流入 尽管21个月中,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平均每个月3、6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不能忽视。若长此以往,该机构的劳务派遣员工规模必将逐步萎缩掉。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该机构在21个月期间,7个项目上的劳务派遣员工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663人萎缩到1262人,净流失了1401人,人员规模减少了52、6%。这对于以劳务派遣为主营业务的人力资源机构而言,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最终结局只能是项目终结、企业关门。而对于一个用工企业而言,如果新进率持续小于离职率,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持续“用工短缺”,并最终“无人可用”。反言之,如果企业不存在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那么,“新进率”也不会那么高,而“用工短缺”问题自然就不会存在。当然,新进率略小于离职率,也可能是企业业务调整或转型升级的结果。比如,用工企业缩减了劳务派遣员工的用工规模,或者是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或员工生产效率而减少了用工的需求。因此,当平均每月新进率小于平均每月离职率的时候,也要分析—下原因。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而是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但自身或合作机构的招聘能力跟不上或吸引不到足够多员工的时候,企业就要格外警惕,及时提出因应策略。 4、性别因素和代际因素,对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男性员工相对女性员工、90后员工相对90前员工,有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流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都显著高于女性;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则高于90前。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人力资源实务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印象——男性员工、90后员工更不稳定、更倾向于离职。导致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更倾向于离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两性在自我概念、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差异。而对于90后员工而言,则可能是因为初入职场,本身就处于一个职业尝试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更倾向于不断更换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尝试、体验或经历。而“男性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女性”、“90后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90前”这两个结论则可能说明: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男性员工与90后员工相对比例较多。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看似供需两旺,有企业大量招人,也有大量的人要找工作,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就健康、可持续,或是经济回暖、欣欣向上的反应。这很可能意味着,目前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更多处于一种内部流转、自我循环的状态。员工只是从本区域范围内的一家企业流出,然后又流入本区域范围内的另外一家企业,而企业新进的员工,也只是从另外一家企业流出的员工。于是,流出的男性员工越多,新进企业的男性员工也就越多;流出的90后员工越多,而新进企业的90后员工也就越多。这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高速流转,转看似造就了旺盛的人力资源市场,但实则企业生存环境和员工就业环境恶化的一种征兆。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利用每个月的员工花名册,经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监测企业员工或重要员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内在联系,以及性别、代际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影响。就本研究分析的劳务派遣员工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大概有5W多篇论文,你自己找找看一定能找到你要的内容
“紧急撤离”就是专为飞机遇到较大危险,在陆地/水上着陆或迫降刚停下时,要求全体旅客和机组人员按照科学、统一、简炼的动作尽快撤离飞机的规定程序,目的在于拯救人员生
Emba毕业论文题目 Emba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大家知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Emba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GCS公司MRO物料采购
公司员工流失机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
1,配偶权与“包二奶”。新现行《婚姻法》对配偶权的问题也是个焦点问题。配偶权是一种身份权,过去我国的《婚姻法》和《民法通则》都没有明确提及这种权利,因而此次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