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儿…点滴缘
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语意重复类 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语意重复,尤其是那种比较隐蔽的语意重复--不表现为字面上的重复,是成语使用中的一种常见而疑难的错误类型。学生在解答成语辨析题时需要观其形、明其义,辨其用法,联系语境,考虑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是否有意义重复的现象。 1.他恶习不改,整日沉迷于赌博之中,最后弄得倾家荡产,这完全是由于他咎由自取。(咎由自取指罪过或灾祸都由自己惹来的,其意义与"由于"重复。) 2.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本身含被动语气。) 3.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几乎没有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基本上还差强人意。("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使人满意,与"基本"的意义重叠。) 4.那张合影中,左边站着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站着许多莘莘学子。("莘莘"是形容众多,与"许多"相重复)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隐"与"苦衷"重复) 6.江姐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全身"与"遍体鳞伤"的"遍体"重复) 7.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人民"与"生灵涂炭"的"生灵"重复) (二)望文生义类 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字面意义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导致使用错误。考查成语使用时利用望文生义可以增加考生的失误。成语的意义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其中有的语素仍保持着文言色彩,如果简单从字面了解大意,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就容易产生错误。成语突出的特点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在使用时必须透过字面深入了解其本质的内涵。忌望文生义,宜整体理解。以下是常见的、容易产生此种错误类型的成语: 1.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不足为训指不值得当作遵循的准则或典范。训:法则、典范。) 2.乍暖还寒时候,他身着冬装漫步在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十分恐惧。(不寒而栗指不是因为寒冷而浑身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3.这篇文章观点陈旧,材料单薄,语句不通,可谓不刊之论。(刊,删改。指不能删改的、极为精当的言论。) 4.上海申花队雄厚的财力和人力是其他甲A球队无法比拟的,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上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比得上或赶得上。) 5.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街上静悄悄的,人们都在家里,几乎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6.老师无意间看到他对绘画十分感兴趣,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7.虽然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认错态度好,所以罪不容诛。(罪不容诛指判处死刑也不足以抵偿,形容死有余辜,可改为"罪不至死。") 8.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叫人头疼。(文不加点是比喻才思敏捷,一气呵成.) (三)色彩失当类 成语的色彩可以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中褒贬误用是考查的重点,感情色彩变化则是难点。例如"灯红酒绿"这个成语,有的同学只知道它有贬义(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是个中性词,95年高考题第4题中C项中的"想入非非",很多人认为它是贬义词,可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所以用于修饰"神话和传说"其实是恰当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如虎添翼、东山再起、独来独往、高视阔步、旁若无人等。 语体色彩是一个难点,迄今为止高考还未出现,需要引起重视.语体色彩失当常常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混用。成语由于来源不同,有的出自文史典籍,文艺作品,有的出自民间俗语。因此,有的成语常用在书面语中,有的则常出现在口语中,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语体的近义成语。 1.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无所不至"意思是没有达不到的地方。现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或所有的坏事都做到了。贬义。) 2.现实中,有许多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 3.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97年高考题第4题)("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是不合适的。) 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98年高考题的5题)("处心积虑"也是一个贬义词,用于上句中是不合适的。) 5.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它是一个贬义成语。) 6.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守株待兔"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是贬义成语,与赞颂之意相反。) (四)对象与范围失当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这便确定了该词语的大致适用对象、范围。如成语"汗牛充栋"仅用于物(书),不能指人;"左右逢源"泛指事;"相提并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飞色舞"仅用于人。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1.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而句中的基础知识与难题无主客之分。) 2.小罗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忍痛割爱"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交给别人。作为商品的运动服本不属于自己所有,因无钱而不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爱"。) 3.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wuyan841106
在汉语的语言宝库中,摆放着一颗颗瑰丽夺目的宝石,这就是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它以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成为我们日常阅读和口头表达、文章写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正确使用成语,不仅事关学生日常生活口语表达的水准,更主要的是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虽然如此,成语误用仍然层出不穷。原因何在?作为多年来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多年的成语教学实践和对近年来关于成语使用方面的高考试题研究,笔者认为:没弄清成语误用的类型,仅凭自己识记的成语意思解答相关题目是形成这种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交具体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并从中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画蛇添足型这种类型的成语,它们在句中的共同特点就是会与原句中某一个或一些词在语意上存在重复。用上这个成语就会使得原句有重复之嫌而生累赘。病例1: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居”与前面的“生活”一词在语意上存在重复。病例2: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因感激而流泪。形容极度感激。这个词本身就有“流下眼泪”之意,与后文中的“流下眼泪”形成语意重复。病例3:他亲自耳闻目睹了这次事故的经过,向大家一五一十的讲述着。“耳闻目睹”,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这个词已经暗含了“亲自”之意,所以与原句中的“亲自”存在语意重复。病例4: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生灵涂炭”, 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练习: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2、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参考答案:1、“遍体鳞伤”使用错误。“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2、“难言之隐”使用错误。“难言之隐” 意为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二、感情不合型“感情不合”在这里的意思是指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成语所在的原句体现出的感情色彩不吻合,导致成语的错用。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病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含贬义。而句原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用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病例6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佩服蔡振华用人的眼光和胆量。“弹冠相庆”这一成语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这是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写照,可见它是一个贬义成语。斯韦思林杯回到了我们的怀抱,人们高兴庆贺,并非人人皆都想当官,用贬义成语很显然不符合原句的语境。病例7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守株待兔”是一个人们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说的是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一天看见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这意外的收获使他非常高兴,他于是便放下手中的农具,整天在树桩子旁守着,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后他再也没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为却成为笑料。韩非子在文中用此讽刺了那些拘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后来人们常用此成语来比喻有的人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显,这是一个贬义成语,然而它却出现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赞颂公安人员神机妙算、勇擒凶犯的事迹,但由于未能正确理解“守株待兔”的贬义色彩,错用在此处,反将他们比喻成了不思进取,幻想不劳而获的庸碌之辈。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费工夫,绝不会再有所收获。那么公安人员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举将罪犯擒获呢?这前后显然自相矛盾。病例8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口碑”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称颂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这一成语比喻人人称赞,是一个褒义成语。作者批评饭店服务质量差是绝不能用这个成语的。如果是用以讽刺,也需要用引号标明出来。练习: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5、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6、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7、《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8、(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参考答案:3、蠢蠢欲动: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后来用来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含贬义。原句外商来中国投资没有贬义语境,所以用错。4、处心积虑:《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后来用来形容蓄谋已久。含有贬义。原句领导狠抓质量没有贬义语境。所以用错。5、无所不为: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为:做。后来用来指没有不干的事情,即什么坏事都干。含有贬义。而原句中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奥秘,是值得赞扬的,所以用错。6、始作俑者: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初意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后来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肇始人。含有贬义。原句含有赞扬之意,所以成语用错。7、胸无城府:《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8、阳春白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难度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三、不知轻重型这一类型的成语误用主要表现在原句中所误用的成语程度或过轻或过重。也就是应该用程度轻的却用成的重的了。应该用程度重的却用成了轻了。如:病例9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出自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它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而原句中本指学生如果做不好复习工作,在考试时会发挥不正常,还谈不上“灾祸或事故”,更谈不上“死亡。所以“三长两短”一词不适易用于原句中。病例10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日理万机”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一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件事物,形容当政者每日处理政务的繁忙,也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原句中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的数学老师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显然词意轻重失当。病例11辽沈战役中,我军打得敌人头破血流,狼狈溃逃。“头破血流”出自唐·吕道生《定命录·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它一般指在斗殴中被打的惨状。原句用“头破血流”描述举世闻名的“辽沈战役”中敌人失败的情形,明显程度不够。可改为“丢盔卸甲”或“溃不成军”或“一败涂地”。练习:判断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9、如果把缺点掩盖起来,无异是饮鸩止渴。10、几名因抢劫杀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们认为他们真是自作自受。参考答案:9、饮鸩止渴: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说得是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諝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諝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鸩:毒酒。比喻只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原文将掩盖缺点与“饮鸩止渴”等同起来,很明显,成语用的过重。10、自作自受:《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原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们对罪犯判处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显感情程度过轻。可改为“死有余辜”或“罪有应得”。四、偷梁换柱型这种类型的成语,其所表达的意思与原句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一致。如:病例12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①中“国色天香”,唐·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辨正——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用指金玉之类。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病例7: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芳,《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义项是:敬辞,用于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事物,指人时专指女性。如“芳龄(指女子的年龄,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于年轻女子)”“芳心(指年轻女子的心)”。可见“技压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艺超过同性其他人,不能用来称颂男子体操队。笔者认为,可改为“力挫群雄(雄:这里指男性)”。病例8:真奇怪,我的语文书怎么不见了,难道会不胫而走?“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胫:小腿)(《现代汉语词典》。),可见其使用对象是“消息、新闻、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语可改为“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病例9: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见《现代汉语词典》)。可见,这一成语只能由说话或写文章的人自己说或写,第三者称别人的讲话或文章为“抛砖引玉”是不礼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这一成语的本意是要褒扬张厂长的讲话,但由于混淆了谦辞和敬辞的界限,结果欲褒实贬。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B、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B.学习基础知识,应当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切不可一味贪多求快,否则,欲速不达。A.除了银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还有无数的星星,真是不胜枚举。A 围棋大师聂卫平经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着,使对手防患未然。
whiskey456
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 就要出差错。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很多,此用于“人”,适用对象误) ②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适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此对象错用于自然物) ③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⑤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此指“影子闪得快,对象错) 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此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 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 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 三、重复赘余:与成语相同意思的在句子上下文已有表述,导致语意重复。 ①他只不过在做自己的事情,顺便帮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不虞”就是“没料到”的意思) ②看到黄宏表演的小品,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不禁”就是“笑起来”之意) ③ 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孑然一身”就是“独自”) 四、自相矛盾: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 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从上文的语势看,末一分句要表达是“你这样做是强迫我”的意思,但“差强人意”的意思是“这勉强让我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②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前后语意矛盾) ③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 ④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有“众多”意,与定语“一位”矛盾) 五、不分轻重: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辞,轻重失调。 ①刚一起跑,高三(2)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后起之秀”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此大词小用)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咛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程度太重) 六、不辨色彩: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①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了) ②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此误将贬义词用作褒义词) ③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④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口头语“半斤八两”常含贬义,且语体色彩也不妥) 七、不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①这位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与上文不构成转折关系) ②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八、不当搭配:成语与句中其他成分搭配不当(既有主干的搭配,也有修饰语的搭配) ①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莘莘学子”是集体概念,与数量短语“一位”不能搭配) ②当登上黄山天都峰的鲫鱼背时,人们都常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种恐惧之感。(“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谨慎、不能修辞“恐惧”这一中心语) ③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现的是一种结果,不能受“渐渐”限制) ④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畅所欲言”与前边的“还与调查组的同志”不搭配) 成语误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对成语理解不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成语,必须靠平时日积月累。这里的八种误用类型,是从词义、对象、范围、色彩及搭配运用等不同角度来归纳的,同一误用的成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可归为不同类型。对报刊上的“常见病”,要特别注意纠正。如“对簿公堂”,常误用为“打官司”;其实,该词意为“受审问”;又如“空穴来风”,该词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常被错作“没有依据的传闻”来用;“美轮美奂”是指建筑物之美,却常误用为服装或工艺品的美。
判断成语是否误用通常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语意重复类 成语使用中的意义重复是指句中已含有与成语本身的意义相互重叠或重复的部分,进而造成使用失当。语意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化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
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在于语言有文字及语法和语汇的规范,而方言一般没有。方言会夹杂着一些地方特色。语言比方言的地位崇高,一个国家的语言可以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方言多彩
01 显真性 — 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前提和文本目标 学术论文语言显真的特质, 表明学术论文要达到写作的根本目的, 只能依靠语言进行显现。“语言在为人的不同类型的
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众所周知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