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8

末日女友CCCccC
首页 > 期刊论文 > 小农户与合作社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卢卡与凯丽

已采纳

根据运城市农经站的安排,我们稷山县农经中心立即成立调查组,采取座谈、采访、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稷山县共有7个乡镇,200行政村,33万人口,农业人口28万,54万亩耕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06年起步,2007年掀起发展高潮,到2008年的4月30日,在稷山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数量是 63 个,其中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 44家, 种植业专业合作社 15 家,其它合作社的 4 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金万元,出资入股的社员 553人,经过社员大会扩充的社员人数1380人,带动农户3900 多户。一家合作社已取得国家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产品标志认证,一家农产品合作社办理了商标注册和QS安全质量认证。 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多元化的特点: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由龙头企业发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模式运行,如稷山县坞堆村林海蜜枣合作社、稷山县昌宏饲料养殖合作社等;二是行业协会带动型,由行业协会发起,采取“协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户”模式运行,如:稷山县国兴红枣合作社、稷山县玉康兔业等;三是经纪人销售合作型,由经纪人发起,采取“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运行模式,如稷山县振兴果农合作社、稷山县稷绿农产品合作社等;四是通过开放办社的方式,将广大农户、农村经纪人等组织联合起来,共同走向市场,如稷山星杰芦笋合作社、稷山县安民畜禽养殖合作社等。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影响 (一)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县农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红枣、红提葡萄、绿色蔬菜、畜禽、药材、等经济作物,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二)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合作社将当地各个产业的购销大户、加工大户、技术专业户等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民统一提供种苗、传播种养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初步形成了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合作社真正将产、加、销诸环节有机衔接,解决了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农户的桥梁。 (三)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合作社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推广提供了组织保证。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的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积极注册产品商标,打造优质知名品牌,推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合作社是由产业大户或购销大户牵头组建的,这些能人利用自己市场信息灵、销售渠道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稳定和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经济效益。合作社的返利、分红制度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向入社农户无偿提供农技、市场信息,低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等社会化服务项目,间接地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促进了行业的自律和规范。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生产、销售会有很大的自发性、趋同性和盲目性,容易导致农业产业的大起大落,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避免了农户之间、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实现了行业优势,联合互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总之,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于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改善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带动作用有限,入股社员大多数自发形成,整体规模较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服务功能有待增强。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有限,发展后劲不足。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的成本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从事具体业务,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机制还不健全,自身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互相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诚信度不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现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社大都是以一种合伙方式设立的,没有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有关制度去运作和规范。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五是我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注册到登记的收费项目 (1)验资环节收费600元以上 (2)机构代码证收费500元 (3)税务登记收费20元 五、我县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取得突破发展,主要采取了政府推动、部门服务、舆论引导、政策优惠、典型示范五轮驱动的措施。 六、促进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一)抢抓发展机遇,大力营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早谋划、早起步。二是坚持广泛宣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奠定了舆论宣传基础。 (二)探索发展模式,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格局 (1)坚持规模发展。规模发展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方向。围绕规模发展,我们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强化农民规模发展的意识,提高农民自觉组建较大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2)坚持多元发展。在兴办主体上,鼓励农民通过合作自办、能人牵头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等形式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形式多样化。在专业范畴上,则包括种植业 、养殖业 、农产品加工、储藏、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服务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经营活动,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专业广泛、类别齐全、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 (3)坚持特色发展。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不具一格、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或资源优势的专业合作社,不搞一刀切。在内部股权结构上,鼓励农民采取货币、实物、技术等形式投资入股,实行企业化运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式上,坚持大力推行科技兴农、科技强农,注重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成分,引导农民走科技发展的道路,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质量和后劲。 (三)发挥职能优势,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1)坚持规范登记。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重点放在登记材料的规范上,通过多个层次的广泛调研,制订了《农业专业合作登记指南》、《农业专业合作登记须知》等,全县登记窗口普遍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设立专人接待农民及合作组织咨询、搭建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并逐步取消收费项目。 (2)坚持典型带动。在现有合作社中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又符合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的合作社作为示范代表,通过帮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促进自我完善等帮扶措施,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典型带动农民兴办合作社的积极性。 (3)坚持现场培训。各职能部门,深入农村搞好现场培训,提高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的本领和专业知识。

315 评论

美酱老师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概念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银行类金融机构,所谓银行类金融机构又叫做存款机构和存款货币银行,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农村信用合作社又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简称“信用社”, 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放款业务。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金需要存在季节性、零散、小数额、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但客观上生产和流通的发展又必须解决资本不足的困难,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股金和存款方式建立的互助、自助的信用组织。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起初主要发放短期生产生活贷款和消费贷款,后随着经济发展,渐渐扩宽放款渠道,现在和商业银行贷款没有区别。 3、由于业务对象是合作社成员,因此业务手续简便灵活。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务是: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限制和打击高利贷。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沿革 合作金融组织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在共和国建立以前合作金融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个人对生产资料所有权被取消,随着共公有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性质被淡化,并被转化成国家银行在 农村的基层机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官办”的制度安排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1984年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推行以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为基本内容的体制改革。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性原则于作。2003年,8个省开始进行推行改革试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04年,在全国范围那进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持续至今。

332 评论

亲亲E宝贝

供销合作社一直是联系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很多的小农户多是以自主经营为主,无论种植或者养殖各种农产品,大多是采取自营的方式,相互之间联系比较松散,没有形成一种合力。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农业发展中的首要关注,但是长期所形成的固有模式,使得供销社在当下的农业发展中没有太广泛的立脚点,但是供销社所具有的在大市场、流通、存贮、加工、生产等方面的优势,也是一般的农户所不具备的。

从目前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角度出发,个人觉得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

1、信息,信息是发展农业的方向,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销售的市场信息和优势产品信息。好的信息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拓宽市场渠道。

2、合作,供销合作社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加强内外之间的合作,对内加强与小农户的合作,对外是加强与市场的合作,没有好的合作机制,在面临市场需求变化时,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畅通的渠道,包括产品、价格、运输、销售等。

3、技术,技术是支撑,从很多发展较好的合作社的发展之路来看,好的技术可以支撑起好的产品,有了好的产品,很多后面的问题才有可能与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拿到手里的才是真的’,不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切都是空谈。

4、服务,我们不能单纯的看待服务,服务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包括品种服务、技术服务、农资服务、劳动力服务、市场服务等等。在很多情况下,市场需求会带动产业的发展,因此,好品种必然市场前景好,好品种就要有好技术,好技术没有完善的农资服务体系也不行,农业合作社还要在劳动力紧张的时候,协调好小农户之间的关系,做到互帮互助,这样的体系建设,应该说才是相对比较贴近农户。

供销合作社,不仅仅是一个联系和纽带,更应该拓宽其服务的范围,凝聚起各个小农户的力量,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农业合作社的学位论文

    对泸溪县椪柑产业发展的思考 椪柑产业是泸溪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泸溪椪柑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促进

    hanrui200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合作经济与科技》的录稿通知是正规的社内通知单应该是这样子的:发表论文还是应该找正规的渠道哦,避免遇到不靠谱的中介,甚至是。 重要的不是看电子版录用,这个说明不

    哈密赖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农村合作社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要求用尽可能少的精彩语言,准确描述论文内容,表明 文章 的核心亮点。那么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管理类的博士论文题目与选题20

    jingmaoto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生的小论文怎么合作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叹久妞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农户与合作社研究论文

    根据运城市农经站的安排,我们稷山县农经中心立即成立调查组,采取座谈、采访、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稷山

    末日女友CCCcc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