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7

爱谁是谁007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新浪微博论文范文资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iaotiao1985

已采纳

只要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就行,可以写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用很文艺优美的句子等等。

新浪微博个人简介怎么修改:

1、打开微博,选择我的信息,点开个人信息。

2、选择基本信息,填写你想写的签名。

3、将鼠标拉到页面的下方,进行保存,签名就自动生成了。

最近突然喜欢上微博了,初识接触微博,还有点看不起。觉得文字少,说明不了什么,不愿意接受,也不光顾。一次偶然到那里看看,真是热闹,很多人在写微博,我也试着接触写上一句两句,感觉很不错。突然来了兴趣,并且心里时常惦记它,总愿意往那里跑,写上点心里话,很开心。

从慢慢接受到喜欢。甚至着迷。现在每天如果上网,首先打开的是我的微薄,惊讶自己居然也这么喜新厌旧,不过博客、微博还是我最亲的伙伴。总体上看就是简单,随心所欲。不仅仅是操作简单,它的界面清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你发表的信息,随时和博友一起分享、讨论。写出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不在乎多少字,其实就是一句话的博客。写起来不用长篇大论,不用很多时间,很随意的!时间短。

写微博很放松,很愿意写点身边的一些看法。一些幽默的事。还可以看好友的微博,感觉离的那么近,彷佛是并肩站在一块儿看着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些零碎小片段的积累,就构成了琐碎而真实的生活。微博就是我和朋友相聚的地方,真切的感到轻松和快乐。在这个平台里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听到、看到的发发牢骚,把你所关注的可以转发给你所有的朋友分享。 体验起来还不错。还可以关联博客,发表一篇文章后,就会自动通过微博告诉你的博友。很简便的!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自己的微博上发表自己生活中的感受,遇到的新鲜事和大家一块分享。微博这东西和普通的博客不同,小巧精悍。一句话就是一篇日志,反正我是想什么说什么,很方便的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等到隔了一段时间再看这些小日志,感觉很幸福的。我也会常跑到其他的空间做客。在年轻人的话题里发表看法,互相之间进行着温馨的互动,彼此感受着友情和温暖。

因此,我喜欢上了微博,喜欢它的简单,随意,带给我的快乐

进入2010年,各家网站都在推微博,我也在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凤凰、人民六个网站上都注册了一个号,不包括被关掉的饭否,还有打不开的itter,算起来账号太多了,然而实际上最多有两个应用的足够了。

在新浪微博注册较早,加上当年他们拉的名人之多,所以在这里逐渐养成了看内容和转发的习惯,至于评论和原创都较少。偶尔发一些生活化的东西,也逐渐淹没在更多对新闻、观点的转发中。而且我发生活化的内容时,周围的人还较少玩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上更多同事,因此这里倒像是一个生活圈子,替代了白社会的功能。

然而时间与精力有限,微博这个产品,目前除了早上蹲厕时例行使用,也有其他时间被占用,早已替代了开心的角色。粉丝与关注的人逐渐增多,信息开始过剩。在新浪微博最多关注600余人,明显是看不完的。而且仔细一想,并不是这么多人都值得关注。

自7月份以来稍微有闲一点,开始下决心减少关注。从600多减到300多,昨日又减到200余。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首先取舍就成问题。除了一些特别知名的用户,更多是这个行业内的各色人等,发言内容斑杂,观点水平良莠不齐。真是令人大伤脑筋。

盖因为对这个微博的定位是信息渠道和观点参考平台,于是采取了几个原则:首先剔除不认识的人中久未更新的,这些是毫无疑问要去掉的,留着也没意思。其次开始看其更新内容。认识的人自不必说,尽量保留,不认识人中每天关心自己吃喝拉撒的、只转发不原创的,取消关注。这样又去掉一批,感觉相对清静一些。再仔细筛选,有一些人的更新虽然偶有精彩内容,然而内容太杂,上及天文下至意淫,那就取消关注。还有的人更新并非我的兴趣所在,如涉及艰深的法律条文或每日 *** 感段子,取消关注。再之后开始第二轮的检查。由于每个微博账号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并无可能苛求每个账号始终如一更新同一类内容。在这样的前提下尺度逐渐再收紧一些,比如看近一周内更新的内容是什么,通过标签和个人资料判断一下个人兴趣和职业,等,再去掉一批。人总是有多面,不同的角色转换,在个人微博上那就太随心所欲了。

最终,关注的人集中于以下一些领域:

关心时政新闻的名人、媒体工作者、学者;互联网从业和观察者;体育传媒人士;知名商人;经济学者;文化艺术名人,以及一部分媒体或商业机构。出于节省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在阅读时一定先选择分类,同时尽量只看原创。这已经比以前节省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然而仍然不够。新浪微博的体验可以做得更个性化。同时,目前被关注的近300人中,随时可能会有打破原有风格的情况发生,就如世界杯时太多人看球写球一样,说不定哪天哪位笔耕不辍的名人也会偷闲半日。人是随时会变的,那么可以在未来随着自己对新闻和新知的需求变化,更灵活考虑对这些人的关注、取消关注,以及新增对其他人的关注。为了减少遴选的成本,暂时只能够多关注具有较高的\普遍的知名度的名人。

然而,这些依然远远不够。假如真的有必要,临时放弃这个东西也未可知,实在是因为它太占用时间了。

你好! 在公告栏写。

如何添加及其内容? 第一步、登录新浪博客,输入“登录名”“密码”和“验证码”后点击“登录”; 第二步、点击进入主页上方的“管理博客”; 第三步、点击左侧“自定义设置”中的“定制我的首页”; 第四步、选择“添加模块”; 第五步、在出现对画框内的左侧“我的公告栏”中,点击“发布新的公告”; 第六步、在“公告标题栏”内书写公告标题。 然后在“公告简介”内书写公告内容,注:如需添加图片,请点选“显示源代码”把带有图片地址的代码粘贴进编辑框即可; 第七步、点击“保存”; 第八步、在“我的公告栏”下面点选“使用该模块”,然后点击下方的“选取”(你所写的公告栏将会在页面上出现); 第九步、将添加的“我的公告栏”拖到喜欢的位置,点击“保存设置”。

当系统提示“模块设置成功”点击“确认”完成添加公告栏 回到首页,你的公告栏将出现在你设置的位置上。 。

197 评论

雁儿小妞宝

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的迅速走红,其在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渐显现。近年来,微博改变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一个最受瞩目的现象,就是微博报两会。微博加入两会报道将如何改变公众的政治生活和中国的政治进程?对我国的新闻改革和民主发展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利弊何在?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微博上就该议题发起的讨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当微博遇上两会Twitter在美国的应用,体现出很强的社交属性。在Twitter上,人们更多的是进行人际交往,谈论个人生活。在中国,微博则体现出更强的媒体属性,人们更多的是在微博上获取主流媒体上难以得到的有关公共事务的信息,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微博在中国一经出现,就被用于讨论像两会这样的国家大事。微博报两会始于2010年,也就是新浪微博开始内测的半年之后。当时共有48位代表和委员通过新浪微博发布两会信息和评论,并直接与网民互动,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大媒体也纷纷开设诸如微博报两会这样的栏目,吸引了大批受众。2011年,微博报两会更是全面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微博渠道竞相开设,成为两会报道的重要途径。人民网从3月1日开始推出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并重点打造“微博报两会”。仅在人民网设置微博专栏的代表委员就达114位,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将微博作为发布两会信息、了解民情民意的主要渠道。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詹国枢一天发了36条微博报道会议现场。①除了全国两会之外,今年在各地的两会上,也纷纷涌现微博报道,如在新浪微博上可以看到厦门两会的“微谈两会”,南昌两会的“议政互动微博群”,广东的政协委员微博“直播”政府工作报告,武汉的“两会微访谈”等等。②在新浪微博中以“两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2010年3月1日至31日期间,共有129651条相关微博,其中原创微博61790条,占总数的。把时间改为2011年3月,共搜索到525682条与两会有关的微博,是2010年的4倍,原创微博344783条,为2010年的倍,原创微博所占的比例也增长为。这些数据显示,微博在有关两会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博报两会之利人们之所以会对微博报两会如此热衷,是因为看到了微博在政治传播中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进会议报道方式。微博的引入,一方面能够将连篇累牍的官话、套话和废话省略掉,将百姓最关心的、含金量最高的“干货”报道出来;另一方面,“短平快”的微博也使会议中的一些鲜活生动、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实时展现在公众面前。在笔者组织的关于微博报两会的微博讨论中,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徐敏副教授认为:“微博作为通道,支流活跃,信息自然更有气血;作为呈现,触点丰富,轮廓自然更完整。”博友胡涵则认为,微博在媒介传播链中能够发挥融合介质的作用,能与其他新媒体或传统媒体进行系统性整合而不是工具性融合,从而使各种媒介工具的优势最大化。因此,在许多媒体人眼中,微博一小步,意味着新闻报道的一大步。第二,营造自由讨论的公共空间。两会是中国最重要的民主议政机制,是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提名推荐产生的政协委员将从人民那里得来的意见和诉求进行收集整理,传达给中央政府,并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制度。然而,由于部分代表或委员未能很好地代表公众,使得公众的声音未能很好地传达,从而影响民主决策的过程和效果。如何充分促进社会成员的公共表达,实现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政府决策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是国内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③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博的崛起,似乎为中国的百姓提供了一个能够就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并进行讨论的平台。特别是当这一平台与主流媒体和代表委员相连通时,将具有更加强大的民主议政潜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陈先红教授指出,微博网络具有延伸性、互动性和媒介性。而这些属性是微博营造公共领域的重要条件。第三,激发公众的政治兴趣。光有一个公共的空间还不够,还需要社会成员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一空间中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传统媒体时代,普通百姓只能通过有限的通道,如信访办、市长信箱、读者来信或听众电话等来表达意见。由于这些表达和参与方式收效甚微,导致社会成员对政治感到冷漠,其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Self-efficacy)也颇低。微博的低门槛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成本,其高互动性和延伸性则提高了人们政治参与的收益。因此,当不少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转达博友的建议时,网民的政治参与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对此,博友“今日”认为,在现阶段,微博算是激发公民政治兴趣、参政问政的最好工具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朱春阳指出:“微博两会若与现实两会形成效率之争,则功莫大焉!”微博报两会之弊当然,在微博热的背后,也应审视一下微博报两会可能产生的问题。目前来看,微博报两会引发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治报道娱乐化虽然政治报道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将政治冷漠的受众重新拉回来,但其戏谑的视角也会让人忽略重点或产生政治偏见。微博虽然能够使两会报道更加鲜活生动,但也助长了报道过分关注花絮而偏离两会主题的做法。在微博访谈中,《澳门报告》杂志社总编助理柯晟就指出,他在两会“所见到的记者兄弟姐妹们都是在微博上发各种代表委员的囧照,代表委员发现了,想叫记者删都没用了,来不及了,已经被转了”。第二,会议报道碎片化微博之微是利弊同在的。短一方面意味着精和快,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两会报道的碎片化,不利于公众从整体上把握重要且复杂的议题。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分析师杨月辉谈到:“微博的先天不足决定其在报道两会这么严肃内容上的‘短板’,‘碎片化’以及字数的限制使得其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完整全面,甚至可能会有断章取义某代表委员观点的情况出现。”“江上叶俊”则指出,“微博就像私家车一样,每个人都有车了,所以都很高兴;但是全国货运、旅客运输还需大型交通工具。微博给了我们发言权,但启发民智,推动社会进步还需其他形式的表达给力。”“一条鲶鱼”也认为,报道如果以微博打前战,博客、门户报道跟进,或许会更全面。第三,网络空间等级化尽管人们只需较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资本就可进入虚拟的微博空间,但人们进入之后究竟做什么,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则是更加重要的议题。有研究显示,人们在线下的权力分布往往直接映射于线上,使得有些人在网上说的更多,而且声音更大,而有些人却不知所云,或者无人理睬。④博友宋绪顺就指出,微博是一种塔形结构。在这种结构中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比自下而上的多,粉丝往往是希望从关注者那里获得有效信息。而且传播者的权威性比内容本身有更大的说服力。这不利于形成真正代表民意的“意见自由市场”,反而进入一种自说自话的怪圈。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李岩教授则指出:“两会本是政治(权力)事件,主要做官样文章,微博再掺和进去,把微博变成政治(权力)的传播媒介了。”第四,微博议政形式化微博虽然有助于建构网上的公共领域,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微博议政在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博友“hello刘刘”指出,一些代表委员的微博注册后未见信息更新,微博账号有名无“实”。猫扑网总编辑朱文轶则认为,微博是以技术自由颠覆信息控制的产物,它当然会形成全新的传播控制和秩序,但和两会没有任何兼容性可言。他指出,政府总刻意地试图和新传播共舞,却没注意到自己仍穿着“吊脚裤”。同时,当前的微博议政还存在效果短期化的问题。每当两会闭幕,代表委员的微博热情也随之消退。微博报两会,何去何从权衡利弊,笔者以为微博报两会利大于弊。在面对有关微博的争议时,必须看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社会断层问题。如于建嵘所说,社会断层和底层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结构的一大特征。⑤当前所发生的各种群体性事件,很大程度上与底层社会和精英联盟之间的矛盾有关。如何使政府决策更多考虑日趋庞大的底层社会的利益和诉求,从而弥合社会断层,是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微博无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微博为平民百姓提供的表达平台及其赋权效果,是当前最需要的。当然,如何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微博的真正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至少应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缩小数字鸿沟。目前微博用户存在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无法代表更广泛的民意。未来需要推动更多人,特别是社会底层,学会利用微博表达自己。第二,丰富报道层次。微博并非灵丹妙药,对于两会等重大政治活动,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报道方式,使公众不光看热闹,还能获取更加全面的理解。第三,推进商议民主。要利用微博报两会的契机,将微博建构成常态的公共商议的平台。政府应该将微博商议纳入政治协商和决策的体制之内,以防止出现新的断层。(作者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3G新媒体:使用模式与社会影响”QJC1002004的成果之一】

95 评论

duxingdejimi

我也不能代表大家说些什么,就发表一哈自己的观点。微博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语言沟通互动的工具,在政治生活中,人们才会利用它来履行公民自由言论的权利,方便快捷地传达民意,让领导能知民意、懂民心、办民事,营造和谐的生活画面。

2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微光论文范文资料

    点点微光,是那一个个充满看善心、做着善行的平凡普通人,正是这做光后的高向品格、纯真心灵,使这个社会充满了温暖、和谐、美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描写微光 作文

    可爱多VS神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博弈论文范文资料

    博弈   博弈是以胜负为赌注的竞争,巧妙地融合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人生每天都以不同的形式竞争着,有些是为了金钱,有些是为了名利,但博弈的目的总趋

    s29044326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沧浪亭记论文范文资料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1],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2]。亟(qì)求余作《沧浪亭记》[3],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

    1点点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微店论文范文资料

    方案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方案就是解决问题。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的内容,供您参考。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

    tracy072809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看浪花论文范文资料

    现今议论文文体的写作已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学生应该怎么写议论文?写议论文的方法是什么?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议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清楚明确地了解议

    豆瓣酱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