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4

淡粉浅蓝
首页 > 期刊论文 > 岩土所论文模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新月之垣

已采纳

质优从速!百度:土木术士网

164 评论

小琪1128

(一)关于学位论文之「绪论」,大致上有四个重点,必须先厘清,并好好掌握。1.问题提出:研究动机、目的及问题陈述2.文献评论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4.论文重点说明(二)关于「绪论」之写作,吾人所必须掌握的前述四个重点,就是在进行研究计画书撰写时之四大重点。1.问题提出:吾人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就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并将它「说清楚,讲明白」,惟有自己先搞清楚自己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2.文献评论:针对自己所欲研究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在古今中外既存的研究文献上,先了解和搜集既有的研究成果为何?经过一定之处理步骤:概观(归类)、摘要、批判、建议,然后找出其优缺点,同时针对其所采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予以批判,进而提出作者个人针对自己探讨此一主题和相关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研究途径与方法较为妥适,以超越他人。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此三者是具有密切相关的三种不同东西,必须分辨清楚,同时考量,此三者可视为学位论文的核心或心脏地带,因而一篇学位论文的成败,可以说是系于作者个人对此三者之功力与作法。若处理得宜,则学位论文约有70~80分;若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学位论文常被视为不入流,无法达到最低标准70分。由此可见,吾人在处理学位论文时,对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等三者,必须予以特别重视。4.论文重点说明:在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之后,作者宜根据自己所提出的研究架构作适当的布局,特别是在说明相关之理论与发展史后,必须再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其主体之重点,究竟可分成几部份,他们分别在研究架构上各处于何种区块,吾人可依序分章提出探讨。换言,论文的主要章节说明与架构密切相关,且是根据作者自己所提出之架构开展出来的。一个研究架构大致上可分为几个区块,一个章节对应一个区块,由此可见,主要章节说明与研究架构密不可分,唯有先绘制好妥善的研究架构图,始能简单扼要地做好论文重点说明。(三)关于「问题提出」1.要扣紧研究主题,然后提出相关问题是什么?有几个?分别为何?2.要有问题意识,整篇论文之「问题提出」,就是要有「问题意识」,并针对作者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思考。3.关于「问题提出」(1)研究动机与问题界定——所谓问题之界定,指问题背景、问题内涵(欲解决何种问题)、研究范围等。(2)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与价值。(3)关于「研究限制」方面,可在此先提出,但更好的做法是最后在结论中才提出。(4)关于「研究假设」是否有?若该论文有「研究假设」,如何陈述,必须先搞清楚研究假设之定义后,然后审慎处理之。(5)论文写作的六个主轴(5WIH) (事象)何事 (时间)何时 (空间)何地 (人物)何人 (理由)为何 (经过、手段)如何 这六个主轴,最值得处理的为WHAT、WHY、HOW的问题,颇值吾人循此三主轴之一,好好思考。(6)简言之,关于「问题提出」,就是要扣紧主题,且要有浓烈的「问题意识」,进而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掌握住重点,简单扼要地「说清楚,讲明白」,以利自己和他人一开始就知道作者到底要探讨何问题,解决何问题。(四)关于「文献评论」1.文献评论主要是在作者先搞清楚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后,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到底在古今中外既存研究文献中,已有那些研究成果,作者必须先搞清楚,也让别人能很快的作一概括的重点式了解,进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前瞻未来,站在该研究领域之前延,针对该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2.文献探讨之步骤主要有四:(1)概观(归类)(2)摘要(3)批判(4)建议3.相关文献之分类,举例如下:A式(一般性研究):1.有关理论方面之相关研究文献2.一般性之相关研究文献B式(实证研究):1.相关概念之文献2.相关理论研究之文献3.相关实证研究之文献4.相关理论之探讨与说明(1)说明与研究题目有关且与欲探索之研究问题颇具相关之理论为何种理论,可简列数个,并以一个段落说明即可(即N个理论)。(2)针对所欲探讨之题目与欲研究问题最具相关性且作者最感兴趣的某一个理论详加讨论(即一个理论)。*概念→理论5.文献评论之最后段落,宜针对前人之研究成果所采用之研究途径、方法作一批判,并说明其优缺点,进而针对作者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作者自认宜先采用何种研究途径,再采取何种研究方法,以利突显自己的研究法,有别于他人,进而超越他人之研究成果。这些只需在此以3~5行字简单提出即可。至于详细的说明,作者可在下一部份,正式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时再论及。(五)关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1.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1)何谓研究途径(APPROACH)?基本上,是指选择问题与相关数据的标准,主要是指作者拟从何种角度切入去探讨该主题与相关问题。(2)何谓研究方法(METHOD)?基本上,是指搜集与处理数据的程序与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拟如何进行搜集和分析资料。

105 评论

游客56742389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探究论文

1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1)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施工场地勘察的时候,很难对岩土的全部情况进行勘探,再加上一些的岩土结构可能不太稳定,会随着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影响施工的进度。

2) 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性。我国幅员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岩石的种类繁多,并且岩土的性质也是千差万别。所在在进行施工技术设计的时候所侧重的点是大不相同的。

3)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容易被发现。很多的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地点是处在地下的,比如地基的处理、桩基的灌注以及地下连续墙的修筑等,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完成后的运行都是处在隐蔽的状态下,即使出现问题也很难被发现。

4) 和周围岩土结构关联性很强。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具体施工环境的影响,比如岩土的结构、性质等,同时工程建筑的稳定性也和施工场地的岩土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2 应用现状

在地基处理上的应用

第一、各种成熟的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岩土工程施工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中的很多施工方法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第二、我国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基于本国岩土结构特点的地基处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在地基处理上的水平,提升了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近几年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介于桩基和复合地基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形式———钢筋混凝土疏桩复合地基,这种地基的应用能够增大桩间岩土的承载作用,提升建筑的稳定性。第三、在建筑处理偏差问题上,我国已经采用反力释放法、水冲法以及抽芯抽降法等,很好的处理了倾斜建筑物的偏差问题。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第一、各种各样的成桩技术在我国各地的岩土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还研发出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将灌注桩同注浆技术进行分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桩基的承载力,减少了桩基的沉降量。第二、利用岩土施工技术来注重施工周围环境的效应,并且采用预钻孔、静压等一些列措施,来拓宽了钢筋砼预制桩的使用范围。目前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因为其自身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边坡加固中的应用

第一、我国的岩土锚固技术在上世纪就已经得到了应用,现阶段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并且还采用二次灌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面提升了软土中锚杆的承受力。目前我国的岩土锚固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二、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中,土钉支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利用其他技术和土钉支护技术相结合形成复合方式的钉支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支护强度,拓宽了钉支护的应用范围。

在非开挖技术中的应用

这种施工技术不用对施工场地的地表进行开挖,能够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性,并且利用这种技术还能够在不进行地表开挖的情况下进行地下管线的检测、更换、维修、施工等操作。这些技术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3 岩土工程具体应用

下文就以汉宜高铁某一路段铁路的具体施工为例,来具体研究和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工程概况

第一、土质情况。岩土工程的施工区域多以人工填土层和湖的'积层组成。人工填土层主要包括杂填土、淤泥和耕植土,土质特征是灰褐色、松散、混凝土以及生活垃圾。淤泥以有机质和塘淤泥为主;耕植土主要以粘性土壤为主。第二、含水情况。这一片区域主要的含水层是第四系全新统粉土,在工程路段地下具有很浅层的地下水,水量不是很大,水质也不是很好。除了这一类水层还有一个就是微承压水,这种水属于封存的淡水,可供饮水使用。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具体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钻孔灌注桩的口径是米的,并且需要将桩体的上顶端穿过淤泥层10m,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桩的稳固性。由于桩的长度非常的长是48m所以一定要预先确定好一根桩所需承受的压力是多大,设计师的估计值是4500KN左右,由于当地的地质条件不是很好,所以需要选用适合当地的注浆技术再加以对桩的承受能力保护的一道屏障。

第一、确定好注浆压力的大小。通过分析现场的注浆参数得出的结论是注浆的压力不能够超过,所以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最好控制在1~2MPa范围。在注浆的时候要确定好注浆管的安装顺序,一般是先接上单向阀门再接高压注浆软管道的,注浆完成后阀门的关闭顺序也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先关单向阀门。

第二、注浆量。这次的工程经过多次的计算,设计人员得出的施工注浆控制标准是:水泥需要的量是,注浆的调配浓度水和灰的比例最好是到之间,注浆的速度要适中。在灌注桩后注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返浆现象时,应该立即停止注浆机器,等大约半小时之后再进行注浆。

第三、注浆时间的控制。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知道混凝土的初凝期大约是在10天之后才正式开始,所以要想注浆能够保持最好的效果,那么需要在10天之后再进行施工。如果注浆时间过早的话,这时候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固,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过低,出现破坏桩本身的影响;注浆时间过晚的话,又很难在凝固好的混凝土中间形成一条畅通的混凝土通道的。所以实际工程时一定要把注浆的时间控制好,争取提高建筑的整体水平添砖加瓦。

岩土工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提高工程效果的检测实验

此次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通过注浆加固之后对灌注桩承受强度的增强效果,试验所选用的实验桩的半径为 ,桩的长度为50m。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第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一步:选取浇注完成的试验桩,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使得桩的顶面保持干净、水平,并且设置4层的钢筋网,每层网片直接的间距为15cm。第二步:确保柱内的主钢筋都处在同一水平高度,按照上面标准再次设置网片。第三步:设置参照柱,保持柱顶面的平整,设置网片同上。第四步:在距离桩顶一个桩长度的距离范围之内设置钢板进行围裹,实验的场地应该平整,并且大型的车辆可以正常通行第五步:提前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做好排水工作。第二、现场设备的安装。根据试验中荷载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千斤顶规格,保证每次实验千斤顶出力不应该大于顶称的80%,基准桩用来支撑基准架,基准桩与试桩直接的距离要合乎规范要求。采用百分表的方式对沉降测量进行分析计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想要更好的应用施工技术,施工人员一定要首先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岩土期刊

    如果你是说SCI的话,这是南大的刘春老师13年做的一个攻略,你可以自己看看(原帖在小百合)工程地质SCI期刊及投稿策略期刊 2011影响因子Applied Cl

    没事就做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岩土所论文模板

    质优从速!百度:土木术士网

    淡粉浅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岩土力学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土木工程类论文写作方法是:先结合案例具体的,根据案例来阐述自己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然后根据正文来写摘要,再写结束语,最后写引言研究背景,其实写作很讲求方法和技巧的

    半调子81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岩土工程学报模板下载

    您要问的是流变有硬化问题吗?流变有硬化问题。岩土工程学报: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多级加载条件下堆石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段特性,发现堆石料流变变形会引起堆石料的塑性硬

    柔柔198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最新的岩土力学期刊模板

    nag和coge都是计算岩土力学中最好的刊物,coge近年凭着超快的审稿速度和大量中国投稿人超越nag。

    崽崽龙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