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eeos
水稻种植防病稻瘟增产分析农科论文
一、试验的设计
水稻在本田的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包括返青、分粟)及生殖生长期,或简称“长苗期”及“长穗期”。一般把“幼穗形成期”作为上述两个生长期的分界。施肥是为了“促苗”或“促穗”。我们便称促一苗的肥料为“苗肥”,促穗的肥料为“穗肥”。选主秆叶片数为15的“云粳九号”品种供试。设计将营养生长期的苗棵长相控制在既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披软)又不脱肥(下部叶片枯黄)的范围内,并分为三个级别。第一级的苗色最绿,生长旺盛,分粟较多,到分孽末期封行,不见田水,幼穗形成期要求轻微褪色。第二级苗色绿,叶片较挺,分集中等,全株似水仙花状,分簸末期苗色褪黄。第三级苗色浅绿,分孽中常,生长平稳,叶片挺直,不封行,但无缺氮而枯叶的现象。每级苗棵分设两区。一级苗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剑叶从第二叶鞘露出叶尖时(叶龄为)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二级苗棵的两个区中,以一个区在幼穗形成期(叶龄为10一11)表层追穗肥;另一区不施穗肥,称为标准区,作为全试验的对照。三级苗棵的两个区,都在幼穗形成期(叶龄10一n)深层追肥,但施肥量不相同。行距5一6寸,株距2一3寸。在中等肥力稻田内进行,不施底肥。施用不同用量的氮化肥,达到上述三种苗棵长相。各处理的要点(表略)
二、栽培管理情况
1.秧苗情况:一九七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播种,一般水秧育苗。曾喷药杀叶蝉预防普通矮缩病。秧苗质量基本达到无病壮秧的标准。五月十三、十四日移栽。秧龄53一54天,秧苗叶龄为6。(即多数有6片叶)。2.各区施肥情况:按设计要求的三种苗棵级别调节苗肥的用量。一级苗用纯氮量14?8一17?7斤/亩,二级苗用斤/亩,三级苗用斤/亩。按“早施氮肥”的原则,于裁秧前作水皮肥或栽后第四天施用一次,栽后约两周(五月三十日)分孽开始时再施一次。都是表层撒施。除第1区的水皮肥用硝按外,其余均用尿素。穗肥的施用法有两种,一为表层追肥,一为深层追肥。深层追肥是将规定数量的尿素加三倍重量的红土,混和均匀,搓成粒肥,塞入泥土中3厘米深处。每隔一行塞肥,每两个粒肥之间的距离为6寸左右。施肥期及施肥量(表略)。4.田水管理:为了达到设计中苗棵褪色的要求,在栽后第四周末,(分栗盛期后),一、二级苗均已较繁茂,而一级苗已接近封林时,于六月一l-一日在田内开沟排干二级苗(第3、4区)田水,次日田边开缺排去一级苗(第1、2区)田水。三级苗的两区,始终保持干干湿湿状态,不排水晒田。六月二十四日,水稻进入幼穗形成期,全部复水,保持水层。5.其他管理措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未中耕,在整个生育期中无草害。五月二十七日用杀虫脉防治螟虫一次,以后未见有枯心和白穗。唯未警惕稻秆潜蝇,以后造成了相当损失。6.栽种稻瘟病秧:六月二十五日,移栽已有稻瘟病的“373”秧苗于保护区内,繁殖病菌。
三、观察的结果
1.稻株生长及成穗情况按前述施肥管理的结果,各区的苗棵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基本上符合设计的要求。各区的苗棵,均在栽后的第二周末开始发生分孽,与1974年保山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因“苗肥”的用量不同,三种级别的苗棵颜色,繁茂程度,叶片的挺直程度等,有显着的差别。第三级苗棵在营养生长期间的叶色淡绿,分巢正常,直至孕穗期都未封行,但无缺氮枯黄的现象,到六月末,株高约为55厘米。深层追肥后约一周,叶色逐渐转绿,但绿而不浓,一直保持到抽穗以后。二级苗于六月十一日排水晒田后约一周,苗色开始褪黄,到六月二十四日复水时,见脚叶尖部有枯黄现象,复水后,叶色稍微转绿;以?后,表层追肥区的叶色,比不追穗肥区的较绿些。一级苗棵的生长,始终最旺盛,与一般认为丰产的苗棵近似。六月末,株高达到65厘米左右,无论6寸或5寸的行距,都已封行。在晒田期间,只是轻微褪色。六月三十日调查每丛分孽数代表最高分粟数,成熟后调查每丛穗数、株高及剑叶长。2.稻瘟病发生情况调查在营养生长期间,试验区基本上没有叶瘟。本所其他试验田及种子繁殖田的叶瘟亦轻。出穗后,部分其他试验田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穗瘟,而本试验区穗瘟极轻,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调查了试验区及本所其他稻田内“云粳九号”的穗瘟发生情况(表略)3.实产及考种结果九月二十五日收割。脱粒、晒干、扬净称重。收割前,每区取有代表性稻株10丛考种。结果(,见三级苗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较好的收成。比标准区(二级苗不施穗肥)增产27一35%。千粒重有显着的增加,实粒数也有增多。
四、讨论
在水稻营养生长的前期施用不同数量的氮肥,结合田水管理,使苗棵的长相在既不徒长,又不脱氮的范围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繁茂程度,然后分别施用穗肥,观察各种处理对防病增产的效果。结果,都基本上控制了稻瘟的为害。且在营养生长期的长相为“苗色淡绿,生长平稳,叶片挺直,分粟中常而不封行”的三级苗棵上于幼穗形成期进行深层追肥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与标准区相比,增产27一35%。在这种处理下,其成穗率有所提高,空桃率显着下降,千粒重明显地增加。在“早施氮肥”的基础上,为水稻防病增产的施肥技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增加有效穗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用增施肥料来增加有效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促进分集的大量发生以求得穗多(例如本试验的第2区)结果是总穗数虽多,无效分孽也多,成穗率下降。另一种是只要求适当数量的分栗,即保证略多于所希望的穗数,在这个基础上施用穗肥来促进已有的大部分分栗长成有效穗,其成穗率便高(如本试验的第5区)。这两种方法,都可获得较多的有效穗,为增产打下有利的基础,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明显的差异。今年,保山县农科所植保组与沈官大队试验站研究施肥与穗瘟的关系,见单株最高分孽数与穗瘟有一定的相关,即随单株最高分草数的增加,后期的穗瘟亦有加重的趋势按此推论,采用促使多发分莫来获得多穗,很易造成穗瘟的加重。相反,适当抑制分粟的过多发生,则有利于对穗瘟的控制。在上述的试验中,还可看出营养生长期的苗裸长相不同,千粒重也有差异。即苗棵愈旺盛,千粒重亦有愈低的趋势。另外苗棵长相为三级,而采取深层追肥促穗,实粒数显着增多,而空批率下降。由此看来,采用增施肥料以促分靡数的增加,苗棵旺盛,获得多穗而增产,往往易使稻瘟加重,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不利于防病增产。在前期适当控制其分孽和繁茂程度以防病,在这个基础上于幼穗形成期深层追肥促使穗多、粒多、粒重以增产,对于防病增产都可兼顾,从而可望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
一碗人间烟火
之一,而产量占全国粮食总量的一半以上,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以食用水稻为主。为此,解决人口不断增长与水稻耕地面积少之间的矛盾,研究水稻的产量对解决人口温饱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水稻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生物量,并最终形成产量。当温度条件一定时,光照条件可以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情况[1]。由于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在加代育种中,一定范围内适当地减弱光照强度,可以促进水稻生长。但是在水稻关键生育期光照强度,会使水稻出现低产现象[2]。在某些太阳辐射弱的地区种植水稻,一旦水稻关键生育期遭遇低温寡照现象,产量会大幅减少。本文着重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水稻关键生育期产量形成的影响1 试验与数据试验方法控制试验于2014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内进行。试验品种为南粳45。本试验分为大田试验组与气候箱试验组,选择“拔节――孕穗”、“始穗至穗后20天”两个生长阶段开展。大田遮光试验组试验日期从2014年7月28日,9月15日结束,此时水稻分别处于大田试验组与气候箱试验组的穗和产量形成阶段。每组水稻之间用卷杖金属板隔开。处理日长分别为全天和低光6小时(早上9时至,下午15时)。光照条件设为三组,分别为大田光照水平的60%和30%以及正常光照水平(对照组CK)。光强处理方法为在高度是米的竹架上挂孔径约毫米的黑色遮光网。设p1:用一层遮光网(光照强度为弱光30%),p2:用两层遮光网(光照强度为弱光60%),p3为对照组,不做光照强度处理。对经过处理的穗进行标记,并在成熟后进行考种人工气候箱组处理试验着重了解抽穗开花期弱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抽穗期生长阶段的水稻,然后放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光照强度为弱光30%和50%,温度设置则为气候箱处理前1,2天日气温变化设定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处理时间为6天,12天,18天。对照组为全天光照气候箱6天和全天光照气候箱18天。每个处理结束前测定叶片光响应曲线,在成熟后进行考种试验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了数据处理。讨论分析对不同光照条件对水稻关键生育期产量形成的影响气象数据气象数据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气象观测站。由该站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为每10分钟的气温、风速、太阳总辐射、气压等光合有效太阳辐射作为太阳总辐射中能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中利用的部分[3]。水稻光合有效太阳辐射公式如下:其中,R为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光合有效太阳辐射(KJ m-2),PAR(i)为第i小时内植物受到的光合有效太阳辐射(KJ m-2),Q表示在该小时内所受到的太阳总辐射,表示光合有效太阳辐射在总太阳辐射中占的比例水稻的生长也受光照时间的影响。天文日长(DL)是指由日出到日落的时间[4],也可以理解为太阳可照射的时间,所以,也称为可照时数。因为天文日长与很多气候因子都有联系,如太阳辐射,而且通过日长可以推算每天水稻所受到的有效光合辐射量,所以便把天文日长当做气候要素来处理。天文日长受季节和纬度的影响。天文日长(DL)的计算公式[5-6]如下:公式(3)是计算日出到日落时间段的日长,由于大气具有反射性质,当日出前和日落后依然会有微弱的余光,会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所以,这些余光在计算过程中不能忽略,同时应该把余光的量度加入,即所谓的发育日长[7](DDL)。在大气具有反射特性的条件下,把太阳边缘与地平线相切时设为日出开始,从日出到日落时的天顶角Z为,发育日长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的LT为地理纬度,SL为太阳倾角,太阳倾角可以按照Usher 1970年提出的计算公式:公式中的Y为年角,年角的计算公式如下N为从3月1日开始计算的日数试验点的纬度以北纬31?14′计算,通过公式(4)、(5)、(6)求出大田试验全天组从7月28日至9月15日的平均发育日长为 小时。通过公式(1)、(2)、(3)求出日长 小时、大田对照组(CK)的有效光合太阳辐射量为 KJ m-2。光照时间为6小时、弱光30%和60%条件下的有效光合太阳辐射量,分别为 KJ m-2和 KJm-2。全天光照组弱光30%和60%条件下的有效光合太阳辐射量为 KJ m-2和 KJ m-2。并使用Microsoft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处理,将有效光合太阳辐射水稻的结实率生成相关系数(相关系数为)。同样,通过Excel分别求出有效太阳辐射和空壳率、千粒重的相关系数(,)2结果试验数据证明,水稻在关键生育期结实率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影响,同时还受弱光日数的制约。水稻在连续低光照的条件下生长对水稻的产量影响很大,因为降低光照强度,水稻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有机干物质积累速度下降,从而造成籽粒不饱满,增加水稻的空壳率,出现大幅减产现象。光照对水稻的千粒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同等条件下未遮光组水稻的千粒重明显高于遮光组水稻的千粒重,但是,并,]有形成规律性的变化,只会能得出减少光照强度会使水稻的千粒重下降本文通过对光照控制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光照和水稻的产量要素之间具有相关性。光照对水稻的结实率、空壳率、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光照强度,水稻的结实率会增加,空壳率下降。减少光照强度,水稻结实率会下降,空壳率增加。减弱光照强度会使水稻的千粒重下降,但是,水稻千粒重并没有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特征。由于控制试验的条件过于单一,光照对千粒重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l
yjqs22199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水稻产量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实现了水稻生命周期60天的重要突破,这一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一个新的先进的技术产生,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的粮食产量会更高,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一个新的先进技术产生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在很多科技领域都拥有着世界领先的科技,比如说我们的水稻生产,一方面我们有水稻产量非常高的技术,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又有了可以让水稻生命周期突破60天的重要技术,这项技术也能够提高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2.能够让粮食的产量更高。大家都知道,水稻这种农作物产量非常的重要,如果一亩地能够产量1000斤,但是一年大概能产三回,那么也就是3000斤的产量,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水稻在60天内就成熟,那么一年就可以产6斤,这样一来产量几乎是增加了一倍,可以多养活一倍的人口,这项技术可以说是重大的突破,在很多贫困的国家,他们的粮食产量比较少,养活不了自己国家的人民,但是如果有了这项技术就可以让粮食产量直接翻倍,直接就能够养活所有人,所以这是一个振兴人类的技术。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我们富裕的生活背后,离不开很多科学家的努力,包括我们在水稻上面的一些科研技术,我们现在实现了水稻生育周期60天的重要突破,一方面显示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科技实力,另外一方面也为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奠定了基础,甚至能够让粮食产量增加几倍。
《教育进展》是一本 关注 教育学 领域最新进展 的国际中文期刊 ,主要刊登国内外 教育学 领域相关论文。 本刊 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
水稻栽培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论文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其栽培是关乎粮食丰产的重要因素。水稻栽培技术的好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水稻的栽培
3.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
作文标题: 水的压力—-科学小论文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1200字 字 数: 1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
(1)从根本上说,抗性基因是基因突变而来,可通过构建野生稻的基因文库,从基因文库中获得抗性基因.(2)据表格分析,甲自交后代抗白叶枯病:不抗白叶枯病=3:1,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