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65

冬日红葉
首页 > 期刊论文 > 春末闲谈论文参考文献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zzz将将将

已采纳

鲁迅写的春末闲谈,好多人都看不太懂,下面就会介绍他的大概意思以及它的主旨。一、分析本文的思想内涵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写于1925年4月文章对文化专制制 度予以无情揭露和辛辣嘲讽。 文章一开始就介绍了细腰蜂捕捉青虫作幼虫食料的奇异本领。 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中都说细腰蜂捉青虫是拉去做继子,传之 为天地间的美谈。但科学揭示细腰蜂其实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它 用一种毒针麻痹青虫,使其不死不活,成为细腰幼虫的新鲜食料。 接下来,文章借俄国童话作家爱罗先珂的担忧,将细腰蜂的手段与中 国历代统治者麻痹人民的统治手段联系起来,进而揭露古今中外的 所有妄图永远奴役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而采取种种禁 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手段:从理论上编造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 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种种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 剥削压迫合法化的“圣贤之言”;在实践中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的策略。 而这些策略的落实是经由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努力鼓吹完成的。无 论是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 勿言勿动论,还是西方的禁止集会,都不过是与细腰蜂的手段一样的 麻痹术,其目的是使人民甘于受反动统治的压迫而不思反抗。然而, 统治者的手段毕竟不如细腰蜂高明,也不会永远奏效,他们最终会在 被压迫者的反抗中覆亡。因为,他们费尽心机却“无法禁止人们思 想”。所以,文章的最后引陶渊明诗句,指出尽管统治者恨不得砍下 被统治者的头,只余下为其奴役的躯干,但被统治者“无头也会有 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 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二、简析细腰蜂形象在本篇中的作用 细腰蜂是自然界的昆虫,它捕杀青虫喂养幼子也只是自然界 生存竞争的客观事实。但文章从世人对这一事实的善意曲解入 手,赋予这种昆虫以新的思想意义,也突出表现了鲁迅杂文说理形 象化的艺术特点。作者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描述了细腰蜂捕捉青虫 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残忍、狡猾、手段高明的凶手形象, 而这也正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真实嘴脸。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者的 态度是“恨不得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 而还能动作——服役。”就像细腰蜂将大青虫麻痹得不死不活还能 保持新鲜一样。但统治者终于没能学得细腰蜂的麻痹术,没有一 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尽管使尽各种手段,加以残酷威逼,却始终 无法禁止人们思想。作者将细腰蜂和反动统治者做比较,分析其 同异,揭露其实质,不但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 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更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新鲜切增加了说 理形象化的效果。 三、简析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 本文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 青虫的传说,古今中外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 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 本文的知识性体现为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实例。从细腰蜂的民 间传说到科学家的精密观察;从古代圣君贤臣的愚民论调到现代“特 殊知识阶级”的“特别发见”;从中国的各种麻痹术到西方专制的覆 亡,作者旁征博引,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文学知识熔于一 炉,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本文的趣味性是和知识性紧密联系的,细腰蜂、青虫的传说和科 学结论,以及刑天的传说等许多事例,都是饶有趣味的;加上作者用 生动风趣的语言叙述剖析,使文章更富理趣,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 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比如对细腰蜂捕捉青虫的过程的描述:“当长 夏无事,避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 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不仅形象 地绘出了一幅细腰蜂捉虫的画面,也活脱脱地勾划出统治阶级虚伪 险恶的嘴脸。文中其他的许多事例也都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娓娓道 来,令人回味不已。 本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更令人信服地揭露了反动统治阶 级的丑恶本质,给人以多方面的教益,而且有很强的可读性。引人入 胜、发人深省。充分发挥了杂文的艺术表现力。 四、联系有关段落,简析本文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 鲁迅杂文的强烈战斗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具有辛辣讽 刺、幽默风趣的特点。本文就成功地运用了反语,语言幽默风趣。比 如六、七两段,说到中西专制统治的手段,并无大的不同,“不外乎不 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固无华夷之限也。”(着重号为引者所加)防止人民集会,就像对待牛 羊一样。明明是专制压迫灼手段,却称其为“至道嘉猷”(真理良策), 而且“固无华夷之限”,统治者在本质上原无二致!猴子不会说话,因 而猴界平静,所以“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 灭:这方法也是对的”。把“不许开口”说成是向猴子虚心学来的妙 法,把取法于猴子的大倒退的可笑行为肯定为是“返朴归真”,说这方 法是“对的”。这种幽默风趣的反语,辛辣讽刺了统治者的荒谬可笑。 但是,统治阶级终于没有细腰蜂的毒针;为维持天下“太平”,只得“日 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这就生动地揭露 了统治者处心积虑想控制被统治者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却终归无计 可施的丑恶嘴脸。 幽默风趣的语言,反语的成功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把深刻的批 判、愤怒的抨击寓于生动的表现、冷静的嘲笑和尖刻的讽刺之中,令 读者在开颜一笑中领悟思想,回味无穷。

105 评论

美乐淘淘

王小明的 《鲁迅传》这个更侧重他的生平

171 评论

日月草112

春末闲谈 学习要点 一、分析本文的思想内涵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写于1925年4月。文章对文化专制制 度予以无情揭露和辛辣嘲讽。 文章一开始就介绍了细腰蜂捕捉青虫作幼虫食料的奇异本领。 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中都说细腰蜂捉青虫是拉去做继子,传之 为天地间的美谈。但科学揭示细腰蜂其实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它 用一种毒针麻痹青虫,使其不死不活,成为细腰蜂幼虫的新鲜食料。 接下来,文章借俄国童话作家爱罗先珂的担忧,将细腰蜂的手段与中 国历代统治者麻痹人民的统治手段联系起来,进而揭露古今中外的 所有妄图永远奴役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而采取了种种禁 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手段:从理论上编造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 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种种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 剥削压迫合法化的“圣贤之言”;在实践中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的策略。 而这些策略的落实是经由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努力鼓吹完成的。无 论是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 勿言勿动论,还是西方的禁止集会,都不过是与细腰蜂的手段一样的 麻痹术,其目的是使人民甘于受反动统治的压迫而不思反抗。然而, 统治者的手段毕竟不如细腰蜂高明,也不会永远奏效,他们最终会在 被压迫者的反抗中覆亡。因为,他们费尽心机却“无法禁止人们思 想”。所以,文章的最后引陶渊明诗句,指出尽管统治者恨不得砍下 被统治者的头,只余下为其奴役的躯干,但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 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 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二、简析细腰蜂形象在本篇中的作用 细腰蜂是自然界的昆虫,它捕杀青虫喂养幼子也只是自然界 生存竞争的客观事实。但文章从世人对这一事实的善意曲解入 手,赋予这种昆虫以新的思想意义,也突出表现了鲁迅杂文说理形 象化的艺术特点。作者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描述了细腰蜂捕捉青虫 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残忍、狡猾、手段高明的凶手形象, 而这也正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真实嘴脸。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者的 态度是“恨不得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 而还能动作——服役。”就像细腰蜂将大青虫麻痹得不死不活还能 保持新鲜一样。但统治者终于没能学得细腰蜂的麻痹术,没有一 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尽管使尽各种手段,加以残酷威逼,却始终 无法禁止人们思想。作者将细腰蜂和反动统治者做比较,分析其 同异,揭露其实质,不但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 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更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新鲜贴切,增加了说 理形象化的效果。 三、简析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 本文题名“闲谈”,思路无拘无束,结构活泼富于变化,细腰蜂和 青虫的传说,古今中外各种事例的旁征博引,使文章具有丰富的知识 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在“闲谈”中阐发了深刻的思想。 本文的知识性体现为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实例。从细腰蜂的民 间传说到科学家的精密观察;从古代圣君贤臣的愚民论调到现代“特 殊知识阶级”的“特别发见”;从中国的各种麻痹术到西方专制的覆 亡,作者旁征博引,将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文学知识熔于一 炉,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 本文的趣味性是和知识性紧密联系的,细腰蜂、青虫的传说和科 学结论,以及刑天的传说等许多事例,都是饶有趣味的;加上作者用 生动风趣的语言叙述剖析,使文章更富理趣,令人在开颜一笑中受到 思想启示和感情陶冶。比如对细腰蜂捕捉青虫的过程的描述:“当长 夏无事,避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 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不仅形象 地绘出了一幅细腰蜂捉虫的画面,也活脱脱地勾划出统治阶级虚伪 险恶的嘴脸。文中其他的许多事例也都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娓娓道 来,令人回味不已。 本文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更令人信服地揭露了反动统治阶 级的丑恶本质,给人以多方面的教益,而且有很强的可读性。引人入 胜、发人深省。充分发挥了杂文的艺术表现力。 四、联系有关段落,简析本文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 鲁迅杂文的强烈战斗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语言具有辛辣讽 刺、幽默风趣的特点。本文就成功地运用了反语,语言幽默风趣。比 如六、七两段,说到中西专制统治的手段,并无大的不同,“不外乎不 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固无华夷之限也。”(着重号为引者所加)防止人民集会,就像对待牛 羊一样。明明是专制压迫灼手段,却称其为“至道嘉猷”(真理良策), 而且“固无华夷之限”,统治者在本质上原无二致!猴子不会说话,因 而猴界平静,所以“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 灭:这方法也是对的”。把“不许开口”说成是向猴子虚心学来的妙 法,把取法于猴子的大倒退的可笑行为肯定为是“返朴归真”,说这方 法是“对的”。这种幽默风趣的反语,辛辣讽刺了统治者的荒谬可笑。 但是,统治阶级终于没有细腰蜂的毒针;为维持天下“太平”,只得“日 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这就生动地揭露 了统治者处心积虑想控制被统治者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却终归无计 可施的丑恶嘴脸。 幽默风趣的语言,反语的成功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把深刻的批 判、愤怒的抨击寓于生动的表现、冷静的嘲笑和尖刻的讽刺之中,令 读者在开颜一笑中领悟思想,回味无穷。

346 评论

哎呀呀biubiubiu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示众》 、《长明灯》、《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题记》 、《我之节烈观》 就怎么多、

360 评论

创艺麦香包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102 评论

海鸟2010

《春末闲谈》是鲁迅杂文中的篇章,文字从容洒脱,笔力却非常遒劲,通篇透出一种深沉透彻的神采。在《春末闲谈》中,鲁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对阻挠民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派进行了强烈抨击。

226 评论

cindy5056315

鲁迅写的《春末闲谈》看不太懂,它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能从果腰蜂写到当今社会,主旨说的是什么,又是什么无头。。晕了已经,有谁给我讲解下? 感激~~最佳答案春末闲谈 学习要点 一、分析本文的思想内涵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写于1925年4月。文章对文化专制制 度予以无情揭露和辛辣嘲讽。 文章一开始就介绍了细腰蜂捕捉青虫作幼虫食料的奇异本领。 古代的文献和前人的传说中都说细腰蜂捉青虫是拉去做继子,传之 为天地间的美谈。但科学揭示细腰蜂其实是一种很残忍的凶手,它 用一种毒针麻痹青虫,使其不死不活,成为细腰蜂幼虫的新鲜食料。 接下来,文章借俄国童话作家爱罗先珂的担忧,将细腰蜂的手段与中 国历代统治者麻痹人民的统治手段联系起来,进而揭露古今中外的 所有妄图永远奴役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而采取了种种禁 锢和麻痹人民思想的手段:从理论上编造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 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种种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 剥削压迫合法化的“圣贤之言”;在实践中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的策略。 而这些策略的落实是经由所谓“特殊知识阶级”努力鼓吹完成的。无 论是学者的进研究室主义、文学家的莫谈国事律、教育家的勿视勿听 勿言勿动论,还是西方的禁止集会,都不过是与细腰蜂的手段一样的 麻痹术,其目的是使人民甘于受反动统治的压迫而不思反抗。然而, 统治者的手段毕竟不如细腰蜂高明,也不会永远奏效,他们最终会在 被压迫者的反抗中覆亡。因为,他们费尽心机却“无法禁止人们思 想”。所以,文章的最后引陶渊明诗句,指出尽管统治者恨不得砍下 被统治者的头,只余下为其奴役的躯干,但被统治者“无头也会仍有 猛志,阔人的天下一时总怕难得太平”,表现出对人民的力量、对人民 的反抗斗争精神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和辛辣嘲讽。 二、简析细腰蜂形象在本篇中的作用 细腰蜂是自然界的昆虫,它捕杀青虫喂养幼子也只是自然界 生存竞争的客观事实。但文章从世人对这一事实的善意曲解入 手,赋予这种昆虫以新的思想意义,也突出表现了鲁迅杂文说理形 象化的艺术特点。作者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描述了细腰蜂捕捉青虫 的过程,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残忍、狡猾、手段高明的凶手形象, 而这也正是反动统治阶级的真实嘴脸。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者的 态度是“恨不得将被治者造得即使砍去了藏着的思想中枢的脑袋 而还能动作——服役。”就像细腰蜂将大青虫麻痹得不死不活还能 保持新鲜一样。但统治者终于没能学得细腰蜂的麻痹术,没有一 枝细腰蜂那样的毒针,尽管使尽各种手段,加以残酷威逼,却始终 无法禁止人们思想。作者将细腰蜂和反动统治者做比较,分析其 同异,揭露其实质,不但深刻暴露了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黄金世界的 理想施行种种麻痹术,更使得文章生动形象,新鲜贴切,增加了说 理形象化的效果。

333 评论

为君俏颜

1.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 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2.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出生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 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 *** ……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3.鲁迅代表作及文学常识 前面是书名,后面是书里作品 鲁迅作品欣赏 小 说 呐 喊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白光 一件小事 彷 徨 祝福 弟兄 离婚 伤逝 长明灯 孤独者 在酒楼上 故事新编 铸剑 理水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 草 《野草》题辞 秋夜 风筝 过客 腊叶 好的故事 雪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死火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杂 文 集 坟 《坟》题记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写在《坟》后面 热 风 六十三 “与幼者” 六十六 生命的路 华盖集 夏三虫 战士和苍蝇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连环图画”辩护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自选集》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 为了忘却的记念 非所计也 学生和玉佛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伪自由书 天上地下 准风月谈 夜颂 花边文学 化名新法 且介亭杂文 儒术 说“面子”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答《戏》周刊编者信 病后杂谈之余 《且介亭杂文》附记 门外文谈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运命 病后杂谈 论俗人应避雅人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答国际文学社问 阿金 《且介亭杂文》序言 拿来主义 且介亭杂文 二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 “招贴即扯” “寻开心” 人生识字胡涂始 “文人相轻”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三论“文人相轻” 四论“文人相轻”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不应该那么写 什么是“讽刺”?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辑》序 叶紫作《丰收》序 隐士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京派”和“海派” “题未定”草”(一至三) “靠天吃饭” “题未定”草〈五〉 萧红作《生死场》序 “题未定”(六至九) 论讽刺 论新文字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且介亭杂文 末编 半夏小集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白莽作《孩儿塔》序 死 女吊 我要人 写于深夜里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集外集 《集外集》序 鲁迅自传 选本 集外集拾遗 上海所感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 两地书 《两地书》序言 4.鲁迅的名人名言 鲁迅的名言很多,至今仍不断被引用。 下面列举一些: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 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 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 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 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 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 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 *** 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 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 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 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 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 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见泯恩仇。 41、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 类,就要令人肉麻。 42、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3、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4、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5、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 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6、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7、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8、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9、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50、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1、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 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2、。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3、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4、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5、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6、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 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7、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自他的一首诗,可人们公认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有人理解为他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鲁迅警世名言》。 5.珍惜时间的鲁迅说的是什么故事 珍惜时间的鲁迅说的是鲁迅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闲聊,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鲁迅读书的兴趣非常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尤其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 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即使是生病他也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320 评论

且行且珍惜02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商务谈判谈判论文参考文献

    商务谈判精华--团结出版社 石永恒 商务谈判==刘文广 张晓明 编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商务谈判 白远编著其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彼岸之澄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考古期末论文参考文献

    考古学特刊第二号高昌专集_电子书.rar 链接:

    KauluwehiS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春节论文摘要参考文献

    我认为可以。引用也是一种学习。

    superman0810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参考文献写文末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

    空气精灵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青春向党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都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部分构成。 1、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标题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用词恰当,力求简短,能反映出论文的内

    d132925655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