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1

咕噜1313
首页 > 期刊论文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期刊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宝贝baby996

已采纳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法藏文库45,2001年8 月,再版 50.《从朝宿之舍到商铺——汉代郡国邸与六朝邸店考论》,《中村圭尔教授退官纪念论文集》,大阪:大阪大学出版会,2011年,待刊49.《长沙东牌楼东汉简〈光和六年诤田自相和从书〉考释》,《汉帝国制度与社会秩序》,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年,待刊48.《东汉洛阳南郊刑徒墓的性质与法律依据——从〈明钞本天圣令·狱官令〉所附一则唐令说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2011年,待刊47.《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待刊46.《汉代律令与传舍管理》,《简帛研究2007》,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51-16443.《北京大葆台汉墓竹简释义——汉代聚落自名的新证据》,《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5期(总第82期),页62-6642.《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黄宽重主编:《中国史新论·基层社会》,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页127-18241.《朝廷视野中的“民众”——北朝的观念与实践》,收入孙家洲、刘后滨主编:《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334-35640.《长沙走马楼吴简〈竹简〉[贰]“吏民人名年纪口食簿”复原的初步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1期(总第93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3月,页57-9338.《北魏申洪之墓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编:《“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页207-22337.《西汉长安“孝文庙”位置考》,《简帛研究2006》,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206-20936.《〈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所见史事考》,《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页262-2783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页168-182,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1期,页3-1534.《西北汉简所见“传信”与“传”——兼论汉代君臣日常政务的分工与诏书、律令的作用》,《文史》2008年第3辑(总第84辑),页5-5333.《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页4-28,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8年第11期,页57-7732.《传舍使用与汉帝国的日常统治》,《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页61-82,收入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页40-7131.《长沙走马楼吴简“里”“丘”关系再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3辑,2006年12月,页14-2630.《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乐教化述论》,张金龙主编:《黎虎教授古稀纪念中国古代史论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1月,页453-4629.《长沙三国吴简三州仓吏“入米簿”复原的初步研究》,长沙简牍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9月,页1-1328.《走马楼竹简的限米与田亩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同上,页157-17527.《吴简所见“折咸米”补释——兼论仓米的转运与吏的职务行为过失补偿》,同上,页176-19126.《长沙走马楼吴简“肿足”别解》,同上,页214-22025.《朝廷、州县与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页213-24724.《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尊卑、统属与责任》,《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页3-2123.《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史林》2005年第1 期,页10-20;亦见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页117-13622.《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页53-8021.《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页205-23520.《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乡”与“乡吏”》,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页87-11319.《三国吴简中的“鋘钱”》,同上,页230-23518.《长沙吴简所见盐米初探》,同上,页249-26017.《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一》,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页10-4116.《北朝“三长制”四题》,《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 期,页33-4615.《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页16-29;修订稿收入佐藤智水主持:《4~6世纪における华北石刻史料の调查·研究》(平成13年度~平成16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基盤研究(B)(1)研究成果报告书,课题番号 13571028),页37-5314.《北朝村落考》,《庆祝何兹全先生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61-18213.《长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简帛研究200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514-52212.《北朝的“市”:制度、行为与观念--兼论研究中国古史的方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82-30611.《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页172-17410.《东晋南北朝佛教天堂地狱观念的传播与影响——以游冥间传闻为中心的考察》,《佛学研究》1999年刊,页247-2559.《当代中国史学如何规范?如何发展?》,《中华读书报》1999年4月21日,第9版8.《十六国北朝时期战乱与佛教发展关系新考》,《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页55-617.《<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的整理与考释》,《藏外佛教文献》第4辑,1998年11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页373-3936.《东晋南北朝“释氏辅教之书”性质及作用新探》,《何兹全先生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页273-2885.《十六国北朝时期僧人游方及其作用述略》,《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页28-344.《论南北朝时期造像风气产生的原因》,《文史哲》1997年第5期,页60-643.《<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朝造像部分补正》,《北朝研究》1997年第2期,页38-412.《东晋南朝小农经济补充形式初探》,《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页18-271.《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封山占水再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页97-106 14.《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评介》,《中国中古史年刊》第二辑,中华书局,2011年,待刊13.《读〈从平城到洛阳〉》,《南方周末》2007年3月1日第21版12.《评田余庆〈拓跋史探〉》,《中国学术》2005年第1辑,总第21辑,页248-251;英译本收入CASS Journal of Humanities(《中国人文学术》).: Commercial Press, 2008,.《别出心裁的断代经济史——评何德章著〈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页28-3210.《〈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评介》,《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 期,页162-1679.《一点遗憾》,《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9月10 日,第7版8.《评谷川道雄著〈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唐研究》第9卷,2003年,页534-5427.《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与许兆昌合著),《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 期,页149-168;收入沈志华主编《史学新书评2000-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页28-526.《气贺泽保规教授〈复刻本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简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页30-315.《传统中国城市的多彩画面——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读后》,《书品》2001年第5期,页52-554.《节日:社会的透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评介》,《国际汉学》第六辑,页508-5163.《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8期,页27-292.《误译丛生的一部书——〈佛教征服中国〉中译本琐议》,《中华读书报》1998年8月19日,第11版1.《一部成功的中国史学史教材——评〈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社会科学家》1993年第6期,页90-92札记、短论与综述22.《从方法角度看中国古代专制说的论争》,《中华读书报》2010年5月26日第9版21.“Recent Research in China on Wei-Jin Nanbeichao History”, Asia Major The third series. Vol. XXIII. Part 1(2010), .《关于近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观察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页9-16,收入邴正、邵汉明主编《中国学术三十年:1978-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页517-535;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3期,页45-5219.《卷首语》,《唐研究》第1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13 21.“Recent Research in China on Wei-Jin Nanbeichao History”, Asia Major The third series. Vol. XXIII. Part 1(2010), .《卷首语》,《唐研究》第1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1318.《喜撰史书与弃置档案:我国史学传统中历史意识的偏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5月10日第3版17.《三国魏(两)晋南北朝史研究》,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页69-7416.《西汉初律令中的母、妻——母方亲属地位的新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 月29日,第3 版15.《〈文馆词林〉载“隋文帝令山东卅四州刺史举人敕”考》,《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页14414.《〈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勘误一则》,《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页8813.《美国中国史研究动向》,《学习时报》2003年3月3日第8版12.《〈魏书〉〈通鉴·梁纪〉勘误各一则》,《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页10(署名东波)11.《〈隋书〉标点勘误及校勘补遗五则》,《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页9210.《〈隋书〉标点勘误及校勘补遗四则》,《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页669.《跨学科交流: 中国史学发展的战略构想》,《社会科学管理》2001年第3 期,页50-528.《北朝民间佛事活动与民众佛教信仰》,《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页15-227.《魏晋南北朝研究50年成果斐然》,《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7日,第9版6.《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补正》,《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21日,第3版5.《造像记与北朝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期,页2-84.《20年历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中国教育报》1998年12月29日,第8版3.《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期,页6-142.《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页20-251.《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魏晋南北朝史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5期,页1-8

250 评论

龙舌兰日出shine

我把我收藏的六朝史方面的书给你说一下。11. (清)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13.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14.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三联书店,195915.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16.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前期的变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7.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人民出版社,195718.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海书店,199119. 汤用彤、任继愈:《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20.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1. 沈任远:《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60年22. 陈寅恪:《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3.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4.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25.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6. 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7.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8.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30.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32. 陈伯君:《阮籍集校注》,中华书局,198733. 陈玉屏:《魏晋南北朝兵户制度研究》,巴蜀书社,198836.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7. 张尚谦:《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39. 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41.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42.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200443. 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大象出版社,199844.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45.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7. 〔日〕兴膳宏:《六朝文学论稿》,彭恩华译,岳麓书社,1986六朝史方面真正的大家是唐长孺,陈寅恪的重点在隋唐

262 评论

爱妃朕累了

推荐书单的问题,基本上是琳琅满目。而本人认为书单推荐应该有几个标准:第一,推荐者本人要看过,或者至少部分看过,这样才有独特的心得,而不是人云亦云;第二,推荐书单要讲究循序渐进,至少要有入门级——教材级——提高级三个层次,而不是剪刀加浆糊随便列举;第三,推荐书单要相对全面,比如历史类书单,就不能完全偏重一个时期。带着以上三条标准,本人来推荐一份独到的历史类书单。入门级:入门级的主要是提高兴趣,理清史实,不需要非常专业。现代出版社有套《历史中国》系列,包括醉罢君山《夏商周原来是这样》、姜狼《春秋原来是这样》等,基本有全套中国通史。断代史也有一些优秀读物,比如月望东山《那时汉朝》、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等等。社科院历史所编写的五卷本《中国通史》也不错,简明扼要,既专业又通俗,还有同名纪录片播放。教材级:教材级的主要是系统学习,不容易被个人风格的作品带偏。不少大学院校都有历史本科教材,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等。这里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学基础课配套教材》系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史学史》等等。虽然教材可能有些枯燥,但是专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级:这个阶段可以读点学术专著,比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就不错,包括杨宽《战国史》、林剑鸣《秦汉史》等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包括顾颉刚《古史辨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等;另外有一些通史、断代史史学名著,比如钱穆《国史大纲》、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顾诚《南明史》。外国的也可以看看,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限于篇幅就不多介绍了,但是按照这个思路,本人认为是比较科学的书单。感谢阅读,欢迎关注!林屋公子作家 代表作《先秦古国志》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万粉丝 · 万赞搜索有关历史的好书及书一生必读的10本书樊登推荐女性读的书30-40岁必读十本书十五部最好历史小说10岁孩子必读历史书

291 评论

天津的明

中国历史系列-三国两晋南北朝作 者: 龚书铎 I S B N: 9787807207849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二卷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张习孔,田珏主编;张福裕,刘占武编著.三国两晋南北朝大事本末-中国历史大讲堂 作者:刘宁勋 , 许辉 出版: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华丽血时代(台湾大陆双出版)<晋书解读>

288 评论

苦瓜老太婆

这一阶段出版的断代史和综合研究专著,代表作有 王仲荦 《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 韩国磐 《魏晋南北朝史纲》(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何兹全 《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 简修炜 《六朝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等。 重要的论文集有 陈寅恪 《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何兹全 《读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 郑欣 《魏晋南北朝史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田余庆 《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谷霁光 《谷霁光史学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朱大渭 《六朝史论》(中华书局,1998年)、 黎虎 《魏晋南北朝史论》(学苑出版社,1999年)等。 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有 王葆� 《正始玄学》(齐鲁书社,1987年)、 孔繁 《魏晋玄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晓毅 《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文化史》(黄山书社,1992年)、 陈戍国 《魏晋南北朝礼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章权才 《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刘振东 《中国儒学史·魏晋南北朝卷》(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

237 评论

就爱装修

《历史研究》、《世界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专一点看《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等等

282 评论

相关问答

  • 魏晋南北朝考古论文格式

    据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粗略统计,1996——1997年发表的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论文大约有670篇左右,涉及了诗赋、散文、小说、文论等各个方面。兹择

    向娟宅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范文

    2000字2016浅谈魏晋人物品评的转向及其原因论文语文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浅谈魏晋人物品评的转向及其原因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vacation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魏晋南北朝论文参考文献例子

    这种知网一搜就出来的,就不要拿出来问了,唉……【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1 徐正考;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

    火山红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隋唐史论文题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任侠主题。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道教。 4、继承与超越——新世纪以来魏晋

    Dianping达人045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隋唐历史论文的参考文献

    隋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显示了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在地域上,她将文明传播于四邻,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在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文

    薇枫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