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咕噜咕噜SP
首页 > 期刊论文 > 透过设计实例研究人性化设计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莹火虫妹妹

已采纳

1、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要也更加个性化,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需求,他们同时注重个人情趣和爱好,追求时尚和展现个性的心理左右着他们对产品的选择,消费者的需求呈多样化,单调的设计风格难以维系不同层次的商品需求,商品设计由以“人的共性为本”向“人的个性为本”转化。个性化设计已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目标之一。这在产品上也逐渐得到体现:如“太子”摩托以其独特的造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系列手机,为用户提供了各色的外套和金属外壳,用户完全根据个人的爱好选用。长虹彩电、新飞冰箱的成功销售也代表了个性化设计的潮流。海尔:公司甚至推出“按需设计、按需生产”的口号,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给每个产品的设计定向。人们比较熟悉的还有林立街区的多数美发店,美发师经过培训,可根据每个人的气质、工作需要、脸型等的不同为消费者设计发型,进行形象包装定位等。这种个性化的取向暗示着人对共性需求的幔柱不再是设计的核心,个人或小团体的需求已成为设计师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共性设计逐渐淡化,个性设计得到重视,这也正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真正体现。2、人性化和人文精神的统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人们不仅需要丰富多彩的物质享受,而且需要温馨体贴的精神抚慰,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化时代,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和紧张,人们渴望以之相伴的办公和家居用品更具有人情味,能缓解身心的疲惫和放松自己,使家能有像在大自然中的感觉。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自身的精神活动,与人生状态的体验,强调入文精神的贯彻,中国一直讲求着儒学精神,儒、道都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世界是与人的本性,与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方式休戚相关,相互交融的,更多地追求和体验人与自然契合无间的一种人生境界和精神状态,关心人生、人事、重视内在精神境界。使用者的这种渴求,使“以人为本”的设计上升到对人的精神关怀。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的一些最新设计明显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夏普公司设计的液晶显示器冰箱,可以记录30种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到期的前一天提醒用户,其配制的录音装置还可人在离家前给家人留言,还能通知主人更换冰室用水,体贴入微的设计让用户备感人性的温和。还有电脑的变化,手写输入改变了键盘输入,电脑语言识别系统是人机对话成为可能,是电脑这种高科技产品变得如此平易近人,越来越智能化,这种对消费者心理和情感的关心是对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也正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肯定与完善。3、人性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随着人类人口的飞速增长,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贫富分化的严重加剧,人类对资源肆无忌惮的掠夺,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地球变暖、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展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的重要性,开始采取种种措施来规范和引导经济朝着长远的方向发展,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成为共识。在设计领域开始树立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个设计伦理问题,这就要求设计时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米斯的“少即多”所发展的工业产品的新美学观点,到后来美国设计师提出来的”为现实生活的设计”及后现代潮流中的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观念,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民主的色彩和以人为本的道德责任感。著名的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维克多·佩帕尼克曾经说过“世界上有比工业设计更危险的工作,但不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作品在生活中被广为应用所产生的后果。因为设计不当的工业产品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包括对人体的损害、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资源的浪费等。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应力求造型简洁,尽量简化产品结构;零件、部件可拆卸、更替: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和材料的种类,特别是稀有材料及有毒、有害材料,尽量使用回收材料,增加材料循环和用高科技合成材料代替天然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各种消耗,同时又可再生利用。其目的在于实现产品——人—— 环境之间的和谐,围绕这个主题,系列“绿色产品”相继问世: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太阳能汽车、无氟冰箱和空调等,并且多种产品的部件可拆卸、便于更换和回收利用,同时有的还可以升级,如电脑上的一些部件等。4、人性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设计的人性化也使设计师去多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老人、妇女以及儿童。设计师只有用心去关注入,关注人性,才能以饱含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如由设计师文森特·哈雷设计的“残疾人用电脑操作器”,方便了手不方便的残疾人,其灵巧的造型、安详的色彩和适合口型变化的形式,为他们打通了一条能和正常人一样享受新时代文明成果的途径,是对人性平等正直思想的高扬。德国设计师设计的盲人阅读仪,小巧轻便,可随手拿着在报纸上进行扫描图、阅图和贮存,避免了残疾人的心理障碍,盲人也能与正常人一样读报。超级市场的手推车架上加一个翻板,老年人购物时累了可以当靠椅休息,尊老爱老的美德便体现在细微的设计细节中。日本设计师曾发起过针对儿童进行的工业设计活动,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儿童喜爱的外型,让儿童受到教育并健康成长,他们称这种设计是“进行教育的设计”,令人们对设计师油然而生敬意。在这里,设计已成了带有神圣责任感和教育职能的社会行为。

285 评论

多多吃好

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探析>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同时,它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急剧扩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设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和特色在丧失,绿地空间在减少,城市的建设和公共空间越来越让人感到是为了供他人观赏,而不是用来为公众所使用,大规模的景观广场和世纪大道却比比皆是,大型绿地蔓延成风,很少考虑从人性的尺度、人性的功能出发,离大众的情感距离也越来越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使城市空间环境走向人性化的反面,这种现状使得探寻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正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与其它设计领域一样仍然存在目的不够明确的根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创作思想的单向思维与封闭思维定式,以设计者主观的形式美标准作为公共空间的评价准绳,过分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态设计,而忽视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终极目的—人类的生活质量。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直是基于某种理论指导思想、设计师主观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价值取向,尤其在审美的层面上,与其他的艺术没有分别。但是,作为一种人类生活的承载者,城市公共空间从来也不应该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美学观点,它因人的行为、心理需要而存在。人性化设计是一种注重人性需求的设计,又称人本主义设计,它最早出现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通常所说的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 就是说设计的核心是人,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针对人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些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生活需要,更是包含着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是设计本源的回归。所谓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如何通过构成城市空间的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等几个层面体现人类的内在生活、精神需求问题。我们只有弄清楚最终的目的,才有可能赋予我们生存的空间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更贴近普通城市居民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需求,心理、行为、文化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的核心问题,人性化设计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对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理解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理层次的关怀,这是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内涵的基石。人性化设计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离开了科学结构的理性化和合理的功能性,人性化将走向极端,最终将违背人性。公共空间在考虑到日照、遮阳、通风等因素,使场所在保持人们心理、生理上的舒适的同时,还应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复杂活动需求。如巴西的首府巴西利亚就是典型的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主义城市,其设计者路西欧·哥斯达以汽车交通作为新首都规划的尺度,却忽视了完整合适的步行系统。在这座尺度宏大的“汽车城市”,人们几乎很难轻松地步行游览并穿越街区,时时处处需要乘车流动。这种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简单化的结果,就难免使城市缺少活力,不能完善人的需要,特别是忽视了心理与社会因素,对公共空间也缺少关注。 第二方面,是心理层次的关怀。设计如果仅仅追求一种功能至上的原则,想以此向人性化靠拢,是行不通的。一旦理性压倒人的个性,也就偏离了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物理层次关怀的同时,也关心人的心理、关怀人的情感。例如那些日光充足的室内“街道”就为身居办公室的白领和生产工人邂逅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沟通。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筑、构筑物的适度围合,形成积极空间,增强使用者的安全感、领域感,从而使公共空间增强场所感、领域感而对人们具有吸引力。当空间规模过大时,可利用植物、地面高差、铺地、色彩、设施等创造尺度宜人的空间环境。可见,注重心理关怀的人性化设计反映了城市公共空间“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 第三方面,是社会层次的关怀,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在我国的一些学者看来,开放空间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它包括自然风景、公共绿地、广场、道路和休憩空间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至整个环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人类的聚居环境。加强策划与规划,从城市整体结构方面作好战略性公共空间规划,使资源、能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尽可能少地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达到自然、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 第四方面,对人群细分的关怀。弱势人群因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系统缺乏针对他们的考虑,而使他们的自由行为受到限制。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要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即无障碍设计,且尽量满足最有可能使用该场所的群体的需要,同时也鼓励其他群体的使用,并确保群体之间的活动不相互影响,让儿童、老人、残疾人都可能享受户外公共生活的乐趣,特别是针对母婴、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需要,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时也理应给予体贴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只有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并在城市空间诸要素、空间表现特征、空间美学意义等多个层面上加以设计的互动与经营,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间达到与人类需求同构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对公共空间的酝酿、策划、营造、设计、使用、维护和改造都应以人为本,从而达到限度地实现对人性化的关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性化设计完全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是设计本源的回归。

271 评论

summaryzhen

1、在很多地方,男女使用的厕所都一样大,男生的还要比女生的多小便池,因此经常会看到女生那边要排很长的队伍。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男女比例的关系以及男生小便也可以用蹲的方式。

建议:考虑男女的比例关系,以及使用方式,可以给女生的多于男生的使用范围。

2、公交车的把手是软质的,没有固定性,是的乘客站不稳,还有它的表面有的是由很小纹路的组成,有的很光滑,摩擦力小,前者容易贮藏病毒等而且难于清洗而后者不容易抓牢。

建议:将上面的直杆直接弯下来一部分作为扶手,表面设置比较大面、易清洗的纹路。

扩展资料:

既然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最终达到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一个产品设计的几个主要要素就是产品的形式、功能、名称等,而人性化正是在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13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研究论文

    简单的说就是品质监控部门的质检员,主要工作就是检查成品的品质,每个公司的产品检验标注不同,都会有自己的一套检验标准。不同于半成品的检验,成品检验相对来说较为简单

    羋修羋修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艺术设计学定性研究的实例论文

    艺术设计是一种通过物质表达精神的创作手段,是一个能衍生和追溯到多方面的专业集群,也是一种现代化的技术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博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

    阳光通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实例论文

    论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论文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系统功能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介绍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讨论了目前电气自

    早秋201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案例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会计专业的 毕业 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那么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下面我给

    代号为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设计与设计研究论文集

    [1]高源. 浅谈简欧风格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元素[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189-190. [2]陈苏丽. 呼和浩特蒙古建筑设计风格研究[D

    黄小琼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