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燃arzue
首先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问题关键在于,一般的审查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审查,因为是自己学校,导师之间也熟悉,可能会容易过一点。盲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由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审查(有可能是几个不同学校的老师组成一个审查组),肯定会严格些。
盲审没过的同学就不能参加这次答辩了,只能顺延到下一次答辩时重新申请答辩,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按照盲审意见进行修改,多跟导师沟通,直到导师认同后参加下一次答辩。但是下一次答辩仍然要先送去盲审。
盲审是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所以总的来说,硕士研究生的盲审流程并不算很复杂,严格程度也比博士研究生的要低很多。理论上来说,“要求在抽中盲审后一月内提交论文,两月内答辩”,其实事实上要集中精力干的事情就是“答辩”是不论盲不盲的人都要干的,当然可能盲了的人要更多花一些心思。最后的提交能按时(一般来说各个学校的研究生主页或者学院的通知上会有本学期内的盲审论文送审截止日期的通告)。
smilejune521
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
按学科分布来说,盲审通过率最低的是工学,通过了为,其次为哲学,通过率为,低于80%的学科还有艺术学,农学,教育学,法学达到平均值,通过率最高的是医学,为97%,经济学,理学的通过率也比较高。
问题关键在于,一般的审查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审查,因为是自己学校,导师之间也熟悉,可能会容易过一点。盲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由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审查(有可能是几个不同学校的老师组成一个审查组),会更严一些,所以不要赌概率,准备充分才好。
盲审没有通过的原因:
第一大类就是研究主题不明确,比如研究假设缺乏或不合理,研究对象不清晰,论文题目不当,核心概念模糊等;
第二大类是逻辑结构混乱,比如顺序逻辑杂乱,层次逻辑混乱,
第三大类是论证分析方法不当,比如论证方法不恰当,论证材料比较少,论述分析浅显,文献综述失范等
第四大类是结论不实建议泛化,比如研究结论缺乏证据,凭空想象,建议对策不对照等
第五大类就是写作不规范,比如语言表达不规范,目录摘要等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及引用不规范,和排版不规范等
第六大类这是态度问题,比如工作量不足,学术不端等(抄袭引用不规范)
第七大类是创新性缺乏。
首先盲审肯定会比一般审查严格一些。问题关键在于,一般的审查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审查,因为是自己学校,导师之间也熟悉,可能会容易过一点。盲审是送到其他学校,由其他学校
要盲审。经研究生院、延边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及相关领域负责人讨论研究,决定拟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全部盲审。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论文盲审一般两周左右。硕士论文在每年的3月份需要进行盲审,学生需要按照指定的网站将自己的论文上传。盲审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一般都是两
对内容看得还是比较细的,但是方法一般不怎么看。盲审首先看内容格式符不符合要求,比如说中英文摘要,目录,绪论等部分有没有呀?其次看主要看摘要写得够不够简洁,主题是
盲审两个60多,分数是有些低了,看一下学校要求是否有机会参与答辩。不过盲审专家提的建议确实是中肯且值得我们去揣摩的,虽然当初我们盲审时两位专家都给我了90,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