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1

红桃小K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博览与熟读议论文素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泡芙小工坊

已采纳

自古以来,博览与熟读就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只不过行为方式各有千秋,博览不是陈陈相因的泛读,也不是急功近利的摄取,而是横向的、广泛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能利养身心的涉猎。熟读也不是反反复复的死记硬背,而是纵向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博览和熟读的目标是统一的,方向是一致的,虽殊途却同归,目的都是抵达知识的园地。 博览顾名思义,就是广泛的涉猎,大千世界,学海无边,不论哪一学科,哪一门类,只要适合我们需要的,愉悦我们身心的,都不要拒绝博览。 博览群书,与圣贤会晤,接受智慧的洗礼,让自己眼界开阔,头脑灵活,思想丰富,意识提升;博览群书让自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足不出户,知晓各地风土人情;博览群书,让自己负有诗书气自华,书籍不是装饰品,却能让你外表精致,书籍不是甜品,却能让你满口留香,语言悦人;书籍不是阶梯,却能让你登上智慧的高峰;书籍不是渡船,却能让你直达理想彼岸。博览群书吧,你会遇见一个值得仰视的自己。 博览不只局限于书籍,茫茫人海,万事万物,都是博览的对象,博览自然景观,会让你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层峦叠嶂的山峰,波涛汹涌的大海,飞流直下的瀑布,广袤无垠的大漠,坦荡如砥的草原,怪石嶙峋的石林,无不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功伟力,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博览名胜古迹钦佩人类的巧夺天工,万里长城的壮阔,大足石刻的禅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的`神奇,无不昭示人类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在博览中丰富自己,圣洁自己,沉淀自己。让骄傲的翅膀闭合,让追求的意志坚定,让创造的能力彰显,让谦逊的心蓬勃,我们的生活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需要博览来支撑欲望。 博览不是无原则的泛览,特别是浏览书籍,需要筛选,那些消沉意志,堕落情怀,萎靡精神,玷污心灵的书籍,坚决远离视线,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经不起这种书籍的啮噬,它们就像毒品沾惹上,就会折损生命不可救药,追悔莫及,后悔晚矣!因此,博览需要选择那些能滋养生命的书籍,才是明智的选择。 博览是广取,熟读才是精收,古人早就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意在告诉我们熟读的重要性,没有熟读就没有咀嚼,没有消化,更没有深刻的记忆。我们每个人的大脑空间是有限的,人的记忆又缺乏长久性,只有熟读成颂才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精神产品,才能应用自如,成为智慧的永恒。 经典更是需要熟读,每一遍有每一遍的收获,温故知新是也,熟读《红楼梦》你会从满纸荒唐言中,掬一把辛酸泪;熟读《三国演义》你会从桃园三结义中,感受同生死共患难友情的真挚;熟读《水浒传》你会从侠肝义胆中体会到义薄云天的浩气。熟读是对经典的致敬,是对圣哲的谦卑,更是对自己的善待。在熟读中收获,在收获中感悟,在感悟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博览和熟读是人生的双翼,缺一不可,博览是丰富,熟读是记忆,在博览的基础上筛选熟读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希望我们每个人驾博览长风,奔驰在熟读的大路上,做一个新时代厚积薄发的博览与熟读者。

98 评论

无锡美艺馨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覆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成熟的议论文素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跟 作文 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作

    虎宝宝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读书的议论文事例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文是关于读书的议论文素材和范文,小伙伴们快来阅读欣赏吧! 1、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

    dream959595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博览与熟读议论文素材

    自古以来,博览与熟读就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只不过行为方式各有千秋,博览不是陈陈相因的泛读,也不是急功近利的摄取,而是横向的、广泛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能利养

    红桃小K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读书真好议论文素材

    不解释自己看,议论文论据,分了50多类,每一类有事实论据和名人名言的道理论据!!!给我分吧!涉及类别:1.爱国 2.爱民 3.爱情 4.

    Cindy森小蝶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爱读书的议论文素材

    作文素材 一.人生信念 1.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

    甜甜婉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