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2

糖糖和胖秘
首页 > 期刊论文 > 神经性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丢了肥膘的猪

已采纳

神经症性障碍的病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通常出现了神经症性障碍以后,人体会有神经衰弱的情况,从而失眠睡不着之类的,有些人的精神还很焦虑,因此对于神经症性障碍需要重视,去治疗,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神经症性障碍的相关情况吧。

神经症性障碍是什么病

除了躯体性障碍,还有神经症性障碍,那么神经症性障碍是什么病呢?

神经症性障碍以持久的精神痛苦、焦虑、恐惧、强迫、疑病和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受检者具有相当的自知力,并且现实检验未受损害,通常不会把病态的主观体验和幻想与外在现实混同起来。行为可能大受影响,但通常保持在社会可接受的限度之内。

人们在患有神经症性障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跟人们精神因素相关的症状,其中最明显的是就是患者的脑力出现明显的下降,也会出现非常疲劳的感觉,患者的家属也通常都会觉得患者逐渐的变得非常的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很累,但是总是失眠。

神经症性障碍严重吗

有些人检查发现自己患有神经症性障碍,那么神经症性障碍严重吗?

神经症性障碍严不严重是要看情况的,首先我们要知道神经性障碍的发病原理。目前来讲,神经性障碍的发病原理还不是十分清楚。可是神经性障碍的症状表现的确复杂多样,有的是躯体性的疾病如有心悸,胸闷。还有一些则会引起精神上面的问题。譬如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等。这些症状通常都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而且也与患者实际的状况不一样。

一般来讲,神经性障碍都是通过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进行精神治疗可以修补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心理的创伤。而药物治疗则可以消除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身体的病痛。

神经症性障碍概念

不是有神经症性障碍相关症状就是神经症性障碍的,那么神经症性障碍概念是什么呢?

神经症性障碍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的,多数是精神系统或者心理受到了严重刺激所引起的病变,会使患者经常感到恐惧和焦虑,而且还会伴有心慌心悸和不安。神经症性障碍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障碍等。不同的疾病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对于急性焦虑障碍,一般会采取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等,也可以选择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抗抑郁药;而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我们可以使用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对于强迫障碍的治疗,一般采用抗抑郁药物如氟伏沙明、舍曲林、氯米帕明等,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合并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系统脱敏、冲击暴露疗法等。

神经症性障碍的五大共同特点

神经症性障碍有自己的特点,具体神经症性障碍的五大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神经症性障碍的五大共同特点是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神经症性障碍旧称神经症、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病前多有一定的易患素质基础和个性特征。

而神经症性障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神经症性障碍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有求治要求;神经症性障碍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207 评论

WSY-recording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摘要:我国1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屡见不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全国16%~的大学生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 心理 健康知识 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3]。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拔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大学生 毕业 后走向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化机制趋向成熟[4]。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固然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之下[4]。

2.家庭因素。不当的 家庭教育 是滋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温床,例如:(1)父母 对子 女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就像保护伞一样呵护子女,使得他们没有受过挫折,事事都有父母的保护,这样的大学生依赖性极强,缺乏同情心,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和自信心。(2)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约束,这样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5]。

3.学习因素。大学生,尤其是新生,面对大学的学习满怀向往与憧憬,希望能继续保持高中时的学习优势,一路领先,做学习中的佼佼者[6]。但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 学习 方法 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学业受挫时不能正确面对和接受,逃避和否认现实,就会引起心理健康问题[6]。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学课程与心理讲座。在高校开设心理学课程和心理讲座,有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全面、更广泛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遇到困惑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者无端猜疑,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十分有益[7]。

2.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除定时值班咨询外,还要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咨询电话,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学习、 人际交往 、恋爱、情绪、人格、性、择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或心理障碍时能及时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避免心理困扰的产生或心理障碍的加重[8]。

3.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队伍的质量,因此,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对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业务培训[9]。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工作之中。在德育工作中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加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健康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10]。

5.营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要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组织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学习竞赛、名家讲坛等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并以活动为纽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在一种健康、融洽的关系中生活、学习和发展[11]。

6.开展 社会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现实,了解人民,有利于淡化大学生头脑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重新调整自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助于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不断进取的事业心,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12]。

参考文献:

[1]李江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8):124-125.

[2]教育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3-15.

[3]邓明星,郭念峰.咨询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4]齐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0,(4):120-122.

[5]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48-51.

[6]张怀民,万小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1):7-9.

[7]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8]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40-142.

[9]宋颖惠,__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205-207.

[10]杨丽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初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59-62.

[11]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85-87.

[12]魏元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41-42.

作者简介:韦思明(1971-),男,博士后,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及研究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论文

221 评论

阿拉丁摸神灯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别称抑郁障碍英文名称depression就诊科室精神科常见病因遗传、HPA轴、细胞因子、性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等常见症状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发展概况我国与世界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情况如下:世界 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 亿[1] (无精确数据)患病率 [1] (±)%[1][2]注:1.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3%~5%的区间,但有报道称达到了。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年间,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呈上升趋势;不排除有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的字眼作了错误(虚假)报道,故本数据可能不准确。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20%,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而且,同时,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事件)已开始出现低龄(大学,乃至中小学生群体)化趋势。[2]综上所述,对抑郁症的科普、防范、治疗工作亟待重视,抑郁症防治已被列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重点。病因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87 评论

相关问答

  • 神经性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神经症性障碍的病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通常出现了神经症性障碍以后,人体会有神经衰弱的情况,从而失眠睡不着之类的,有些人的精神还很焦虑,因此对于神经症性障碍需要重视

    糖糖和胖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毕业论文精神障碍

    自己写吧……这种东西很重要,不然日后检查涉及抄袭很麻烦 不过可能得免费注册一个号吧 :studa./ 论文网 :lw61./ 论文参考网 1.内容要权威,要有根

    沈阳王小圈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毕业论文精神障碍护理学小抄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主考专业之一,自考护理学专业在考生群体中有着非常高的人气。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对护理学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趋增,自考护理学专业出身

    mingmingsherr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儿童视力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论文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都是有一定生理障碍或情绪障碍的学生( 比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多重残疾等), 他们特有的生

    喵星人很想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凝血功能障碍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是医学生的必读课程和主要课程,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妇产科医师。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妇产科医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产科疾病的

    一佛爷一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