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茉默墨
瑶族手工艺品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劳动美,体现了人在生存过程中积极向上的力量。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江华瑶族手工艺品保护之 论文 范文。
〔摘 要〕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地势复杂的湖南省最南端,山系盘亘,木材和石材资源丰富,瑶族文化资源深厚,比如手工艺品。近年刮起的民族风,加之市场对手工艺品越来越严格的审美标准以及质量要求,造型优美、质量上乘的民族手工艺品成为家居装饰或节庆礼物的优质选择。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为手工艺品市场营造了可观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江华瑶族 手工艺品 保护
江华瑶族手工艺品行业受到现代化生产的冲击,缺乏自我变革动力,在新与旧的更换中始终走原生态路线,连贯性不强,且缺乏合适的保护应对措施。成功典范如老北京兔儿爷,曾消退于市场,因一些手工艺人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创造的样式受到了欢迎,后期逐渐恢复,风格由写实转为多变,兔儿爷不仅得到了良性的保护且又焕发新生。由此可见,保护手工艺品需要融合民族特色文化于产品中,以此为支撑,创新发展与传承并进。发挥带动旅游经济效益和活跃民族元素的作用,形成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习惯。
一、江华瑶族手工艺品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江华瑶族手工艺品保护的现状与重要性
由于江华商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商家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选择更具经济价值的现代化商品。这些大批量机器生产的商品既廉价又实用,成为瑶族消费者的不二选择,也是导致江华瑶族的手工艺品在商业市场逐渐消退的原因。不过在近些年,国家强调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比如学术界,2014年5月18日,在宝镜古建筑群之新屋召开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以及2015年11月在沱江镇举行的建县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开幕盛典等。因为这些举措,江华瑶族手工艺品独特的品质逐渐被得到重视。
由于江华瑶族历史源流错综复杂,族群特性鲜明,瑶族手工艺品地域性显著。手工艺品始创造于农耕文明时期,形式与内容都脱离不开瑶族的生存方式。江华瑶族山区竹木材料充足,瑶民擅以此为原材料制作篓、篮、席、垫等器具。瑶民的服饰和绣品多用红、黄、黑、白、橙五色绣制几何文字或花草鸟兽。瑶族手工艺品内容一般反映当地生产活动、美好祈愿、民间故事等喜闻乐见的通俗题材,体现了瑶族的特色文化,蕴含着江华瑶族的民族文化价值。
江华瑶民在生产活动中,在有限的环境和条件下,靠双手发掘原材料并开创新工艺,纯手工制作具有瑶族审美的手工艺品。现代化机器取代不了手工性,因为手工艺创作是一种动态的、生气的灵感突然涌现,无法重复的过程,而机器批量生产会磨灭手工的韵味和艺术性,纯手工制作的唯一性正彰显出它的价值所在。手工原创包含着记忆和情感,蕴含着生命力,“舶来品”永远只是形式的附庸。正因为其珍贵的价值,一些做工精良、材料优等、工序复杂的瑶族手工艺品成为高端手工定制商品,被收藏家收藏,瑶族手工艺品在社会的重视度逐渐提高。
(二)江华瑶族手工艺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缺少观念创新、品牌意识。起初手工艺品制作操作性强、外观简单,注重培养生产活动的技能和满足基本需求,后来才逐渐重视审美的需求。但手工艺品原本的固守性使其难以脱离传统的乡土社会,更难与现代化元素相融洽,缺少从“新”出发的勇气,江华“神州瑶都”的美誉没有发展成为“金字招牌”。经过调研,这里主要是建材、餐饮、农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几大企业类型,少数与手工艺品相关的民族服装店,也只是附带一些银饰、绣花鞋、编织包之类的商品,做工精致但数量较少。像这样个体商户规模较小,缺乏系统的经营,难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形成品牌连锁效应,更不论打开江华瑶族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并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了。
痴货小逗逗
泱泱华夏,地广物博,在中国这一方热土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又具有一定的文化共同点,栖息在同一片蓝天之下。五十六个民族虽然各有各的礼仪习俗,但每一个民族都能热情好客、文明有礼,能够团结一致、和睦相处,他们的差异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同时也增加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瑶族文化也不例外。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最为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是南方典型的山地民族,长年生活在降水充沛、森林繁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具有丰富的植物、动物、矿产等资源,瑶族人民的聚居地之一江华瑶山就有“绿色宝库”之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塑造了瑶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性格品质,瑶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服装、歌谣、舞蹈、节日……在保持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瑶族服饰独具一格,其花边、颜色、样式都通过深度思考设计而出。普列汉诺夫曾说:“一切所有的民族的艺术是往往和那个民族经济立于最密切的因果关系之上的”。瑶族服饰也不例外,瑶族人民长年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南方地区,经济模式主要以南方农耕经济为主,因此瑶族人民普遍着衣裤、衣裙等短装,以便攀援和行走,服饰以轻便、迅捷为主要特征,瑶族衣裙也短窄轻薄,衣裤季节变化不大;讲究头饰,不注重鞋帽。在盘王节等民族节日之时,瑶族人民常常会身着瑶服演唱民族歌谣,表演民族舞蹈,瑶服是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酒歌》、《蝴蝶歌》、《拉发歌》、《香哩歌》等等多首民族歌谣,“情真意切的歌声哝,换美丽的吉祥鸟,喝下美酒七杯后,畅想新年乐淘淘,我们的歌声美,嘿,干这一杯,嘿,幸福装满杯……”这首《酒歌》曲调粗犷、短小精悍,唱出了瑶族人民对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瑶族也具有多种民族舞蹈,例如鼓舞、铜鼓舞和陶鼓舞等。瑶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唱民谣,欢跳民族舞蹈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的民族风情。 瑶族具有多个传统民族节日,农历十月十六日便是瑶族最隆重的盘王节歌会。相传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召集悬赏贤能,说谁能取高王首级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给谁。可是第二天,一条名叫盘瓠的彩狗竟衔来高王头颅。评王履行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彩狗,并封彩狗为盘王。新婚之夜,彩狗竟变成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公主非常高兴,与盘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公主为盘王生下六个男孩六个女孩,传下了瑶家十二姓。不料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伤心不已,捕到羚羊,剥下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为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盘王殿也成为了江华的旅游景点之一。 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许多传统文化因与时代不符,渐渐被社会淘汰,瑶族传统文化虽有一部分因与时代相驳被淘汰,但其精华最终保留了下来并不断改进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在我们追赶时代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传统民族文化,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
海棠花花
柔情又不失刚毅的瑶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 瑶族文化 。他们不仅继承与发扬这种传统习俗,并且用那种奔放热情的气氛感染身边所有的人。下面,就让我带大家看看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瑶族干巴节文化吧。“干巴”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节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农历二月下旬各村寨的瑶族人民便忙碌起来,商议节日活动的内容,然后各村分头准备。上山狩猎的村寨,负责修理枪支、冲火药、打码子,做弓弩等。下河捕鱼的村寨也置鱼网、鱼叉等器物。 节日这天,天刚蒙蒙亮,原商定上山围猎的村寨的成年男子,手持火枪、弓弩,带上耙耙等食物,上山围猎,老年人和妇女则在家中宰鸡杀鸭,染制各种糯米饭,舂耙耙,准备酒菜。男子上山获得的野物,拿回来分配时,人人有份。要是获不到野物,就会被人们取笑。 尤其是“门胞”(小伙子)要被“门煞”(姑娘)所轻视,因此上山狩猎的“门胞”总是不辞艰险,千方百计地捕获野物。原商议下河捕鱼的衬寨也在黎明之前出发,男女老少结队而去。捕到的鱼虾,也按户分配,共享节日的欢乐。 傍晚,人们回到寨中,互相串门,互相祝贺,取出香甜的米酒,吃着香味扑鼻的糯米花饭,用当天的猎物或鱼,美美地饱餐一顿,但或多或少要留下一部分,挂在火炉边上,烤成野味干巴,用以招待最亲近的人。晚上,男女青年围在火炉边,唱起动人的谣歌。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承 文化 议论文 高三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承文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总结1 20xx年,我社区志愿者工作在镇党工委和社区“两委”班子的关心,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一年来,我社区志愿者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党
这个我刚好有的"民俗文化研究"的论文3000~5000字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 传统 文化 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 教育 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下面给大
瑶族文化的传承论文 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应不断与时俱进,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瑶族文化接下来要如何更好的传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瑶族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