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运
选修课论文格式模板参考
论文摘要: 本文从选修课的教育功用入手,结合对大学生选修课的现状分析,探寻大学生选修课的特点以及选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希望对于改善大学生选修课现状、完善大学生选修课制度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 教育功用大学生选修课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elective education function, combining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lective, elective Students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elective process,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oblem, hoping to improve Elective College Students perfect undergraduate elective system benefit.
[Keyword] education function Elective Students
如今,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为适应现代社会,将教育分为“training”和“education”两个层次,强调教育应该重视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受教育者达到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作为选修课,顾明思义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及就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进行学习,选修制现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选修课的教育功用
选修课出现后,由于其所具备的教育功用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因此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选修课的教育功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思路,整合视域,优化知识结构
选修课具有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和全面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学生通过学习专业课以外的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不同类型和领域的课程,可以促进多领域知识的沟通、协调与融合,拓宽思路,整合视域,优化知识结构。同时,通过纵向与横向选修课程,可以使学生提前做好知识储备,轻松地从一个专业转到另一个专业,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传统行业遭到淘汰、新兴行业不断崛起的状况下,正需要大家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而选修课恰巧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快速适应的能力。
2、拓展方法,训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选修课具有学习方法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学习和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选修课程使得学生要能够协调好专业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时间分配,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面向个人,精选内容,深化专业知识
由于专业课一般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传授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有意向在该领域某方面继续深造的个人来说,可以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更专、更精、更深的内容,有利于个人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4、满足需求,张扬个性,培养多样人才
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职业规划等都不尽相同,这便决定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化的需求。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恰恰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能够提倡和尊重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选修课的实施不仅能从教学内容上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同时,选修课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我校开设非学位选修课的特点
1、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广泛性
相对于必修课的专门性而言,公共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大学生,要考虑到全体大学生的共同需求。在我校,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由大学生学院不定期组织开设,内容涉及国学类、语言类、艺术类、就业指导类等,无论在涉及领域,还是面向对象上都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2、专业选修课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除却大学生学院开设的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以及各学院开设的面向部分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外,大学生还可以选择其他学院或本学院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作为自身的专业选修课。这种选择上的灵活性,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扩大了专业选修课的涉及面。
3、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由于专业选修课具有深化专业知识的功能,其教学内容通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传授的知识更加精深。通过选修这些课程,可以使得在该领域某方面有意进一步深造的大学生习得更专、更精、更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我校大学生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选修课的教育功能和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特点,参照目前实施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我校大学生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公共选修课数量不足,限制了选课的实行
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学校重视不够等原因,大学生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存在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的问题,使得学生选无可选,选修课只能按照必修课来上,导致了公共选修课流为形式。同时,公共选修课时间经常无法确定,随意性强,变动性大,缺乏连贯性,而且为了避免和学生的其它课程相冲突,通常安排在晚上授课,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没有真正起到全面发展学生的作用。
2、专业选修课交流不足,增加了选课的难度
各个学院开设专业选修课时,往往只是针对本学院大学生的需求,将课程圈死在学院当中,并未考虑到其他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导致大学生在跨学院选修课程时,往往由于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上课内容与实际状况偏差等问题而不得不放弃选修。同时,由于跨学院选修课程手续复杂,门槛高,各学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给选课的大学生、被选课的教师以及双方所在的学院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选课的难度,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只好选择相对较容易掌握和选择的本学院专业选修课。
3、对选修课认识不足,偏离了选课的初衷
作为学校,没有对选修课做过专门的研究和宏观的指导,缺乏科学定位,加之重视程度不高,监督力度也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不能很好地达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实现选修课的教育功用。作为教师,对选修课的定位不明晰,态度不端正,将选修课当专业课进行授课,导致必修课和选修课相混淆。作为学生,对选修课的目的、功用不了解,没有充分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加之选课时缺乏科学的指导,所以在选课时随意性较大,往往会选择学习难度不大、教师要求不严、容易通过考核的课程,并不是根据个人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考虑到大学生培养主要采用的是导师制,导师的作用便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因此可以由导师来指导学生选择课程。作为导师,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可以给学生选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在选课时避免片面性、盲目性和功利性。各学院大学生辅导员也可以承担起指导学生选课的任务,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选修课的真实意义和重要作用,不要仅抱着完成学分的目的,积极投入到选修课的学习当中。同时,鉴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比较而言比较容易,并且学生之间的意见也比较容易被接受,所以在选课方面,可以让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对低年级的师弟师妹们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潘 懋 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丽.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3).
蓝Luckyclover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院代码是:10180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inzhouNormalCollege)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80年1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锦州师范学院分校,1983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8月、2001年10月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和锦州职工大学经锦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分别并入。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285亩,锦州滨海新校区占地524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藏书51余万册;设有11个教学系,44个专科专业;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在校生7996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原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锦州第一师范学校附设大专班。
1980年11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锦州第一师范学校大专班基础是上建立锦州师范学院分校,面向锦州地区招生。
1983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专科学校,所设七科改为七个系。
1990年。锦州教育学院并入锦州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成立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9月10日正式开学。
1928年,奉天省改名辽宁省,学校更名为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停办。
1932年6月,在高桥原址复建,校名为辽宁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1933年6月,迁址到锦州老街北城省立二中校址。
1934年,校名改为锦州省立锦州师范学校。
1938年,设本科,改为锦州师道学校。
1945年,锦州师道学校停办。
1946年,锦州师道学校复校并更名为锦州师范学校。
1948年,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辽西省立锦州师范学校。
1954年,辽西省立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辽宁省锦州师范学校。
1969年,锦州师范学院中文、数学并入锦州师范学校。
1977年。辽宁省锦州师范学校更名为锦州第一师范学校。
合并组建
1996年8月,锦州市第一师范学校并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2001年10月,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锦州分校、锦州市职工大学先后并入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办学条件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院系概况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1个教学系,38个专科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570人,其中专任教师415人,高级职称162人,中级职称245人,初级职称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研究生人数69人,本科人数362人,有辽宁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3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锦州市优秀教师1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人,锦州市基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锦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锦州市骨干教师6人,锦州市学术和技术后备带头人5人,校学科带头人5人,校骨干教师21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5门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级精品课程,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1个,辽宁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辽宁省对接地方产业集群示范专业1个,辽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业2个,辽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2个。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商务英语、学前教育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创新型实训基地:环境工程技术实训基地
辽宁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学前教育特色专业群
辽宁省对接地方产业集群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辽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实验、写作等
辽宁省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市场营销实训基地、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
辽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维护)、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教学成果
在2018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功评选中,学校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科研成就
2018年,在2018年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中,学校申报9项,获得1项三等奖,2018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7项课题,学校累计承担省级课题4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2篇。
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8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8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88篇。
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基于约束模糊聚类思维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2018年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根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藏书51余万册,样本书库收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典藏本丛书。
学术刊物
《辽宁师专学报》由由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设有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二个刊号。
社会科学版包括文学、语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高教研究等内容,自然科学版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计算机等内容,每年四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1914为建校时间,中心图形好似展开的书卷,同时又体现了师专的名称。
下面的手形图案体现了师专人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专科院校的美好愿望。精神文化
校训:学高身正、敬业创新
我是阿晨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 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合理运用微课、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等对策。
关键词: 仪器分析实验;辅助教学手段;课程教学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化学类及相关专业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模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奠定一定基础。
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硬件资源不足,学生缺乏实操训练
仪器分析实验所用大型仪器每台价格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许多院校受到资金和场地的限制,无法配置课程所需的全部设备,或者仅有1~2台面向全体师生。因此,硬件资源的不足,导致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不能像基础实验那样,采用独立操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只能靠教师演示或让学生做些辅助性的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红外光谱实验中,学生可以进行的操作大多是固体样品的压片;在液相色谱实验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配置溶液、用超声除去气体、用微孔滤膜过滤等。而仪器参数的设置、进样等涉及仪器操作的部分大多由教师演示,学生则少有动手操作仪器的机会。
1.2精密仪器的特殊性使学生使用受到限制
精密仪器的操作技术要求高,使用人员只有在熟悉仪器性能和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实际操作。一旦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仪器损坏,而且相对高昂的维护费用和相对较长的维护时间会给日常教学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通常采用大循环方式组织教学。大多数任课教师为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或减少故障的发生,在课上只是亲自演示,不允许学生随意开启、关闭仪器,随意旋转仪器按钮,随意改变仪器工作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看演示,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3注重培养操作能力,忽视介绍内部结构
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实验原理,了解仪器构造、各部分功能,以及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多数学校在现有条件下,收获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只是学生能在课程结束后掌握机械操作仪器的方法,而学生对仪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却了解甚少,也不懂常规维护和保养,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充分锻炼。这对日后工作帮助显然不够,难以满足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1.4辅助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在硬件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教学视频来进行辅助教学,对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仪器构造也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仪器设备型号不同,软件、硬件操作规程差别较大,学生观看互联网上的视频后,面对本校的实验设备可能还是无从下手。例如:利用百度搜索到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教学视频多为721、722、752、UV756MC型号;气相色谱仪教学视频主要是GC120M、AGILENT6890N型;而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等仪器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开发适合本校的辅助教学手段,用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2辅助教学手段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1将仿真技术引入教学
分析仪器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一套与真实分析仪器完全相同的虚拟分析系统[1]。它能够借助图像、动画来描述设备的特性,显示实体的真实动作,模仿真实操作过程。国内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技术现已成熟,以由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型分析仪器仿真操作系统系列软件为例,它涵盖紫外分光计、红外分光计、气相色谱装置、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色质联用分析仪仿真等内容。该系统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开发。软件具备机理模型,虚拟场景逼真度高,且以真实实验数据库作为支撑,能够自动模拟相应的实验现象,得到与真实实验相似的实验结果。操作方式灵活真实,仿真操作过程与真实仪器操作过程极其相似。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的虚拟实验操作平台,完成对昂贵分析仪器设备的模拟操作,就如同在真实的分析仪器上操作。它不仅能够满足日常训练、常规考核以及技能大赛等需求,也为剖析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提供极大方便。仿真实训室的建立可利用校内现有计算机机房进行扩充,购买相应操作软件。这与添置设备相比,仿真技术投入少、消耗低、使用周期长、维护方便。大型分析仪器仿真软件的引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不仅能满足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之间巨大差距的矛盾,弥补办学硬件资源的不足,还可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形象剖析和立体化讲解。仿真仪器的反复操作不仅不会增加实验成本,遇到操作不当、参数设置不正确时,也不会损坏仪器、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
2.2合理运用微课
针对仪器分析实验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如何把有限的实训资源整合到传统教学环境里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从技术角度来看,微课这种灵活、主题突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开发仪器分析实验相关微课,借助网络与视频技术,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可形象直观地将实训项目操作技能视觉化,供学生反复观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技能[2]。它还能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利用电子设备浏览实训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在5~8分钟,主题突出,经过后期制作的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为几十兆字节,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3]。仪器分析实验的微课制作可采用“录像法”,把仪器部件、旋钮、操作方法、实训内容完整地展现出来。如对红外光谱实验中固体样品的压片过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均可全程录制。而对于大型设备,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一次完整的实验耗时较长,微课的制作可按动作节点把操作步骤碎片化成不同单元,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步骤要连贯,不能轻易跳过。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加入关键词,以字幕的形式补充其不宜讲清楚的部分。以G5气相色谱仪的操作为例,可碎片化成以下几部分录制:一是仪器构造,主要介绍气路控制系统、仪器控制面板、进样器、色谱柱箱、检测器(包括控制电路)等;二是开机方法,介绍开机操作顺序及载气流量的调节;三是样品测定,主要介绍主菜单功能,设置温度、桥电流的方法,由于升温时间较长,过程省略;四是取样进样的操作;五是关机方法,介绍怎样返回至主菜单,设置桥电流,怎样关恒流源降温,最后关主机;六是软件操作部分,可使用“Camtasia”录屏软件,将软件操作过程完整录制下来。仪器操作的录制过程,既要有设备的整体画面,又要注重细节,让学生能够在整套设备中准确找到相关按键或旋钮,同时又能看清操作方法。
2.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保障[4]。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有点播式教学平台和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点播式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传递,学生可以随时点播音频、视频课件,查阅电子教案等教学内容。而互动式教学平台可使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教师也可利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选择性地发布课程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设施主要有全方位的校园宽带网、功能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室、服务器、多媒体教学材料和软件的存储设备。软件方面主要是教学系统平台。教师可将仪器分析课程的课件、教案、专业资料、仪器使用的微课程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先通过网络平台观看仪器操作的微课程,熟悉仪器结构和操作要领,然后上机操作,这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前国内许多院校或公司研制和开发了适合自身需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产品,如北京师范大学研制的Vcalss、上海交通大学的Answer教学系统平台,都可以引进使用。
2.4其他辅助手段的使用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特点,教师也可选择简单易行的辅助手段,如:制作大型仪器操作流程图,并将其打印、压膜塑封后放在仪器旁边,学生在使用之前需仔细阅读,按照说明进行操作;针对现在高校大学生几乎都有智能手机的现状,在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也可通过易企秀软件,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课后观看相关教学视频进行自学等。
3结束语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分析仪器的需求较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为学生独立调试、使用仪器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柳意 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田文德,丁辉,姚飞.分析仪器的计算机仿真[J].现代科学仪器,2001(3):41-49.
[2]胡海星,张春霞,张春燕.微课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5(3):125-126.
[3]柳意.微课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2-44.
[4]徐旭松.ActRes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4):82-86.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我认为抚顺师专不错!也许你念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好,那你去别的学校也一样!我就是抚顺师专毕业的!不知道你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你毕业也后想
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化学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来展开。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对化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实验重要性起到高度的重视,并以加强实验教学为基础
1、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Baodi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
语文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校现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系、数理与工程技术系、教育科学系、外语系、计算机技术系、财会与经济管理系、体育教研部、思想政治教研部、黑龙江流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职高来说好考职业高中属于初中毕业后考入,或初中没有毕业直接上的学校,一般是由中学举办,中专学历.毕业后可以升学(大专.大学)。职业高中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