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8

白骨精6699
首页 > 期刊论文 > 论文姓研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oyce@静艳

已采纳

对姓氏的研究已形成一门学科。它与人口普查、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人事现代化科学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姓氏学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现代欧美各国的姓氏,大多来源于中世纪,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形成姓氏,并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延续。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后来,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姓与氏合一,不再区分,表明姓与氏都是姓,表明个人及其家族的符号。这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姓氏含义。秦朝以前,姓和氏是含意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姓字的古形字是“人”和“生”组成的,意为人所生,因生而为姓。秦国刻石《诅楚文》中,始见姓字为“女”字和“生”字的组合字,这一字形最终被汉代人许慎定形,成为会意字。氏字的出现,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清代文字学家朱骏声在其名著《说文通训定声》中,释“氏”字本意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氏同而姓不同,婚姻可通;同姓不可通婚。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分野已经微乎其微。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成为不可分割的同一属姓了。所以,清初学者顾炎武在《田知录》中说:“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姓产生于原始氏族社会。若干民族组成一个原始部落,部落内各氏族又独立存在,同时,各氏族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婚姻联系,姓就作为识别和区分氏族的特定标记符号应运而生。中国最早的姓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妫、姒等,可以推断早在母系氏族时期,姓已经形成,是由母权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所决定的,其作用就是便于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内部禁止婚配,异姓氏族中国姓氏文化之间可以通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姓为姓。氏最早在原始社会晚期形成。黄帝时已有“胙土命氏”。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阶级社会、国家制度的形成,出现了赏赐封赠土地以命氏的习惯。继而,氏之源起,形成滥觞,出现以各种形式得氏的现象。至此,姓和民本意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

179 评论

墨剂先生

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中国姓氏文化渊源”和弘扬姓氏文化等问题。 进行此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加强青少年对中国姓氏文化的了解。我们想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让更多的青少年意识到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就知道流行明星,而不知道传统的中国文化,许多门中国传统艺术都濒临失传,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势在必行的方法。并且本次研究性课题为了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建议和看法,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广大青少年吸取意见。

这样才能了解到广大青少年对姓氏文化的了解程度,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要向少年弘扬,就存在着很多问题 。就算存在的很多问题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是积极参与就,所以完成结果比较好。

所以我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下:

姓氏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字学、地理学、民俗学、人口学、地名学等众多社会科学。中国第一部解说方块文字原始形体及字源的文字学专著是《说文解字》。

此书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年)解释:“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姓生。”这就是说,人是母亲生的,故姓字为女旁。 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以母亲为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族之用。到了阶级社会,在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称氏,贵族女子称姓。

贵族男子称氏是为了区分贵贱,而贵族女子称姓是为了避免同族通婚,而平民和奴隶是没姓没氏的,只有名。在夏商周三代,天子还常给有功劳的贵族一块封地,这些贵族常把封地名称当做自己的氏,所以战国时期一个贵族有多个姓名。

然而,姓是不能改的,但是氏是可以改的,像晋国就有专门记录贵族氏的官员,就连国君都常以封地作为自己的氏。后来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宗法制的解体,姓氏就逐渐合为一体了,到了汉魏时期普通老百姓就有姓有氏了。

然而,姓是不能改的,但是氏是可以改的,像晋国就有专门记录贵族氏的官员,就连国君都常以封地作为自己的氏。 后来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丧失,宗法制的解体,姓氏就逐渐合为一体了,到了汉魏时期普通老百姓就有姓有氏了。

特别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组的同学找到了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影响对姓氏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同学们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与分工能力、交际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些为他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全组成员团结合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及时完成这次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合作与分工才能更好更容易的做好一件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强项和不足,看到别的同学的闪光点。

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必须学习别人长处,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新一代的青年和国家的栋梁。

321 评论

我是朱珠宝宝0

4为圣贤避讳。 二名字的文化内涵名字往往反映的是一种愿望与追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物质享受与高贵社会地位的向往 2执着生命的祝愿 3消灾免病与逢凶化吉的期望 4对高尚人格的景慕 不仅如此名字反映出的也是一个社会的时代精神例如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的汉代名字所反映的就是一种阔大气象五代盛行以彦命名的风气再如唐代文人有称呼排行的习俗这都代表了那一时代的历史特征。 姓氏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最近几年“炎黄子孙”“黄帝苗裔一类的说法在海内外特别流行有辅以龙的传人等日益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个聚焦点。这种说法的起源与姓氏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目前姓氏多种多样可是究其历史这些姓氏本是同根生这就很容易解释海外华人的民族认同感了。同时姓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融合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想必历史课本中的北魏汉文帝的改革大家还记忆犹新吧雄才大略的孝文帝为了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以行政手段推进鲜卑族的汉化改鲜卑姓为汉姓当然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文化的发展更对民族的融合起了极大作用。 对姓氏文化的研究极大促进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姓氏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必将持续熠熠生辉下去。

273 评论

相关问答

  • 陈姓研究论文

    关于陈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姓陈。有一次,我看语文书上一篇课文叫《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看完后,觉得姓氏也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

    78952146984里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姓氏研究论文

    本论文为您写中国姓氏起源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中国姓氏起源、流变和姓氏学概述〔摘要〕中国姓氏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母系氏

    吃肉肉变胖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石姓研究报告的论文

    石姓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姓氏,郡望主要有四处,渤海、平原、上党、河南。堂联有很多,较著名的是“传载纯臣 诗歌圣德”,传载纯臣指的是大义灭亲的卫国大夫石碏 ,史称

    辣椒与泡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潘姓的研究论文

    潘国的王是潘王(盼望)一??*****

    中暑山庄产橘子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寻根与姓氏的研究论文

    要yāo 姓氏来源:《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里都有收载。1.郑樵注云“吴人要离之后,望出鲁国。”以名为氏。2.藏族也有此姓。 分布:今天津之武清、湖北

    Lucy…黄小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