咂咂咂1
该刊欢迎临床研究、临床前瞻性研究、基础研究论著、综述、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讲座、手术技巧、技术交流 、国内外学术动态、消息等栏目的稿件。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文字务求通顺精炼。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 000字,图表最多不超过8幅,参考文献应以近5年来发表的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原著为准,要求核实原文,准确无误。病例报告控制在1 500字以内。综述、讲座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 根据“著作权法” ,并结合我刊具体情况 ,凡来稿在接到我刊回执后6个月内,如未接到对来稿的处理意见,则仍在审阅研究中。如作者欲投他刊,请事先与本刊联系。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 请作者考虑。来稿请自留底稿 ,切勿一稿两投。对不刊用的稿件本刊均将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反馈给作者,不退原稿。
结婚201314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机械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尤世杰.试论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J].工业技术,.
[2]张树勋.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工业技术,.
[3]王存荣.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的定位设计及其价值研究[J].工程机械,.
[4]梁荣坚.机械加工中的工装夹具定位设计方法[J].机械管理开发,.
[5]胡建中,等.工程机械机群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研究.制造业自动化,2005(12):22-25,39.
[6]梁兰娇.浅谈工程机械油耗定额的制定[J].北方交通,2008(7):160-162.
[7]李兴,张礼崇,郜祥,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及诊断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2(01):49-50.
[8]杨晓强,张梅军,苏卫忠.机械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9(03):29-32.
[9]张利群,朱利民,钟秉林.几个机械状态监测特征量的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1,20(1):20-21.
[10]徐敏,等.设备故障诊断手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靳晓雄,胡子谷.工程机械噪声控制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12]蒋真平,周守艳.工程机械噪声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2007(4):79-82.
[13]张性伟,王世良,付光均.工程机械驾驶室内的降噪方法[J].工程机械,2008(1):61-63.
[14]廉红梅,朱武强.某型平地机噪声测试分析及降噪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9(7):40-45.
[15]邵杰,张少波,刘宏博.某型平地机作业时发出异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9(1):60-61.
[16]杨林.一种新型高精密机械密封的研究[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60-61+80(2017-10-30).
[17]许艾明,赵柱,陈琨,等.非确定工作状态下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100-102.
[18]韩萍,张彦生.高新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及发展[C].北京: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年会,2003.
[19]李志刚.矿山机械的润滑管理与保养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1):128-129.
[20]武志敏.水泥机械液压系统液压油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88-89.
[21]白永,张啸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97-98.
[22]徐晓光,喻道远,饶运清,等.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趋势与发展对策[J].工程机械,2002,33(6):9-12.
[23]王世明,杨为民,李天石,等.国外工程机械新技术新结构和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04(1):4,65-70.
[24]邵杰,张勇.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应用效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148.
[25]赵红,烟承梅,严纪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展望[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5):65-67.
[26]毛安石.探析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山西农经,2019(24):112+114.
[27]李杰.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8):41.
[28]席猛.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山西农经,2019(4):127.
[29]张永宽.全面应用自动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探究[J].南方农机,2018,49(20):33.
[30]黄东升.适用于中国非公路设备发展的液力传动油技术[J].润滑油,2016,31(5):10-13.
[31]李良敏,何超,宋成利,袁帅,张志阳,陈力.微创手术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工作空间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9,01:40-46.
[32]梁东岚,张钺烔,吴嘉汶,姚翠兰.突破性机械义肢[J].中国科技教育,2019,02:22-23.
[33]郭磊.现代化医疗机械通气装置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3:63.
[34]徐生龙,崔玉萍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OL].世界有色金属,2017,(16):70+72(2017-10-25).
[35]刘浩浩,李洁,徐亦陈.基于粗糙集的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评价[J/OL].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05):154-158+169(2017-10-25).
[36]何帆,肖锡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的进展[J/OL].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11):1-6(2017-10-25).
[37]刘文波.汽车控制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OL].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0):112(2017-10-26).
[38]刘坤,吉硕,孙震源,徐洪伟,刘勇,赵静霞.多功能坐站辅助型如厕轮椅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03:872-880.
[39]乔宇,姚运萍,马利强,杨小龙,陈继鹏,陈惠贤.重离子放疗辅助医用机械臂避撞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9,06:61-65.
[40]龙腾.一种六自由度机械臂的控制系统设计[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06:65-68.
[41]赵海贤.探析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7,(20):236+239.
[42]王恒宗.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5-6.
[43]徐沛锋.机械电子工程综述[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14-15.
[44]韩宁.机械制造工艺与机械设备加工工艺要点[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39-40.
[45]梁万吉.浅谈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1):64-65.
[46]罗校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工业机械故障诊断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0):106-107+110.
[47]张司颖.航空装备机械原因事故主要特点及预防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78-79.
[48]李光志,张营.《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70.
[49]马占平.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47-48.
[50]程彬.关于我国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20):138-139.
[51]韦邦国,宋韬,郭帅.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移动机械臂激光导航标定[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06:47-49.
[52]徐雅微,韩畅,赵子航,姚圣.基于VIVE的虚拟现实交互式机械臂仿真运动平台搭建[J].现代计算机,2019,14:68-72.
[53]马波,赵祎,齐良才.变分自编码器在机械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12:245-249+264.
[54]孙晓金,刘洪波.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J].南方农机,2020,51(04):132.
[55]葛兆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分析[J].南方农机,2020,51(04):134.
[56]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之我见[J].河北农机,2020(02):32.
[57]郭兰天,尚艳竣,蔡凤帅,韩祥晨,胡耀增.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设备工程,2020(03):35-36.
[58]王岩.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40.
[59]周海江.基于现代化的机械装配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20(03):186.
[60]董佩.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管理[J].机械管理开发,2020,35(01):233-234.
[61]王晗.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0(02):203.
[62]刘梦,李娜.浅谈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实践[J].科技风,2020(01):131.
[63]曹祥辉,宋瑞瑞.机械自动化与绿色理念相融合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1):145.
[64]张丽红,郝俊珂.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问题及改进方法探究[J].科技风,2020(01):155.
[65]柏洪武.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北农机,2020(01):31.
[66].机械行业启动全面质量管理升级行动[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1(2017-10-30).
[67].2017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4-16(2017-10-30).
[68].我省首评"机械工业50强"东汽、二重、川开等入选[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69].2017年四川省机械工业联合会联络员会议在峨眉山召开[J/OL].装备制造与教育,2017,(03):17(2017-10-30).
[1]郑文纬,吴克坚.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M].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designofmechanicaldevice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Pro/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金会庆.驾驶适性.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蔡辉、张颖、倪宗瓒等.Delphi法中评价专家的筛选.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5,1:49~55.
3侯定丕.管理科学定量分析引论.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4王有森.德尔菲法.医学科研管理学(刘海林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79~289.
5安徽省劳动保护教育中心编.劳动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及其编制说明汇编第三辑,1987.
[1]王遐.随车起重机行业扫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3):68-71
[2]王金诺,于兰峰.起重运输机金属结构[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3]卢章平,张艳.不同有限元分析网格的转化[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6):10-14
[4]朱秀娟.有限元分析网格划分的关键技巧[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1):185-186
[5]姚卫星.结构疲劳寿命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6]桥斌.国内外随车起重机的对比[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7):91-92
[7]王欣,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截面拓扑优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3):374-379
[8]须雷.国外起重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241
[9]张质文,王金诺.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0]杨育坤.国外随车起重机的生产与发展[J].工程机械,1994(11):31-34
[11]刘宇,黄琳.起重机伸缩臂最优截面形式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3(1):65-69
[12]张青,张瑞军.工程起重机结构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邓胜达,张建军.汽车起重机吊臂旁弯现象的分析[J].建筑机械化,2010(11):39-41
[14]李志敏.伸缩吊臂滑块局部应力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15]蒋红旗.汽车起重机吊臂有限元优化设计[J].煤矿机械,2005(2):9-11
[16]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7]张宇,张仲鹏.类椭圆截面吊臂的约束扭转特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3):237-239
[18]江兆文,成凯.基于ANSYS的全地面起重机吊臂有限元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建筑机械,2012(7):89-92
[1]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31(7):121-123
[6]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董越.SF6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李哈尼尼
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胡盛寿(院长),外科教授,业务专长心外科 胡盛寿,男,1957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外科管理委员会主任。 从事心血管外科专业二十余年来,完成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超过4000例,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和先心病外科有极高学术造诣,是目前国内心血管外科新生代学术带头人之一。 1982年12月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并开始在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工作。1986~1989年师从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硕士学位。多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血管外科。1995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行政副主任,1996年兼任阜外心血管医院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主任,1999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主要学术成就: 冠心病外科:自1995年开始成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工作的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积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个人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千余例,手术死亡率在1%以下。1996年成功开展国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并率先实施国内首例胸腔镜辅助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通过临床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规范。同时主编《心脏外科手术集(光盘版)》、《冠状动脉外科治疗学》、《临床微创心脏外科技术》、《今日心脏血管外科学》,以及多部书籍和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 瓣膜外科:在瓣膜外科方面不断改进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尤其在巨大心脏瓣膜置换,二次瓣膜置换,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等重症复杂瓣膜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研究成果“巨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形态分型”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瓣膜置换手术的改进与提高”、“瓣膜置换同期冠状动脉搭桥术”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临床医疗成果三等奖。注重瓣膜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人工瓣膜的研制,承担国家多项关于生物瓣、机械瓣和组织工程瓣膜等重大项目的研究。 先心病外科:完成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青年基金资助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综合研究》,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大组病例的血流动力学,肺小血管病理改变、临床各项检测指标的评估以及手术后近、远期跟踪随访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病理和临床的、新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四级分类法。系统地阐述了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可复性标准与术后疗效的关系,对此类病例手术适应症的筛选提出了新的标准。有关研究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基础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针对晚期心脏病,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包括激光心肌血运重建、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目前研究重点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冠心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临床上,针对晚期和重症冠心病,积极开展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的应用研究。瓣膜研究着重于组织工程瓣膜的基础和实验研究。先后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60余篇,培养多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 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编委。 朱晓东(院士),外科教授,业务专长心外科 朱晓东教授,心脏外科专家,男,1932年出生于河南开封,解放后就读于开封高中。1950年冬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浪潮中投入军事干校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后分配到 *** 胸科医院,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60年代攻读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外科研究生。70年代中、80年代初,两度到英国和澳大利亚进修心脏外科。1992-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与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 朱晓东教授具有全面丰富的心脏外科临床实践经验,在基础科研方面对血液动力学,心脏外科解剖学以及人工心脏瓣膜等有深入研究。1976年在国内首先研制生物瓣膜(心包瓣)并成功用于临床,他多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北京市、医科院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988年中央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医学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93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医称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医40余年来,朱晓东院士亲自施行各类心脏手术4000余例,包括多种疑难重症。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全国技术协作网在全国推广心脏外科技术。80年代主要致力于在国内推动心脏瓣膜手术,90年代协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他先后主编三部,参编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朱晓东院士注重干部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他领导的心脏外科1990年被国家教委定为当时我国唯一的心脏外科专业重点学科点。曾多次应邀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介绍我国心脏外科成就。1980年于马尼拉、1985年于瑞士、近年来在伊朗、阿塞拜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外同行的重视。1988年被接受为世界外科学会会员。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系统管理委员会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第四、第五届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院首席科学家,并曾任国内多家医院的技术顾问等多种社会职务。 fuwaihospital/center_expert?ID=1
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护理分析 :研究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并观察相应的内科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目的对心血管疾病的诱因进
1.1 该刊欢迎临床研究、临床前瞻性研究、基础研究论著、综述、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讲座、手术技巧、技术交流 、国内外学术动态、消
这个目前只是电子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的。
少吃高胆固醇和脂肪性食物,避免过度饮酒,抽烟和过度的压力。要注意控制好体重和适当的运动,定期接受医师诊治和按时服药控制。
常用的心理期刊包括:(1)心理学报(2)心理发展与教育(3)心理科学进展(4)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中国心理卫生杂志(6)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7)心理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