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6

悠悠lvyi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语言表达中的逻辑的研究小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pple樱子

已采纳

在播音的实践中,经常存在,一篇稿件,猛的一看平淡无奇;加以推敲则意味深长。有些表面浅显的语句和文字背后却蕴含深刻含义。我们平常说的 “话中带话”,以及播音中的“弦外之音”,即本文所指的“内在语”。二、如何理解播音过程中的“内在语” 在播音中的“内在语”,是指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播音中不便、不能或没有完全表露的意思。播音员、主持人可以在播音中利用“内在语”把稿件变成自己的话,调动运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找到恰当的表达语气。内在语对播音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在播音实践中,播音员、主持人在对全面理解稿件文字含义的同时,根据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语句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即内在语。 稿件文字表面的意思,即语句的表层含义,与其深层含义存在同向同质和非同向同质的区别。有的即使基本上同向同质,但语义上也有细微差别。就多数和整体而言,稿件语句文字的表层意思和内在深层含义是同向同质的。有些则不同,需要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参照语句文字表层非主要语义的线索,结合上下文具体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语句目的和确定内在语。 三、内在语的基本类型 (一)发语性内在语 发语性内在语,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语句、层次、段落、稿件、节目起始处之前,用适当的词语作开头,把它在心里播出来,并与稿件原开头的词语自然衔接,把其“带发”出来。它的作用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播好开头。比如在呼台号之前加发语性内在语:(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濮阳人民广播电台!)。 (二)寓意性内在语 寓意性内在语,指稿件文字的“言外之意”,是蕴藏在语言深处的潜在意义,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提炼出来的语句的和目的。特别是那些在意向、色彩或程度、分寸上与文字表面非截然对立而差别细微的语句本质。对它的把握,除了参照上下文语言环境之外,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特点、习惯用语,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目的、创作背景,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特点及所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去分析。有时甚至需要从全篇整体去把握。 (三)关联性内在语 关联性内在语,指语句之间存在的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关系。也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关联词短语。一般用在语句、段落、层次之前或之间。既可用隐含的“虽然” 、“但是” 、“因为”、“所以”、“如果”、“而且”、“结果”、“那么”之类的关联词,也可以用简洁的短语使上下文自然衔接起来,过渡好上下句、前后段。 (四)提示性内在语 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句语气衔接的间题。它是播音员、主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赋予稿件的,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 在语句间,特别是一些语气不顺畅、上下句过度生硬、语境不好贯通的地方,恰当的使用提示性内在语,可以较为柔和的过度到下一句,使语气连贯、自然。(五)回味性内在语 回味性内在语,是在稿件文字段落、层次和全文结尾处设置相应词语,可以起到提示主持人、播音员语气转变的作用,包含回味、思考、想象、憧憬等意味,给人以意犹未尽、无限遐想的感觉。 它的形式有:寓意式回味,用内在语把前句的深刻寓意体现出来,并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氛围;反问式回味,用在结尾处对前句语意或全篇结论有肯定和强调意义,并对前句句尾语势所表现的色彩有引申、指向和推送作用;意境式回味,营造某种意境和氛围,引人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憧憬、有所遐想;线索式回味,有些稿件中,在一些段落、层次和全文结尾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子,对这种线索式出现的句子,应结合上下文和主题,设计相应的回味性内在语,找到恰当的语气,以达到调动受众的想象,深化主题,加深印象。 (六)反语性内在语 反语性内在语直接体现语句表面含义与深层意义的对比或对立关系。语句深层内在含义与文字表层意义相对立的叫对立型反语内在语。通过反问来表达确定意思的内在语叫反问型反语内在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关系,使语句同时兼顾两种事物的内在语叫双关型反语内在语。 语句本质与表层意思同向同质,但在表达语气中却需渗入一定的与语句意义有别的、甚至是相对的色彩,这就是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稿件整体的把握和体会是通过内在语这种表现形式来传达的。会随著语境变化和表述目的而改变。故不能以就句论句的方式来确定内在语。 而应当从主题思想、播出目的、语言环境和整体基调来分析内在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语境的变化、表意的转变,在表达时,不必字字再现,要精准、简洁、富有力度地将稿件表达出来。

101 评论

smiley0603

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教育论文

摘 要:在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之中,应用文的严谨逻辑性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讲授了书写的格式、步骤、写法后,给出学生写作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难合人意,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面对写作材料,不能很好地进行谋篇布局,不能把握写作内容的逻辑规律,完整、严谨地把要反映的问题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未能很好地把逻辑思维运用到应用文写作中。本文试对逻辑思维在应用写作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逻辑思维 作用 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

逻辑思维,就是有规律地思考问题。所谓逻辑思维能力,就它的基本内容来说,就是形式逻辑上讲的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的能力。如果思考问题违背了这些规律,那就必然会发生语言表达上的支离破碎、语意不明、牵强附会,甚至于有荒诞无稽的现象发生。而应用文写作中的逻辑性思维就是按合理的顺序排列,谋求文章的合理布局,要注意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因为严谨的逻辑性不仅能使文章突出论证的观点,更能使阅读者准确地读出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快捷的途径。

一、逻辑思维在应用文写作中的作用

1、文章布局合理,条理清晰。

学生作文中常出现的“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层次不清”等毛病,表面看是一个语言问题,而实质却是一个逻辑思维问题。如果在写作中我们能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把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按合理的顺序、合理的布局排列出来,做到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就会使读者读懂写作者的意图,从而为达到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2、主题鲜明突出,观点明确。

大多数应用文写作要求“一文一事”,因此,在写作中要运用逻辑思维使主旨明确、突出,就必须做到表意集中。在一篇文章中,要不枝不蔓,把主要意思表述得十分清楚、明白,才能达到汇报、请示的目的;否则,东拉西扯,内容芜杂,就难以使读者抓住中心、领会主旨。

3、能够恰当地剖析事件,深刻地挖掘问题的本质。

应用文除了要请示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汇报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时,我们更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剖析事件,把要汇报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有条理地梳理出来,通过事件的表象去挖掘问题的本质,从而为决策者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当前应用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事由模糊,极易产生误解。

如写“请假条”,一般学生的请假事由是这样写的:我因身体不适,需请假,请批准。在文中,对于“身体不适”一词,会让人产生误解,到底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不适呢?需请假天数是多少?有否病假证明?为此,虽然批假者大概明白请假者的意图,但也不能马上批假,因为他要对请假的事由进行询问或调查。这样,无形中也耽搁了休息的时间。

2、数据书写不规范,给人钻空子。

如写“借条”,一般学生会这样写:现借××100元。在文中,没有提到借的款项何时归还,且金额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会被人利用,文中的100元可被改写成180元或200元等。

3、项目分类不明确,数量不确切,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如写“收条”:今收到衣物被褥404件,各类图书482册,部分文具。文中的衣物和被褥、各类图书等没有再进一步明确的分类,且向哪个单位或个人收的,没有标明,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4、结构不够完整,条理欠清晰。

如写“学期总结”,大部分同学都会写情况概述、学习情况、经验教训,但往往把今后的打算给遗忘了,造成文章的不够完整。同时在介绍学习情况时,有的同学条理欠清晰,未能突出重点,把收集的材料来了个流水账式的罗列。

三、如何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教学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实际应用的写作,它是与文学写作相对的另一类文字写作。文学写作又叫文学创作。它是用形象思维的方式,以塑造人物形象、创造独特的生活意境、抒发感情来打动人、感染人,从而起到鼓舞人、教育人、娱乐人的目的;它可以用虚构、想象、夸张等手法,创造典型,不需要和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一一对应。而应用写作则不同,它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主张,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允许虚构,以便取得直接的行动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贯穿逻辑思维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运用逻辑思维去对文章谋篇布局、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会学生掌握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体现对逻辑思维的认识。

在应用文写作中,往往都提到写作要求,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写作步骤、格式要求、书写规范性等,掌握了写作要求,也即是把握了事物的规律,对逻辑思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教会学生把握应用文的主要内容或条款。

在一些专业应用文中,掌握应用文内容的必备条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必备条款就是按照逻辑思维罗列出来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对应用文写作起着中心的作用。例如在经济合同中,《合同法》对合同的条款作了提示性、示范性的规定,其中有八条主要条款列为必备的条款,如果写作者不按条款的顺序少了其中的一些条款或把条款罗列的顺序颠倒了,如缺少质量要求、价格履行规则、解决争议的方法、不可抗力的.处理等条款,合同就会引起纠纷甚至会导致无效。因此,把握严密的逻辑思维是写好应用文的一个必备因素。

3、引导学生在应用文的逻辑性中提高写作的应变能力。

一篇好的应用文不但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写作应变能力。这个较好的写作应变能力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对逻辑思维有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写求职应用文中,许多学生都会按写作步骤分别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情况、自我鉴定等,但往往忽略了获得学历后你掌握了哪些专业技能、独立操作的能力怎样。这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企业招聘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努力把握招聘者的侧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写求职信,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范文。因此,逻辑思维的针对性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因素。

4、提高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分析水平。

应用文的种类很多,但是在企业中,专业性的应用文还是占多数的。所以,在学好事务类应用文时,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应用文中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学写财务分析报告,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先把企业一段期间的财务状况作一个总体的说明;其次,要引导学生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引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有哪些、企业应该从哪方面着手去改善企业现存的状况。通过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引导,学生就会运用专业知识,去思考整篇文章的布局,把分析的内容有条理地排列出来。这样,一篇完整的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报告才能呈现出来,而不是单纯地照搬例文、范文。

四、从应用文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中拓展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容易把握事物的规律,对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会运用逻辑思维去进行思考、进行取舍,从而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学校学生会的运作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从写竞选演讲词开始,到训练写活动方案、学期计划、学期总结、部门问题反馈等,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用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会的干部就会逐渐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提升为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这不但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助手,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舞台。

要写好应用文,多读多写、勤学苦练是必须要走的途径。但是这个多读多写不应建立在学生生硬地照搬范文的基础上,而缺少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果这样,再好的应用文也是空洞的,无法真正体现应用文的实用性。因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准确掌握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有针对性、实用性地写好应用文,使应用文的教学既体现写作教学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这样,应用文的教学才不会既枯燥又呆板。

参考文献

1、陆献林朱艳红主编《应用文写作》.电子工业出版社。

2、任鹰主编《应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编《公文写作与处理》。

161 评论

小可憐兒

语言和逻辑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彼此对应、密不可分的广泛联系。如果把两者按照其对应关系结合起来学习,对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很有好处。 语言文字是表现思想的形式。逻辑创始人亚里士多德就说过:“口语是心灵的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解释篇》)语言和思维两者互相依存,紧密联系。世界上既不存在脱离思维的语言,也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思维。思维和语言的这种内在联系,使得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逻辑学与语言研究对象的语法、修辞、写作等学科在许多内容上存在对应关系。那么,这两类知识究竟存在哪些对应关系呢? 第一,逻辑学中的概念与语法、修辞等学科中的语词和词组相对应。概念的内涵、外延一般说来与语词和词组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相对应;概念分类中的单独概念相应于专有名词,普遍概念相应于普遍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集合概念相应于集合名词;概念关系中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则与反义词相对应。 就概念和词、词组的关系来说,前者要通过后者表现。一般说实词都能表达概念。因此实词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就是该实词所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是由于汉语的复杂性,语词中不仅存在着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的“一词多义”和同一概念可以通过不同语词表达的“多词一义”的情况,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多音多义字以及形似字。这样,如果未能正确掌握字的形体、读音和字义,在运用语词表达思想时就可能出现错别字,造成概念混淆,给学习和工作带来损失。尽管汉语复杂,我们如果掌握了有关概念的逻辑和知识,明确了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学习一些易混的词时从搞清它们在概念上的区别入手,进而掌握其字形上的差异,那么就能比较准确地分辩和运用这类语词,有效地防止由于用词不当而引起的概念混淆。比如在学习“梁”与“粱”这两个易乱词时,应先区分出前者是指“木结构屋架中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后者是指“谷子的优良品种。”然后再分析它们在字形上的差异,并且要与这两个词的含义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就不会发生把“高粱”与“高梁”混用了。 第二,逻辑学中的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分别为语法中的陈述句和复合句相对应;推理则借助于因果复句或句群表示。第三,逻辑学中阐述的各种逻辑规律既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论证时必须遵守的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讲话写文章时做到论点明确、条理清楚、前后一贯、使人信服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而论证中的证明、反驳则与论说文中的立论和驳论相对应。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是保证人们思维过程做到思想明确、前后一贯、条理清楚、结构严密而又具有论证性的规律,它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这些规律既是人们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人们写作中应当遵守的规律。如果在写作和说话过程中出现了观点不明确、前后矛盾、首尾不一致、条理不清楚等情况,追本溯源都是由于违反了逻辑规律。 以上概略地分析了逻辑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对应关系,尽管不全面,但是足以说明这两类知识关系确实密切。如果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寓逻辑知识于语言之中,并通过语言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一定可以使思维更为严谨,语言文字表达更为准确畅达。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逻辑图

    问题一:word文档里的框架图怎么生成 不知道你是哪个版本。按07的说吧,插入-SMARA锭T调出图片中的窗口,选择你要的 问题二:word怎么画框

    佳丽子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答辩时的语言表达技巧

    1、答辩者概述论文内容。答辩者有5-10分钟的时间讲述论文的标题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详细地就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作出介绍,并谈论自己写作论文的体会。该部分内容语

    素手宛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对语言表达的培养

    一社会的需要古语有云一言之辩重于百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口才强说楚国与赵结盟避免百万雄师的征讨诸如此类者更有烛之武大退秦兵诸

    echorabbit12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对逻辑哲学研究的论文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由于它是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的,所以也被称为墨辩逻辑。今天,我为你带来了墨子的逻辑方法。墨子的逻辑方法是什么

    北极星爱吃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新闻话语中的言语表征研究论文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城市化 农民失语 媒体隔离 话语重建 来稿选登[摘要] 农民在民生新闻中的失语现象广泛存在,本文将民生新闻的兴起置于城市化背景和农民特质向市

    沈阳宜家装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