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25

MIssMIss兔狗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地震的研究论文造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牛奶荡糕

已采纳

可能是因为有些的话还是不被人们的认可的吧

169 评论

penny900627

这个主要的可能就是在一方面没有管理好的吧

299 评论

徐珊珊11

如果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是事实,那么将会把他的论文下架,还会取消他的学位等。

121 评论

hellosnow.

在前几天的时候Science 发布了一个历时6个月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神经学家发表的20多篇论文当中,可能存在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些论文当中就包括了Nature 发表的这篇开创性的论文。

176 评论

爱延续泉泉

论文作者用假的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实验结果对阿兹海默症有效果,害得引用的人都在站在他研究基础上继续探索的。

178 评论

紜亦眠观520

一篇被引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其实这指的是神经科学家Sylvain Lesné的一篇论文涉及学术造假被通告。其实这就是science杂志的一场学术不端事件,这也就意味着老人痴呆症也就是所谓的阿尔茨海默病也许并不存在可以解决的机制。

其实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是近年来我们屡屡听到的一个名词,然而这个名词并不意味着只在某些高校的学生论文里面出现,某些大科学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近年来神经科学家Sylvain Lesné发的一篇论文就已经被人扒出来存在学术造假的情况。按照这种设定来说,其实这对于老人痴呆的研究也许会陷入一种泥潭当中,毕竟研究的基本机制都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更别说基于此机制而研发出来的药物了。

一、一篇被引2300次的开创性论文竟涉嫌造假

在某个教授的披露之下,他在研究知名神经科学家Sylvain Lesné的论文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该论文在发表的时候里面的头像是存在着复制的痕迹的。经过几次比对以及科学团队的认证之下,他的论文确实存在着问题,这一篇论文在science里面被引用了2300多次,这是一个相当夸张的数据,而且也是一个重量级的造假。

二、这其实就是一场大刊物的学术不端事件

其实这就是一场science杂志的学术不端事件,神经学家Sylvain Lesné在发表论文的时候得到了自己老师的支持,而且他的老师还在社交平台上鼓吹着老人痴呆症的治理机制以及发现的相关物质是存在着关键性作用的。但是随着这种谎言被揭露,而且老人痴呆症的治理机制也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市面上所有基于此研究而研发出来的治疗老人痴呆症的药物都是海市蜃楼,同时对患有该病的患者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损害。由此可见,这不仅是学术不端事件,而且也是该领域的一场大地震。

98 评论

小墩子921

“世界顶级权威杂志《自然》经常发布大量虚假论文”一种是因为人的品行不好,朽木不可雕;另一种是因为环境和机制使然,即环境决定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同意后者。世界顶级权威杂志《自然》的论文未必靠谱。若这些论文中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诺奖评审委员会很忙,都不知道把奖颁给谁了。诚然,因为多数自然现象的演化极其复杂,科学探索通常不会一步到位找到其本质规律,一般需要漫长的过程。科研人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肯定乐意发表在所谓的顶级期刊,但若发表需要通过编辑的初审和专家的详审。大多数编辑只知道谁是最理想的审稿人,但缺乏辨别原创性的能力。

审稿专家如何评审呢,还不是主要看逻辑链与证据。对前者,有一定科研经验的科研人员足以把握;对后者,通过实验或观测得到的结果,在没有充分理由质疑的情况下,审稿专家只能选择信任。是的,专家是人不是神。若某项研究或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足够吸引眼球,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也并非特别困难。然而,证据是否靠谱值得商榷,如有些实验有“水分”,有些实验或观测结果有时间依赖性,有些实验受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即使作者不是故意造假,有时自己也会被实测结果蒙蔽,导致出现不靠谱的结论。

咱读过在 《Nature》  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地震机理和预测方面的文章,认为诸多观点简直是搞笑。例如,曾看过一篇 《Nature》 发表的论文“Slow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typhoons”,这个标题足够吸引眼球,但仔细推敲觉得作者是被“巧合”欺。因为:地球上很多慢地震并不发生在台风期间。

快速判断某篇文献的观点是否靠谱,确有诀窍可依。如可快速浏览摘要、图件和结论,知道作者大概讲什么;然后,试试能否找一个或多个反例出来,若能则认为其观点错误,因为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与客观事实相矛盾。

298 评论

janetwen139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6日14时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万人,受伤近17万人,同时仍有若干人失踪或被埋。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157 评论

相关问答

  • 在职研究论文造假

    论文造假,有什么后果?论文造假被发现了,肯定是后果很严重的了。你首先你的这个论文答辩过不了的,或者是这个论文要追究一些责任的,但是也有些他不会追究你的责任。

    烧仙草AO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研究生论文造假

    计算机硕士论文造假会被查出来。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1.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

    秋日偶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会计造假的目的论文

    舞弊是一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它像一块毒瘤,时刻危险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同时舞弊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据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将舞弊列为发展最为迅猛的犯罪

    后果你在哪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汶川地震毕业论文

    一场突袭巴蜀的7.8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这些天,我们无不为抗灾一线奋不顾身的干部群众子弟兵所感动,我们无不为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捐助而欣慰

    懒羊羊咩哈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日本地震论文题目

    小日本!操!!!!!

    辛巴在深圳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