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8

君临天下之嚻
首页 > 期刊论文 > 艺术与审美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rryme2015

已采纳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国家由于文化特征的差异,其歌曲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但表达情感是共通点。中西方音乐美学在思想内涵、演唱方法、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摘要:

中西方艺术间存在着差异,又有一定的融合之处,由于文化环境不同以及社会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存在差异。中国艺术审美习惯于综合,而西方艺术审美则惯于分析,加强中西方艺术差异性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对造成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间差异的原因,做以一定的论述。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音乐美学

1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相同点

重视创作形式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在创作形式方面存在着共同点,均重视改编民歌。西方艺术歌曲是基于本国民歌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艺术歌曲则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在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民族音乐的研究,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得以发展。在民歌创作方面,西方以美声唱法为主,譬如《我的太阳》《友谊地久天长》等,这些作品被广泛的流传。而我国本身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歌演唱的形式较多,以民歌为主题的代表作包括《玛依拉》《在银色月光下》等,是基于民歌进行改编的。

重视织体调性的创作技巧

中西方艺术歌曲重视伴奏织体的创作技巧,因为伴奏织不仅能够使得歌曲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同时能够烘托歌曲的气氛,展现和声的优美之处。西方艺术歌曲多以浪漫的旋律为主,发挥伴奏织体与调性的作用,使得歌曲的艺术情感更加的浓郁,代表作包括《菩提树》与《魔王》等。与此同时,中国的歌曲创作者也重视旋律伴奏的创作,多采用民族调性的织体,进行歌曲写作,极具本民族特色,代表作包括《茉莉花》与《教我如何不想他》等。

2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的差异分析

美学思想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不同,使得中西方艺术歌曲的美学思想存在差异。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最早起源于西周,受礼乐思想的影响较深。在春秋战国时期,受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想影响较深,观点迥异的音乐美学思想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思想的制约,使其处于保守发展状态。

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西方音乐美学在中世纪时期,受宗教思想的禁锢,在近文明时期-20世纪期初,才得以发展。音乐成为专业学科,是以“五线谱”的出现与应用为标志,伴随新美学思想的出现,使得西方音乐艺术得以快速发展,西方美学思想呈现批判创新的发展态度,重视联系具体作品,以解决作品中的审美问题。

由于时代背景与文化的差异,影响着作曲家们的音乐视角与审美情感。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作比较:这两首歌曲均是将玫瑰花作为创作素材,其中《玫瑰三愿》这首歌曲是以“淞沪会战”为创作背景,歌曲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采用小提琴与钢琴作为伴奏,旋律以淡雅宁静为主,弥漫着忧郁的情绪,而作品《野玫瑰》是歌德根据德国的一首民谣改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情怀,旋律较为明亮简洁,内透着欢快活泼。

歌曲演绎方法上的差异

歌曲的演绎方法最能体现歌曲的情感内涵,不同的演绎方式与方法,则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西方艺术歌曲多为美声唱法,注重胸腔共鸣发声,采取科学的发声方式,演唱时追求感情细腻,声音较为宏大,并利用声音来描绘作品的意境。美声唱法咬字较为靠后,需要演唱者做到气息流畅,咬字圆润,善于运用声音的穿透力,来展现歌曲作品的欢快情绪。中国艺术唱法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法、民歌唱法等,歌词咬字的位置相对靠前,利用喉咙的上下移动,来调整歌曲的声音,注重淡雅,追求高洁的`艺术意境,这与我国民族歌曲的审美相符,譬如:作品《玫瑰三愿》的演绎,注重旋律强弱的变化,歌曲的整体速度较慢,演唱者不仅要表现出女性柔情的一面,还需要确保音色统一。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审美观念注重感性思维,不受固定思维观念的拘束,属于非逻辑性思维。中国歌曲作品讲究意境美,歌曲追求的深远意境,能够给人遐想的空间,使个人的思想情感能够得以升华。而西方音乐审美思维方式则重视科学与逻辑思维,在20世纪前,由于西方在包括心理学、数学、生理学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西方音乐思维方式,也朝向科学与逻辑思维方向发展。在创作作品时,创作者重视调式和声的合理布局,以及伴奏织体技巧的使用,其作品多崇尚理性思维,歌曲结构鲜明,且技法细致,多数艺术歌曲作品中,大胆采用了调式和声。

第二,以歌曲作品为例分析。以中国的《玫瑰三愿》和西方的《野玫瑰》为例做对比分析:作品《玫瑰三愿》采取单二部曲式结构,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使用的是E大调,这部分的旋律优美,但略一丝伤感,主要对绽放的玫瑰其绚丽多彩的形象进行刻画,而另一部分,采用关系小调#c,进行调性调整,旋律逐渐增强,将歌曲推向高潮来描述玫瑰花,同时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使得歌曲耐人回味。而舒伯特的《野玫瑰》是采用调试和声,在转调与变和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作品共由三段歌词组成,采用的是G大调,歌曲旋律悠扬,富有逻辑性,歌曲将前4小节,作为创作主题动机,贯穿于歌曲的全部,其曲调明亮且流畅,同时,使用临时升降记号来转换调性,旋律多采用四度与六度跳进,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旋律较为简洁。至于歌曲的间奏与尾奏,多使用顿音与装饰音,作为写作手法,营造活泼的气氛。

创作方式上的差异

就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而言,中西方音乐审美艺术存在差异。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方式具有集体性与一体性,多数作品不是作曲家的个人行为,而是凝聚了多人的共同创作思想,作曲家还需身兼作品歌唱者或演奏者的双重或多重角色,与此同时,作品演奏或者歌唱过程具有即兴性。然而西方音乐作品创作具有个体性,其一度与二度创作是分离的。而且西方歌曲作品主要是作曲家的个体劳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作曲家不需要兼顾演奏家的职能,只需完成乐谱创作即可;再则,中国音乐作品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创作妙趣,作品较为含蓄与婉转,而西方音乐作品则带有浓烈的宗教气息与道教色彩,作品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作品具有神圣感。西方后期作品更多融合了生活气息,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直白与强烈。

本文基于音乐美学视角,对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做以了简要的论述,试图强调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主要表现在美学思想差异、歌曲演绎方法差异、思维方式差异、创作方式差异等方面,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趣味的区别。

参考文献:

[1]王健.从音乐美学视角看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以黄自《玫瑰三愿》和舒伯特《野玫瑰》为例[J].艺术百家,2015(05):228-229.

[2]彭小哲.从对艺术歌曲的赏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大家,2011(24):41-42.

一、中西绘画艺术特质的差异

无论你的艺术造诣有多高,你就无法很清楚的看到中西方在绘画时的特质,因为我们知道,要想看清这一点首先要知道他们二者的特质是什么,当你看过中方的画展之后,你会被里面的山水画的美丽风景所迷住,好像畅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这时如果让你突然去看西方油画时你就会发现,这二者完全是处在不同的一个世界中,因为这二者的绘画艺术的特质不同。无论是从色彩、形状。还是画面的层次感来看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二者的特质不一样的缘故。也许从绘画艺术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都是有着自身的特质,这种特质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所造就的艺术形式的不同。

在中国由于封建和古老的神学影响下,使得画面不能出现任何反抗的情绪体现,更加注重对美学形体的概念的描绘。情调黯然,强调用真实的环境描写来体现自身情感,大多都是封建神学的描写,所以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绘画艺术的特质,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新事物,是中方的绘画艺术能够上到一个更新的层次中。视觉感官使我们观察事物的唯一途径也是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我们都是需要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的,用笔画出来的也是如此,都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审美情趣。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造就的审美感官也就不同,中方和西方在观察事物方面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二者在绘画艺术方面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对待绘画艺术的特质。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

绘画艺术形态是中国与西方存在着不同的世界观和艺术观所形成的艺术意识形态,在世界观和艺术观上,中国和西方就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例如在绘画风格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在绘画上以温柔婉转为主,画风柔情,能够很具体的表现出作者的个人思想感情。只有一少部分,有一些写实的部分,他们喜欢对一些细节进行描写,例如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的特点显而易见,带有虚幻的绘画艺术特点,忽隐忽现,若现若离。这样的画风会让欣赏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会增加对艺术的审美情绪。大大提高了绘画本身的艺术性,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而西方就大大不同,一般来讲,西方的绘画更加真实和可靠,因为他们往往喜欢描写一些真是的场景和画面,他们强调人对自然地作用,在他们的绘画艺术形态下,从画中可以体会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而中国认为人是自然地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应该破坏自然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欲望。

而西方认为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者,人是自然地救世主是自然的主人。这样的观念差异使得中西方在绘画艺术形态上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绘画中动物的地位很高,绘画者在绘画时多注重对动物细节的描写,他们会去看画中的花鸟鱼虫是否有生气、有灵性,是不是栩栩如生。而西方则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无论是在什么环境和场合人物的形象都是最突出的。所以这就是二者的绘画艺术形态的差异。我们在对待这种差异时应该把二者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去看待,要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形态水平不断提高,共同进步。

312 评论

天天考古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探析论文

声乐艺术中美的声音内涵是丰富的,在稳定的气息支撑下,音色的美感体现在各个方面,涉及到声乐作品的意境、技巧、情感等方面的内容,歌者利用丰富多变的音色展现声乐演唱的艺术之美。

一、声乐艺术中音色审美的特征

(一)音色的含义。

音色(Tonecolor)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声音的颜色(色彩),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声音的特征,在声乐艺术演唱中音色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不论是人声还是不同的乐器,都有着特有的音色,各种各样的音色构成了绚烂多姿的音响世界。音色的声音特质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特色来分辨,人声有些洪亮、有些清脆、有些沙哑,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音色来决定,乐器也一样,有些声音色彩明亮、有些低沉、有些纤细,这些形象各异的音色元素正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二)声乐艺术中的音色。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是在良好音质的基础上建构的,歌者需要对声乐作品做深入了解,将演唱时的发音技巧与作品演绎的内容完美结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对声音进行科学的调控与艺术设计,也可以说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可以反映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不同时代背景等等。声乐艺术中不同的歌者的自身条件也不相同,根据音域可以为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男低、女低,我们根据音域的分类来分辨歌者的音色,高音音色嘹亮、坚定有力,中音圆润、具有抒情性,低音柔和、具有浓厚深沉感。不同的声乐作品需要不同的音色演绎,音色需要随着音乐作品情感的转移与旋律的起伏而变化,音色可以唱出千变万化具有不同色彩的唱词。

(三)音色审美的意识建构。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意识,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根据自身对某种事物的要求作出的一种看法,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从哲学辩证的角度来讲,声乐艺术中音色审美的意识建构,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随着人类社会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和音色美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需要用美的声音去塑造音乐艺形象,并且创造出声乐演唱的艺术美,创作艺术美需要把声乐作品的情感、意境、内容有效的与演唱技巧相结合,将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最终创造出声乐演唱中美的声音。

二、声乐艺术中音色审美的表现

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需要有稳定的呼吸给予支持,需要歌者具有良好的共鸣控制,同时还需要准确无误的语言表达以及自身情真意切的情感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体现生声乐艺术中的音色美,才能赋予音乐作品表现力,更全面的诠释音乐作品中音色色彩的变化。

(一)歌唱中的呼吸与音色审美。

声乐歌唱中的呼吸主要是依靠气息的力度与强弱来体现,它直接影响着音色的效果,气息强音色则刚,气息力度大音色则硬,气息弱力度小音色则柔,所以说在演唱中要把握好作品的气息的力度与强弱。声乐艺术中的美好音色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基础之上,歌者具有稳定的气息支持,并且能游刃有余的掌握气息的变化,那么必定会获得好的.音色效果,以此来表现不同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音乐形象。

(二)歌唱中的共鸣与音色审美。

声乐艺术是十分讲究共鸣的,不论是什么唱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共鸣基础之上。在声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运用共鸣腔体的比例,并可以掌控各个声区的要求,那么唱出的音色必然动听,把握共鸣腔体尤为重要,因为范围比较小,微微的一动就会让音色产生变化,所以很多歌者都十分注意把握共鸣腔体的调控。在演唱不同音乐作品时,不同的情绪也需要共鸣腔体做出相应调节,尤其在对作品情感把握时,要格外仔细揣摩共鸣腔体的细微变化,比如兴奋和幸福都需要歌者明亮的音色,但此时的演唱需要的共鸣腔体却完全不一样,与此同时歌者还要注意演唱口型的变化。

(三)歌唱中的语言与音色审美。

语言是人体发声器官发出的最具有情感色彩的声音,声乐艺术中上,嗓音是一大基础,它是塑造音乐艺术形象必备的物质条件,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另一大基础,它是表达歌者思想情感,展现美好音色的工具,因此在学习声乐时,想在艺术实践中获得美好的音色,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语言基础知识,并且能分析语言、表现语言。在声乐演唱中,歌者通过对语言韵味的深入把握和理解,才能赋予音色审美的普遍认同性。在声乐艺术中,对语言的韵味美及音色美的追求,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鲜活个性,同时体现出音乐表现的一些共性。

(四)歌唱中的情感与音色审美。

声乐艺术中的情感是歌唱的灵魂,美的声音必然包含丰富的情感色彩,这样才能创造出音乐作品中生动的人物艺术想象。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各种音色的心理感受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规律,不同的音色也被冠以不同的情感色彩,歌者在演唱时也建立了不同的音色标准,具有一定的俗成性。音色的表现尽管可以给听众们听觉上的冲击,但不能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和共鸣,所以歌者在选择作品时要根据自己的嗓音及音色来决定,能够准确的展示作品的思想感情尤为重要。

三、结语

音色是声音的色彩,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音色可以表达歌者不同的思想情感,可以塑造风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所以说音色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所在。音色的美形式各异,不同的声乐作品蕴含不同的文化底蕴,当然需要不同的音色来演绎。

184 评论

wwj快乐柠檬头

审美趣味艺术教育论文

1扩大教学范围,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在做好现有教学科目教育的基础上,扩大教学范围,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行业的新知识,不断更新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注重当下有关艺术设计信息的收集。高职类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改变长期只注重专业技能教授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以及身边事物的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美的瞬间,启发学生用艺术的视角看世界。发现客观的美,并将发现的客观的美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形成带有自己主观意识的美。针对学生接受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机会比较少的情况。要适当地增加欣赏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分析国内外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品位。辩证的了解世界设计中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把握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从前人的身上总结经验,吸收借鉴前人留下的美学思想。去糟取精。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逐渐的培养出具有个人主义的审美趣味、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等等。

2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是属于信息化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也要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开放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获得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电脑作业开始成为艺术设计新的创作阵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的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现在的设计行业,大量的作品如出一辙,这跟在平日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关。创造力是设计师的钥匙。失去创造力的设计师就好比没有了刨刀的木匠,一切的工作都不能继续下去。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创造出来的,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培养计划中不只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强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中的审美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以及生活追求和对人的关切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不只是要有能发现美的技能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那种学生自成一体的美学理念中也要有在人文中柔化的美。这种美表现在设计作品中深厚的文学底蕴上和设计者本省的道德修养中。现如今的人文精神仿佛处于失落世界之中,尤其是现在的艺术包装设计师为追逐高额的利润而提供过度浮华的包装方案。这与学校艺术教育部不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学生在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上也具有“审美品位”。这样的艺术教育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育。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化教学迅速发展。这在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和讲授方式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老师如何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在纷杂繁复的信息中汲取必要有用的知识。是现代教学面临的又一次大改革。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课题设计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吸收真正的美学知识,塑造正确的人文理念。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并不只是了解美,还要创造美并且道德也要美。如何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中将要研究的新重点。

5结语

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之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有所匮乏。鉴于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如何变美的思想以及将美融入其作品的创作中去。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因材施教,通过不同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将技能训练和艺术作品的创造相融合,并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318 评论

相关问答

  • 艺术之美论文

    美术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特别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特殊优势,所以关心美术教育,为美术教育中的创新。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美术教育

    嗯哼,嗯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工艺美术审美特点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满足现代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米诺很努力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艺术与审美论文

    中西方艺术歌曲审美差异分析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中西方艺术歌曲审

    君临天下之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艺术审美的论文

    【摘要】 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艺术,是生活的美化、生活的充实、生活的发展、生活的创造等。生活之美是艺术审美的本质,是艺术审美的主色调,是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艺

    哎唯巴蒂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艺术与审美论文模板

    什么是美如何提升审美论文如下: 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

    命丧与她丶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